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教学技能训练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教学技能训练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面临深化改革,而改革的实践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就高校师范类课程教学而言,其改革创新需要在师范生应用型教学技能训练方面进行深化,基于目前师范类汉语言文学学生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师范生;汉语言文学;应用型;教学技能

1新课改下师范生教学技能内涵的界定

广义的教学技能指以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为基础,从事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组织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能力、操作示范动手训练以及熟悉中学教材内容和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的一系列素质。狭义的教师教学技能特指学科教学基本技能,比如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教学组织技能、板书技能和结束技能等一系列专项教学技能等。教育部师范司在《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到:“教学技能被认为是教师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或经验来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1]《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中将教师教学工作技能划分为五类:教学设计技能、使用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和指导学科课外活动技能以及教学研究技能[2]。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教学技能指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今后从事的工作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80%将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以下默认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将来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有效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课程相关方面的知识,指导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借助专业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的与时俱进。在坚持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发挥语文课程育人的功能。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用型教学技能包括专业教学技能、创新教学能力、知识应用教学能力、情境创设教学能力等。

2当前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忽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不足

目前,高校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新时期,高校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但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教学锻炼,而就目前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教学现状来看,汉语言专业的理论性课程仍然占据课程学习的绝大部分,实践教学部分比较缺乏,在这样的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应用型教学技能很难得到有效的实践锻炼和提升。

2.2忽视创新教学能力教育,学生创新教学能力不足

现阶段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没有一门课程是专门针对学生的创新教学能力进行设置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大多是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知识、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等,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教学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导致学生的创新教学能力得不到锻炼,不利于他们今后在教育工作岗位上进行教学创新的实践。

2.3缺乏实践教学基地,人才实践学习缺乏机会

目前,在构建教育专业人才实践基地方面,高校的相关建设工作还比较滞后,很多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匮乏,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缺乏有效的实战机会,更谈不上应用型教学技能提升了。高校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的滞后除了学校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足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校的流动资金有限。建设实训基地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教学活动开展获得的教育经费以及财政部门拨付的一部分财政资金,这些资金需要用到学校建设和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最后真正落实到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就很少了[3]。实践基地建设资金不足还体现在建设的基地在投入运行后,还需要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师和相关的维护管理人员,需要高校长期投资,这是目前很多高校都无法做到的。

2.4缺乏专业的教育实践教师,整体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现阶段,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师队伍水平仍有待提升。高校生源不断扩大,师资也随之加大,素质参差不齐,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有限,要么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有相当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方面的经验比较欠缺;或者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他们理论知识又相对欠缺,如此师资无法给学生有效的应用型技能教学指导。学生对于很多高效的、创新的、信息化语文课程教学形式和方法认识不足,无法实现教学知识的有效应用和实践。目前,高校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师队伍培训不足,教师获得提升的办法只能通过自我学习,严重制约了其应用性教学技能的提升。

3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教学技能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3.1强化教学基本功,凸显专业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要实现他们应用型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必须从教学基本功抓起,让学生拥有深厚的语文知识根基,掌握语文知识,具备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和人文涵养,用专业知识不断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的内在知识框架,突显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本色。首先最基本的是“三笔一话”,这不仅仅是对字的美观的要求,更是字正确笔顺的要求,信息社会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很多学生很少书写,对笔顺也是稀里糊涂,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须把这种应用型基本功打牢。其次是要强化学科知识教学、教学方法传授、创新教学理念教学、师生关系处理技巧教学、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等,从众多的基本功教学中不断强化汉语言文学学生的应用型教学技能,凸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4]。

3.2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科技与学科的融合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教学技能训练中,要把握时展的成果优势,积极强化学生的信息化能力培养,将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学生专业应用型教学技能中重要的内容,不断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科技设备的应用能力。同时,要注重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和信息化科技有效融合,寻找信息化发展和学科教学方式转变的有效衔接点,进而不断创新语文课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实现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提升语文课程与时俱进的发展成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应用性教学技能。

3.3积极提供多元化实践空间,促进知识和技能均衡发展

高校要重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平衡,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进行合理设计和规划,确保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并将理论教学作为指导实践教学的必要阶段,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成效的检验方式。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可以积极发展多元化实践空间,促进知识和技能均衡发展。而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全方位、深层次、与中小学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就是多元化实践空间教学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仅仅靠短暂的实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实际教学的机会,高校应为学生提供多形式的实践空间,可让学生与中小学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进校就分班。分组与中小学结对子,一有空余时间就走进中小学去见习、观摩、听课,了解他们的教学理念和观点,然后再结合专科理论课不断总结与反思,为学生的应用型教学技能提升提供良好的机会。

3.4建立实践基地,提供应用教学机会

高校要做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实践教学,首先要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施支教工作是高校开展实践教学模式之一。将广大的乡村地区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不仅可以节约建设资金和资源,还能用最真实的教学环境不断强化学生的应用型教学能力。对此,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小组要积极与有关市地对接,联系安排开展实习支教的相关事宜,综合考虑,本着就近、相对集中的原则,选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习支教基地。支教工作是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师范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方式。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实习支教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行动上做好准备,为以后从事教师教育行业奠定基础。同时,又可以服务地方农村基础教育,提升自身素质,锻炼专业技能。通过开展支教活动,双方利用高等教育优势和基础教育优势开展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合作研究,联合开发教学技能实践课程、研究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高等教育师范生的能力标准、共同确定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合作,大大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质量,为地区中小学教育培养高素质语文教师。

3.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现阶段,高校要进一步优化专业,做强师范,以基础教育改革为引领,对接教育行业和教师职业资格认证需求,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建设。组建由实习基地学校、用人单位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强化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将所有师范类专业纳入校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要协同培养,以师为范,构建学校、地方政府、大学“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人才运行机制,与各区县教体局、大学等相关单位签订协同育人协议,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组建教学团队等。依托教师技能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培养“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教”的师范技能基本功。学校始终坚守师范院校职责,既要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师范生,又要发挥教师教育优势,主动融入教师职业培训,打造“大师范”格局。为提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创新教学能力,建立学校应用信息技术的评价机制,推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工作,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培训目标,学校可以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就音视频素材的编辑与加工、微课程的设计制作与应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学习评价的转型———学生发展性测评标准解读与操作、网络空间建设等方面做详实的专题讲座。结合学科案例教学,采用案例“观课、解读、研讨、实践、评价”的培训流程,强化情境体验,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普遍性、关键性问题,实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教师教学负担、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采取“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网络研修、校本研修”、信息化课堂比赛等方式,切实提高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师教学实践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4结论

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教学技能人才,是新时期高校语文师范类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在教学创新、信息化发展的教学背景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进行适当转变和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能力和途径,促进应用型教育人才的有效培养。

作者:王品玲 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