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析

【提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汉语言文学教育在现代社会也持续地发展与健全,更有效地促进了汉语言文化的强化。近几年新媒体的产生,为汉语言文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机遇和平台,并且,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也面临着较大的威胁与挑战。怎样在新媒体背景下更好地发展汉语言文学,是现时期迫切需要处理的问题。本文主要对新媒体背景下汉语言文化发展面对的问题开展研究,旨在探索出高效的处理对策,为相关研究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媒体;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

引言

汉语言文学在以往与现在的实用价值是十分强的,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着自身特有的文学魅力。然而最近几年,新媒体网络技术的涌现使得汉语言文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易于造成汉语言文学教育难以稳定地实施的困难。所以,有必要对目前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开展相关探讨,针对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而提高汉语言文学在现代教育中的效用。

一、新媒体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特征

(一)新媒体环境背景

新媒体环境作为一种崭新的新媒体状态,是在多媒体技能、网络互联网技能以及信息科技等众多支持下构成的,数字报纸与杂志、数字电视以及智能终端等均是其详细表现。新媒体显著区别于报纸、电视以及广播等陈旧媒体,新媒体环境当然也是在新兴技能前提下发展而来的顺应时展形势的大众传播环境。在这种背景下,地方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被冲破,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把视频、音频以及文字结合在一起,为广大人民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大学生信息获得渠道与学习方法在新媒体背景下得到了较大变化,这一变化对汉语言文学而言不仅是难得的新机会,也是较大的挑战。现代大学生使用信息网络查询所需要的数据信息,使用视频课程学习新知识,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点,应用多媒体平台实现与专业人员的有效交流,拓宽了学习新渠道。新媒体背景下的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有了全新的渠道与方式,为人们视野的开阔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新媒体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特点

1.可塑性

汉语言文学创作方法以及学习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都出现了巨大变化。例如,高校学生开展汉语言学习的时候,能够使用多种新兴媒体完成学习资源的自我搜寻,打破陈旧教学方式中的时间与空间的制约;能够自行开展汉语言文学结构的创建与整理,进一步提高学习自主性。

2.快捷多样

在新媒体背景下,汉语言文学要想取得健康稳定的发展,就需要依靠新媒体教学资源,使用互联网的即时性以及传播性,在网络中共享多种资源,从而提升汉语言文学的传播范围。并且,学生能够使用新媒体,搜集自己所需的教学资源,使用视频、图片以及文字等载体开展汉语言学习,从而缩短保存资料与查询资料的时间。此外,学生还可以融合自身的学习情况,根据个人习惯对资源开展归纳与学习,从而创建属于自己的文学系统。

3.互动性

汉语言文学并非仅流于高校课堂,而是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适用范围较广。然而在传统媒体背景下,人们的沟通交流受到时间与空间等的巨大制约。在新媒体背景下,这一问题得到了最大程度地解决,学习人员与其他人员都能使用现代科学技能进行文学的实时沟通,互动性较好,对汉语言文学沟通环境的构成具有积极作用,从而促进汉语言文学持续稳定地发展。

二、新媒体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困境

(一)网络流行语的冲击

当今网络流行语基于新媒体不断广泛推广,进入人们的视野范围中,这就导致汉语文学也承受着来自新媒体的冲击。网络流行语的持续产生,使汉语言文学中产生较多的词语,汉语表达发生了改变,许多全新的表达模式涌现;使得汉语体制更加多种多样,汉语言文学也获得了高效的发展动力。现代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就是个性化发展,在表述方法上和以前的语言有所不同。网络语言经常能够对人们的情感展开更加直观的表述,而且获得了众多人的认可,然而这也为汉语言文学带来一些全新的问题。网络语言的应用是不够标准的,它更加重视的是娱乐性,使人们自身体验到快乐,然而一些道德观念却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在传统的汉语言表述中,“蛋白质”指的是氨基酸聚合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是人体保持生存的主要物质,然而在网络语言中说的却是笨蛋、白痴以及神经质。在网络语言的冲击下,汉语言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汉语言文学丢失了原有的价值。目前网络上的流行语较为丰富,比如人们逐渐习惯用“我已经使用了洪荒之力”替代“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用“社死现场”替代“丢脸、尴尬”,用“针不戳”替代“真不错”,等等。通过上述可知,网络流行语已经全部替代了陈旧汉语的阐述模式,乃至改变了汉语的语序,从而给新媒体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威胁。

(二)汉语言文学的受众地位与效用的变化

新媒体下的汉语言文学更加充沛,发展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推动力,在受众之间的位置在不断变化。人们能够在网络上寻找不一样的模式来发表自我的言论,并且也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然而网络语言经常是没有理性制约的,人们往往是融合自身的体验来进行表述,忽略了客观事实存在。当前人们在网络上言论的渠道是多样化的,人们发表出来的观点却经常是十分单一的,并且产生部分以偏概全的情况。这种现状下,人们的思维就会受到诱导,网络上不全面的信息给人们的思维指导也是不确切的。同时,现时期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人们已经越来越遗忘纸质媒体的存在,更多重视获得信息的速度及数量,却在文字书写层面,逐渐失去了最初的能力。因为人们通过网络获得各种资源更加方便,所以对网络的依靠性逐渐提高,习惯了使用电子版的文本来替代纸质版的书籍。在这种的情况下,人们经常体验不到陈旧媒介的魅力。

(三)汉语言文学教学知识偏离现实生活

通过观察我国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上只是代表一种平面知识的传授方式。这种方式就决定着汉语言文学教学只重视理论知识,却忽略了汉语言文学的实质,即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汉语言文学专业就是对人们日常生活词语归纳的过程,所以也就没有注重新时期学生对汉语言独特的感知模式。众所周知,目前的学生都是在新媒体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使他们的阅读习惯、感知模式以及趣味性受到一定的影响。面对新时期的媒体时代,如果只维持汉语言文学理论教学的陈旧与理论化,不能实现汉语言文学与新媒体之间的结合,那么就不能较好地完成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任务。因此,唯有将汉语言文学与新媒体技术充分结合在一起,才可以较好地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可持续发展。

(四)原创的注重程度十分不足

在网络技能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网友能够融合自身实际需求,以此来探索未知世界。例如,在一些网站中含有的优秀创意与作者的原创作品,因为网络的普遍性与宽泛性而十分容易被一些小网站使用,从而触犯到作者的合法权益。并且在网站“便利性”条件的影响下,人们从未开展主动与积极性思考,进一步滋生惰性的心理,其创新意识十分匮乏,这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制约效用。

三、解决新媒体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措施

(一)规范汉语言文学教学

随着互联网科技技术的持续发展,汉语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各个方面。在网络促进下,人们的生活更加多种多样,也更加便捷,然而汉语言文学的内容也遭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在汉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主动积极地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流行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自身要减少乱用网络用语以外,还需要要求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言。网络用语不单单存有一些负面的信息内容,还具有丰富的积极性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生活中主动带领学生开展相关研究,引导学生自主辨别。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促使汉语言文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对汉语言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二)强化传媒,促进汉语言文学发展

新媒体背景对于汉语言的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就需我们将不利的因素扼制在摇篮中,推广其积极有利的地方。这种新媒体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是十分强的。汉语言文学能够做到与多媒体相融合,以多媒体为介质,使用短视频的模式将汉语言文学清楚地表述出来,将细节与关键点都逐一体现,形象地突出所说的内容,又能够使读者在观看时充满趣味,不会觉得乏味,这样就可以在切近人们生活节奏的同时传递有关知识。此外,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制度广泛普及汉语言文学,最主要的是利用新媒体的先进化与普遍化,在很多地方推广汉语言文学,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树立健康积极的三观,极大地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三)科学合理使用网络平台

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促使人们对网络的应用和依赖逐渐加强,经过网络进行购物、娱乐以及学习等等。所以,汉语言文学的利用也需要网络平台的支撑,应用网络平台进行汉语言教学的普及和健全,是当前时代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形势。就目前来说,高校在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引入互联网新媒体技能,使互联网新媒体和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效融合,利用新媒体网络技能的方便性、互联网资料的多样化、资源的宽泛性,将培育学生良好的汉语言学习环境作为主要目标,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平台,挖掘网络平台的应用潜能,创建学生喜欢的教育教学新方式,并且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加有效地推动汉语言文学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四)注重人文教育

在新媒体背景的影响下,人文素质教育的培育十分重要。在新媒体环境影响下,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将新媒体发展推向不断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在我国汉语言文学教材中,精神内涵与人文思想尤为深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与利用传统汉语言文学,例如练习毛笔字与汉字。并且,教师还需要增强汉语言文化教育,主动积极弘扬与发展汉语言文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刻探讨与比较国内外历史和语言,指导学生寻找其中存有的差别;同时还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诗歌朗诵大赛,使传统知识和当下流行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不仅要重视传统文化,还要顺应新媒体发展形势,这对汉语言文学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非凡的意义。

(五)使用合作式教学

在陈旧的教学方式下,教师是教学的组织人员、指导人员以及知识的传播人员,然而此种单层面的教学方式,对汉语言文学的稳定发展具有阻碍效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汉语言的传播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需要使用网络的开放性与即时性,为学生建设多样化的合作教学方式。教师将学习任务下达给学生,学生使用新媒体自主完成任务,同时将其中遇见的相关问题及时上报给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教师开展集中式以及有针对性的分析与探讨。

(六)提升对原创的注重与尊重

在汉语言文学创新发展过程中,增强对原创的尊重与注重十分重要。在实际上,高校要主动积极地进行原创大赛,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到其中,并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保障学生主动积极创新,与时代一同发展进步。同时,对于原创作品,还需要增大网络监管力度,作者原创到网页上之后,此网站需要设定一些权限,减少被其他网站占为已有的机会,有效维护作者作品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融合汉语言文学视频推广规划,定期进行相应的大赛活动,进而增加汉语言文学的体现模式,使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开展充分了解与认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不断进步的,新媒体在汉语言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体现也是必然的,教育人员需要正视新媒体对汉语言文学造成的各方面冲击,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不仅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有效性与方便性而充分使用,使新媒体成为服务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一项教学模式与对策,而且还要主动地指导学生学习与使用汉语言文学,使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语言文学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更加主动积极地探寻汉语言文学的世界。

参考文献

张桃洲2021《以经典阅读为核心的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基于课程地图设计的视角》,《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李萨如拉2021《新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开展及优化——评<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中国教育学刊》第8期。

高婧璇2021《聚焦汉语言文化海外传播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评<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研究>》,《传媒》第19期。

张艳秋2021《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评<汉语言文学导论>》,《热带作物学报》第42期。

作者:姜梦佳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