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视新闻细节要素

电视新闻细节要素

最近读了一本名叫《细节决定成败》的书很有体会,书中引用阿恩海姆在阐述格式塔心理学派关于视知觉的感悟力时的一句话:“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这句话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至理名言。

在电视新闻创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就是一颗闪亮的星星,它会使新闻作品生辉,吸引观众的目光;相反,缺乏细节的新闻作品就会暗淡无光,观众看了之后也不会留下什么印象。在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播发过一个派出所的民警在夜间巡逻时拣到了两头牛,然后寻找牛的主人的一则消息。这条消息中运用了这样一个细节,在没有找到牛的主人时,民警每天轮流到田野去放牛,包括民警抚摸牛头,为牛抓痒的一些细节画面,观众在收看到这一细节时会莫名的感动,这比唱任何高调都来的更真实。绥化电视台《晚间新闻》发过一条声音细节和画面细节力度皆强的新闻,值得一说,它的题目是《七节台阶上的阳光》,本来这只是一个很常见的新闻时间,一个7岁男孩得了白血病,经医生诊断完全可以治愈,但由于家里经济状况不好,始终没得到治疗,在这个片子中,记者一反以往大声疾呼捐款的常态,而是抓住了这样一个细节—这个七岁男孩的家住在一个阴暗的地下室内,通向射入一丝阳光的门有七节台阶,正常的孩子很容易就跑上去了,而这个男孩要爬半个多小时,电视记者充分发挥了电视视听兼备之功能,孩子沉重的呼吸声、奔向阳光时那坚定的眼神,以及爬上去后融在阳光里那瘦弱的背影••••••这些细节就向催泪弹,观众在模糊中唯一的想法就是,要让这个幼小的生命活下去。

一个好的新闻,常常因为细节上的问题使观众产生怀疑,觉得新闻有假,造成新闻报道的失败,例如某地方台在播发一条领导调研消息的时候,记者拿到了一份参加人员名单,报道时按照名单相继提到了参加领导的名字,而事实上名单上列出的部分领导根本就没有参加这次调研。再如,一篇报道农民增收的消息,记者只了解了几户农民的粮食产量,然后就按照这几户农民的产量来推算其他农民的粮食产量,而实际上这个村不同的自然屯的土地情况根本不一样,所以粮食的产量也不一样,节目播发后,很多村民认为记者的采访是在吹牛。像这样弄错名字、数字、地址等一些细节信息的情况经常会发生,甚至有的记者在了解不详实的时候就直接自行编造了。造成以上这些现象的因素很多,如记者的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缺乏等等,并且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采访时往往就忽略了细节,变成文字时就想当然,节目播发后一个电话或一封信飞来,指出你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未经核实的虚假数字、地名人名的张冠李戴、根据自己想像的描述和虚构等等,这种硬伤就像病魔一样,直接危及的便是新闻的生命。

不注意电视新闻的细节,新闻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相反抓住了细节就成就了一篇优秀的新闻。一方面,细节本身有时也能成为一则新闻,如今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就发现了与会人员都自带洗漱用具,就将这样的小事写成了一则消息,而这样的消息在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无疑存在着特殊的新闻价值,这样的新闻大多要求记者要细心观察、独具慧眼,要有事业心和责任心,因为这类消息你可写可不写,新闻记者往往会认为大趋势、大聚焦、大跨越是大多数新闻力作与重点稿的标志,追求新闻的新高度、新广度、新深度,提到细节总有从小处着眼,舍本求末的感觉,而实质上,新闻的亮点,其表现力和感染力都来源于细节。

捕捉精彩的电视细节,电视新闻记者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摄录设备、了解采访对象掌握背景材料等,到达采访现场后既要能纵观全局又能明察秋毫,除了深入采访、了解情况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捕捉能表现主题同时又能引起观众收视兴趣的细节画面。在电视新闻或纪录片中,镜头有长有短、有主有次,但如果没有反映主题的主体镜头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细节镜头,观众就会感到信息量不足、没有兴奋点而降低收视率。

一篇好的电视新闻作品就是要把新闻事件中的典型细节、能够突出主题的细节、具有感染力的细节展示给观众,看不到细节,或者把细节不当回事的新闻工作者,或对工作缺乏认真态度,对事情敷衍了事的新闻工作者,无法把工作当做一种乐趣,而只是当做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热情,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每发现一个精彩的细节还会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