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教学点小学生教育与管理浅议

农村教学点小学生教育与管理浅议

摘要: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到城镇,对农村教育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学龄儿童急剧减少,导致一些偏僻落后的农村因学生人数太少而被迫撤销了三至六年级,只保留了学前班和一、二年级,成了农村“教学点”。做好教学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离不开爱的教育和行为管理。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学点;小学生;教育;管理

一、农村“教学点”出现的原因探究

一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富裕,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二是城镇化脚步加快,农村人大量在城里买房,想给孩子更好的学习条件;三是农村大量育龄夫妇,受少生优生观念影响,加之生活压力大,不愿生孩子或者只愿生一个孩子,致使农村人口大量减少,尤其是学龄儿童数量急剧下降,这样,农村“教学点”就出现了。

二、农村教学点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客观方面

1.教学点孩子多数是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无法照管和教育孩子,致使孩子亲情欠缺,管教粗放,学习教育欠账多。2.教学点孩子自由任性,教育管束难度大。老人带孩子,必然对其溺爱加娇惯,这就造就孩子孤僻、任性,行为放纵,难以约束,不听管教的性格特征。有迷恋游戏、爱玩手机,贪玩、不爱学习等倾向,严重影响了其学习和健康成长。

(二)主观方面

1.教学点多是一些中老年教师任教。他们干了大半辈子,有的已临近退休,有混天度日的想法,因而对孩子的教育管理疏忽粗放。2.中老年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相对较为传统落后,多半采取“放羊式”教育,教育教学和管理粗放、不到位。

三、农村小学教学点学生教育及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一)教育方面

1.秉持“五心”,善待学生。农村教学点学生最欠缺的是亲情和关爱。因此,教者要具备“四心”即爱心、童心、信心和耐心。“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者首先要有爱心。教育事业是一份带良知的事业,如果教者能秉持良心、善心,就一定能把学生教育好;反之,如果失去了良知、善心,学生一定会被耽误和荒废。因此,作为教学点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意关爱这些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洞察他们的行为表现和心理变化,及时做好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其次要融入学生的生活。要和学生多谈心交朋友。再者要有一颗童心,老教师要学会做“老顽童”,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搞活动并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既娱乐和锻炼了自己,又走进了学生生活和内心世界,无形中拉近了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可谓一举多得。最后要有信心和耐心,要相信教学点学生和其他学校学生一样,甚至比其他学校学生更懂事。只要给以时日,只要充满信心,只要付出耐心,这些学生会变得更优秀。2.家校互动,配合教育。教学点学生最大的欠缺是家庭教育没跟上。因此教师要善于做好家长的思想改变和动员工作。要让家访成为教者日常的必修课。要多反馈学生的进步和表现,还要尝试逐步改变学生爷爷奶奶的传统老旧思想和教育观念。尤其重点要做好和学生父母的沟通。虽然学生父母不在其身边,但他们无时无刻都在关注着自己学生的生活、学习、安全和成长。因此,教者要利用好微信视频等现代先进的沟通交流手段,主动和学生父母沟通。给他们分享学生在学校日常的一些良好表现,分享学生一点一滴的成绩和进步,让学生父母从心理上得到安心和安慰,并获得进步的喜悦,重视起学生的学习教育。

(二)管理方面

“无规矩不成方圆”。虽然教学点学生少,但也要和其他学校一样,进行正规化管理。哪怕是一个学生,也要升国旗,唱国歌,也要出操、做眼保健操,也要有课表和时间表,有正常上下课和课间活动。虽然学生少,也要进行各项评比活动,因为没有评比就发现不了差距。虽然学生少,也要有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有班级公约和班规。要从思想、纪律、学习、卫生、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情感疏导等各个方面开展教育和管理,绝不能因学生少,管理者就随心所欲,进行“放羊式”教育。那样,学生从小就难以养成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农村教学点虽然学生少,但教育管理难度并不小。这就需要教者扎根教学点,用真爱弥补学生的亲情,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和管理手段弥补学生教育管理之不足。

参考文献:

[1]田友谊.小学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吴兰岸.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王文飞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寨河乡学区沟上教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