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农村新技术范文

农村新技术全文(5篇)

农村新技术

第1篇:农村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农村畜牧养殖,兽医新技术,推广工作,体系建设

1当前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的问题研究

1.1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需要足够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支撑。我国畜牧兽医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产生很多适用于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兽医新技术,但是在推广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造成这一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软硬件支撑。从软件方面而言,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畜牧兽医机构中能够掌握新技术的专业人员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这就使得很多新技术无法对这些地区机性覆盖,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业务发进运用。其从硬件方面而言,当前很多畜牧兽医的新技术需要新型的设备。我国受到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在很多地区的基层兽医部门无力承担这些新型设备构置产生的费用,造成很多技术由于缺乏装备而无法实际开展,使得推广工作受到严重影响。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所致。

1.2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

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对于专业性的人才需求量较大。新型畜牧兽医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兽医技术,其技术含量较高,对于专业理论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传统农村畜牧兽医站中的工作人员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于各种畜牧疾病的质量主要依靠经验进行。这就使得治疗效果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基层畜牧兽医中人员年龄都相对较大,对于新型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造成很多新型兽医技术无法覆盖。这就使得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兽医站的专业人才比例相对较低,造成兽医新技术的推广较为困难。

2强化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研究

2.1强化资金支持

当前,要实现我国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加强,首先要强化资金支持。通过资金支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强化推广体系的基础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强化软件方面的资金支持。可以调拨专项资金开展人员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学习、开办讲座等方式提高我国畜牧兽医站现有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同时提高当前畜牧兽医站的工作环境和人员的薪资水平,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从而实现整体专业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强化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针对当前农村畜牧兽医的实际需求,调拨专项资金用于设备的购置。同时制定专门的制度保障各种设备的检修,使得各种兽医新技术能够在基层兽医站得到推广,从而推广体系的完善。此外,我国一些地区专门组织相关专家对基层兽医新技术的推广工作过进行论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技术推广效果的提高。

2.2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畜牧兽医站专业人才比例不足影响新技术推广工作的问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要调整人员组成。对于一些专业素养较低,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要通过调整岗位等方式逐渐调离一线岗位。对于一些具有较强时间经验但是理论素养较低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于专业院校合作的方式对其进行培养,为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打下基础。同时,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尤其是对于防疫检疫人员,要加强其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对于学习效果较好,提升较大的学员可以进行适当的进行奖励,从而保证基层兽医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积极强化人才引进工作。相关部门要强化同一些专业院校的联系,积极引进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较高专业技能的高学历人才充实基层兽医部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农村畜牧兽医部门人才比例的提高,保证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的推广体系更加完善。

3总结

本文通过对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措施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虽然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我国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受到体系建设的限制,推广效果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强化资金支持和人才引进工作,提高农村兽医部门的工作能力,调整农村兽医部门的人员组成,使得农村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完善,为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南慧静.如何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3406:42.

第2篇:农村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畜牧业属于重要经济组成部分,该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畜牧兽医技术运用和行业发展息息相关,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新技术的推广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影响工作成效。对此,有必要就农村地区畜牧兽医的技术推广体系展开全面分析。

1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农业经济体系中,畜牧业占据重要地位。畜牧兽医工作开展期间,运用新技术对畜牧行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所以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十分重要。具体而言,技术推广工作体系的建设有如下几方面价值。首先,由于畜牧兽医相关工作具备公益性,能解决农村地区畜牧养殖阶段面临的动物疾病治疗问题,加大力度推广兽医新技术,能提高养殖人员对技术的认识,积极配合畜牧兽医,参与技术推广,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1]。其次,当前农业生产中畜牧业占据比例日益提高,且畜牧领域中涌现出的新技术越来越多,对兽医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为保证畜牧兽医相关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具备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合理运用兽医新技术,辅助畜牧业生产,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帮助农户创造更高收益,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最后,由于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体系当中地位显著,因此,只有具备完善的推广体系,才能保证新技术的顺利推广,发挥技术优势,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收入。

2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制度不完善

部分农村地区在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阶段,无论是推广方案还是推广措施的设计都存在不合理之处。由于推广制度缺乏,地区各职能部门的推广责任不明,难以按照当地推广工作实际需求展开各项工作。除此之外,人员考核制度缺乏,导致相关人员技术推广工作热情不高[2]。

2.2推广团队缺乏

新技术的推广应由专业团队进行,但从农村现有技术推广队伍来看,还存在各类问题,主要表现在兽医人才准入门槛低,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推广工作水平都相对不足,推广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同时,推广人员考核制度不完善,学习、竞争等意识缺乏,难以积极参与推广工作。此外,部分农民对兽医新技术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积极配合推广人员,制约技术推广体系的顺利建设。2.3缺乏资金支持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期间,由于部分地区资金投入较少,导致技术推广过程受到限制。由于推广人员缺乏必要设施和设备支持,导致推广条件和实际要求不符,影响技术推广工作成效。因此,还需从资金投入方面入手,将推广体系加以完善[3]。

3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途径

3.1完善顶层设计,制定推广制度

为保证农村地区畜牧兽医有关新技术能顺利推广,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推广体系建设,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政府方面可发挥职能作用,为畜牧兽医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支持,严格按照农村地区畜牧行业技术的发展情况,遵循科学合理的工作原则,完成推广方案的制定,鼓励技术推广,要求农民学习各类新技术。在制度制定方面,需要政府机构和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展开深入交流,明确各技术推广主体责任和义务,保证推广过程权责清晰。与此同时,还需结合农村畜牧行业发展现状,完善服务体系,以技术角度分析服务质量,保证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成效。制度中还需明确推广人员工作责任,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必要时利用奖励制度激发人员推广工作参与积极性,还可适当进行处罚,提高人员责任意识,为技术推广质量的保证提供支持[4]。

3.2塑造中坚力量,打造高素质团队

农村地区畜牧行业发展迅速,为保证技术推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势必要组建高素质的推广团队,塑造中坚力量,具体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从畜牧兽医引入角度分析,应注意人才的技术考核,兼顾实践能力考核,优先选择学习能力强,且工作时间久的技术人才,把握人才引入关卡,提高技术团队人才素质;第二,针对现有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加大培训力度,重点将新技术向兽医讲解,不断丰富其理论知识体系,结合实践经验,提高技术水平,使推广工作具备人才支持;第三,对于其他推广岗位人员,应重点利用绩效考核,激发人员参与推广工作积极性,具体可按照当地技术推广需求,确定考核频率,为人员提供物质或资金奖励,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推广人员竞争、学习等意识,激发其工作热情;第四,做好技术宣传工作,重点面向养殖人员,积极向其讲解新技术的使用优势,使其转变观念,能在推广工作当中积极配合相关人员。技术推广阶段还应由畜牧兽医和推广工作人员共同组织技术宣传队伍,按照养殖人员存在的各类问题展开精准指导,向农民讲述科学养殖技术,提高农民对兽医技术的掌握程度,完善推广体系,加强技术宣传,强化养殖人员教育和引导,使新技术快速传播,解决农民养殖过程存在的现实问题,让技术推广更具针对性。通过上述措施,不断完善推广工作团队组成,促使技术推广顺利进行[5]。

3.3增加资金投入,为技术推广提供支持

在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阶段,要依赖大量技术设备辅助推广工作。对此,应由农村地区畜牧管理部整合多方力量,为新技术的推广争取更多资金支持,提高推广质量。结合推广要求,组织工作人员展开学习,利用资金为其提供物质保障,辅助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鉴于当前农村地区畜牧兽医的防疫制度及基本设施配备的还不完善,因此,还需根据资金投入程度,对防疫制度及基础设施加以完善。由于动物防疫流程较为复杂,传统工作的开展由于标准流程缺乏,大多依赖畜牧兽医工作经验进行,工作期间耗时耗力,所以,需要将防疫流程加以完善,保证制度合理,呼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资金力量,引入更多防疫设备,充分发挥防疫设备价值,提高工作效率。针对各项基础设备,还需制定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为技术推广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4结束语

总之,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有直接关联,面临推广体系建设过程存在的各项挑战,需要从实际出发,落实顶层设计,制定技术推广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加资金投入,强化教育宣传,健全基层防御设施,为技术推广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提高畜牧兽医技术应用质量,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业华,韩雪灵.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11):56.

[2]唐金花.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与强化分析[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8):25-26.

[3]侯海鹏.加强农村基层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山东畜牧兽医,2019,40(5):55-57.

[4]杨世红.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分析[J].今日畜牧兽医,2019,35(1):70-71.

第3篇:农村新技术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单机辅助管理阶段、信息化起步阶段和网络技术应用阶段(2000年至今)。目前,手机和电话、电脑、电视、广播等信息终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在中国农村信息服务产业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许多地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信息化发展模式,手机在中国农村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手机短信、手机报、农讯通、三农热线等信息服务方式在各地区的应用较为普及,甚至在区域农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3G移动商务已得到应用,这都是利用手机推动农村信息服务发展的有效途径。

1.1农村信息服务模式以电脑互联网为主

目前,中国农村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是用电脑、“农民一点通”等信息终端和宽带网,构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但是,随着中国农村手机普及率逐年升高,逐步强调农村信息服务的“三网融合”,就是要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这体现了基于手机的信息传递方式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基于手机的农村信息服务方式主要集中在短信服务和语音服务这两大方面。上述应用具有操作简单、信息传递不受空间限制、获取信息费用较低等优势。安徽农网在农村信息化进程中,发展农民短信用户超过110万个,农村手机报用户近10000人,农业科技咨询热线“12316”日拨打超过5000次。但同时也这种手机服务也存在不足如:服务模式单一,以语音和文本信息服务为主,受字数和格式限制,信息资源加工困难,信息量小,形式单调,服务需要订阅6农业图书情报学刊:信息论坛等,导致了服务面不够宽泛,缺乏与服务对象的互动[15-17]。

1.2基于手机的农村信息服务以政府为主体

农村信息服务主体,指在新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下,能够满足服务对象各方面的信息需求,为服务对象提供信息服务的单位。目前农村信息服务的主体构成,主要有“政府+农户”型、“政府+协会+农户”型、“政府+通信企业+农户”型、“政府+企业+协会+农户”型、“农业龙头企业+农户”型等模式。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农村信息服务以公益性为主,政府作为服务主体,包办了前期投资、平台建设、网络建设、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等诸多环节。但是基于手机的农村信息服务中,运营商占据了一席之地,在信息服务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一些作用。江苏电信于2010年初推出了田园快讯业务,有农村信息需求的天翼手机用户可以向运营商定制需要的短信息,并获得相关的推送服务。

1.3基于手机终端的农村信息技术的得到发展

基于手机终端的农村信息技术发展成果,主要体现在多种基于手机的计算机系统的开发,以及系统在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领域的应用。

1.3.1基于手机终端的农业生产数据采集、监控系统

随着无线通讯等技术的发展,基于手机的田间信息采集技术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该系统做到了对农业推广信息的实时采集和数据随采随录,保障了推广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该系统具备小麦生产信息采集、农田空间信息采集和农业灾害信息采集等功能。瞿稻等将ZigBee无线个域网和Android智能平台联合起来进行研究,并设计出一个便于维护的智能移动监控系统[20],其主要功能是采集环境信息并将其发送至信息处理与控制子系统,主要应用于农业物联网领域。党学林等针对农田信息采集的需要,采用WindowsMobile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作为远程控制器,ARM9核心处理器作为农田墒情监测系统下位机的核心芯片,实现了农田墒情无线远程监测[21]。

1.3.2基于手机终端的病虫害智能诊断系统

黄惠珍等依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收集资料、技术和各种试验数据,以畜禽疫病诊断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数据做为理论基础,开发了一套适合远程诊断农产品病虫害的智能专家诊疗软件[22]。杨林楠等提出了一种基于Android手机的农业病虫害智能诊断系统的设计方法,重点研究和开发了“基于Android手机的甜玉米病虫害智能诊断系统”[23]。邱荣洲等开发了一种开放的、共享的基于3G通讯的移动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DepAes。用户可通过平台自助编写“知识库”与“规则库”,生成支持WindowsOS、MACOS、WindowsMobile、GoogleAndroid等多种操作系统的农业专家系统[24]。

1.3.3基于手机终端的农村信息系统

张睿敏等提出了一种基于Android的农村信息组合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案,通过Android客户端软件和后台数据库功能来实现农户对农村信息的简单及商户对农村信息的查询组合功能[25]。

1.3.4基于手机的农业测量和定位系统

手机GIS,以移动互联网为支撑,以智能手机为终端,是继桌面GIS、WebGIS之后又一技术热点,齐屹屹等通过以上对农村信息化应用中手机地图定位误差的计算和分析,明确了误差的主要来源、误差的范围和控制误差的主要手段,确定了手机GIS应用中减少误差的方法。此外,国内尚有一些研究者借助智能手机的GPS功能进行农业测量和定位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师维军利用PPC智能手机GPS功能配合OziExplorer软件实现了对农田土地面积、边长、距离等的测量计算[26-27]。

2基于手机的农村信息服务的展望和思考

2.1关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加快基于手机的信息服务发展步伐

当前中国农村信息化领域,还没有足够重视到这一轮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明显落后于科技创新的步伐。目前,中国农村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是用电脑、“农民一点通”等信息终端和宽带网构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这一信息服务模式极大推动了中国农村信息化进程[23],但就目前的实际效果来看,存在诸多不足:PC机、PDA和HPC等应用终端不仅价格昂贵,农村信息系统开发平台多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使其在开源性、免费性和人机交互等方面较差。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为农村信息服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和手段,使用户彻底摆脱有线网络和电脑的束缚,随时随地连接网络获取信息服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完全可以预见,随着新一代无线高速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将成为广大农民获取信息、学习技术、掌握市场、增收致富的重要帮手,将在推动农村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应该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重点应用领域技术创新的步伐,同心协力推动基于手机的农村信息服务的发展。

2.2探索基于手机的农村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毋庸置疑,政府是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起到了宏观调控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正在向着政府+市场+社会的模式发展。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力量的相辅相成,才能满足新农村信息发展的需要,从而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服务模式。随着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从一个单纯的通信工具,蜕变成为一种“新媒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进行各种(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的)媒体内容的阅读、浏览、下载和传播。可预见的是,媒体具有的产业化特征,将会在手机上逐一显现。因此,在有条件的地区,在以政府为主导和坚持公益性为主的前提下,创造多元化的投资政策、机制、环境和建设格局来鼓励和引导其它社会力量的投入,采取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引进民间资本,发展手机广告业和信息有偿定制等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可持续发展的服务运行机制,部门协作、公私共建、政府和企业联办,多层次、全方位地推动基于手机终端的农村信息服务的发展。

2.3构建基于智能手机终端的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系统

目前基于手机的农村信息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现有信息系统的综合性、集成性不够,其服务对象多限于具备一定的农业科技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农业科研人员,应用领域多侧重于农村生产管理和农业科学技术领域。推动智能手机在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其最终目的是要让用户利用手机,打破固定宽带和电脑的束缚,随时随地获取全面快捷的农村信息服务,真正实现农村信息服务从互联网到无线互联网的无缝对接,消除城乡信息鸿沟。因此,构建一个以广大农民作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智能手机为接收信息终端,平实简洁、开放服务,内容丰富多样的综合性农村信息服务平台迫在眉睫。要实现这个平台,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基于知识库模型的功能强大、操作简捷的移动服务系统[28]。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可为手机终端全面提供信息浏览、视频点播、智能诊断、视频互动、知识查询等服务。积极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重点建设农产品流通服务子系统、农业科技推广子系统,农业生产全程服务子系统、农民远程培训子系统等模块,拓展服务的范围和深度。

2.4整合多方力量,打造基于智能手机终端的农村信息资源库群

第4篇:农村新技术范文

自2005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建设理念和模式都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突飞猛进,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的相关政策及工作部署,针对本地区农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乌鲁木齐市政府实际,积极推进乌鲁木齐地区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新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其中,乌鲁木齐市南北郊区、乌鲁木齐县、高新技术开发区及达坂城等重要农业区在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及农牧局领导下,将围绕标准化模式生产、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和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提升为契机,不断探索农业的转型之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农业技术,以点带面,以面带片辐射和扩散,大大推动了全区城郊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1.1加快技术集成与示范

围绕蔬菜、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集成配套一批先进、适用、成熟的技术和成果。扶持龙头企业及农民合作组织,技术创新,提高种植、养殖技术水平及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1.2加速农业科技转化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整体优势,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加速农业科技向农业生产力转化。以“设施农业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为课题,规范全市农产品种植户和养殖户的生产模式,全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部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要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根据农业部的相关要求做好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鼓励种植户和养殖户开展三品一标的认定工作;规范种植和养殖的生产技术规程,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可靠,提升农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竞争力。

1.3强化农民科技培训

结合全民素质培育工程,采取外聘知名专家学者,内选农技人员的方式,组建一支常态化的全民素质培育专兼职讲师团,通过举办农民培训班、田间指导、电视讲座、远程教育网络咨询会诊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农民勤劳致富能力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同时,依托职教中心、农广校、农民大讲堂等平台,大力开展农民技能轮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和农民中的技术带头人,科学有效地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结合本地区旅游资源,进一步利用旅游环境,充分利用当地农家乐组织促进各地游客进行参观旅游,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4充分利用项目资金

充分利用国家农业部、自治区发改委、科技厅、农业厅、畜牧厅及水产局、乌鲁木齐市发改委和科技局的农业科技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强乌鲁木齐地区现代农业建设。

1.5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加大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酒店、重点超市等销售点的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2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5篇:农村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家书屋;长效发展机制

农家书屋的建立是保障社区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促进现代农业技术传播,使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目前,江苏省丰县梁寨镇所有村都建立了农家书屋,供群众阅读学习,深受农民群众欢迎。但是,梁寨镇地处苏北,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相对贫乏,因此社区教育的开展难度较大。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成为社区教育亟待改进、完善的突破口。因此,为了体现农村地方特色,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笔者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以农家书屋在农村社区教育平台中的作用为切入点,针对农家书屋长效发展机制进行了探讨。

1优化书屋资源配置,建立长效供应机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改变。自农家书屋在梁寨镇建立以来,大力地推动了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农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思想解放了,看书的人多了,打牌的人少了,打架斗殴的人没有了,掌握技能技术、致富奔小康的人多了,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很多村民通过在农家书屋学习,转变了种植和养殖方式,提高了种植和养殖效益,增加了自身收入,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当前农家书屋建设还存在较多问题,如农家书屋可供阅读的资源匮乏,现有图书借阅率低,图书不能在社区间进行有效的流通。因此,为了进一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村民文化素质与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应优化农家书屋资源配置,建立长效供应机制。目前,农家书屋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政府投入,为了进一步扩大农家书屋配置资源,弥补政府资金供应不足,农家书屋建设应着力引进社会帮扶,从社会各界吸引资金解决农家书屋的资金和资源管理问题。利用农家书屋的现有资源,以农家书屋和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为起点,逐步形成各村综合文化娱乐学习场所,让书屋充分发挥作用丰富村民生活[1]。同时,农家书屋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村民的文化需求,从多方渠道丰富农家书屋的阅读资源。例如,农家书屋可主动与图书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构建有人文气息和书香的农家书屋;组织村与村、镇与镇的农家书屋直接相互流动,丰富图书资源,确保不同层次的人群时时有新书可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且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政府可指派专业人员管理农家书屋,负责农家书屋定期的书籍流转,形成一条定时、定期更新图书的渠道,统一调配、统一轮换,让有限的书籍在流动中实现价值最大化[2]。

2整合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多样文化活动

目前,我国农村已经基本实现互联网全面覆盖,农家书屋建设应尽快实现数字化转型,通过“互联网+”农家书屋,实现线上线下融合阅读,缩短村民与农家读书的时空距离。因此,农家书屋建设要努力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农民可登录农家书屋数字图书馆,免费阅读多种书刊,农家书屋也可预装大量视频资源,供农民离线观看,用新的教育方式及现代教育媒体手段来为社区内的群众服务。同时,为了培养农民良好的阅读习惯,吸引农民自觉自愿走进书屋。农家书屋还应主动组织各类知识竞赛、诗歌朗诵、分享读书心得等与农民相关的读书活动,吸引村民积极主动到书屋读书,让村民在阅读中丰富知识技能,用书本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并且村民之间相互交流还可以用集体的智慧去合力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农民群众的阅读兴趣,又丰富了书屋的内涵。农家书屋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平台,以数字化设备为载体,向农民提供农产品交易信息,播放当地村民喜欢的各种业余文化资源,通过歌曲、电影的播放,普及文化、历史、政治、教育等基本知识,从侧面提高农家书屋的亲和力,帮助书屋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3]。利用广播、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建设信息化、数字化农家书屋经营模式,通过图像和声音的结合丰富资源,满足不同层次村民的需求,让所有农民都看懂书屋的书刊资源,给农民带来全新的体验,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为农村生活提供乐趣。近年来,在梁寨镇农家书屋全覆盖的基础上,突出规范化蔬菜种植和牲畜养殖等特色化建设,以及形式上的多样化、投入上的多元化、建设上的网络化,创新思路,多措并举,遵循“就近、便捷、灵活、实用”的原则,始终以村民的文化需要作为书屋建设的出发点,不断创新农家书屋建设模式,致力打造文化氛围浓厚的阅读环境,增强农家书屋的方便性和实用性。书屋还与镇社区教育中心联系,农闲时请他们的教师来这里讲课,内容涉及农技新技术、法律常识等,让村民在这里学到知识、学到技术,通过资源整合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村民综合素质。

3引进与培养优秀人才,规范书屋管理

规范管理是确保农家书屋长效发展的关键要素,当前农家书屋管理员文化素质偏低,为了确保农家书屋长效发展,当地政府应积极引进与培养优秀的公共管理人才,使农家书屋的作用得以长效发挥。对于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选择,可以选择当地退休干部、教师,因为他们有良好的文化基础、责任心强,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此外,还要强化管理员专业培训,确保农家书屋管理员精通管理,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较高的服务能力,可为农民提供书屋管理、书刊推荐等服务,从而有效带动农家书屋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形成浓厚的农村文化氛围,使村民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得到提升,从而确保农家书屋长久持续正常运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4]。

4结语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要加强农家书屋基础设施和村级社区教育站建设,培育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同时,农家书屋建设可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数字化农家书屋模式,丰富书籍和创新管理,推动本地区社区教育平台与资源开发整合,充分利用新的教育方式及现代教育媒体手段来为社区群众服务,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实践证明,通过农家书屋长效发展机制的建立,大力推动了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带动了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走上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且全面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人文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宝,袁小舒.文化扶贫背景下农家书屋建设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J].晋图学刊,2018(5):41-45.

[2]陈晓旷.完善“建管用”长效机制推动农家书屋工程可持续发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283-284.

[3]武莉莉.欠发达地区“农家书屋”长效发展机制的实践与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1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