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职计算机专业研究(8篇)

中职计算机专业研究(8篇)

第一篇: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要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双证融通”教学模式,就要对现阶段的计算机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改革,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个高素质、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本文阐述了笔者所在学校在“双证融通”课程改革方面的一些尝试。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改革

中职学校的教学主要是职业资格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中职学校的职业资格教育,需要结合社会需求,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有着非常明显的职业教育属性。在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方面,要对现阶段的“双证融通”课程进行改革与探索,要培养既有专业基础理论,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

一、“双证融”通概述

“双证融通”在学校教学中,采取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培养模式,通过这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实现学校教育的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融通,学生通过学习和考试,能实现“一教双证”[1]。“双证融通”制度,是对传统职业教育的规范和调整,是在教育改革形式下想成的一种新的制度。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双证融通”的课程改革措施

我校计算机操作员及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的课程教学主要采取以下几条措施,具体如下。

(一)计算机操作员的课程改革探索

在国家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中,计算机操作员的考试是其中一个中级模块,在该项考试中主要是注重操作应用,主要对学生的综合使用办公室套装软件的能力和应用相关设备处理办公室日常工作的能力进行考察。而在中职学校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基础差,且该课程的内容多,操作繁琐,题量大,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应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此,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予以改革,笔者总结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措施。1.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能积极的参加教学活动,从而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在中职教育中,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融入职业情境,让学生有种在实际工作的感觉。如在对学生讲解文字录入与编辑的时候,先对学生讲解完理论知识,在进行实践操作的环节,把多媒体机房设置为企业的办公室,老师充当老板的角色,学生充当员工的角色,老板为员工布置一项任务,如为老板输入一份文件,并按照要求编辑好,学生处在这样一种仿真环境里,会产生好奇、兴奋的心理,这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2.竞赛教学法。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基本都是老师讲完理论课程,学生自主进行操作练习,这样就会使学生陷入枯燥无味的重复练习中,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而采用竞赛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2]。竞赛教学法,就是将教学内容以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在课堂上对学生展开学习竞赛,在比赛前首先明确比赛的内容,让学生做好准备,然后在拟定一套题目,利用考证模拟系统进行竞赛,在竞赛结束后,得分最高的学生获得第一名。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还能使学生逐渐适应考试环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视频录像教学法。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不一样,有少部分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跟不上整体的教学进度,使得前面的基础没有打好,后面的更加不会,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学校应该专门建立一个供学生学习的网站,将教学过程利用视频录像录制下来,上传到网站上,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解决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做到因材施教。

(二)中职学校“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的课程改革探索

多媒体作品制作,是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进行多媒体作品制作。多媒体技术是将计算机技术、视频处理技术、图像压缩技术、文字处理技术等结合而成的一种技术,该证共有三个等级,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证,该证考试是将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考察。本校对学生多媒体作品制作的教学模式还有些不完善的地方,对此,主要采取了一下措施。

1.对学生进行谈话教学。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谈话,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谈话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开始的时候,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先了解学习目标。在进行多媒体作品制作的教学中,谈话教学主要在第一单元的学习过程的特定教学阶段中采用,用于学生收集资料、图像,整理信息资料以及与其他同学之间探讨学习经验[3]。如,在进行音频、图像或者视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之间交流一下常见图像、音频、视频的格式、特点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一些资料,自己制定计划,小组之间共同协助完成制作任务。

2.引入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让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情境讨论,如制作一个具有交互功能的课件,老师对该课件进行描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在进行案例教学中,要求学生和老师要更多的投入和参与,老师要选择和组织讨论材料,要选择合适的案例,如果没有找到能覆盖教学内容的案例,就要自己动手撰写案例,并将它呈现出来,而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对老师提供的具体案例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贡献自己的智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能够在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能力,且还能及时从老师、同学那里得到反馈。我校在经过“双证融通”课程改革后,对学生考取“计算机操作员证”和“多媒体制作员证”的考试通过率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为学生通过率为96%,较没有进行课程改革前提高了36%,且经过调查,学生去用人单位实习后,单位领导及同事对学生的专业技能都比较肯定,这表明“双证融通”课程改革,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以及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郦丽华.“双证融通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职教通讯,2011,02:15-18.

[2]陈丽华.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双证融通”实施探讨[J].价值工程,2015,36:199-200.

[3]谭林海.网络技术专业双证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2013,11:31-33.

作者:王雪萍 单位:宜兴市和桥中等专业学校

第二篇:中职计算机专业困境对策

摘要:中职学生面临困境,研究对策,让中职学生计算机这个骨干专业能走得更远,这个是值得研究的主题。文中分析了造成困境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计算机专业;困境;对策

我校前几年招生计算机专业学生大多在四个班,去年,今年都仅招生2个班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专业不景气进行现状分析,并通过教学改革研究对策,为走出当前困境进行了探索。

1招生不景气

我作为一名参加工作多年的计算机教师,亲身经历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历程:由前几年的报考热,在职职工必须参加计算机考试;到目前招生规模的逐年萎缩,由原来的计算机四个班现在仅招生了两个班。究其原因除计算机应用普及外,是社会需求饱和了吗?其实不然,据国内多家权威机构调查显示,近几年,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人才需求日益增多,计算机人才更是紧缺。而另一个现状,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进了电子厂或其他与所学专业无关岗位。这就导致了计算机专业的不景气,究其原因如下:

1.1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是贪多、图全。学习计算机的人都深有体会,计算机知识既包括硬件知识,又包括软件知识。硬件知识中又包括电子电路知识、组装与维修、微机原理、多媒体设备、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知识。软件知识更是包罗万象,即有OFFICE应用,又有图像处理、动画制作及网站设计等多种知识,可谓无穷无尽,而且知识更新特别快,稍有懈怠就难以跟上最前沿的技术。中职学生利用二年的时间,想全面学习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知识根本是不可能的。再加上语、数、外、政治等文化课又占用了相当多的课时。结果造成了什么都学,学完就忘,最后什么都不会的局面。

1.2教学方法的不适应。中职教学沿袭着普高的方式,即注重理论课的讲授,而忽略了实验实习课的准备。甚至有些教师因为学生在机房上课不好控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取少上机,甚至不上机的方法。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又怎样呢?近几年,随着普高的扩招,进入中职的生源素质一届不如一届,他们多数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失败者,这就造成了上课时教室里鼾声一片、实验室内各自为战的局面,二年下来,使学生成为了动手能力弱,学习能力差的双差生。

1.3教师心有力面力不足。要想教出高水平的学生,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计算机知识更新换代非常快,教师需拿出大量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新知识,否则就有落伍的危险,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况且搞计算机的人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但整天忙于书本的教学,又有多少时间去实践?又到何处去实践?这就造成了计算机教师队伍与社会脱轨的现象,很多老师只会照本宣科。

1.4学生厌学。现在的中职生,多数都属于独生子女,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长大,手机、网络的普及加快了他们对社会各项事务的认知。而父母没有给予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就造成了他们不仅无知、自私、怕吃苦、缺乏理想,还非常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上职中大都抱着混的态度。一边是手机、网络里的“精彩世界”,一边是全新还比较难学的专业理论课,情况可想而知,造成厌学。

2对策研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真的到了“生死抉择”的十字路口吗?笔者认为,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教改之路,做好以下几个突破。

2.1课程设置的突破。根据相关企业的要求选取相应的教学内容,我们及时转变观念,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需求为中心,加大应用实习课程的比重,如《办公自动化》、《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图像处理》、《动漫设计》、《网页设计》等课程,而对于文化课及专业理论课则坚持能少要就不多要,能不要就不少要的原则,削减语、数、外的教学时间,把程序设计语言、微机原理、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等几门课变成选修课,供学有余力或想进一步深造的同学学习。

2.2教学模式,项目教学的突破。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是一项融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体的教育,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是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点:①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项目教学法的培训,加大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与促进。②制定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开发校本教材。③以点到面、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项目教学,可先由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开展项目教学示范课,进而要求每位专业教师每学期一节,接着再推广到一个单元、一门学科。④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培养双师型人才。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实现教育终身化。实行“双证书”和“多证书”制度,对教师的素养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不断培养教师的教育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2.3办学思路,深化校企合作的突破。(1)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针对性的培养对口人才;(2)“订单”式培养培训。招生时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3)加强校企合作:在教学中,与企业的良好合作一方面可以稳固优秀的教师队伍结构,吸收优秀的企业骨干作为兼职的教师为本校学生进行专业的人才培养、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实际操作的建设。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学生在实训中做到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品、产品合一,学生实训时的作品就是为企业加工的产品,直接接受市场检验。(4)将教师安排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进行真实的锻炼。此外,学生还可以在毕业前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企业能够更好的了解到学生的实际能力,从而较快的找到适应企业本身的优秀人才。(5)鼓励自主创业:创业对于毕业生而言是成功就业的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毕业生快速参与到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如果将一个学生扶持到创业成功,那么就会有一批学生都拥有了就业机会。(6)成立校办企业。学校自办企业往往受限于资金的短缺,而有些IT企业,如打字社、文字刻绘店、计算机维修部、网络组装室等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投入,学校自建这样的企业既服务了校内师生,又能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实训,有利于以后的就业创业。(7)“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校把培养学生的模块分解,将专业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培训放在校内,把与企业接轨的技能培训放在工厂。学生通过学校-企业-学校循环的学习,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上能不断得到提高,企业也可在培训当中选取适合在企业发展的人才。

作者:郭天学 单位:云南省曲靖市会泽职业技术学校

第三篇:中职计算机专业Windows7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Windows7基础与应用”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当中的重要课程,在提高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薄弱,操作实践技能欠缺。基于此,将一体化教学方法引入到“Windows7基础与应用”的教学当中,从教学任务、教学设计、教学考核三方面对该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程一体化;Windows7

Windows操作系统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是我国家用电脑及办公电脑的主要应用平台,也是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点。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制力较差,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感兴趣。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一体化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作情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打破了传统理论讲授课与实践实训课的界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加深知识、技能的掌握,凸显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一、整合教学任务,设计一体化教学案例

“Windows7基础与应用”课程一体化教学开展之初,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专业需求和学生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是理论知识够用,突出技能锻炼。因此,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精简和重组,将各个知识点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通过案例的形式进行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的案例设计要贴近生活和真实岗位需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Windows7基础与应用”教学中,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完整的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下的局域网组建与配置,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了解Windows7在现实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分解成企业局域网需求分析、系统搭建、系统管理与维护、FTP服务器等真实项目,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二、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

计算机一体化教学需要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实训机房、局域网以及计算机等。学生可以在虚拟机上实验,通过计算机虚拟技术模拟Windows服务器及客户终端,来展示企业真实的网络运行环境。也可以进行小组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一位同学扮演企业网络的管理员,负责项目中的某一具体任务。实践证明,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项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化解在小组内部。由于中职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小组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在分组时要将学习成绩优秀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影响、互相提高。一般而言,每组大约6人,男女生人数相当,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将任务分派给每一个成员,并协调好小组成员间的学习活动,让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三、建立与教学实际相适应的评价机制

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较低,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一体化教学很可能流于形式。因此,在“Windows7基础与应用”课程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需要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可以检验一体化教学的实际效果。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用简单的试卷来考核,而应该从结果性考核向过程性考核过渡,建立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学习态度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手段。理论知识要求够用即可,占总成绩的20%,一般通过试卷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考核。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实践技能,这部分考核应该占据较大比重,占总成绩的50%。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选派一名同学讲解该组的设计思路和步骤,教师进行打分和点评,将其作为实践操作部分的成绩。学习态度的考核也十分重要,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核学生参与一体化教学的主动性,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出勤率等。总之,一体化教学在中职“Windows7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但一体化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仍有提高的空间,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在一体化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耿倩.基于网页设计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初探[J].成功(教育版),2012(3):114.

[2]冯义夫,陈启优.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初探[J].新教育,2009(12):47-48.

[3]徐建高.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2):92-94.

[4]胡贤民.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研究初探[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5-57.

作者:吴丽玉 单位:梅县技工学校

第四篇:中职计算机专业语文信息化教学应用

【摘要】当前,信息化教学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大、中、小学的各个学科领域。本文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化能力、教学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应该避免的误区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语文信息化教学

近年来,信息化教学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大、中、小学的各个学科领域。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本人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长期从事计算机专业的语文教学工作,且担任计算机专业班主任,就此谈谈中职计算机专业语文信息化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生源组成相对复杂,和普高学生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拥有这些共性的同时,还有明显的差异性。首先,对专业的认识偏差。很多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认为学计算机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在玩游戏,上网。而实际的学习根本不是这样,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各种厌学表现滋生,让老师烦不胜烦。其次,该专业的学生,不乏“网络高手”,久经网络“熏陶”,对知识的获得,有他们的一套方法,老师的知识权威性大大下降。特别是对语文这样的文化课,他们更不兴趣。笔者就曾经遭遇这样的尴尬,一次给学生讲求职信,还没开讲,学生就说:“老师,这个不要讲了,百度一下,就知道了。”鉴于这些特殊性,如何运用信息化教学,因势利导,改变语文教师的尴尬地位,就摆在了笔者面前。

二、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信息化技术创设情境,引人入胜,使教学直观生动。现在信息技术的功能十分强大,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它可以使那些原本只能靠想象的抽象的语言,生动起来,弥补传统语文教学只能言传意会的不足,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同时,利用现在信息技术还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距离,将那些远离学生时代背景的,远离学生生活空间的的情境创设出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课,根据课文内容,优美的荷塘图片配上低婉悠扬的音乐制作成简单的flash,或者剪辑一些视频用于课前播放,让学生的精心营造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情不自禁地被带入到学习中。

2.运用信息化技术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激发学生兴趣。作为计算机专业的语文教师,应该熟悉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便于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的渗透。同时,还要会简单操作一些专业课常用软件,如photoshop、coredraw等,将教学内容用专业课程的信息技术展示出来,让语文课“专业”起来,让学生在语文课上也能用专业知识。如在《荷塘月色》一课教学结束后,让学生以《我的荷塘月色》为题用coredraw制作动画,在《将进酒》教学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查找背景音乐,用手机的录音功能制作诵读音频等。

3.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网络互动,及时反馈评价。利用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强的优势,发挥信息化教学系统交互性强,反馈及时的优势,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电脑的互动交流和评价。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课,我利用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建立班级空间,将班级同学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有自己的任务菜单。小组成员,进入班级空间后,找到相应的任务菜单,通过小组讨论、网络查询等方法完成任务,并制作成ppt课件在班级空间里。老师和其他组员可以自由访问、留言、提问等,并对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实现师生之间、组员内部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多边互动,并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学习的节奏。

4.运用信息化平台,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现代信息化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的应用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材之外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抓住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兴趣,建立语文学习的班级网站,创建资源库和论坛,指导学生利用各种终端远程学习,创建多向沟通、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网络教学环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实现语文教学的自助学习。

三、计算机专业语文信息化教学应该避免的误区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确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绝对不能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手段,而忽视了语文教学本来的特征。语文与其他科目相比,是一门古老而又传统的学科,浅吟低唱,品味领悟,是必须的教学方法。因此,语文教学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选用,应该做到恰当选择,收放有度。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应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1.避免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手段而忽视这些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干扰作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始终应该是辅助教学的手段,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应当根据教学需要恰当的使用。过多、过杂地使用多媒体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思考。

2.避免一味追求形式美,忽略内在美。语文课应该是文质兼美的课堂,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美的情境时,也不能忽略对课文本身的解读,对意境的感悟,要使学生沉浸于文学的熏陶中,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鉴赏能力。

3.避免一味追求形象直观,限制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样的文学作品,每个人的体验是不一样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挖掘这些不一样。如果为了一味地追求直观形象,单纯地用信息化手段展示,实际上是把老师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剥夺了学生的想象力,长此以往,学生将会从“没有机会想象”到“不愿想象”,最终到“不会想象”。

参考文献:

[1]季振宇.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学生成就感的培养[J].新课程语文学习(中),2011(04).

作者:余腊梅 单位:渝中职业教育中心

第五篇: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训过程性评价分析

【内容摘要】中职实训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其是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关键所在。文章以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视角,去探讨其实训模式,倡导将过程性评价理论运用到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训中去。首先分析了过程性评价理论运用到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训的必要性,接着对于如何实现其理论融合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专业实训;过程性评价

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全面性,是决定专业学生学习情况和能力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沿袭传统结果性的评价方式,很容易给予计算机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由此探讨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训过程性评价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过程性评价理论运用到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训的必要性

过程性评价,就是倡导在计算机实训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学习主体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和考量。过程性评价符合多元智能理论,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规则,符合人本主义学习的要求,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训阶段的过程性评价,可以发现学生的潜能,找到学生的特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实训阶段过程性评价,可以了解自身学习特点,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成为计算机实践能力锻炼的主导。由此可见过程性评价理论运用到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训中去,是很有必要的。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训过程性评价实现路径

过程性评价运用到中职计算机学生实训中去,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在了解中职计算机实训课程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切实的从多个角度入手,由此营造出全新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保证发挥其在促进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提升中的作用。笔者认为需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确定计算机实训过程性评价的权重

过程性评价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训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般占据的比重为50%,其关注的是过程评价,希望可以引导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评价方式会从自评,互评,他评等方式进行,评价主体有学生,任课教师和学校教务领导;至于过程性评价的内容主要分为:出勤情况占据5%,实训课程表现占据了25%,实训作品占据了20%,将这样的结果纳入到学生期末总评体系中去,占据的总体比重为50%。

2.实现计算机实训表现评价细则敲定

计算机实训表现评价细则需要达到精细化,尽可能从量化的角度来审视,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来进行,才能够保证计算机实训表现评价的有效性。具体来讲,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维度:其一,学习态度维度,从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是否有条理,学习任务完成积极性,学习是否存在进度等问题视角去衡量;其二,从技能掌握维度来看,需要从能不能理解实践课程技能重点,从能不能完成实训操作任务,从是否在实训技能方面有进步三个方向去界定;其三,探究意识维度,对于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的频率的方向入手;其四,从情感态度维度,对于学生自己潜能,兴趣情况,与教师互动情况,与同学相处情况进行探究,由此确定实际的效果。在上述各个项目中,自评占据比重为30%,互评占据的比重为30%,教师评价占据了40%,由此得出最终的结果。

3.建立健全实训成长记录档案

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训过程建立对应的实训成长记录档案,就是将学生实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全程记录,看看学生实训技能的理解情况,看看学生实训技巧的掌握情况,进而在师生共同参与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得出最终的结论,指出不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优势和劣势,由此帮助学生制定今后的计算机实训课程计划,以做到查缺补漏,也由此使得计算机教师明白后期实训课程开展的方向,保证实际的实训课程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去开展和进行。当然一般情况下,也会将这样实训过程评价结果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去,其占据的比重如果设置合理的话,就可以激发中职计算机教室制定实训成长记录档案的积极性,而这对于过程性评价效能的发挥而言,是非常有实践意义的。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计算机专业实训环节,需要以融入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来进行,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引导教师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这对于促进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有效性而言,是非常有效的。对此,中职计算机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过程性评价理论的价值,切实的将其融入到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中去,可以是实训过程,也可以是理论教学过程,甚至可以是日常教学活动管理,由此形成更加完善的中职计算机实训过程性评价体系,届时其能够发挥出来的效能和作用,就不可估量了。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中职计算机教师对于过程性评价理论的正确认识,在此方面的实践探索也会越来越多,而这对于引导中职计算机教育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而言,是非常值得去尝试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傅志锋.中职学校计算机类课程作业提交与评价系统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

[2]王水莲.中职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的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2,08:26-28.

[3]胡志成.过程性评价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1,07:93-94.

作者:蓝阳基 单位:福建省武平职业中专学校

第六篇:工学结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教学设计

摘要:计算机专业的Photoshop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性。根据工学结合的理念和Photoshop课程的独特性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工学结合是一体化的课程,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理论的学习,而且能让学生在逼真的职业情景中,进行实践操作。

关键词:工学结合;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

Photoshop主要是一款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对图像进行扫描、编辑、修改,还能对图像进行制作,体现广告创意,实现图片的输入与输出。也是目前计算机专业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对平面设计的学生来说,更是学习的重点,Photoshop被广泛应用于广告、摄影、美术、网页设计等多个行业。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少不了Photoshop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工学结合理念,不断提高中职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中职生的岗位技能,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问题和解决各种问题。

一、工学结合理念

在2005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院校推进工学结合理念,就是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就业,帮助有困难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实现中国的特色职业教育。其中,所说的工学结合理念,就是要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行业的社会实践有机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学生的“工学相长”,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工学结合理念既具有一般职业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特色。

二、Photoshop课程的特点

Photoshop是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在Photoshop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平面设计水平和动画制作方向,Photoshop课程可以分为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其中,在前导课程中,主要学习色彩构成、图形创意、版式设计等方面内容;在后续课程中,主要学习Flash、3Dmax、平面综合实训、动画综合实训等方面内容。Photoshop课程是将平面设计和商业活动有机融合的一门课程,既实现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将工学结合理念与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相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养,实现职业教育适应时展的需求。

三、基于工学结合的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在Photoshop课程设计中,要遵循“就业为导向,实践为动力,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建立校企合作模式,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实践环境,提供各种岗位供学生选择,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并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中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在就业岗位上的各种情景设计,设置的情景内容,一般都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内容设计的情景如下表所示:通过设计这些教学情景,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让学生在实际的岗位情景中,体会职员的心理,在各种项目的安排上,最好穿插进行,合理安排时间,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Photoshop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在每个项目的学习中,要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和技能要求,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一体化和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在“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中职学校的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工学结合理念课程体系相配套,形成一种以就业为导向、工作实践为动力的新型课程体系。通过对Photoshop课程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实现教师与计算机行业的合作、交流,形成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行业岗位的一体化,学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对行业岗位任务有了一定了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可以提高中职生的就业率和社会认同度,体现中职院校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秋实.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2(7).

[2]佟玉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9).

[3]陈娟.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2:100-101.

[4]肖永莲.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8:140-141.

作者:陈薇 单位:江苏省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七篇:大石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摘要】分析大石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从专业课课时安排、引入课外实操项目、编写实用教材、做好专业向导、引入自治区(国家)级计算机专业学生培训项目等方面探索大石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新思路。

【关键词】大石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有质量的蓝领人才,是职业教育的责任所在。在大石山区,由于受地域环境、当地经济发展模式及产业结构、学校发展模式,以及教师、学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还带有传统落后的思维模式,制约着本专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改革大石山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本文根据大石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对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一、大石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长期以来,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大方向是:主要面向IT行业、工商企业、国家机关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办公自动化技术应用等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但是,在大石山区,很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为完成每年的招生任务,盲目招生,对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质量等问题的关注度不够;专业老师的缺乏、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专业的局限性等严重影响本地区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大石山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起点低,他们“会用”计算机,但仅限于会开关电脑,上网看视频、听音乐。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中学开设的计算机课程流于形式,老师开放机房,学生任意上网娱乐,打发上课时间。在就业方面,大石山区计算机专业绝大部分学生的就业方向是广东各类企业的生产流水线,这些企业对学生的学历、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等要求不高,毕业生只需要掌握简单的流水线操作技巧即可上岗。小部分与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从事的是单位、企业的文员,广告公司的设计员以及文印店员工之类的工作,这些工作对专业的要求是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Word2003(2007)、Excel2003(2007)、PhotoShopCS3图像处理软件,会操作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这部分学生在应届毕业生中所占比例非常小,且他们绝大多数属于在校表现比较优秀、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比较明确的学生。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

针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适时地改变传统观念,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社会发展需求,改革计算机人才培养方式。

(一)专业课课时安排应有偏向性,侧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夯实专业基础,课时安排适当向专业课程倾斜,尤其是就业操作性强的课程更应增加课时。大石山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应以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为主,但很多学校都提出根据本校特色培养多技能的专业人才。从大石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与其让学生什么都会,什么都掌握,不如让学生把某一项技能训练到熟练的地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到毕业时仍只会简单的文字录入之类的初级操作。既然都是花费两年时间在校培训,不如专注于某一技能,结合市场需求,让其掌握得更好。与此同时,应横向发展学生相关的其他技能,比如学生文字录入速度快,达到某个标准,兼而发展其速录技能、排版技能。总之,大石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应熟练地、有针对地强化学生练习某一方面技能,以达到就业市场的用工标准,让学生就业时即能熟练上手。

(二)引入课外实操项目,提升学生的就业实力。与普通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实践技能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极强的专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无偿提供服务,有偿加入企业或是公司的操作项目,学生全程跟进,分批分次地参与,会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很大作用。比如让学生参与广告公司的某广告项目,学生以学习的姿态加入,从了解项目的起始,到着手设计,再与客户沟通,再修改等环节全程跟进。可以说,学校出资让企业或是公司帮助培养学生,同时也让学生更早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所学是否有成效,这一方式也能推动学生在校的学习积极性,见识就业的严峻性,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

(三)编写与时俱进、实用的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它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课堂及课外学习。虽然目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出现了许多新的教法,如项目教学、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但在教材的改革上却鲜有成绩。目前,大石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很多教材的实用性差,衔接性弱,指导方式传统,编写方式落后。因此,教材也需要与时俱进,不应是一个个知识点、片段式、空白的讲解,而应该是一个个项目汇总式的编写。每一个项目都涉及新的知识点及技能,而项目与项目之间存在知识及技能的衔接与过渡,学生在完成上一个项目的学习与实践后,才能解决下一项目的问题,而下一项目里又涵盖上一项目的基础点、重难点部分。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操作性强、与实际运用联系紧密的专业,可教材却往往与实际运用脱节,以常用的办公软件Word2003(2007)、Excel2003(2007)为例,其实Word2003(2007)更多的是文档方面的运用,Excel2003(2007)在报表与数据统计汇总方面表现优秀,但我们的教材内容在编写上偏重于如何用Word2003(2007)做图文混排、设置字体格式等,Excel2003(2007)则偏重于如何设计一张漂亮而不实用的报表,掌握几个常用的函数(求和、求平均、最大最小值、排序),却没有告知学生如何更好地使用Excel2003(2007)统计汇总数据。笔者认为教材更应该是好用、实用而非好看,与学生就业挂钩才是教材的实质。因此,教材改革的步伐应该加快,应能让理论知识与课堂实践更好地转换为第一生产力。

(四)做好专业向导,规划职业生涯。新生在选择就读计算机专业时,往往是根据个人兴趣或是父母的意愿而选择的,他们对于本专业的就业定位不明确,只知道计算机可以用来上网,娱乐性质占多数理由,可以说,他们对就业的前景是迷惘的、没有指导性的。学生在选择就读专业时,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参观或是短期考察本专业的就业实质与环境,给学生直观、深刻地了解自己就读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前景,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专业。只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后,学生才会有危机感、真实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学什么,而不是盲目跟从;知道自己努力奋斗的方向及目标,对学生在校两年的学习生活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五)引入自治区(国家)级计算机专业学生培训项目。中职学校的教师,每年寒暑假都有机会参加自治区级或是部级培训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各专业。在计算机专业方面,一般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平面设计、硬件维护等项目,老师们学成归来,无论是教法、见识、技能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可见这些培训项目的积极成效。在大石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起点本来就低,见识度也非常小,对本专业的认识度不够,这些都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如果能有途径让他们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参与新鲜有趣的计算机专业项目,则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增强学生的就业实力,提高就业质量;对于学校来说,学校最关注的学生就业问题也会得到较好解决,学生的就业实力带动就业质量,提高就业成功率,打响学校专业品牌。与此同时,参加自治区或是部级培训项目的学生,在学成归来后,他们的新见识、新技能、新面貌,可以以积极意识的形态传递给周围同学,带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

(六)政府和学校转变传统观念,以积极的心态为职业教育提供正能量。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好的政策与好的宣传策略即是给职业教育一股强有力的推动力,破除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不认同、歧视,端正大家的心态,认识到选择职业教育同样能有好的出路;好的政策更是有利于推动学校发展、专业发展,学校有保障地培养有质量的专业毕业生,有保障地提供就业,让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总之,计算机专业作为一门传统的大专业,其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既要结合实际情况,又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适应新环境,推进专业人才培养长远发展。

作者:李奕欣单位: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

第八篇:微信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已成为了人人必备的通信产品。就中职学校而言,学生也已人人拥有手机,给学校教学秩序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所谓堵不如疏,把教学与手机联系起来,经过实践尝试,把微信平台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中尝试着用微信来指导学生学习效果良好。

【关键词】微信;中职;专业课教学

一、手机问题的困惑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人必备的通信设备,它便于携带又功能强大,中职学校的学生也至少人手一部。对于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教师大多是又爱又恨:它使得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交流更方便,但许多学生没有很好的自制力,手机成了玩游戏、聊天和看小说的便捷工具。对于这部分学生,智能手机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严重影响了学习。如何有效的管理手机,成为了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目前许多学校的措施是规定不准学生带手机来校,一经查到就没收。也有一些学校不提倡带学生手机,上课时要求关机,或者干脆每天早上把手机收集到班主任处,放学时再发还给学生。一旦发现违规使用,一般会采取没收的措施,但是没收后,学生要么就去重新买个手机,继续使用,要么带着抵触情绪,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二、解决手机问题的途径尝试

我所任教的班级也出现这一问题,一开始检查、没收,但没过多长时间,手机仍旧出现,周而复始,学习成绩没提高,反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进而加深师生矛盾,致很多工作难以进一步展开。在一次讲座中听专家说在学校利用移动终端开展课堂教学的案例,受到启发,我开始着手收集相关方面的资料,调查研究发现,全班所有同学都有智能手机,而且绝大多数人都用微信,那么能不能结合微信平台来展开教学的探索呢?答案是肯定的。随后,我要求全班同学都申请微信号,并组建了一个教学微信群,开始了自己的教学探索之路。结合本轮课改在微信帮助下开展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作了尝试和实践。

三、微信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教学实践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适合使用微信教学内容确定

结合我校本轮课改实际,为进一步的提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确定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内容提出适合微信教学的相关任务内容。

(二)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教学尝试

微信平台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平台,顺应当前课程教学网络化发展趋势,突破了教与学在时空上的限制,从而实现高效自主学习,又促进教学的沟通与交流。以项目一“认识计算机硬件”作为微信平台开展教学尝试,利用微信平台将其需要了解与掌握的硬件在平台中,以便学生能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同时在平台中也可以设计知识点的作业,以检测学生们掌握的程度,方便老师上课的内容有所侧重,以强化知识点的盲区。

1.搭建微信教学平台

(1)登陆“微信公众平台”申请一个微信公众账号。笔者用“计算机硬件学习平台”名称注册了一个公众账号。注册成功以后微信公众平台会自动生成二维码,让所任教班级的同学“扫一扫”、加“关注”加入微信教学平台。(2)预先把计算机硬件教学素材如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微视频);计算机的硬件介绍(微课);CPU、主板、存储器、相关外设的发展(图解);DIY配机(图表)等课程资源添加到公众平台。上传的相关图文素材可发送到指定微信账户预览显示效果,确认无误后保存,添加完毕后的素材可在素材管理页面进行统一管理。(3)利用微信高级功能中的编辑模式。在编辑模式中,设定特定的相关硬件配件的文字、语音、图片、视频作为自动回复。学生在自学时碰到知识的难点和问题时,可以向平台发消息提问,当消息符合自动回复的规则时,系统会自动把预置的内容发送给学生。但是平台要真正较好实现这个功能的前提是一个庞大而相对完善的素材库。素材库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反馈的问题,对硬件素材进行更新和补充,满足学习的需求。

2.平台的使用

(1)在项目一“认识计算机硬件”的教学中有三个教学任务,开始每个教学任务前都向学生推送课前预习本任务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上机实操安排等消息,利用平台让学生在课前就了解了计算机的主要硬件知识,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了解了学生对那些硬件知识比较感兴趣,问题的集中点在那里,以此来改善、改进课堂教学安排。(2)对学生发来的所有消息进行统一管理、回复。通过对消息的归纳、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了解硬件知识学习时遇到的问题。通过对消息的提炼,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问习惯和普遍性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来完善平台上的素材库,优化自动回复规则以减少人工回复工作量。消息人工回复的工作量很大,本人挑选了几个学习积极主动的同学协助平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中。这样不但能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3)通过后台统计、分析学生的阅读情况、停留时间、互动活跃度等内容。利用这一功能了解微信平台的真实使用效果。根据获得的数据对平台进行更新、维护。

四、利用微信进行教学尝试的教学效果分析

(一)自尊自律、做手机的主人可以使用手机,并不是可以滥用手机。定下规定,让学生知道何时能使用手机来参与学习,何时不能使用手机。早上起来后查看微信中的预习内容,早读时读微信中教师总结的重点,下课后查看微信中教师布置的作业,晚上睡觉前再复习一遍微信中的教学重点,平时休息时可适当查看微信中的学习内容。

(二)随时随地、海量资源在微信上每天更新教学内容,学生能提早知道当天的学习内容,这就可以很好的展开预习。在微信上重点,学生也能随时随地的去背诵,从课堂里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安静的学习,学习效率更高。

(三)轻松互动,交流讨论学生在微信群平台中可以自由的交流学习情况,从而实现简单的互动,大家或互相学习、或互相讨论、或互相竞赛,在一次次的互动中学习,学习的内容将使人记忆更加深刻。

总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固步自封者容易被时代抛弃。“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做一些尝试。堵不如疏,一味的禁止使用手机,一味的靠检查、没收来“堵”手机,不如让手机成为教学的工具,让微信平台来为教学服务,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效果。我们应该尝试着运用手机来学习,用微信平台来服务教学,从教学实践过程中,慢慢的探索出更为合理的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曾琳.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下的微课程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艺术品鉴,2015(05).

[2]蒿景兰.微信公众平台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CorelDRAW课程为例.科技风,2015(14).

[3]王钰彪,何彤宇.教学中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应用探究,中小学电教月刊,2015(01).

作者:宋庆生 单位:桐乡技师学院(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