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论文(7篇)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论文(7篇)

第一篇:高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项目驱动教学法研究

【摘要】探讨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挖掘其内涵与精髓,以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

【关键词】项目驱动;高职;《Photoshop》教学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因此,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学科教育侧重的是实践性和应用性。《Photoshop》是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它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还要让学生掌握图像色彩的调整和色调的处理搭配,对该专业后续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奠定作用。《Photoshop》实践性强、应用面广,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动手操作等全方位能力均有较高要求。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教学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先讲授知识点、示范案例操作,学生再根据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进行模仿操作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机械地重复操作教材案例,虽然能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但对知识和技能的现实应用感到茫然。教师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缺乏对现实工作项目的讲解与分析,忽视了该课程原有的综合性、跨学科性,其内容丰富、技能专业、集计算机与艺术于一体,既注重实践,又突出创新的特点,教学中缺乏职业导向、缺少时代特征、脱离社会现实需求严重,以至于在完成课程学习以后,学生既不理解学习《Photoshop》的用途,也在未来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时束手无策、缺乏经验,同时还制约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而项目驱动教学法能有效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优化《Photoshop》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效果。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我国学者徐小贞将项目教学定义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项目为媒介,职业能力为目标,社会为背景的系统的教学方法。它以实际问题为依托,以开展项目为手段,通过完成项目,同时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面向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相关行业的需求特点,模拟设置一个完整的综合项目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教学的应用

《Photoshop》课程的目标定位除了培养具有一定设计能力和创新思想的人才,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在高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Photoshop》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企业需求、岗位技能需求等科学、合理的选择设置项目,因为项目的优劣很大程度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因此,所选项目要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要具针对性、真实性、系统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可拓展性,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分析、交流和探究的时间及空间,要调动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参与项目实施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每个项目所制定的教学目标,采用“创设情境―明确项目―制定计划―实施项目―评价与展示”的教学模式。

1.创设项目情境

采用“模块化设计、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联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它必须是社会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一个真实问题,这样才能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教学才能更直观、生动及形象。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技能训练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与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能将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相结合、与行业实际相关联、学生能独立制定计划并有效开展实施的项目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动性,为项目后续环节的的开展创设必要条件和奠定良好基础。

2.明确项目任务

在创设的情境下,教师向学生呈现项目整体、明示项目要求。首先选取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案列通过讲授、演示等方法进行细节讲解,使学生学习、了解项目的意义、操作、应用范围以及完成整个项目所要做的全部工作。教师要向学生讲解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适当提醒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步骤顺序,同时还要向学生介绍项目所涉及行业的现状与特点。这样,既能避免能力弱的学生面对项目无从下手,也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接下来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项目小组,以便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自主学习、协作探究、集思广益,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项目的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探索精神。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项目小组成员分配不宜过多,3-5人即可。这样同组学生既能开展交流讨论,又便于教师指导、督促、检查,同时,也能使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提升团队责任意识,避免有学生浑水摸鱼偷懒不做。(2)项目任务的难度不宜过大。项目中新、旧知识的搭配要合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特别是在学习本课程之初,如果新知识、新技能涵盖太广,项目操作难度太大,以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将不能很好的接受掌握、消化吸收,反而容易造成畏难情绪,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甚至还会引起一些学生的厌学情绪。(3)单次项目任务量不宜过多。教师要从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设计的每个项目都要具备可行性,使学生能在计划的时间内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克服、处理项目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顺利完成项目的实施。

3.制定项目计划

各项目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制定出项目制作计划、解决问题方案,主要包括项目的主题、工作任务、小组成员分工、时间安排、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等,由教师审核、认可后开展实施。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努力给学生营造探讨、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各项目小组在不断讨论、沟通中集众之所长,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形成并改进项目计划,从而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4.实施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完善后,各项目小组便可按照计划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展开项目实施。这个环节是学生消化吸收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阶段,教师应给学生安排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实践、感悟、创新,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具体操作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有效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集思广益、开拓思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既要指导、督促学生根据计划实施项目,又要引导学生针对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补充和修正项目计划。倡导学生加强讨论与交流,开展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项目组与项目组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启发式指导;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的深度要有所区别;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则需进一步集中讲解、演示。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尽量少走弯路,灵活掌握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尽可能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思考、协同互助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得到提高。同时,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实践技术,才能有效组织、管理和操控项目驱动教学的全过程,因而促使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5.效果评价与成果展示

项目制作完成后,教师给出项目效果评价的标准及方式,先由各项目小组对项目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展示成果;再由教师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各组项目完成情况和工作成果,针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开展讨论和思考,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措施,这样学生才能认识、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在后续的学习中加以补充和规避,为今后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类似问题积累宝贵经验。在评价结束后,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宣传展示,激励学生的荣誉感、成就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责任心,从而使学生在后续的项目学习中投入更大的兴趣和热情。

四、结束语

项目驱动教学法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行为引导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法。应用它既可巩固基础知识,又可推动新知识的探索学习。在高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的教学中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结合相关行业特点设置实际项目展开教学活动,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进行有效衔接,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实操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培养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小贞.中国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理论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杨维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5).

[3]吴静.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异同比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

[4]李翠,吴青青,吴永祥.项目教学法在《Photoshop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6).

[5]吕广革,敖静海.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课程教学的实践应用[J].职业空间,2009(1).

[6]王秋实.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2.

作者:周山 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计算机专业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

摘要: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高职计算机专业现状出发,分析指出计算机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提出计算机专业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

1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高职计算机专业现状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偏差,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一些城市生源的学生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相对较好,但也仅限于上网聊天和网络游戏。尽管中职学校不断地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质量评价体系等都为适应市场及专业发展做调整和完善,但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远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加之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动手实践的机会,专业学习效果不好。由于计算机技术自身的特点,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设置随意性较大。目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类专业有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硬件与外设、图形图像与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电脑艺术设计等,专业方向过于细化,没有统一标准。另外,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不是十分明确,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对口率低,跳槽率高。经过市场的检验,不难发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市场上计算机类人才缺口很大;另一方面,中、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中、高职学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与市场的具体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这与该地区现行的中、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关。为了改变这种缺陷,中、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从职业教育的发展来看,中职和高职的衔接是整个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目前处于困境中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而言,中高职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将是计算机专业再次崛起并快速发展的“一剂良药”。中职和高职之间要形成合力,利用各自的特点,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2建立计算机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效果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健全企业参与制度。从企业需求角度出发,创新中高职一体化管理制度,以企业需求推动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建设中高职一体化教育体系,增强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效果。转变观念,建立中高职一体化管理机制中、高职学校要转变观念,改变在各项管理中相互独立的现状,邀请校企合作单位参与中高职一体化的建设与管理,统筹规划中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形成中、高职教育交流协作、统筹兼顾的一体化科学管理体系。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由中、高职学校共同牵头,邀请计算机行业的领头企业和教育专家,成立计算机专业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划定计算机专业中高职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明确在各自的教学阶段所要开展的课程体系及承担的教学任务,科学统筹,明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并对各阶段的教学成果进行科学监督和评价,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教学内容,加强中、高职阶段的学科衔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国家中、高职教育的指示,重新编写教学教材,创新教学方法,进而推进中职和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整体设计,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转变。

3构建计算机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衔接体系

中、高职学校应该深度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计算机专业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采取中高职一体化、分段培养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以课程体系衔接、课程改革为核心,共同研究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衔接为重点,实现中高职专业整体升级。以岗位为基点,构建专业衔接体系中、高职双方要紧跟计算机行业发展的步伐,研究计算机行业发展前景,定期开会研讨,听取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依据市场需求的计算机职业能力,分析职业岗位,明确专业定位,不断完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着眼职业能力,构建递进式课程衔接体系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中、高职双方要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与改革,深入研究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基于职业岗位特征,选取和组织适合职业岗位的教学内容;找准关键,构建核心课程;共同开发能实现中高职紧密对接的核心课程。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促进专业建设,努力培养市场需要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实现“双赢”,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中、高职各自的教学优势,形成互补,实现中、高职整体优化升级;相互促进,“中为高用,高为中用”,构建“教师互派、定期研讨、常态沟通”的机制;实现现有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合理配置,共建共享满足要求的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建立多样化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4以就业为目的,突出中、高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特色

以职业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中、高职双方要坚持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线,在企业的参与和支持下,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引导下,通过社会调研和人才市场调查,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本位,以社会需求和岗位需要为重点,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职业型、模块化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中、高职双方要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树立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观,按照“校企联合、优势互补、产学互动、互利互赢”的原则,高度重视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计算机教学与岗位具体要求相结合。实行企业订单式培养,按照企业具体要求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真正做到学生“所学即所用”。重视企业评价,推行双证制度中、高职双方要将课程考核评价与社会评价并重,把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用人企业的满意度作为检验计算机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对部分专业课程实行“以证代考”,将相关的培训和考试内容纳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取得1~2个计算机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5结束语

推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高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重视并针对中高职的衔接问题采取有效对策,树立计算机行业需求意识,将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作为改革的重要依据。中、高职双方在实施中高职一体化改革中各尽其责,尤其要考虑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性,注重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周先飞,杨会伟,钱峰.五年一贯制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5(13):104-105.

[2]虞凯.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有效路径探索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3-4.

[3]权洁,李森.中高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7):184-185.

作者:樊剑剑 单位: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第三篇: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中微课的应用分析

【摘要】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出一批具有素质高、实践技能强的一线计算机人才,其中实训课程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当前我国采用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而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的出现能够有效解决其教学弊端,从根本上提高实训课程的效果。本文将从分析传统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弊端、阐释微课的概念及优势、微课的具体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实训课程;微课;应用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教育目标在于培养企业一线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岗位素质培养备受关注。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来说,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计算机操作能力过硬的一项技术人才。因此,实训教学是该专业教学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其开展效果如何对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方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这就需要不断探索,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实训课程教学效果。其中,微课以其自身的短小精悍、直观展示等优势成为近年来备受广大高职师生青睐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一、传统高职计算机实训课程教学弊端

目前,我国传统计算机实训课程教学方法较多,主要包括分组实训、行动导向实训、校企合作式实训、多科综合实训等。这些教学方法具有诸多优势,比如分组实训教学法,因人而异地实施分层教学,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培养;行动导向实训法将项目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学生实训效果;校企合作式实训教学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出具有计算机实际工作能力的学生;多科综合实训的方法,主要是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出发,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系统的实训等。可见这些传统实训课程教学方法也具有许多优点。然而由于传统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模式存在弊端,如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较长,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实训教学效果受到教学资源与环境的制约;传统计算机实训课堂时间较长,一般为40分钟,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感到乏味误区;课堂教学大多采取先演示后操作教学方式,学生看了后面忘了前面,难以激发实训兴趣;在实训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必要设备缺乏、机房不够用的现象,使学生所学的内容不能得到及时消化;在实训过程中,教师缺少必要的监控与指导,没有扮演好操作指导者的角色等。这些弊端直接导致实训教学方法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整体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兴起的微课教学正好能够有效解决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二、微课的概念及优势

微课是近年来继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之后在教育界风靡的新生事物,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首创,后不断推广在我国,胡铁先生第一个提出微课概念,在他看来,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立足于教学实践,以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教学时间一般在5分钟~15分钟之间,符合人体记忆力开发的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得到最高效的集中。微课具有以下特征:时间短、主题单一且突出;资源容量小,传播形式丰富多样;微课内容制作简单,充满趣味;微课以视频演示的直观方式展示,容易为学习者所接受,突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较强,能够及时得到反馈;微课内容下载、观看十分方便,能够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需求。在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运用微课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改善高职计算机文化实训课程教学现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展开交互式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微课引导学生利用碎片的时间学习、探讨以及解决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制作微课件的过程中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完善自我,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微课在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充分发挥实训教学方法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应该引入微课这一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碎片的时间,通过对授课内容的了解与基本操作的演示,缩短教师课堂讲解时间,有效提升实训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在课前引入微课。教师在上计算机实训课程之前,先要上传微课视频,学生借助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下载观看。如果遇到疑惑,可在微课平台向教师提问,实现师生互动。其次,在学生课前预习中引入微课。教师制作的计算机实训课程微课件时,高度概括了其中的重难点。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进行浏览,反复观看难以理解理解的知识点,对实训操作步骤有大致的了解,为进入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课中引入微课。教师在了解预习环节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在实训课堂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师生交流、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尽可能地兼顾到每一位学生,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知识消化与吸收。此外,在课后引入微课。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微课平台下载微课视频,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反复练习,有效巩固实训教学内容。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在微课平台上增加拓展练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进一步完善微课在计算机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教师在设计与制作微课时要注意结合实训教学的特点,以微课的优势,不断提升教学效果。计算机实训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引入微课,这就需要对实训知识点进行筛选与提炼,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点。在设计与制作微课的时候要遵循有效呈现的原则,并辅以适当的文字提示以及实验演示、加字幕提示等方法将整个学习过程有效呈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诙谐的讲解、动听的音乐以及优美的图片,把往届学生的一些错误操作录制下来以提醒学生,这样不但能够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心中对微课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的感情。

四、结语

总之,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对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引领计算机实训教学走出一些困境。运用这一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师的“教”更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学生的“学”更自主与个性化。如今微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以微课推进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训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出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满,刘恩锁.浅谈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与实训教学方法改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

[2]邢雅娟.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训课程开发[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6).

[3]江焕华.“实验探究型”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以初中物理“校园托利拆利实验”微课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3(6).

[4]吴杰,张立荣.微课教学效果研究——以高职《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例[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02).

[5]张莲珠.“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应用中的前景探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5).

[6]张艳艳.微项目学习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7]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

[8]刘丽娜,林海涛,隋新.以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

作者:张玉英 单位: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四篇: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思考

摘要:职业高中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阶段,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实用型与技术型人才的重大责任。计算机作为新时代的主要代表,在当今社会中应用的十分广泛,职业高中教育中也开设这一专业,不过存在部分问题需要解决。笔者主要针对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进行着重探讨,并提出部分有效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

近年来,虽然国家在大力推进职业高中的发展,但是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包括学生生源广、素质低、基础差等,而且各个学校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各不相同,教学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为此,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师需着重分析当前的教学现状,明确定位教育方向,积极寻求和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对策,优化计算机专业教学。

1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教学目标不够科学,在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主要教学目标是普及计算机基础专业知识,过于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对他们计算机实践操作水平的培养与提高,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不符,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动学习计算机知识。其次,教师计算机水平不高,计算机技术属于一门先进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可谓是日新月异,对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大部分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操作水平也有待提升。再次,在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安排的还有其他文化课,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机会和时间较少,课余时间则用来休闲娱乐。而且不少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再加上学校的机房设施不完善,计算机软硬件水平不高,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较低。

2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善对策

2.1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决定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举动,特别是在职业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生源较差,学习积极性往往不足,为解决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问题,教师需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和提高他们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兴趣与动力。职业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对新奇事物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够以兴趣为导向,围绕学生为中心进行授课,可充分发挥他们个性特点中的正面情绪,在计算机知识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更加积极。同时,在职业高中教育阶段,计算机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学生在学校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学习各种计算机专业知识,掌握各项计算机操作技能,这对于职业高中学生来说,整个学习过程十分枯燥乏味。为此,职业高中教师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需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能够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使其认识到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2.2优化专业课程设计,合理开展教学

在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学校与教师在设计专业课程时,需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实用”上,与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相呼应。为此,职业高中在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时,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所学习的课程与知识,真正实施以实践操作为主,倡导他们多上机操作,多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只有采用这样的课程设计与学习模式,职业高中学生才会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基础知识,以稳固的基础为前提,教师不断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讲授和技能培训。职业高中教师通过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优化设计,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与竞争力,促使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为其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扎实基础。职业高中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设计的课程可以计算机硬件维修、网页制作、网页三剑客、动画制作、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管理等为主,确保教学活动的专业性与实效性。

2.3注重教师引导作用,提升师资力量

在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业务水平与专业素质十分关键,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而且教师作为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是起着决定性效果。因此,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注重自身的引导作用,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努力学习和钻研各种与计算机专业教学相关的知识,做到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教育和激励学生。同时,由于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特殊性,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计算机软硬件更是更新换代较快,教师需时刻关注当前的计算机行业发展与应用情况,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以免出现教学活动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另外,职业高中学校需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拓展培训范围,增加培训时间,并提倡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社会上的计算机培训活动,拓展知识视野,不断提升师资力量。

2.4实现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

在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中,教师为让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需求相符,不仅需要关注精神品质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还需注重对他们专业综合素质的提升,将其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在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上,职业高中教师需充分利用先进而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态度,增加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乐趣,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对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系列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实训与习题,增强他们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在教学设计方面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创新与自学空间,充分发挥其学习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强化他们获取、整理与采用信息的水平。另外,职业高中学生紧靠在校内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远远不够,教师可加强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学习完专业知识之后,去企业或单位进行实践练习,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

3结语

对于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来说,学校与教师需认清教学目标,从实用性、专业性出发,优化专业课程设计。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紧跟时代步伐,教学活动以就业为导向,着重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志达.如何提升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4(5):149.

[2]刘芳.谈谈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J].新课程(下),2014(12):77.

[3]宋合艳.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7):81-82.

作者:张凯石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三职业高中

第五篇:企业需求模式下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文章摘要】由于缺乏对教学实践和专业技能应用的重视,如今高职计算机的培养模式并不利于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本文主要通过对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弊端的研究,分析如何在企业需要模式下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培养模式;企业需求;实践实训;人才培养

1.高职现有培养模式弊端

计算机专业的高职教育旨在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并能为社会提供计算机运营维护等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但由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内容等方面的存在弊端,制约着学生的发展,不能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

1.1不严谨的课程体系

现有的高职课程体系可分为必修课、选修课、毕业实习及论文。诸如操作系统、单片机原理、数据库原理等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虽然可帮助理解计算机组成及开发等原理及以后更深层的学习,但对他们近期的目标帮助不大。缺乏与时俱进的课程更新体系,与学生在本专业社会需求明显不符。

1.2缺乏培养专业技能

一成不变的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得整个课程体系仅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忽视对专业技能的培养。通常情况下采取模块化教学方式,生硬地拼凑各个学科知识。虽然近年来,对企业需求和就业指标的要求,促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方式的推广,但是对于许多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基本的编程、维护、网站开发等专业技能仍显陌生。

1.3教学知识滞后

由于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过于封闭,使得专业所授知识与社会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目前正是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阶段,课本知识的更新换代,教材也不断推出的新版本,各种新的软件技术和软件工具应用的新功能,都要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但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重新学起,工作适应性差,譬如许多高职仍在使用经典版本的office2003,使得许多新推出的效果得不到推广。

2.解决措施及建议

2.1优化课程体系

目前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元网络化的发展,计算机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可分为硬件维护、软件设计、网络系统管理等不同的应用方向,这决定企业对具备行业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更为渴求。因此,高职在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时,对于高职类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以实用为主,理论为辅,进一步与企业接轨,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专业性,保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进行教学规划时,可将部分基础课、通选课调整为选修课,通过讲座等形式进行教授,也可方便后期学习。并将实用性的专业课作为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像数据库类的SQL、动态网站设计、Photoshop等实用性课程有助于学生充实自身技能。另外,强化实训的整个课程体系地位,这是适应在企业需求模式下,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

2.2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改进

企业项目的完成需要各成员相互协调,分工合作,而在教学过程中,可模拟企业项目开发,按照团队合作形式完成实践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分成多个项目开发团队,学生将以团队形式展开交流和讨论。项目具体工作的最终落实由团体合作完成,其中教师需要定期了解项目进度、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积极性并提出相应建议。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保证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获得相应的资格认可。这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故在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进时,需要注重为学生考取资格认证做足工作。

2.3提倡实践教学

由于学习目标和程序调试技巧的缺乏,实践难度把握偏颇等原因,造成学生上机学习质量普遍偏低,学习效率低下,大部分时候只是敷衍了事,整个实践过程缺乏思考总结。针对这种现象,应该更多地提倡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主要涵盖记忆、模仿、应用等学习方式,有助于加深知识理解.熟悉并掌握程序调试技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应当利用好教室与机房资源,二者相互结合,做到先学后练。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趁热打铁,安排上机操作课程,通过实际操作熟悉新知识,并对实际遇到的难题进行总结归纳,在课堂一并解答。例如,在课堂学习完循环语句后,可以安排上机测试,要求学生自主编写代码实现某功能,并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带回课堂。采用此方式,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接着还可采用项目学习法进行教学,通过课程设计方式,锻炼学生程序设计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出色地完成企业所布置的任务。项目学习法通常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完成网页策划、软件设计等项目,教师需要定期进行任务检查,并及时提出指导。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知识分析与问题解决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2.4构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机制

校企合作构建实训基地作为构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机制的重要方面,旨在提供有指向性的实训环境,让学生早早地熟悉企业文化,能够熟悉企业需求下的人才要求,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整个教学过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监管,并可适当与学生的课程学习、考试相结合,完成初步的项目开发。这有利于缩短学生就业的适应期和培训期,提高就业率。另外,学院可根据企业的人才需要,实行“定向式”的人才培养方式。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为企业输送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例如为动画制作行业培养视频后期人员,为网络客户端培养前端开发人员等,这可以降低员工招聘的风险及成本。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可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资源,利用好教学和实践二者优势,培养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人才。

2.5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进行社会需要、市场需求、就业整体环境等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行业需求制定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提前了解各个企业的需求特点,更好更早地找到奋斗目标。

3.结束语

社会及各企业都希望高素质的人才,为其带来最大化的效益,这首先要求高职学生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很好掌握某项技能,务实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其次,各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探索企业需求模式下的高职类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学习实践教学体系,通过革新教学,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级技能型计算机人才,促进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伟,王盟.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众科技,2006(2).

[2]潘陆益.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与实训体系的构建[J].职业论坛,2005(2).

[3]杨秀芹.高等职业教育出路之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1.

作者:王东利 单位: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问题分析

摘要:高职计算机专业从开始建设到现在的稳定发展为社会提供很多的计算机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与社会的需求不符合,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低下的现状。本文简要介绍职业能力的相关信息和我国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现状,分析我国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下降的原因和改善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

一、高职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

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市场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数量少,另一个方面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很多学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社会的要求。经过不完全统计,女生的专业技能大部分处于一般水平,而男生则处于一般及以上的水平,男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比女生掌握的程度高,女生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强;但是女生在英语学习上的能力高于男生;计算机发展迅速,新的知识不断涌出,男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理解的程度也比女生高,在其他能力上也是一样。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1.缺乏对计算机人才的准确定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制定教学目标比较模糊,教学内容对职业能力培养没有准确地定位,安排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并且理论知识含量大,内容没深度,学生操作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经过这样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差,表现为理论不扎实、缺乏实践,尤其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低下。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实践教学质量不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在制作教案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衔接性和完整性,没有履行教育改革的要求,虽然老师可能在课堂上将知识分块讲解,但是教学的整个体系依旧是按照教案讲解;并且课堂上老师以讲课的形式教学,忽略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即使安排一些课时的实践课,但是是对课本知识的重复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养成依赖性,课堂教学质量低下。

3.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陈旧。计算机的性能不断更新,系统在不断的升级,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这就要求计算机人才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及时学习和理解出现的新知识,满足企业的要求。但是我国目前的状况是企业与学校是相对独立个体,学校采取封闭式学习,教材内容过时,学生未能及时接触企业中的新技术和社会上出现的新知识,因此导致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市场需求严重脱轨。

三、改善措施

1.摆脱学术教育束缚,实现高职计算机教育的准确定位。高职院校计算机建立是为了培养出适合社会生产一线需求的学生,由于诸多高职院校属于知名大学的附属学校,教学模式受到本科影响严重,重视理论知识,忽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师资力量方面没有本科院校强,教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全面,因此高职院校虽然可能是本科院校的附属学校,但是学院负责人应努力使其教学模式摆脱学术教育的影响,实现高职计算机焦旭目标。

2.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高等教学院校的老师都应具有较强的能力,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老师的实践能力要强,高职院校的老师有一部分是企业里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联系着学生与企业,兼职老师能给学生提供最新的技术和知识,确保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培养目标,引进企业的专业人才,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实现专职与兼职结合培养学生的结构。

3.构建校企合作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定义是扎实的理论知识,优秀的实践操作能力,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封闭的学校中培养不出这样高素质的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提供理论知识学习,企业提供实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结束语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衣食住行均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推动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力较强,但是因为教学模式问题,学生不一定适合企业提供的岗位,许多研究者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参与研究,发现更多的不足点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只有在新的血液不断输入时才能保持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全党,靳瑞霞,龚声蓉.德国高等教育对建构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金字塔体系的启示[J].计算机教育,2009(19):62-64.

作者:薛溯凯 单位: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七篇: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工业革命以后,世界科技发展进入新时代,一代又一代的新设备被发现,计算机在上个世纪被发明出来,大大推动社会的发展。现在计算机已达到普及状态,改变人们商业模式,人们通讯方式多种多样且快捷,现在社会发展离不开计算机,并且市场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本文简要介绍现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分析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望对较多的院校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高等数学;问题;探索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内容多,学习时间短。计算机专业知识涉及范围广,容量大,学校的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也多,以期望培养的学生能全面发展,但是高职院校一般为三年制,故学生学习的时间较短。高职学校教学内容宽泛,没有重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学生能力平平。经济市场中,为了缓解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企业中的岗位越分越细,对学生能力要求越来越专业,这与学校教学方式相矛盾,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对学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2.教学方法单一、落后。近些年来,我国教育模式在进行改革,面对剧烈变化的市场,教育改革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各大院校的教育方式依旧偏向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以理论教学为主,考试内容不是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而是多偏向于学生的背诵能力,学生的实践课课时较少,学校可供学生操作的设备较少,不能满足教学内容的需求,对于这些现象,造成的结果必然是学生能力提高幅度小,教学质量较低。

3.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习方法的传授。数学学习的实质是思维过程的学习。现在高职教学中还是采用以讲代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一些概念和一些规定性的操作,使学生会一些基本的操作,这种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养成学生的思维惰性,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对刚入校的新生,因为学习的知识是高中不曾接触到的,学生对新知识、新教材和新老师会充满迷惑,需要有一个适应期。

4.对学生成绩考核形式单一。高职院校甚至是本科院校对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为限时笔试,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检测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和家长也是用这种方式评价学生近段时间学习情况好与坏。这种检测不能考查学生实践能力,也迫使学生将更多地时间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相对忽略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的相去甚远。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1.合理安排课程,突出重点。当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专业化,企业岗位分配的较细,高职院校教授的内容宽且浅,培养的学生能力低,不能胜任企业要招聘的岗位工作,对于这些现象,教育工作者在安排方案时要合理安排课程,将专业性差的课程缩短教学课时,增加专业性强的课程课时,引导学生对新知识地进行思考。教学的教案要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安排教学实践,一起最大化提高学生的能力。

2.结合实际合理改变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方式会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理论知识,老师讲授时结合实际,将一些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对于实践操作的知识,不是在课堂上如同理论知识一样讲述,而是在机房讲授,并结合具体操作示范,进而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授学习方法。死板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教授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必须的,能在学生就业以后随时补充知识,紧跟时代的脚步。

4.建设多种学生能力考核方式。高职院校的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对理论知识的考核使用限时笔试的方式是必须的,但是实践技能的考核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限时笔试不可取。教师在考核学生实践技能时应考虑多种因素,制定出合理的考核方式。

三、结束语

计算机技能的重要性已经受到很多人的关注,高职院校也在研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企业的需求促使高职院校不断完善教学模式,这些对我国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若松.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J].长沙大学学报,2005,19(2):26-28.

[2]温启军.浅谈高等数学的数学素养[J].长春大学学报,2008,18(6):82-83.

[3]刘素蓉,杨娇.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4):37-39.

[4]樊福印,李少峰.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运用的几种方法[J].电大理工,2006(4):30-32.

作者:傅强 单位: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