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探索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育人。提出教育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如何以德育人,如何将道德教育融入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中,是所有高校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该研究作者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挖掘、探讨并分析了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的契合点,并提出了“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教育的根本目标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育人,归根结底也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按照我国《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难看出,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诸多方面中,道德的培养被列为首位,足见得其重要的地位。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德育教育,也都认同这样的观点:在育人方面,道德的教育更重于才能的培养。我国近代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如先生所言,教育者要在教育的根本环节上下功夫,才能培养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并且最高的地位。由此看来,教育首要的且根本的目的并不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或是能力的培养,而是学生道德的树立、灵魂的塑造和价值的引领,从而才能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人格和谐全面的发展。这种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念,不仅有利于“人”作为独立个体的健康地、全面地发展,同时当这样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的人参与社会活动时,他们的活动才能有益于国家、社会和人民。

2课程思政缘起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思想,2017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课程思政”突破了传统以“思政课程”为主阵地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而是将课程思政这种课程观融入所有课程之中,将课程思政理念寓于专业知识学习当中,充分发掘各门课程的思想道德教育元素,把思政之“盐”溶入教育之“汤”,使课程学习回归“育人”的教育根本目标。课程思政覆盖各专业、各学科、各课程体系,所有课程和教师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职责,将“课程育人”提升为“全课程育人”。在这样的情势下,以上海为首的全国各地高校相继掀起了将“课程思政”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医古文》课注重对古代医家学术和伦理思想进行解读;《中药饮片鉴识》将专业技能服务社会的职业价值观春风化雨般传递给学生。课程教学从单一的专业维度,拓展至人文素质、专业伦理、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将“传道解惑”与“德育教育”二者有机的融合起来。

3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的契合点

为了顺利实现“思政课程”嵌入所有课程,首先要仔细梳理和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将其列入教学计划的重要条目和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并设计体现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一定要因时度势,顺势而为,找到本学科、本课程中存在的德育教育的“触点”,润物无声地开展德育教育,牵强附会的生搬硬套反而弄巧成拙。下面笔者讨论并分析大学英语课程特点以及可挖掘的思政元素。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大学英语作为大学外语教育的最主要内容,是绝大多数大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课程不仅受众学生人数多,而且在教学安排上,学程长,学时多。一般会安排四个学期,总课时144~216。

3.1大学英语属于人文学科,本身具有意识形态塑造功能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也就是说除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应用能力外,还要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溶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内涵,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3.2在英语教学中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着力点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蕴含于语言。传播文化、思想,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大学英语课程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现代外语学习,跨文化学习已经成为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教学目标之一。大学英语通过对于西方语言的学习,了解国外社会与文化,同时对比中国的文化传统,学生在感受中西语言文化异同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批判的眼光客观地比较和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树立文化自信。

3.3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广泛、主题丰富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包含丰富的蕴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职业道德等学习材料。在教授语言的同时,教师以比较隐性的形式把思政元素渗透于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价值观念的熏陶。

3.4大学英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多样,可以以多种形式渗透思政元素

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或手机APP上的学习资源,在课下自主收听了解国内外英语时事新闻,结合形势政策,接受德育教育。灵活的教学活动可以融入思政元素,例如主题演讲、话题讨论、辩论、角色表演等,在学生主动参与、互动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4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4.1教学目标的设定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每堂课教学目标的设定除了包含传统语言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还要纳入“情感与认知”目标,使学生从语言篇章的学习升华到对人生的感悟,理想与信念,价值取向,明辨是非,道德准则层面。

4.2“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可根据单元和文章主题,在教学中贯彻思想道德教育

为避免“两张皮”,生搬硬套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结合具体情况着力挖掘思政要素,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价值取向,以此作为提升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抓手。以《新标准大学英语》第四册第五单元ActiveReading1为例。该研究讲述信用卡如何给人们设置消费陷阱,并举朋友孩子的真实案例,告诫读者控制欲望,合理消费。信用透支,过度消费是当今值得全社会关注的话题,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借贷消费,悲剧屡见不鲜。结合该课主题,教师可以深化扩展对学生进行消费观、法制观,乃至正确的价值取向的教育,告诫学生透支信用卡以及校园贷款的危害,要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引导他们对物质财富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大学英语不仅是一门培养语言技能的课程,还是一门学生较多接触西方文化,感受中西文化异同的课程。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通过中西文化横向对比,能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客观地看待中西文化的异同,提升对于中国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译无不渗透着文化的特征。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文化翻译”,就某一特定的文化话题、文化现象,比如节日、名胜古迹、建筑、体育休闲、科技发展等方面选取汉语和英语的相关素材,指导学生进行翻译实践。在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同时,通过中西语言文化现象异同的对比,来重新审视和反思本土文化,不仅体会到语言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一次文化自觉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掌握如何用英语将中国的文化介绍给世界,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4.3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举措,将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融为一体

课堂上,教师以主题讨论、话题辩论为契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中,完成人格和灵魂的塑造。课外,教师可以布置体现中西文化内容的阅读作业,潜移默化感受中西文化的异同。还可以选取时政特点的课外听力材料,让学生了解国际新闻时事,感受改革开放中国的巨大发展和变化。

作者:谢丹 单位: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