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心理学下特殊儿童积极心理教育探究

心理学下特殊儿童积极心理教育探究

摘要:构建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仅顺应心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满足特殊儿童的心理需求。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以发展积极心理品质为主、以防治心理问题为辅的目标导向,应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为主要内容,在教育方法上应注重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在教育途径上应注重积极环境的营造,坚持全面渗透、全员参与,活动为本、体验为上,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关键字:积极心理学;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及其理念

心理学自诞生以来,一直以治疗心理疾病、使所有人的生活更完美幸福、发现和培养人类的卓越才能为研究目标和使命。然而,在整个20世纪,心理学的研究仅局限于人类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发现、诊断和治疗。而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消极研究模式明显与心理学研究的初衷渐行渐远。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以Selig⁃man为发起人的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思潮,主张心理学要致力于研究人类的活力与美德。积极心理学超越了传统心理学只关注“心理问题”的旧模式,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积极心理学家倡导要用一种更加开放、更加积极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和价值,强调从正面而不是从负面来研究人类的心理。具体来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关注个体积极情绪的体验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当前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

2.关注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注重人性的优点,而不是人性的弱点。以Seligman为首的积极心理学家们倡导研究和探索人类的美德和积极心理品质,并提出了6个维度的美德和24种积极心理品质,如好奇心、真诚、勇敢、爱、宽容、感恩、希望等。积极心理学认为,这些积极人格品质普遍存在,主要是通过实现和激发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而形成。

3.关注积极社会环境的营造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离不开周围环境和家长、教师、同伴等提供的最优支持。最优支持环境的特点是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给予他无条件的接纳和理解。所以,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社会环境的营造,包括建立温暖的家庭、关系融洽的社区、科学有效的学校、有高度责任感和良知的媒体以及社会机构等。

二、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由孟万金教授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而创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模式,是指用积极的内容和积极的方式与途径,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和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灵和积极美好的人生的教育活动。与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再侧重于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教育重心不再放在诊断和消除痛苦上,而是采用积极取向,一切从积极出发,用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和解读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特殊儿童由于身心存在某种问题和障碍,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与正常儿童相比,他们更需要精神鼓励,更需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不仅顺应心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满足特殊儿童的心理需求。

1.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以发展积极心理品质为主,以防治心理问题为辅

传统消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坚持“重矫治,轻发展”的目标导向,以问题为中心,注重对心理问题的解决和防治,而对学生心理的积极面关注不足。传统心理学在纠正心理问题的研究上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却疏忽了心理学的最高使命——充分开发人的潜能,使人的生命更有意义和价值。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心理本身就有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的作用,只要个体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只要个体具有积极心理品质,他们就能拥有无限的心理能量和勇气,自然而然的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所以,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把培养学生的积极心品质作为教育重心,即应以发展积极心理品质为主,以防治心理问题为辅。特殊儿童在适应社会环境和日常人际交往中,尽管难免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如能充分挖掘和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他们就能形成乐观的心态,具备积极的的眼光,选择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拥有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顺利的解决问题和战胜挑战。

2.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问题而进行,教育内容多是以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及其具体表现、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和策略为主。这种以心理问题为中心的教育内容极其不适合特殊儿童,特殊儿童本来就有生理缺陷,这种对消极的浓重渲染极易使特殊儿童过度关注自己的缺陷和问题。不断的消极暗示引起更加消极的自我概念,从而阻碍特殊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向上生长的力量,特殊儿童亦是如此,他们跟正常儿童一样,也具有积极的心理能量,也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品质,用积极的心理品质引导他们生长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具体来说,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积极的认知方式,如积极的归因方式,灵活的、有弹性的思维方式,发展性的看问题的眼光等;(2)积极的情绪体验,以情绪智力为主,如积极的情绪表达、情绪理解、情绪管理能力,积极情绪的培养能力等;(3)积极的意志品质,如自我决定,勇敢,坚持,自律等;(4)积极的人际关系,如真诚,友善,宽容,爱和团队精神等;(5)积极的自我概念,如自我悦纳,自我效能感等;(6)积极的习惯,如积极的生活习惯(自我照顾,自我管理)和积极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目标制定,时间管理,自我激励等);(6)积极的心态:包括感恩,希望和乐观等。

3.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应注重积极的情绪体验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知识灌输和方法的传授,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再加上教育内容又以心理问题为中心,极易导致学生的抵触情绪,教育效果也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消基础教育探究蔡伟林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极被动而大打折扣。与之相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极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倡导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铸就积极的心理品质。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主张通过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特殊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设计在形式上丰富多彩、在内容上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活动中思考和感悟,也在活动中体验收获和愉悦,并逐渐自觉形成各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学校不仅可通过运用角色扮演、心理剧表演、心理游戏、价值观辨析、小组讨论、认知行为训练等方法开展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还可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如班队活动(主题班会、卫生值日、升旗仪式、入队仪式、成人典礼、毕业典礼等)、文体活动(朗诵、舞蹈、歌唱、绘画、体育等表演及竞赛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公益、社会调查、亲子郊游、家务劳动)等,灵活多样的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以感恩的培养为例,可组织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以视频欣赏(以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为主题)、小组交流(说说父母对你的爱)、问卷调查(你对父母知多少)、小组讨论(如何回馈父母的爱)、制作感恩卡(写出对父母的爱)等为活动内容;也可通过开展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或演讲比赛、绘画比赛,还可以是家务活动如帮父母分担家务或给父母提供爱心服务等校园文化活动。这两种活动方式,均注重学生的主动反思和领悟,引导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并通过与自己对父母的回馈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们有所感悟、有所触动,促成他们培养感恩父母的意识和行动。

4.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注重积极环境的营造

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要注重营造有利于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积极环境。其中,特殊学校要承担起营造积极环境的主要责任和首要责任,这不仅是因为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且由于大多数特殊儿童都寄宿在学校,大部分时间受学校环境的直接影响。特殊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1)全面渗透,全员参与。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特殊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既可利用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用自己的积极心态、积极情绪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对特殊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也可通过跟他们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感受到教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特殊学校还可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如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友善、感恩、真诚等积极品质的培养,在音乐和美术学科中渗透审美、乐观等积极品质的培养,在体育学科中渗透坚持、勇敢等意志品质的培养等。同时,学科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特殊教育专业化水平,如手语、盲文以及各种干预技术,以便于与特殊儿童沟通,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使特殊儿童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此外,特殊学校还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特殊儿童的特长和才艺提供展示的舞台,增加学生成功体验,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我价值感,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的积极心理品质。(2)活动为本,体验为上。开展以训练积极心理品质为主要内容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是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途径。心理辅导活动课是通过设计和组织一定的心理活动,引发学生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从而对其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它是更为有效、更为直接、更为系统、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由于心理教育专业教师的缺乏,目前我国还有相当数量的特殊学校尚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与辅导课程。特殊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开足、开好心理辅导活动课,应规定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本课时,紧扣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加强跟多方力量的合作,多方联手,形成教育合力,是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性途径。首先,特殊学校要加强跟家长的合作。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特殊儿童家长存在错误的教育观念,拒绝接受孩子缺陷的事实,采取不正当的教养方式,要么出于补偿心理而过度照顾、过分溺爱,要么出于厌弃心理而置之不理、冷漠拒绝。特殊学校应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引导特殊儿童家长敢于直面孩子的缺陷,学会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营造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为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家庭环境。其次,特殊学校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借助高校力量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师资。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特殊的难度,心理教师不仅要具备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具备特殊教育的相关专业技能,且特殊儿童的障碍种类不同,所需的特殊教育的专业技能也不同。特殊学校应与培养特教师资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开放合作的师资培训体系,为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具备特殊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双重专业技能的优秀师资。

作者:蔡伟林 单位:广西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