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思政教育工作者信息素养内涵研究

思政教育工作者信息素养内涵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面临的变化,指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适应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对象、教学环境和教育模式的变化,强化四个方面信息化意识,积累三个方面信息化知识,提升五个方面信息化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信息素养;提升路径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着世界,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高职院校是青年最集中的场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在汹涌的信息化浪潮中站稳阵地,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是当前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最重要的责任也是最紧迫的任务。

一、信息时代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面临的变化

(一)思政教育对象发生了变化和以往学生不一样,新时代信息化环境下的青年学生对世界的认知首先是来自网络虚拟世界的“经验”,现实生活往往只是一种“验证”;对价值判断和选择方面,他们表现的去中心化和娱乐化倾向明显,喜欢个性化定制、有创意的互动;在意见表达方面受“偶像”和网上“意见领袖”的影响比较大,家长的说教和老师的指导与网友的意见相比,常常处在同等甚至的弱势的选择权重上。信息化环境带来的教育对象的变化,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加强信息素养,提升对青年学生的网络影响力。

(二)思政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比较注重思想政治理念体系的系统讲述,老师讲,学生听,交流互动比较少,教学手段往往仅限于多媒体课件。而信息化环境下的思政课需要在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以学生为中心,让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增加学生参与互动的环节和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全面更新教学理念,不仅要熟知思政课程理论体系,还要熟悉信息化教学工具,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思政课程的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吸引力。

(三)思政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重新构建了包括课堂、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工程为主体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改变了以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仅靠思政教育工作者单打独斗的模式,开创了高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思政工作新格局,特别是网络育人工程的提出,彰显了党和政府加强对网络空间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是新时代对包括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内的所有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率先提升信息素养,熟悉信息化、运用信息化、参与信息化,不断提升信息化工具的使用水平,为学生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信息时代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在学生网上学习生活已成为新常态的今天,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因势而新,适应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模式的变化,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树立网络思政的新思维,运用网络思政的新方法,守住网络这个战略新阵地。

(一)强化信息化意识信息化意识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信息素养提升的内在动力。要做好网络思政工作,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具备四方面信息化意识。一是要有抢占网络舆论高地的意识。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平台,各类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青年学生在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最终形成的情况下,极易人云亦云,沦为不良信息的有感染者和传播者。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性,勇于网上发声,及时拨乱反正,维护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二是要有信息搜集与管理意识。新时代的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主要信赖网络资源,内容庞杂,碎片化严重,容易出现极端的、片面的观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修正观点,首先就要熟悉学生掌握的信息,拓展学生不了解的信息,形成论点正确、论据充足和论述完备的话语体系,才能取得好的育人效果。这要求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感兴趣的信息保持高度敏感性,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信息搜集与整理的习惯;三是要有信息系统的应用意识。信息系统的最大优势就是电脑代替人工,减少重复性劳动,数据准确可回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的点多面广,尤其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十大育人工程落实过程中,有大量的思政实务需要完成,有海量的数据需要存储,因此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信息系统的应用意识,在各种场景下尽可能考虑借助信息系统的优势实施思政育人工作,开展育人效果评价;四是要有信息安全与法律意识。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对网络信息安全和上网行为进行了明文约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在开展网络思政过程中,树立牢固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一方面倡导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一方面也要保证自身的网络信息安全,不泄漏个人帐号和密码,不访问不明网站和资源,不使用盗版软件,筑牢网络信息安全的防线。

(二)积累信息化知识信息化知识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信息化实践的理论基础。这里所提的信息化知识不是指信息化专业工作人员掌握的专门知识,而是指人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使用信息化工具和开展信息交流时应具备的常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具备了这些信息化常识之后,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才会更有底气,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信息化常识一般可以分为硬件基础知识、软件基础知识和信息安全基础知识。硬件基础知识包括信息终端的基本类型、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信息处理的基本单元等,掌握硬件基础知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顺利的使用诸如电脑、手机、平板、投影、电子黑板等各类信息终端和硬件设备,提升信息化教育教学效果;软件基础知识包括常用办公软件、社交软件的使用常识、数据库基本原理、大型游戏软件的场景设计和常用攻略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了解软件基础知识,不仅可以流畅的和学生保持交流沟通,还能结合对软件设计的基本规律的分析,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网络使用习惯,防止网络沉迷;信息安全知识是指防止个人信息泄漏或被恶意攻击而需要具备的网络安全防护常识和网络安全法规常识,主要包括个人帐号密码的保管常识、数据安全防护常识、防病毒攻击常识、软件正版化常识等,掌握这些知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不仅可以提高个人信息的安全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降低网络安全风险,强化网络安全法律规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言论自由也需遵纪守法”的观念。

(三)提升信息化能力信息化能力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信息素养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开展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关键。根据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运用应用信息的场景,可以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信息化能力分为信息识别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识别能力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能力。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每时每刻都会有数以亿计的信息出现在网上,观点各异,良莠不齐,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运用坚实的思政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对这些信息进行判断和识别,特别是与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相关,学生关注度高的网络信息,要能及时准确研判分析,去伪存真,驱邪留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守护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环境。信息交流能力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网上与青年学生交流的基础能力。与网下师生间交流不一样,网上交流的形式除了语音,更多使用的是文字、数字、图片甚至是短视频,即所谓的网络用语。这些网络用语贴近学生使用习惯,发展迭代迅速,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经常使用,不断积累,才能熟练掌握,才能和学生在网上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为进一步开展网络思政工作打下基础。信息搜索能力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获取思政教育资源必备的能力。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获得生动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学会使用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引擎工具,目前常用的互联网既有百度、谷歌等全文搜索引擎,也有知网、维普等专业知识库,当然还有以图片、视频和其他元要素为特征的多种目录搜索引擎和元搜索引擎,为用户提供了广泛多维的信息搜索服务,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善加利用的信息工具。信息管理能力指信息整理与分类归档能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非常好的教育素材或者非常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教育案例,一般都会收藏保存起来。然而,随着时间延续,收藏的信息资料越来越多,需要用时反而难以找到。因此我们平时就要养成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习惯,按个人喜好对信息资料进行分类和标注,时间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仓库,今后一旦需要可以信手拈来。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对收到的信息资源按照使用者需求进行统计汇总分析或者继续对信息进行加工、编辑进而创造新的信息资源的能力,这是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次。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对信息革命的滚滚浪潮,要敢于勇立潮头,尝试和使用各类信息处理软件,掌握使用技巧。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成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资源制做的专家。如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了人类生产、生活、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变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紧随时展的步伐,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增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才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为国家培养更多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谢飞君.什么给你,网络”原住民”.解放日报[N].2018年10月12日

[3]颜艳旭.信息化时代地方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中国成人教育[J].2018(2):57-68.

[4]陆云起.智慧型教师信息素养的探讨.常州工学院学报[J].2016(6):118-120.

作者:蔡有柱 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