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公共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公共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小型公共建筑设计课程是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筑学系二年级的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售楼部设计、幼儿园设计、社区文化中心设计、游客接待中心设计等,本文以幼儿园设计为例,从教学目标、设计任务切入,探讨小型公共建筑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需求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设计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小型公共建筑;教学模式;幼儿园建筑设计

1绪论

建筑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调研、课堂教学、实践等环节穿插在建筑设计课程的各个环节中。在“新工科”的大趋势下,结合21世纪建筑学人才培养要求,建筑设计课程体系面临着完善与升级,急需探索“新工科”背景下,适合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小型公共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设计课程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建筑设计基础转入建筑专业设计的衔接课程;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建筑观、方法论,及设计手法与方法,在整个建筑设计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建筑系课程推行集中授课,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完成建筑设计作业。幼儿园建筑设计课程总共8周,每周4个学时,总共32个学时,集中安排在前8周完成,后8周又将开始另一个设计课题。幼儿园建筑设计课程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①掌握小型公共建筑方案设计的程序及其设计的全过程;②掌握前期调研及资料收集的方法;③强化学生对建筑场地、周边环境、空间尺度的认知能力;④对优秀幼儿园建筑设计实例深入解析,强化案例分析与课程设计间的关联;⑤掌握建筑设计方案的表达能力。

3设计任务书

3.1项目概况

南方某城市一小区内拟建全日制幼儿园一所,要求小班、中班、大班各两个班级,总共六个班级,每班25—30人,总人数不超过180人。总建筑面积控制在2100平方米左右,允许+/-5%的浮动范围,建造地段及用地范围见图1,建筑层数2—3层。

3.2设计要求

幼儿园建筑空间组成及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室外场地需按幼儿园保育要求设计幼儿活动场地、道路、绿化等,具体要求如下:①班级活动场地:需布置小型沙坑、玩具等游戏器具,面积60~80平方米为宜;全园公共活动场地,面积400平方米以上,需布置集体操场、沙坑、戏水池、30m跑道。②公共游戏区:跷跷板2个、滑梯、秋千、平衡木、浪船、攀登架各一个。③种植园一块,面积约40平方米。

4教学模式

4.1认知阶段

幼儿园属小型公共建筑类型,其功能组成较简单。在幼儿园建筑设计之前,需对幼儿园相关知识进行全面认知,包括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周围环境、地段现状、幼儿园的规模等因素,充分考虑经济问题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以规范要求为依据,合理布局幼儿园总平面的各个组成部分,考虑空间功能使用要求、室内流线设计,以创造出符合幼儿园教育要求,并适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建筑环境。(1)空间功能认知。幼儿园建筑最基本的功能组成包括:建筑、室外游戏场地、绿化用地、道路和后勤等部分。上述各功能组成部分所包含的相关内容具体如下:①建筑部分(如图2所示):主要由幼儿生活用房、服务用房、供应用三部分组成。幼儿生活用房:包括各班级活动单元(活动室、卧室、卫生间、衣帽间)、音体活动室、公共活动室(科学发现室、图书室、舞蹈室、美工室、角色扮演室等);服务用房:包括传达室、晨检室、医务室、隔离室、园长室、教师办公室、会议室、教具制作室、值班室等;供应用房:包括厨房、开水间、洗衣房、锅炉房等。②室外游戏场地部分。主要包括各班级游戏场地、共用游戏场地两大部分,公共游戏场地包含器械活动场地、集体游戏场地、30m跑道、沙坑、游泳池、嬉水池等。③绿化用地部分。由幼儿园与外界隔离的绿化带、集中绿地、景观绿化、种植园地组成。④道路部分。包括入口广场、园内人行道、庭园小径、机动车道。⑤后勤用地部分。包括杂物院、晒衣场、垃圾箱等。图2幼儿园空间功能用房(2)功能关系认知。①幼儿园总平面五大组成部分功能关系如图3所示。②幼儿园建筑内部各功能空间是既相互联系又具备独立性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幼儿生活区占据主导地位,其他两个部分的功能区都从属于幼儿生活用房功能区。而幼儿生活用房中的各班级活动单元又各自成一体,其中的活动室、卧室、卫生间、衣帽间四者之间的功能关系又有严格的功能秩序关系,如图4所示。

4.2设计阶段(概念化设计、方案设计、深化、定稿)

认知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园建筑设计相关知识,完成这一阶段后,进入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首选要求学生对幼儿园要求进行实地调研,并完成调研报告;对优秀幼儿园设计案例收集、整理、分析,完成策划书;然后,进入方案设计阶段,经过概念设计、一次、二次草图、设计方案深化、细化,并最终定稿;这个过程持续6周时间,中间需经过不断修改、讨论、反复论证,并得出最佳设计方案,如表2所示。

4.3考核评价(过程监控、成果评价)

4.3.1过程监控整个设计周期分四个阶段展开,每个阶段完成相应的设计深度及成果要求,以到达全过程监控。第一阶段:调研及策划阶段。选取武汉市现有的幼儿园2—3所,进行实地调研,完成调研报告,并分组进行交流、分析、汇报;建筑专业网站上或建筑类杂志上,选取2—3个幼儿建筑设计实例,进行分析解读;基于对幼儿园空间功能的认知、实地调研及场地认知的基础上完成项目策划书。此阶段工作周为2周。第二阶段:设计阶段。包括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深化设计。此阶段工作周为5周。(1)概念设计要求学生以设计任务书和策划书为依据,提炼设计概念,并同时兼顾幼儿园功能构成、组织关系、环境关系、结构特点、形态特点、室内外环境处理等方面。(2)方案设计要求学生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综合解决流线组织、功能分区以及形体组合等多方面内容。(3)深化设计,此阶段要求学生规范制图,其深度介于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之间,完成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相应的效果图。第三阶段:最终成果表现。此阶段为正式成果图,要求学生完成整套设计图纸及建筑模型,以更好的表达设计构思,可手绘表达也可电脑制作。此阶段工作周为1周。

4.3.2教学成果评价在所有设计图纸完成后,组织公开评图,邀请建筑设计院或设计事务所的资深建筑师及土建学院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跨专业的教师共同参与,组成评审小组。这样有利用依托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师资力量对教学成果进行多视角的评价;另外,公开评图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获得更多的交流机会。公开评图采取答辩的形式开展,学生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讲解、展示,评审小组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提问、点评、打分。这样不仅锻炼的学生的表达能力,更是给学生们提供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能够深刻的认识到每个设计的优缺点,进而更好地提升设计能力。

5结语

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是大二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有是现有教育资源不足的有力补充,公开评图环节提供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提升建筑教育质量。然而,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建筑教育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充实、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建筑设计师。

参考文献:

[1]玉潘亮.地方院校建筑设计课程联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广西为例[J].中外建筑,2020-05.

[2]石英.模块化导向下小型公共建筑设计课实践与思考[J].中国建筑教育,2016(13).

[3]朱蕾,涂有.由策划到深化———初涉设计全过程的天津大学本科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尝试[D].中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4]沈佳君,黄宏伟.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联台毕业设计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1):119-122.

[5]郭元翰.建筑设计课教学模式革新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0-04-25.

[6]黎志涛.幼儿园建筑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7(1).

作者:朱珍华 朱灿华 徐伟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