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公共场所论文范文

公共场所论文全文(5篇)

公共场所论文

第1篇:公共场所论文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形色色的材料涌入市场,灰塑大多随着老建筑一起被拆而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广州市花都区的资政大夫祠和广州陈家祠的灰塑,因为其附着于大祠堂的墙上,得以幸存。现今,灰塑的发展处于一个窘迫的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建筑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玻璃幕墙建筑、现代主义风格以及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席卷全城,灰塑陷入了被冷落、被遗忘的困境。再加上灰塑工艺人才培养慢、培养周期长,灰塑工匠不能快速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反而还要费尽功夫和时间潜心钻研才能取得成就,于是工匠纷纷转行,学徒中途放弃,灰塑将陷入人亡艺绝的窘况。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建筑装饰的发展,今天的建筑装饰,明天就成为传统。历史的车轮下,没有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也没有东西可以抛开历史、抛开传统。灰塑要将传统与创新结合,勇于探索与创新,开辟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走得更远。

首先,从建筑装饰的角度看,应该将灰塑自身的特色、元素等提取出来,再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扩展其应用领域。灰塑的原材料石灰有呼出、吸入水分的特点,而岭南地区每年的3、4月份都会出现“回南天”的情况,严重的时候地上和墙壁上都是水珠,很难擦干。大型的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如机场、火车站候车室、商场、购物中心、展览馆、图书馆等,很难做到空间封闭,而只有空间封闭才能有效阻止空气对流。人们可以将灰塑作为建筑装饰应用其中,提高空间的吸水性,防止打滑现象出现。而这些公共场所,全国各地大同小异,灰塑在其中的运用,不仅能增添公共场所的地域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解决公共场所因季节潮湿而打滑的问题。灰塑应该在离开传统建筑后仍然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其次,传统的建筑装饰——灰塑,虽然每一件作品的造型都不一样,但是它们的造型、色彩运用方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以广州陈家祠的灰塑为例,其造型栩栩如生,大都采用有吉祥寓意的动植物纹样,并采用喜庆、庄严的红色,配有黄、绿、蓝、棕、白等色,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对灰塑的造型规律和色彩运用规律进行创新设计,并运用到纪念品的设计中,让游客可以买到能带走并有地方特色的灰塑纪念品,将灰塑的欣赏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为促进灰塑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最后,应该将灰塑广泛推广,增加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重要性。传承、发展灰塑的重任无疑落到了年轻一代的接班人身上。高校可以开设装饰雕塑相关课程,让艺术类大学生对灰塑的纹样、材料、造型以及色彩进行探索。艺术类大学生无论是从思想还是能力角度来说,都是比较好的推广灰塑的对象。当然,还要有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传统建筑装饰——灰塑才能获得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公明.广东美术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第2篇:公共场所论文范文

关键词:招贴;色彩;民族元素

一、招贴的功能和历史

招贴,顾名思义,就是贴在墙上,招人注意的广告。招贴由来已久,在古代,就曾出现宣传国家法令、法规的招贴。其中,最普遍的是通缉令,其将犯罪分子的图像张贴在公共场所,以便更快将犯人缉拿归案。随着时代变化,招贴涉及的领域从政治延伸到公共服务和商业宣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公共服务是指纳税宣传、交通安全、戒烟、献血、环境保护等,商业宣传包括商品宣传、体育竞赛、戏剧表演、电影上映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招贴艺术化程度越来越高,改变以往白纸黑字、红纸黑字的形式,从手写体转为印刷体,从简单的文字表达转变为图文并茂,色彩也越来越丰富。另外,摄影作品也成为招贴的主要组成部分。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子制版的产生推动招贴设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如今,通过电子制版技术制作的招贴海报已成为生活中重要的景观之一,也成为广告的主要形式。招贴的张贴不再限于人烟密集的街道,开始遍布各处,如公路、商场、旷野等。招贴广告的内容开始涵盖各个层面,如政治、公益、商品等。其中,商品广告的内容大到房地产,小到牙膏、感冒药。招贴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一平方发展成今天的巨幅型,从以前的街道延伸到围墙、旷野,甚至汽车、T恤,从固定走向移动。招贴一直被当成平面设计的主要形式,招贴设计也因此成为视觉艺术专业的必修课程。招贴一直备受关注,主要由于它的功能强大。招贴通过视觉设计传播信息、思想,还可以塑造形象,提高竞争力。

二、招贴设计的要素运用

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招贴广告的成功关键在于三个要素,分别为文字、色彩和图形,这三个要素并非单独存在,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关系。文字能够表达招贴的传播主体,但招贴中的文字需要结合色彩和图形,才能产生视觉冲击。因此,招贴上经过艺术处理的文字,既可以传达广告内容,又可以传达美感。当招贴中底色、文字、图形色彩的搭配和谐时,可以令人眼前一亮。招贴中的图形由线条、几何图案、动物图像、人物形象以及商品形象组成,制图方式包括手绘、摄影。在招贴中,图形既有文字的理性,也有色彩的感性,是招贴传播主题的直观体现。招贴中的文字和色彩都是为了衬托图形而存在。一般而言,招贴中最先吸引受众的是色彩,之后是其中的图形,最后受众才会认真阅读文字。三大要素的运用需要从招贴的宣传目的出发,有效处理三者的搭配关系,做到感性和理性的巧妙结合。既要利用图形突出主体,又不能忽视文字和色彩的作用。毕竟图形只是商品的直观体现,它的作用和功能需要通过文字说明,色彩则起到美化整体的作用。在设计中,需要用简洁的文字说明商品的优势,以此避免文字的喧宾夺主。很多著名的招贴设计中利用汉字的特点,将文字设计成图形,充满艺术性。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幅招贴将奥运项目设计成象形文字,以图形表现文字,极具中国特色。靳棣强曾设计过一幅以朝韩统一为主题的招贴,画面中没有图形,只有文字。因为“朝”和“韩”左偏旁相同,他将“朝”字倒立,放置左边,与右边正向的“韩”字共用偏旁部首“龺”,将“朝”和“韩”变成不可分割的“连体婴儿”,凸显了统一的主题。在招贴设计中,很多设计者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元素。由此可见,招贴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设计中,不仅可以更好展现宣传内容,更能形成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视觉之美。

三、招贴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1.色彩的性格

色彩可以分为暖色调、冷色调以及中色系,红、橙、黄属于暖色调,蓝、绿属于冷色调,黑白灰三色属于中色系。红色和火的颜色相似,给人热烈和喜庆的感觉。我国传统节日或庆祝活动中经常使用红色。结婚典礼中,不仅新人服装要用大红色,装饰、被褥也都为红色。春节的装饰物也以红色为主。橙色和黄色都是果实成熟后的颜色,给人稳重、成熟、高贵的感觉。正因如此,黄色成为我国古代帝王专用色。与暖色调相反,冷色调可以平稳情绪,让人感受到宁静。蓝色给人以大海和天空般的宁静,绿色带来蓬勃向上的感觉。无论是古人在庭前种植梧桐和芭蕉,还是现代人在室内摆放绿色盆栽,都是利用了绿色使人心神平和的特点。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色彩调节视觉感受,追求精神的愉悦。不同性格的人,对色彩的偏好也有所不同。性情开放的人更喜欢暖色调,性情平和内向的人更偏爱冷色调。因此,在招贴设计中,要根据受众的喜好和商品的特点进行色彩的设计。例如,保暖产品要搭配暖色系,降温产品离不开冷色。另外,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对色彩的感受也不同。总体来说,老人和儿童喜欢暖色较多,而青年和部分中年人则偏爱冷色,人们对色彩的偏爱还会随年龄的变化而改变。根据这个特点设计招贴时,要根据所宣传内容的性质与受众的年龄层次进行色彩的搭配。

2.招贴设计中的民族元素

民族元素包括民族色彩、图腾、戏剧、传统节日等。这些元素的运用,常常能激起受众的民族情怀,产生情感共鸣。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很多招贴因大量使用民族元素,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刘小康设计的“新奥运”招贴中,结合民族元素,设计出以中国红为底色,一条金黄色巨龙做出跨越动作的招贴。其中的中国红和黄色都是传统意义上喜庆和高贵的象征,而龙是中国最古老的图腾形象。在奥运招贴色彩设计中,中国红、琉璃黄和剪纸、脸谱等图形结合在一起,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中国红和琉璃黄两种色彩,常常组合出现在我国传统节日的招贴当中,如春节时红底衬托的黄色“福”字,中秋节红底衬托的黄色满月等。民族色彩中的红色因为与喜庆相关,被运用在多种招贴中。统一方便面招贴中有一幅是以红色为背景,画面中只有一把金黄色的琵琶。该招贴通过琵琶弦表现方便面的劲道,巧妙利用了中国民族色彩和元素。民族元素还包含我国的传统节日。2009年,一幅粽子招贴中,以浅绿的底色配上深绿的粽子,与黄色的龙舟头形成冷暖对比,不仅突出了粽子和端午的主题,色彩也让人赏心悦目。另外,民族元素还包括中国哲学中的虚实相生。虚实相生通过暖色和中性色搭配得以表现,例如,用白色和红色搭配就会形成剪纸的镂空效果,用白色衬托红色,可以使红色更加饱满。

3.招贴色彩设计的创新

时代在发展,招贴设计也逐渐走向现代化。招贴的传播对象是国内受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对于我国的受众来说,这种审美通常建立在传统文化之上。无论是审美要求,还是创新,都离不开民族文化,因此,设计者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元素。在招贴色彩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民族元素,结合国际流行的设计方式,博采众长,融汇古今,使招贴获得更多关注。

参考文献:

①刘燕:《招贴设计中的色彩运用研究》,《戏剧之家》2016年第4期。

②王雨晴:《招贴设计中色彩的情感表现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研究生论文。

第3篇:公共场所论文范文

(1)让学子们了解本校图书馆的建馆位置,图书馆的建馆历史。

(2)图书馆馆藏特点,以本校院系特色以及教学特点为配置主体的馆藏体系分布。

(3)仔细宣讲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分类规则、索引方式。

(4)将图书馆馆藏分布,图书馆的借阅方式,各类规章制度进行上墙公示和宣讲。

(5)对图书馆的自习室,阅览室,藏书室的各类规章制度进行宣讲,促使大学生能养成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爱护图书资源,自觉保持图书馆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目标是学习的前提。自主学习就是从内而外自发的为一目标进行学习。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完全没有自主学习的目标,他们整天早睡晚出,整天混迹在网吧。网游、消极的网络快餐小说充斥着整个生活。因此大学图书馆可以经过强制加合理引导的政策,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现有资源,为大学生们课余时间提供一个便利的学习环境,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某大学对新入校园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62%的学生觉得高考目标实现后,除了打算清闲度日外暂无学习目标。他们不知道高校校园里课余时间应该做些什么,学习些什么,怎么去学习。同时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让绝大多数人丧失了自主学习的目标和意义。

3辅助大学生巩固课间学习知识

大学课程较初高中来说,内容虽更专业但更为繁杂,学习任务更重。因此,在课堂学习的往往较为笼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后进行自学和巩固。同时,大学的教学方式,和以往教学内容完全不同。课间往往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题。因此学生到图书馆主动查阅资料就显的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图书馆根据学校的院系配置,教学特色对图书馆藏资源进行合理搭配。从而满足学生的查阅。

4毕业阶段为大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来源撰写毕业论文,是大学生们在大学校园的最重要的一次学习经历。他们要查阅大量的文献,翻阅大量的图书资料。高校图书馆应如何为大学生们提供服务呢?一是丰富必要的馆藏资源。针对本校教学特色,进行合理布局。做到所有课题均有资源可查。二是开展毕业论文专题座谈,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可以根据馆藏资源同和院系共同提出毕业研究课题。三是做好毕业论文索引服务。

5图书馆为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愿望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建设

5.1合理延长开馆的时间随着图书馆在大学生日常学习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已成为大学生们日常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图书馆需要采取措施,保证在课余时间,尤其是节假日让大学生们进入图书馆学习,查阅。如某些高校图书馆,在休息日时,正常开馆,包括自习、现场查阅、借阅。而在节假日时,可保持其最基本的职能图书借阅。这样,大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即便是节假日、寒暑假也能进入到图书馆来,学习、看书、上网、查阅资料。图书馆通过这样引导大学生将课余时间放在图书馆,从而极大的丰富学生们的业余学习,丰富他们的课余知识,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2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高校图书馆因其独特的文化氛围,是高校学子增强文化素养,增长见识,树立良好世界观的场所。对高校图书馆来说,引导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多读书,读好书,又是其重要职能之一。随着网络快餐文学的泛滥,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已发生了变化。各种网络文学充斥着大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大多内容匮乏,思想肤浅。如何引导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读一些有意义的好书,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图书馆应馆藏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人们常说好书是人生的良师益友。好书可以增长见识,丰富阅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大学生进入校园开始,就应广泛开展图书馆各类知识讲座,促使学子们能从图书馆找到各类书籍。这样,就可以避免进入校园的新生们将大量课余时间打发在网络游戏,网络快餐文学上。每一本文学著作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的精华。图书馆在向读者推荐文学作品时,应将各类作品分类别推荐,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并配备阅读提纲。这样循序渐进逐渐的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第4篇:公共场所论文范文

【关键词】低碳;生态;滨水景观

1引言

在自然环境当中,水环境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属于人类生存以及发展当中必要的一种资源。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人们非常重视生活质量,在旅游中会把海滨景观当作主要的选择项。城市滨水景观和人工景观相比较,其具备敏捷性,可以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城市滨水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提前规划,使用先进的技术,使其成为亮点部分,进一步展现城市特色。

2海滨景观存在的问题

2.1低碳视角下的问题

部分滨水景观的建设存在项目设计、规划以及施工周期等方面的问题。在大规模建设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包含人力浪费、物力浪费以及财力浪费等,并且碳排放量也大大增加,这种情况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不相适应的。另一方面,滨水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过于形式化,不能体现出当地特色[1]。

2.2生态视角下的问题

目前,海滨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不够重视生态问题,对河流以及湖泊的保护不够重视,如在建设过程中对一些河流以及湖进行随意的切割以及截取,水体与生物之间的多样性生长不相适应。对于生产废水没有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当中,不仅仅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还会对水体的自净能力产生严重的破坏,最终造成水系统生态失去平衡。对水系统的改革不够合理,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土壤侵蚀。除此之外,对区域特征不够重视,滨水景观的设计具备统一性,使得其生态调节功能以及景观功能等被严重地削弱。

3设计方法的研究

3.1滨水景观存在连续性

“连续性”指的是海滨风景区之间存在的连续性,城市整体空间以及滨水空间之间存在的连续性。滨水景观如果存在视觉的连续性,可以吸引游客长时间观看。如何保障景观的连续性,就需要考虑景观本身存在的线性特征。在对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景点的具体视线、建筑物以及水岸之间的距离、建筑物高度等实施详细的控制。在处理城市内部以及滨水区具体关系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景观走廊,并在该走廊的基础上加入滨水景观。通常,景观走廊以及城市人行道之间可以相互结合,这样可以进一步把滨水区的气候特征引入城市中,使得热岛效应得到大大的缓解[2]。

3.2滨水空间的功能组合

海滨空间属于休闲场所,吸引力非常大,一定要对其功能进行设置,保障其复杂化,这样可以和社会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多样性需求相适应。在现代大都市中,简单化、专业化会切断社会生活的交汇以及联系,户外生活就会非常乏味以及单调。在海滨空间中,主要包含海滨娱乐、海滨休闲,海滨餐饮以及海滨商务等功能。把这些功能结合起来,可以使得公共场所的娱乐性更加丰富。

3.3滨水区的交通便利性

每个城市的交通条件都不同,鼓励人们使用多种多样的交通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且一定要推广公共交通的优先战略。与此同时,需要按照景观区域的具体规模配置针对性的地下停车场,这样就可以和游客的具体要求相适应。关于海滨空间内存在的行人系统,需要设置综合性的系统,如分散的小径、海滨林荫大道以及分散的广场等,同时要重视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连续性等,并且要保障与机动车系统处于分开的状态。

4城市滨水生态驳岸的具体设计

4.1河流水文以及地形原貌

在对城市滨水生态驳岸进行设计之前,充分考虑河流的地形以及水文条件,以保障洪水位、常水位以及枯水位等具体水文数据的准确性。与此同时,需要对断面尺寸以及河岸的抗冲刷能力进行考虑,才能对不同河岸地段使用的具体驳岸形式进行确定。同时,应该调查河岸的横截面尺寸以及抗侵蚀性,以保障不同的河岸断面使用不同的驳岸形式。河道沉积会遭受地形、水流以及沉积等情况的影响,这些情况都会在垂直以及水平方向上出现[3]。

4.2对河流分类的研究

在判断河流蓄洪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类型河流的蜿蜒度、河道宽度、坡床比以及宽度等实施详细的研究,这样非常利于河流蓄洪能力的判断及驳岸形式的选择。

4.3设计中使用多种护坡形式

在工程实践当中,尽管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可以使得驳岸景观得到丰富,但是植被种植并不属于驳岸以及护坡的唯一形式。相反,大量的植被种植会对河流的泄洪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植被的根系也会对大坝造成破坏。因此,当同一条河流包含不同的河段时,应该按照地形、水位、植被以及人造材料等情况完成不同边坡防护系统的构造。

4.4城市滨水生态驳岸设计种植布局

植物属于生态驳岸设计当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在对植物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场地情况进行考虑,进而选择比较合适的树木,要尝试着选择一些原生树种或者对一些成本较低的树种进行维护以及管理。要在水生植物群落的基础上设置良好的水生态系统,使得大坝护坡的具体稳定性得到增强。

4.5软硬景观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使用软硬相互结合的策略,交替完成坡度以及花阶的设置。要保障硬景观以及绿化景观之间互相的穿插,需要仔细地对绿化场所进行设计,在穿插软硬景观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艺术品质以及实用性。

4.6重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对人类的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把“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进一步融入设计中,保障城市滨水驳岸空间的设计更加人性化。与此同时,要在后续的使用以及维护过程中使用比较合理化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方法,这样就会使得其使用寿命得到大大的延长。

5结语

总之,东巷商务中心地块以及滨海公园的建设一定要把休闲娱乐以及办公等场所结合起来,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设计之初以及建设的过程中要表现出对人的一种关怀,要在照明设计的基础上为大众留下遐想性,使得创造性得到延续。

【参考文献】

【1】潘克华,逄伟娜.基于低碳生态视角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方法研究———以漳州南太武黄金海岸(二期)项目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6(3):45.

【2】高洁,陈梦苇.滨水区的低碳景观设计方法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3):204.

第5篇:公共场所论文范文

关键词:肺炎;医学编辑;社会责任;策划组稿;医学科普

2019年12月以来,肺炎疫情影响全球,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中国政府和人民采取了最强有力的措施来抗击疫情,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此过程中,全国的医务工作者付出了艰辛努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医者担当及大爱情怀[1]。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以及全民抗疫的新形势,医学编辑应借助自身平台优势,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战略及社会发展的大局[3]。作为与医务工作者紧密联系的“店小二”,医学期刊编辑更应有所作为,服务好作者、读者,让他们安心上阵,早日凯旋;作为医学学术的引领者及把关人,医学编辑更应抓住研究热点合理策划[4-5],及时记录并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造福更多的患者;作为医学知识的富集者及“宣传员”,医学编辑要及时转变,借助自身专业优势做好医学科普,助力消除大众恐慌。因此,疫情发生后,笔者借助自身平台积极参与全民抗疫,现从积极服务作者、精准策划组稿、医学科普宣传等3方面进行总结分享,以飨读者。

1有温度的人文关怀

学术出版天然具有服务属性[6],理应服务好作者、读者及审稿专家,体现服务意识[7]。医学编辑就是科技期刊的“店小二”,必须具有“店小二”精神,强化服务理念及意识。此次肺炎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人类普遍易感。医务工作者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与患者接触频繁,被交叉感染的风险最高。最新数据[8]表明,截至2020年2月11日,全国共有3019名医务工作者感染,其中5人不幸殉职。虽然面临巨大的生命威胁,但全国的医务工作者丝毫没有退缩,义无反顾地奋战在抗疫一线,其中包括很多我们杂志的编委、作者、读者,令人感动。为更好地服务医务工作者,经过与主编沟通后,笔者在第一时间拟定了《致广大作者、读者的公开信》,通过杂志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向全国的医务工作者表达敬意和谢意,传达来自杂志的关心和温暖。疫情发生时间正值春节假期,按常规杂志投稿量应有所下降;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此期间杂志网上投稿量并没有减少,甚至部分时期还比平时投稿量多,令我们深受感动!稿件的处理流程是每个作者心中最关心的,稿件的每一个进展会牵动作者的心。编辑部此时也处于休假阶段,编辑部成员大多在外地休假,短期无法回归岗位。特殊形势下,我们决定放弃常规休假,采用网上办公模式,保证稿件处理流程不受影响,让所有奋战在一线的作者安心,救治更多的患者。同时,考虑到疫情的严峻形势及医务工作者的压力,为避免广大作者去邮局、银行等公共场所,防止交叉传染,尽最大可能保护一线医务工作者,减轻他们的压力,笔者提议并经主编同意后,决定免除疫情期间所有投稿作者的审稿费,且提高在此期间仍坚持为刊物审稿的专家审稿费,产生的所有费用一律由编辑部承担。

2有深度的学术出版

高质量学术出版的关键是“内容为王”[9],最终目的是知识共享。面对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学编辑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及时有效策划组稿[10],打造精品特色专题,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及发挥专业引领和导向作用[11]。为此,经与主编沟通后,我们第一时间动议并面向全国策划组织了《肺炎防控专栏》,即时记录并分享肺炎防控最新的科研成果,“将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引导规范防控策略,救治更多肺炎患者,助力战胜肺炎疫情[1]。为顺利完成专栏组稿,我们制定了有效的应对策略和相应的政策支持。首先,所有专栏稿件处理流程上一律开放绿色通道,所有专栏稿件实行双免政策,免除审稿费、版面费,特别优秀稿件可给予一定奖励。考虑当下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常规流程下需要的原版单位证明、授权证明等一律在稿件录用后再补,且可以接受电子版。其次,为保证学术质量,严格执行三审制,但对审稿流程进行优化和加速[12],提前对稿件进行初审和外审。编辑部主任24h待岗,一有专栏稿件第一时间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送2位专家进行同行评议。编辑部会在发送审稿后第一时间跟专家沟通,提醒并确认审稿通知的准确到达。外审意见返回后编辑部第一时间进行主编/编辑部主任定稿,顺利通过后及时跟作者沟通修改,需要复审的进一步联系作者修改并及时复审。再次,为保证编校质量,编辑部严格执行三校一读制度,但对录用稿件的编辑加工流程也进行了优化[13]。编辑部主任直接负责论文核心编辑,文章责任编辑负责沟通和核实相关信息,英文编辑前期参与修改英文摘要,排版人员点对点进行单篇论文排版,各个部门互相配合。为保证学术及编校质量,编辑部打破常规单期所有论文整体校对的制度,实行单篇论文三校一读制度,接受一篇一篇,方便快捷。编辑部对稿件出版后的形式也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为保证稿件出版的时效性,将最新的研究成果第一时间分享给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我们打破纸媒定期出版存在时滞的局限,充分借助刊网联合、多媒体融合平台[14],与中国知网病毒肺炎(OA)网络优先出版平台、万方医学病毒肺炎专题频道合作,将单篇定稿的论文电子版免费公开。同时,遵循媒体融合一次采编多次使用的原则,我们借助杂志微信公众号平台和自身网站,将一线的科研成果即时推广,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取得显著成效。从2020年1月24日至2月24日,我们收到《肺炎防控专栏》相关稿件30余篇,涉及肺炎病原学、影像诊断学、临床诊治、心理干预等各个方面,稿件来自全国各地,包括疫情中心地区湖北武汉、孝感等地。最终审稿通过并接受9篇,均完成三审三校,并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等平台网络优先出版,也通过本刊官网和微信公众号进行了[1]。相关论文在线出版后,效果显著:单篇论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毒肺炎疑似病例诊治方案(2020v.1)》公众号阅读48h内突破1万+;单篇论文《全球冠状病毒态势分析及其启示》公众号阅读3000余次,知网下载4000余次,均刷新了本刊的历史记录,取得显著的学术影响力。专栏的顺利组稿也形成了品牌效应,微信公众号粉丝增加很多,后续相关的稿件投稿也源源不断,不断有专家联系我们投稿,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3有广度的健康科普

科普功能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社会责任[15],对有效传播最新技术、扩大受众群体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16]。大疫当前,肺炎病毒发病机制、病毒来源仍然未知,有效诊治方案不明,普通民众肯定会恐慌;因此,全面客观权威的医学科普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的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积极支援湖北一线抗疫,前后共派出4批次近150人次参加战斗,也有很多专家担任上海市肺炎诊治专家,具有宝贵的专家资源。同时,《中国临床医学》杂志拥有强大的编委及专家团队,有覆盖全国的作者、读者群体。编辑部同时承办了内部科普资料《健康促进》,主审杨秉辉教授也是全国著名的医学科普专家。针对抗击肺炎的严峻形势,我们立马决议借助专家平台针对大众关心问题,整合权威医学信息,组织出版《健康促进》“抗击疫情专刊”,2月3日动议,2月10日电子版提前出刊,共刊发32篇文章,涉及疫情拐点、病毒来源、个人及家庭防护、心理调节等方方面面。电子版第一时间向大众免费发送,传播肺炎科普知识,有助于消除大众恐慌,向战友、向医者致敬,在上海市首家互联网医院———上海徐汇云医院平台重点推出,引起广泛关注,获得大量好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在举国上下共同抗击肺炎的特殊时期,医学编辑同样是战士,必须有所作为,有所担当,主动出击,尽我所能,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出应有的贡献。相信在全球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国政府的有效干预下,我们一定能早日战胜肺炎疫情。邓晓群编审在论文撰写中提供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特致衷心感谢。

4参考文献

[1]樊嘉.打造精品特色专栏助力战胜疫情:“肺炎防控专栏”导读[J].中国临床医学,2020,27(1):封二

[2]游苏宁.从突发事件看科技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J].编辑学报,2003,15(3):157

[3]游苏宁,陈浩元.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J].编辑学报,2006,18(2):81

[4]蔡斐,苏磊,李世秋.科技期刊争取优质稿源的重要抓手:策划出版专刊/专栏[J].编辑学报,2018,30(4):416

[5]贾泽军,邓晓群,孙岩,等.汶川大地震灾后医疗救治专题报道快速组稿出版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1):141

[6]肖唐华,吴克力,王丽芳,等.科技期刊编辑的社会责任及其实现[J].编辑学报,2010,22(2):110

[7]沈锡宾.刍议中国科技期刊编辑的服务意识[J].编辑学报,2016,28(4):404

[8]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2):145

[9]李兴昌.随想:内容为王•质量第一•期刊永存•编辑万岁[J].编辑学报,2016,28(2):103

[10]潘伟,石朝云,游苏宁.关于医学期刊整体策划与组稿的再思考[J].编辑学报,2015,27(2):106

[11]颜爱娟,陈爱华.深耕企业研发服务工程创新:高校学报企业作者群的跟踪分析与组稿实践[J].编辑学报,2020,32(1):89

[12]田菁,戴罡,朱蔚.科技期刊组稿模式优化对策[J].编辑学报,2019,31(5):564

[13]徐清华,赵惠祥.基于知识管理的科技学术期刊编校排版流程优化[J].编辑学报,2016,28(4):369

[14]刘钊.刍议媒体融合视域下学术期刊的出版传播:共享•多元•开放•互动•交融[J].编辑学报,2017,29(6):579

[15]顾艳,崔金贵,郭欣,等.科技期刊离大众传播有多远:从学术论文到科学新闻[J].编辑学报,2019,31(2):15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