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企管理会计人才定位差异研究

校企管理会计人才定位差异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财务会计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现阶段中国高校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与企业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对比高校管理会计教学模式与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针对性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协同推动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对企业创新服务、价值创造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管理会计人才;人才定位;产学研协同

1现阶段高校管理会计培养模式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和财务共享的出现,使财务人员免于繁琐、重复的会计操作,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转向更有价值的管理会计。如今,管理会计的地位日益提高,已成为财务会计转型的目标。财政部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也明确了要大力培养管理会计人才。20世纪70年代,管理会计被引入我国。在新时代,面对新的机遇以及挑战,我国需要培养更多能适应当前变化、顺应时代要求的管理会计人才。从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的角度看,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度并不高。调查显示,大多数具有重点会计学科点的高校,都没有在本科层次单独设置管理会计专业,管理会计只是在一个学期内被设定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甚至有些学校没有管理会计课程。相比之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更受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视,从大一到大三分别开设基础会计、中级会计、高级会计等财务会计课程。高校培训方式与管理会计发展趋势存在差异,对管理会计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管理会计可以理解为会计加管理,它将会计整合到业务运营和管理中。在管理会计这门学科的教学上,高校的教学更偏向于“会计”,更多的是教学生如何计算,这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并无差别。虽然每个大学使用的教科书不同,但学生学到的知识是相似的,无非是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预测分析、经营决策等,学生通过课本学到的只是管理会计相关的计算方法,而非管理办法。事实上,大多数大学没有专业的管理会计教师团队,有些学校没有专业的研究管理会计的教师,就安排研究相近学科的教师进行教学,而大多数教师对于管理会计并无深入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授了如何计算,解释各种方法在何种情况下运用、如何运用,并没有与实例结合。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行业面临着不同的情况,但在管理会计的课堂上,并没有做出区分。根据考试考查的倾向,教师授课的重点会有所偏差,而学生为了应试,仅仅只是机械化地“复制”知识,少了必要的分析思考和自己的理解,不会加以运用。管理会计是在会计的基础上与管理相结合的学科,而管理活动是一种极度复杂的人类社会活动,它没有一种特定的可以让人去套用的方法,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应对措施,如果不能在对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进行实践,面对现实中复杂的市场情况就无法给出正确的建议。学生对于管理会计这门学科也不够重视。大部分在校本科生认为,会计就是要会做账、做好账,这些固然重要,但在会计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仅仅只会做账是远远不够的,在校生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管理会计在未来的发展中的重要性。再者,本科生在校期间能取得的会计类证书屈指可数,而取得这些证书的考试几乎没有对管理会计知识的考查,导致大多数本科生对于管理会计的学习仅限于课堂,但在课堂上,老师所能教授的极为有限。现阶段高校没有给予管理会计应有的教学比重,也没有制定适合管理会计这门学科的教学方法,专业设计滞后,学生对管理会计的理解也不足。对于管理会计,学生掌握的仍旧是记录、计算会计信息,而不是更为重要的———分析会计信息,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

2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在传统模式下,公司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只是从事基础的记账、报账等业务,工作内容和范围都较为基础简单,致使其不能更高效地为企业提供与企业经营决策相关的重要的财务信息。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面临转型,产业结构急需调整,以及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加强,致使企业面临多方面的竞争和挑战。会计人员对企业的转型升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管理会计人才作为企业宝贵的战略性资源,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形势下,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相较于传统模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根据管理会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特点,本文将企业所需求的管理会计人才分为三个层次,即初级、中级和高级管理会计人才。初级管理会计人才在企业中主要充当助理型管理会计的角色。按照企业对初级管理会计的要求,其在知识层面首先应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不仅要熟练掌握大学所学的财务会计和成本管理会计等会计专业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熟识经济学、管理学、财经法规等经济管理类相关的专业知识。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要求初级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技能,具备一定的辨识能力,能够明确区分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要求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挖掘数据背后蕴含的有价值的财务信息。在能力方面,企业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学习、执行、分析和归纳能力。在遵守国家法律及财经法规、遵守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协助企业中级、高级管理会计人才开展相关工作。中级管理会计人才,在企业中主要充当实务型管理会计的角色。中级管理会计人才由初级过渡而来,在具备初级管理会计人才所需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掌握企业绩效考核与评估、内部控制及监管、风险管理等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管理会计工具,进行信息分析、成本管理、内部控制等相关业务活动。在能力方面,按照企业需求,中级管理会计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能够贯彻执行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并高效完成企业日常的运营工作,推动企业的科学决策。高级管理会计人才在企业中主要充当决策型管理会计的角色。在具备初级、中级管理会计人才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全面熟知公司治理学、企业战略管理等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企业需要的高级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强有力的领导能力、综合统筹协调能力和战略决策规划能力。高级管理会计人员应能够为企业量身定做相关的绩效考核指标,并定期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考评、调整。企业所需要的高级管理会计人员要能够积极承担负责公司治理和企业战略决策的重任,帮助企业调控资源配置,防控企业经营风险,引领企业价值创造。

3管理会计人才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的差异分析

3.1专业知识。在本科阶段,绝大多数高校并未开设管理会计专业,只是将管理会计这门课程在某一个学期设置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一些学校的会计专业甚至没有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学生掌握的管理会计知识大多仅仅停留在成本计算、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法预测分析、经营决策等基础性知识上。而传统的财务会计才是高校目前的培养重点,学生对于财务会计的相关辅助学科的学习浅尝辄止,甚至是考过就忘。而现代企业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除了要能熟练运用传统财务会计知识,还需要掌握战略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营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互联网+”发展趋势下,管理会计也将会像财务会计那样,不可避免地与信息化结合,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成了管理会计人才必备的知识。但当前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财务会计培养层面,只是教学生如何填写凭证、账本、使用电算化系统,并没有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学习。3.2综合能力。除了需要具备最基本的专业能力,管理会计人才还应该具有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战略决策规划能力等综合能力。高校生在校期间要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但其他方面的能力仍有或多或少的缺失。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仅仅停留在基础层次,对跨级软件操作不熟练,与企业需要的信息处理能力还有一定差距。总体而言,高校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的综合能力需要岗位培训和持续改进,以达到企业要求的管理会计综合能力。

4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善措施

4.1教学方面。所有的实践都需要理论作为依据,理论是管理会计的根基,实践如果脱离了理论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解决问题要从最根本之处开始。首先,当前社会需要管理会计人才具备全面的知识体系,除了要掌握财务会计知识,管理会计人才还需要掌握税务知识、战略知识、管理学知识、经济学知识等。高校应该开设管理会计专业。管理会计学作为一门庞大复杂的学科,学生无法通过一学期的管理会计课程学习就能完全掌握,更非仅仅掌握管理会计一门课程就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需要将它单独设立为一门专业,配备开设相应的课程加以辅助,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实践中游刃有余地运用管理会计知识,这也是建立完整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的唯一途径。在管理会计专业,除了基础的财务会计课程外,还需要开设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企业战略、公司治理等相关课程。同时结合“互联网+”的发展背景,开设管理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还可根据现代企业的实际需求及区域特色,将需求最广又具特色的学科加入教学体系。其次,现阶段高校对于管理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比较笼统,并没有细分知识层次,学生无法由浅入深地学习。在这方面,课程设计可以参考财务会计课程,将管理会计课程细分为初级层次、中级层次、高级层次,帮助教师更加细致、有层次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管理会计,牢固地掌握管理会计知识。再次,高校不仅要加强专业课程教学,还应当加入非专业课程,并组织、举行活动,以增强学生在非专业方面的能力。管理会计人才需要具备综合技能,如人际沟通技巧、沟通和协调技巧以及团队合作技巧。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将培养这些能力的课程设为必修课,或者根本没有开设这些课程,而这些能力是一名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所必需的。高校可以开设类似“管理沟通与领导力”等课程,帮助学生培养此方面的能力。高校也可通过组织团队竞赛、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使学生适应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最后,高校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水平。针对大多数高校缺少专业管理会计教师的现状,一方面,高校应加强对现有教师的理论知识培训,引进专业研究管理会计的教师,组织教师走下讲台,深入企业调研、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聘请资深优秀的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走上讲台。4.2实践方面。离开了实践,理论就成为了纸上谈兵,研究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于实践,而实践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第一,加强校企合作,不再让实践流于形式。长期在学校学习理论的学生,接触不到实际的企业环境,理论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一件不会使用的工具,学生需要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来教会他们使用这件工具,学会在未来真正入职后如何面对各种情况。让优秀的学生进入合作企业,接触企业的实际经营,让学生走出形式主义,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与提升。第二,高校可以根据自身软硬件和经费优势,建立适合学生的实践基地。例如,虚拟商业社交环境实验。通过在校园中构建虚拟商业社交环境来模拟企业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了解企业管理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执行能力和决策能力。4.3推进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高校应与财政部门、税务部门、企业、培训机构等建立密切的交流合作机制,推进生产、学术和研究的协同创新。高校应组织在校专业学生参加由财税部门专家、高校资深教授、行业精英等主讲的各类专业培训和讲座,使专业学生在校内及时了解管理会计相关政策变化、学术最新成果以及最新行业发展态势,便于其更好地进行自身的社会定位。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培训和讲座,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管理会计专业知识水平,而且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佟成生,许素兰,李扣庆,等.中国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中国企业财务人员的调查问卷分析[J].会计研究,2014(9):13-20,96.

[2]熊红星.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的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18(4):107-108.

[3]谌灿霞.建立基于企业需求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J].财务与会计,2015(18):10-11.

[4]熊磊.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构建与实施[J].财会月刊,2015(26):33-36.

[5]王昌锐,姜姗.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困境与对策[J].财会通讯,2015(19):5-9,4.

[6]应益华,杨桂香.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地方高校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8):286-289.

[7]陈芫青.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8):285-286.

[8]李宛宣.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18(16):81,83.

[9]高小丹.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74-75.

[10]乌婷,乔引花.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建设探讨[J].会计之友,2017(19):38-42.

作者:柏思萍 戴宝玉 唐立敏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