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下的展示空间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下的展示空间设计

【摘要】当下对非遗展示与传播方式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同非遗的不同特征要求我们在展示其文化内涵的同时必须考虑其自身的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具有非物质性、活态性、传承性等普遍特征,而技艺型非遗在独特性、艺术性、传承性、地域性特征上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技艺型非遗的特征及展示要素,提出了技艺型非遗展示空间应该在氛围性、体验性、生态性、活态性等方面着手进行设计探索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技艺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思路

一、技艺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特征

技艺型非遗包含内容较为广泛,食品制作、传统工艺加工、工业生产方式等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生产加工方式都包含在内。技艺是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生产技术,它蕴含着民众对某一事物的深入理解,代表着某一种生产方式的精华,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核心。技艺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其自身的特征:1.其作为一种工艺,具有较高的技艺水准,通过特定的工艺流程进行加工制作,具有独特性是难以被模仿和再生的;2.作为艺术或文化的表达形式而存在的。例如,剪纸艺术不仅是我国手工艺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而且还是人民日常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3.非物质文化的在传播过程中经常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征融合在一起,体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并存的特征。一般情况下这些技能是通过语言教育和亲自传授等方式从前人一代代传给后人的,正是这些继承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持久化。4.技艺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一定地区生产的,并且与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水平以及当地居民的日常习惯和习俗密切相关。当离开固有的环境链,其意义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变化。

二、技艺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要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有别于以具体物质为主体的展示。技艺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是以无形的技艺技巧、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其展示点在于一种特有过程或方法的活态性展现。通过分析技艺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可以发现其在场景氛围、互动体验、地域符号化、过程性四个要素上具有较好的展示性,以下是其展示要素的具体体现:

(一)场所氛围要素技艺型非遗往往会与一定的生产环境相关联,因此其场所地理位置环境、建筑空间结构、生产设施、装饰设计等都可以加强游客对该技艺的整体认知。中国伞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以雨伞为主题的博物馆。该博物馆展示与雨伞相关的文化,历史,以中国为代表的雨伞工艺和艺术。在空间氛围设计中雨伞被用作展厅入口和出口处展览空间的元素,创造了诗意的氛围。

(二)互动体验要素无论是空间上的体验、感官上的体验、情感上的体验都能够增强观者对事物的认知,技艺型非遗可以从多种感官形式出发吸引观者注意,并通过现场观看、动手参与实践和手工艺人交流等互动环节增强其对非遗的认识。

(三)地域符号要素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某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技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特征,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地域特征,它才具有明显的文化符号。这一符号在展览中往往通过抽象纹样、语言或具象情景、舞蹈等方式展示出来,并通过不同渠道的传播使其成为地域文化的象征性元素。例如,2009年我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作为古代东方建筑技术的代表,已经遍及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并成为该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

(四)过程性要素技艺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陈列物,它的价值更多反映在一个动态过程中。这一特征决定它应该采用不同于纯静态展示的方式。例如,我们常见的出土文物或手工艺品的展览往往集中在重要成果上。重要结果之前的生产过程往往被人们忽略。显然这种重复罗列的展陈方式来展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够的,对于技艺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应该更着重于物质生产前和生产环节的完整过程。

三、技艺型非遗展示空间设计思路

当前传统的以展示成果为主体的物质展示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用于以展示过程为主体的非遗展示,因此我们应该对非遗进行精准定位,找出其核心展示要素,打破传统展示思维,从非遗本身的特征出发,探索符合其要素的展示空间设计方法,本文提出了以下设计思路:在展示理念上,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成了产业发展的重要策略,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体验方式成为展示发展的新方向。生态文化体验可以理解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区域文化为主题的体验方式。作为文化底蕴尤为丰富的中国,文化型产业及文化传播方式的发展水平,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展示脉络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设计应更多地集中在物质成果之前的过程上。由于技艺型非遗的特征对其过程的展示需要更加系统,这需要有效地整合和梳理所展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材料、工具、加工流程,并完成从非物质过程、程序到最终物质结果的全面过程展示。在这里需要通过展板、文本信息、各种辅助展览的设施以及多媒体交互技术等进行信息集成,进而展示从物质到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过程。另外,技艺过程信息化展示应与现场的氛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从整体氛围到具体展品再到详细工序的完整展示体验。在文化体验上,文化体验是展览体验的一种新方式,也是一种相对开放的体验模式。这与在展厅中用图片和文字观看展览的方式不同。它通过与更多新媒体技术融合来提升观众深层次的感官体验将物质元素以艺术化的方式呈现于公众视线,将原本枯燥的设计元素以趣味化的方式展现,以增加空间展现形式的体积感和质感。装置艺术的置入,装置艺术的存在可为空间带来新的生机,从而达到艺术激活空间,艺术营造空间,艺术装饰空间。在互动体验上,技艺型非物质遗产的体验主要包括视觉体验,听觉体验,味觉体验和触觉体验。在设计中通过现场制作、道具设计和文化符号运用等,来触发观看者与展出对象之间的互动体验。为了充分激发体验者的热情,可以使用图像和交互式设备展示非遗的动态特征;或者对于有些不方便观众直接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采用场景复原、使用方式模拟等方法使人们可以从一个新的方式去体验人们已经熟知的非遗技艺。在环境设计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人类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是人类知识和社会实践的结晶,其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在技艺型非遗的展示空间设计上应该更多的体现其生长环境,例如特定的自然环境,特定的人类环境,特定的历史背景,特定的种族心态和特定的生产环境等。只有恢复其存在的整个生产和生活条件,参观者才能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精神含义。在展示技术上,技艺型非遗在加工技术,生产工艺,材料应用乃至其自然环境,都在传统文化和习俗中进行了概括和提炼。这种概括的“景”通过展示为观者提供正确的感知和理解当地文化习俗的可能。根据展览品摆出一个场景和氛围,从场景中引起情感,激发参观者的无穷想象力,以丰富和弥补展览空间的不足,并在展厅中提供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人或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使观众了解非遗的创作过程和具其特有的生存环境,吸引参观者对知识的关注和渴望。在场地运用上,技艺型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处于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生活文化,从展示的角度来看,在参观者面前生动地展现其变化趋势,从而使参观者在一定时间内对其有更全面的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技艺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化展示要把技艺的展示方式看作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保留技艺的独特性同时根据现代的技术条件、场地空间条件进行更多样化布局和灵活性展示。

四、总结

技艺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而深远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展示空间起着储存、选择、传播、传承和创新文化的功能及作用,技艺型非遗展示空间设计,要充分利用非遗的特征,要理清其展示要素和观者体验的关系,打破传统的展示设计思维,从全新的目的和视角去看待非遗展示,把展示内容更加细化,针对不同类型的非遗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展示空间在非遗传播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文婷,臧以超,刘家兴.旧工业建筑的可持续设计研究——以旧厂房改造博物馆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8,(52):93-94.

[2]林倩.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展示空间设计研究[D].四川美术学院,2018.

[3]杨红.目的•方式•方向——中国非遗保护的当代传播实践[J].文化遗产,2019,(06):21-26.

[4]陈伟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与展示[D].浙江大学,2015.

[5]何宝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空间形式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0.

作者:刘家兴 单位:江苏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