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自我提升浅析

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自我提升浅析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新文科建设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新要求,然后分析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自我提升现状,最后提出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自我提升路径。

关键词:职业能力;自我提升;会计专业;新文科

我国的会计教育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供给差异很大,其中核算型会计专业学生的供给超过了需求;另一方面,会计专业学生不能适应复杂商业环境,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为了使会计专业毕业生符合就业市场对该专业职业能力的新要求,探讨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自我提升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新文科建设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新要求

希拉姆学院于2017年首次提出新文科的概念,旨在更好地培养人才,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具体内容主要是将新技术融入文学、语言和哲学等人文课程,创建“新技术+人文”模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跨学科学习空间[1]。我国于2018年了《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首次提出了针对我国的新文科建设[2],并于2019年4月了《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推进新文科建设在内的“四个”新专业建设[3],由此,新文科建设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新文科建设以传统人文学科为基础,但是超越了人文学科的一般学科框架,即在新经济和新产业的背景下,融合了科学、技术及许多其他外部学科。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新文科建设提倡弱化学科边界,促进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以满足国家、社会及行业的需求[4]。职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需要拥有的一系列不同能力的集合,包括专业能力、通用技能、个人品质和实践技能。专业能力是指毕业生完成特定工作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用技能是指毕业生应具备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品质涉及毕业生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这已成为用人单位聘用人才时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实践技能是指毕业生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并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工作对能力的要求与毕业生具备的专业技能之间有一定的差距,这一问题在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中也依然存在。因此,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及时改变观念及学习方式,培养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社会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应具有家国情怀和专业素养、理论基础和创新思维、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形成多元化的知识背景和能力结构[5],并在知识体系中具有更全面的学科和专业属性,同时社会需要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如大学、企业、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共同制定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规范。

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自我提升现状

(一)基本情况

1.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要素重要性的差异。对许多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招聘需求进行调查,不难发现企业不再仅专注于求职者的学历和专业资格,而是越来越看重求职者的职业能力。通过“我国本科会计专业现状问卷调查”,可以得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要素重要性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该问卷共发放700份,回收621份,问卷调查对象中的学生主要是会计专业大三及大四的学生;会计从业人员来自企业的财务人员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教师来自各高校会计专业。从表1可以看出,会计从业人员与教师同时都认为职业判断能力与决策分析能力的重要性可位列职业能力排行前三,这表示二者一致认为这两项职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生的排名结果显示这两项职业能力只位列第9名与第6名,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充分重视职业判断能力与决策分析能力这两项能力,进而在学习中忽略了对这两项能力的锻炼,导致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会计从业人员与教师一致认为位列第4名的能力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而其在学生中的排名位列第7名,这表明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会计从业人员与学生认为团队合作能力应位列前三,而教师认为该职业能力只能排第8名,因此常常在教学活动中会忽略对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师与学生认为排列前二的会计核算能力在会计从业人员看来则位列第6名,这表明教师与学生仍把教学重点放在会计核算能力上。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文科背景下社会更加注重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能力还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对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对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满足新文科背景下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新要求。2.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目标认知的差异。基于问卷调查得出的会计专业学生对职业能力目标认知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会计从业人员与教师在“能够对会计理论融会贯通,具有较强的会计软件应用能力和会计业务能力”和“以财务知识为主体,并具有信息技术基础、人文知识及良好的国际文化素养,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目标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会计从业人员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四成以上的教师与一半以上的学生更注重具备扎实且结构合理的基础知识,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及从事专业工作的技能,也有近四成的教师认为学生应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师生对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目标的认知并没有完全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需求,故应调整师生对职业能力目标的认知。3.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自我提升的评价体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自我提升的评价体系主要由考勤、作业、考试、报告、答辩、小论文、项目演示等评价类型构成。在学习过程中不定时对考勤和作业进行考核,旨在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问卷调查得出的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自我提升的评价体系重要性排名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三者一致认为作业加考试的考核方式位列前二,表明作业加考试仍然是对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考查的主要评价方式。学生认为提交报告的考核方式是比较好的评价标准,其原因可能是提交报告比考试更为轻松,可以减轻考试的压力。会计从业人员认为报告加答辩是比较重要的考核方式,这可能是因为在从业过程中需要向同事或领导进行项目报告并解答他人的疑问。据上所述,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自我提升的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难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导致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尽心尽力,学习热情不高。同时这种考核方式缺乏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而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学生清晰、准确地表达中心思想。

(二)具体瓶颈

1.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需要改进与完善。一方面,专业课程繁杂,内容多重复。比如,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中,会计确认、计量、会计假设和会计报告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重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方面有重复,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在决策与存货管理方面有重复[6],这既造成了教师资源的浪费,又减少了学生了解其他内容的机会。另一方面,课程内容有一些遗漏,如无形资产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和养老金会计等新兴课程在部分高校并未开设,导致学生对这些新兴会计内容知之甚少。2.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资源需要加大投入。尽管配备了会计综合实验室,并且开设了ERP等课程,但由于缺乏资金和资源,大多数高校校内会计综合实验室的基础设备不完善,实验应用软件落后,难以进行更新和改进,由此在学校的实践教学中难以发挥作用,导致实践教学环境难以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7]。此外,从实践课程的内容角度来看,开设的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工作模拟实训课程和企业资源规划模拟课程,但是由于软件系统的滞后,以致难以模拟完整的会计业务流程,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财会软件应用程序。3.会计专业考核方式需要改进。高校的会计学课程考核形式分为考试和考查。必修课原则上为考试课程,选修课的考核方式由所属二级学院决定。考试可以采用笔试或口试、开卷或闭卷的方式。学生的最终考核分数主要是由不同比例的平时分、期中成绩与期末成绩组成。首先,考核的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考核途径还是卷面考试,且主观题内容大多为基础知识,未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其次,考试基本上是采用纸质的试卷,但是目前会计等级考试(如初级会计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采用的都是线上答题的方式[8]。最后,考核内容的难度整体偏低。学生普遍认为只要在考前进行突击复习就能顺利地通过考试,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积极,未主动进行专业课学习。

三、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自我提升路径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自我提升路径主要包括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课程、参与实践环节及改进自我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要根据职业能力自我提升的现实需要,适应当前就业市场的客观需求,具体如图1所示。

(一)明确基于职业能力自我提升的学习目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应适应市场对职业能力的需要,即学生的专业能力应体现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特点。“厚基础”,即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宽口径”,即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削弱学科界限,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素质”,即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强能力”,即训练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及发展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将课程理论学习与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自身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9]。

(二)学习基于提升职业能力的课程

1.注重基础理论课程学习。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重点掌握会计理论基础知识与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了解财务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市场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会计专业学生的决策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学生对于财务管理学、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也应当予以重视。同时,会计专业学生也应适当选修电子商务、金融学、市场营销等有利于拓宽知识面的交叉学科课程。2.注重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体系。会计专业学生应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在实践中应用相关理论知识的能力,因此有必要根据企业职务所需的知识进行训练,将会计职务的真实内容和会计行业的职业标准引入已学习的理论知识体系[10]。例如,会计专业学生在参与实训的过程中,可以依靠实训软件模拟的公司环境,在学校进行模拟实习,即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业务经理、账单编制人员、凭证审核人员、财务主管及审计人员等。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了解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角色、会计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领悟会计专业培养要求,进而从本质上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3.紧跟会计的改革与发展,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一方面,会计专业学生要紧跟会计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更新和优化会计知识,从“新、够、全”三个方面掌握会计理论知识。“新”主要指在专业领域中及时吸收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及新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够”主要指足够,即理论知识足够,不要在偏深、偏难的理论知识上“钻牛角”;“全”指的是理论知识全面,涉及市场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以此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不同课程重复的内容,要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即会计专业学生应该加强与授课教师的交流和沟通,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从而略过重复的内容,增加有效学习的时间。由于会计专业课程的内容会不断更新,为了让自己及时了解、掌握相关新知识及改革的动态与发展方向,会计专业学生可以建议高校开设一定比例的必修课外拓展课。4.参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随着社会对会计岗位要求的提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关注[11],同时在招聘信息上,也经常提到要求学生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因此,会计专业学生不能对这样的现象置之不理,在提升职业能力时,除了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须注重考取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将课程学习与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紧密结合,就是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列入学习计划,这将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将来胜任核心岗位的竞争力,进而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积极参与实践训练环节

会计专业学生要充分利用高校加大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契机,打破学科壁垒,将大数据采集、商业可视化分析融入财务分析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应用要点,并结合财务专业理论进行实际商业问题分析,充分运用管理决策技能,了解企业战略规划,从而适应国家数字经济人才战略的实施,努力成为“强专业、精数据、懂业务、能创新”的复合型企业应用人才。

(四)基于职业能力改进自我评价体系

在考试方式上,会计专业学生要积极参与更多的评价方式,如口试、问题答辩、案例分析、实务操作等。参与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认识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积极参加不定时的考核,突破以往只是在固定的中期、期末参加考核的形式,从而准确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2]。笔者建议高校会计专业考核方式改革可以借鉴会计等级考试,从而打破传统纸质试卷考试形式,同时建议高校考试的内容应该源于课本,但是又不拘泥于课本,即试题内容总体应与教学大纲和课本一致,同时又有所超越。此外,教师应将与会计有关的基础理论充分融入对会计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这样可使会计专业学生提升运用会计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新文科建设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会计专业学生不仅掌握会计学科的专业知识、财务操作、信息收集及相应的会计核算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终身学习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沟通协作的能力等职业能力。基于新文科建设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新要求,从学习目标、学习的课程体系、实践训练及自我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构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自我提升路径,能满足就业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需求,提升会计专业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作者:武永霞 卡雪苹 单位:甘肃政法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