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粮食流通产业问题调研

粮食流通产业问题调研

近年来全市落实应急定点粮油储备点11个,定点粮油加工点9个,定点粮油供应点15个;落实了城镇居民10天销量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建立乡村便民连锁店237个;落实了粮油价格监测点8个;为城乡应急供应奠定了基础。五是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尤其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资阳粮食行业顾全大局,坚决执行省粮食局的调拨指令,及时加工、调运储备粮**万吨支援灾区。重投入争指标,粮油储备初具规模。一是重投入,完善基础设施。6年来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各项资金4398万元,其中市级413万元。投入仓储设施建设资金5700万元,新建仓容8.46万吨,其中油罐1.19万吨;投入仓储设施维修资金共计1540万元,维修仓容9.7万吨。二是争指标,加强粮油储备。6年来全市新增了市、县储备粮指标和成品粮指标;新增了省、市、县储备油指标;并争取到中央临储指标;为农民建设小粮仓累计4.52万个,每年为农户减损增收685.8万元,帮助农民解决了“储粮难”的问题。三是定制度,强化粮油库存管理。近年来,除按中、省级储备粮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外,还制定了县级储备粮管理及粮油仓储管理制度,加强了库存粮油的管理,年平均“四无”粮油达99%以上,保障了国家库存粮油管理安全,也未发生任何储粮安全事故。

围绕“工业强市”抓产业,粮油工业发展迅速。一是龙头引领促发展。6年来全市粮油料产业化经营企业由2006年的29个发展壮大到2011年底的57个,年生产能力达173.94万吨,年均粮油工业产值30.3亿元。去年创下历史新高,总产值达52亿元,占绩效目标的133.3%。二是招商带动促发展。近年全市成功引进吉林金城谷物有限公司、黑龙江佳木斯米来多米业公司、广东集能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省外投资大米生产、饲料生产项目18个,到位资金2.54亿元,有效推动了企业发展,保障了市场供应。三是创优品牌促发展。积极引导粮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放心粮油”品牌,2009年“若男”挂面被评为部级名牌。在2010年全国首批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工程评选中,四川省若男食品有限公司、安岳县政鑫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四川省荣华粮油贸易有限公司三户企业荣列其中。2012年安岳政鑫的“八方食牌大米”被评为四川省著名商标,同时,“八方食牌大米”和荣华的“普州牌柠都香米”,简阳若男食品公司的“若男牌面粉”、“若男牌挂面”,乐至双乐公司的“双乐牌挂面”、运达公司的“家乐美牌菜油”荣获四川名牌称号。四是建设基地促发展。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社,既解决企业生产原料,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近年共建立了20个粮食专业合作社,建立优质粮油生产基地147个,优质专用粮基地128万亩。

建队伍强监督,粮食行政执法上台阶。一是充实执法队伍。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已建立粮食行政执法监管机构5个,设立执法大队3个,取得执法监管检查资格118人,并为企业、个体免费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534份(今年通过清理整顿还有370户)。二是强化执法检查。6年来,在检查中坚持执法依据统一、执法标准统一、执法文书统一、执法程序统一的原则。年均出动执法监管人员676人次,共开展执法检查6541次,查处违法案件568例,粮食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维护。三是创新执法思路。在全省率先建立并完善了《粮食行业守法诚信经营考核办法》,并加强了与当地工商、物价、质监、卫生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开展综合执法活动,进一步规范了粮食收购市场秩序。

问题

(一)粮油仓储加工能力有限,难以适应现代物流需要。一是设施陈旧。全市仓储设施绝大多数是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便于粮油收购布局设计的,主要是砖木结构,容积小,且年久失修。截止2011年底,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待维修的仓房占总仓房的31.19%,待报废仓房占总仓房容量的20%。民营粮食企业的仓房设施条件更差,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储存。粮油加工设施也绝大数为2004年前粮食计划时代兴建,规模小、设备老化;截止2011年底全市有规模以上粮、油、料加工企业40户,实际年加工能力173.94万吨,户平加工能力只有4.35万吨。二是维修资金缺乏。粮油购销市场化后,国家对仓房设施维修计划较少,且点多面广,远不适应仓房维修需要。而40户粮油料加工企业全部是民营企业,对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资金更是缺乏。

(二)运营资金缺乏,经营规模难以扩大。粮改后,农发行保证国家储备粮贷款,对经营性粮油,名义上要给予支持,但贷款门槛高,手续繁琐,时间缓慢,不能满足市场经营需要,以至于有的企业基本不在农发行贷款。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收购贷款,也要交保证金,影响企业资金流动。因此,粮油购销企业资金严重短缺,粮油购销常常受资金制约,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三)国企比重少,主渠道作用难以发挥。一是从企业个数看。截止2011年底,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只有14个(其中独资12个,控股2个),而民营粮食购销加工企业达到57个。二是从企业从业人员看。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职工只有284人,而民营粮食企业员工达5592人,还有370户个体粮油经营户在外。三是从购销量看,2011年底全市收购粮食46.4万吨,其中民营粮食企业收购粮食38.9万吨,占总购进的84.0%;而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粮食只有7.4万吨,占总购进的16%。全市销售粮食达37.6万吨,其中民营企业达30.6万吨,占总销量的81.4%;而国有企业销售粮食只有7万吨,占总销量的18.6%。(四)人员结构滞后,现代企业管理实施困难。一是人员老龄化。截止2011年底,全市粮食行业35岁以下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2.1%,36—50岁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5.8%,50岁以上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2.1%。二是文化层次低。全市从业人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只占总数11.6%,高中、中专文化的占总数的27.8%,初中及以下人员占总数的60.6%。三是专业技术差。全市粮食行业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只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5.8%,无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达74.2%。

对策

(一)抓人才,优化员工队伍。一是引进人才。粮食企业应充分认识企业人才的重要性,积极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充实职工队伍,同时在社会上招聘具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仓储、营销、加工专业技术人员。二是抓好培训。粮食主管局要主动作为,积极为企业服务,分期分批举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对粮食员工进行轮训。粮食企业要解放思想,积极发现选拔有潜力的职工送出去培训。三是鼓励自学。粮食主管局及粮食企业应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需要。

(二)抓投入,提高仓储加工能力。一是争取国家政策。按照粮食流通十二五规划,积极打造粮食物流园区建设等项目,努力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扶持。二是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做好工作,引进外资介入本地粮食流通行业,投资粮油仓储、加工设施建设。三是资产置换。运用城市化建设的政策,将原有处于场镇闹市区的陈旧仓房、厂房整体搬迁置换,盘活存量资产,改善粮油仓储、加工设施条件,不断提高仓储、加工能力。

(三)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粮食流通产业。一是组建粮油购销存加工企业集团。国有粮食企业是发挥主渠道作用的有效载体,是国家调控粮食流通市场的有力保障。因此,我们应按照“国有资本能进出”的原则,适度组建国有粮食企业。每个县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在现有粮食购销、储存、加工企业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组建粮食企业集团,实现购销存加工一体化,有效配置资源,做大做强粮食流通产业,使之有效发挥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主渠道作用。二是建立粮油配送中心。把乡村粮油超市及连锁店建设融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争取同等的资金补贴政策,改善店容店貌,增加服务配套设施。依托广阔城乡网点,实现销售一体化,积极培育粮食物流龙头企业,辖区内选择有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进行培育发展。以国有粮食企业为依托,以国有资产作基础,以发展仓储物流为目标,以乡村粮油超市及连锁店为网络,积极开展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拓展国有粮食储备企业、购销企业的经营领域、范围,引领粮食流通,产业不断向前发展。三是努力解决流动资金瓶颈。积极协调国家金融机构,争取贷款政策的扶持和简化繁琐程序的支持;同时发挥粮食行业协会作用,以协会为平台,发动会员单位组建互助基金,努力解决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难题。

(四)强化监管,规范粮食流通秩序。一是完善执法机构。进一步完善机构,充实人员,落实执法经费,保障执法工作正常开展。二是加强执法制培训。进一步加强对粮食从业人员培训,提高粮食经营者的业务知识和法规意识,做到守法经营。同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使之正确执法。三是营造执法环境。完善粮食执法制度,使执法工作规范化,正确处理粮食行政执法与宽松环境的关系。加强监督检查,有效打击违纪违法经营行为,使粮食流通市场秩序健康发展。(本文作者:黎安模 单位:四川省资阳市粮食学会)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