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等美术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浅析

高等美术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浅析

【摘要】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校园则是实施教育、传播文化的场所,因此校园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此外校园环境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硬件基础,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以人文本”的文化环境、自然环境高度和谐的绿色校园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点。本文以某高等美术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为例,对艺术院校的校园环境设计原则和建设内容进行浅析。

【关键词】艺术院校;校园环境;设计建设

0引言

和谐校园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之一,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是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的有力措施。校园环境建设应结合学校的教学特点、学科设置进行整体规划,从而凸显学校校园文化,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良好的校园环境作为依托。学校应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即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高度和谐的绿色校园。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环境是城市环境的缩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因此大学校园规划、建设应依据“整体设计”的原则,注重校园与城市、校园建筑与外部空间、各校园建筑之间的整体协调性、环境连续性和内在秩序,将环境中的每个部分视为连续统一体中的单元,通过彼此呼应,最终形成完整的形象。环境和身在其中的人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人创造了环境、而环境也塑造着身处其中的人。因此良好的校园环境对教师、学生在价值观念、学术理念等方面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某高等美术学校校区环境建设为例,从生态环境、建筑形态、外部空间、时代特征、文化意义等多个方面对校园环境规划建设进行扼要阐述。作为一所美术专业的大学,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更要突出强调和谐美、生态美、自然美,让学生们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感受美从而创造美,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高教育水准,从而提高艺术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校园环境是高等美术学校的重要窗口和灵感之源。艺术创作强调“外师造化”,并将自己的精神带入自然生命之中,与自然生命、精神相融合,创造出气韵生动的作品,同时艺术创作者也在自然中求得精神的解脱、灵魂的安顿。环境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艺术的创作,因此一个好的空间环境可以激发艺术创作的激情并源源不断。

1校园环境设计原则

1.1“以人为本”的原则

校园环境的整体规划设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对建筑、道路、广场、绿化、小品等的精心构思和布局的有机结合,使人在运动、行走中感受不同的景致、一步一景,提升改善道路周边的景致、环境;此外,在校园道路的设计和布局方面要人性化,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们习惯性的运动轨迹,将主干道、人行小路和运动场地在空间上交错设置、合理布局,在减少无效行走、改善校园步行体验的同时,减少对校园绿化的践踏和破坏,增加校园内的“积极”空间;充分考虑师生使用需求,合理设置停车位泊位,在保证教师用车和外来车辆停车需求的前提下,不破坏校园环境整体布局和艺术美感,在满足校园环境艺术性的同时,提升整个校园环境的人文性和实用性。

1.2生态性原则

校园环境是由校园建筑、校园道路以及景观绿化等构成的立体空间,绿化作为校园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应遵循保护自然、融入自然的原则,根据气候环境、土壤环境、光照环境等客观条件和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制定合理的种植计划,通过大面积草坪、乔灌木、花卉、绿化小品等,同时考虑环境整体色彩搭配,将道路、广场、景观绿化及周边建筑等有机的结合,空间布局相互交叉、错落有致,营造和谐统一的艺术氛围;使整个校园环境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注重自然环境与人之间的互动作用。

2校园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

为了体现艺术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特点,本次校园环境建设在整体设计上力求积极向上、清新活力、充满现代感。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丰富建筑立面

由于原有教学楼使用年限已久,外檐墙面破旧、斑驳且抹灰层脱落严重,整体校园环境显得破旧、颓丧,毫无美感和活力。本项目在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对周边建筑外檐进行重新修饰,丰富现有建筑群的立体造型。首先,运用环境色彩学,将自然色彩与人工色彩有机结合并使之融合,根据所种植植物在四季呈现出的不同自然色彩,选用色调沉稳的涂料重新对建筑外檐进行粉刷,并利用明快的颜色、富有设计感的图案在局部进行墙面手绘加以装点,达到沉稳中带有活力、动静相宜的环境体验,也体现了在基础扎实、人文厚重的学习风气中,个性鲜明、创意活跃的进行艺术创作的办学理念和校风校训;其次,在原有建筑外立面的基础上,使用锈蚀钢板、打孔铝板、玻璃幕墙等富有现代感的建筑材料进行接建,使建筑外立面更加富有层次感,同时增加可用房间面积,提高建筑实用性。

2.2绿化、道路

在本项目中,景观绿化设计方面考虑到保持原区域范围内的生态完整性,对原有古树予以保留并加强保养,以古树作为景观核心,在现有的景观植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补充,增加植物种类,尤其是对植物种类的搭配、植物季节的变化、植物景观层次的塑造上作精心安排,以减少生境破碎化和生境隔离的影响,确保环境建设的可持续性,使四季有不同的景观体验:春季争奇斗艳、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静谧肃穆。在植物种植方式上,采用不对称种植的方式,从而能够呈现植物自然生长的形态,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使教师和学生有置身于自然园林中的感受。校园内原有绿化植物虫害较为严重且树种单一,因此在规划设计时结合所在地域及气候特点,选择适合所在地域生长、不易生虫害的植物进行栽种,在不同种植地点采用不同植株品种,以适应小气候要求,还可以降低维护成本。在灌木方面新增碧桃、红叶李、紫叶小檗、榆叶梅、红花刺槐、小叶黄杨、白玉兰、白丁香等植物;在乔木方面增加泡桐、栾树、馒头柳、雪松、白蜡、油松、元宝枫等树种,对于现状数目尽量予以保留。园路设计方面,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采用不同设计风格:教学区的道路步行线路为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穿插于大小空间及绿化带当中,形成丰富的环境体验,力求达到处理绿化空间与建筑群及园路之间的关系,明晰绿化环境空间的整体性,赋予其节奏变化,减少“无效行走”和园区的“灰色”空间;在生活区通过方格式道路布局使空间简洁、有序、出入方便,生活区的空间组织主要由中间干道与绿化区小路将园区分为各个区域,并将学生生活用房围合形成中间区域,周围均有良好的绿化和铺地组合,形成开放且中心的场所。

2.3园区灯光系统

校园环境建设应该带给老师和学生们全面的、多样的景观体验,华灯初上,为了呈现不同于白天的校园景致,并且提高场所使用率和校园安全性,在校园原有夜晚照明的基础上进行灯光系统设计,结合景观特点,对灯具的选择及方位的布置、灯光照度、灯光色彩等进行精心设计,从多个角度对校园建筑、景观绿化和运动空间布置照明设施,既满足校园道路的照明需要又呈现静谧、瑰丽的夜景氛围。为了体现低碳、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光源尽量采用LED节能光源。

2.4街道家具、小品景观

街道家具、小品景观等设置在形式上应体现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学科特点,在功能上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建立设计风格统一的院区标识系统,配置校园道路指示牌、校园大事记及建筑单体标识牌;利用具有现代感且耐候耐腐的建筑材料,如防腐木等制作成藤架、休息亭等;打破传统成品休息座椅的形式,采用整块花岗岩石材,加工为大小不一的立方体,既可以作为休息座椅使用,还可以与园区雕塑相呼应,作为绿地小品,形成“简与繁”、“高与低”之间的呼应,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艺术效果,实现在有序中彰显个性。

3结语

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行为,而教育环境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和支撑。因此,学校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校园环境是必然之举。高等美术院校不仅传播文化还是传播美、创造美的地方,良好的校园环境能激发艺术创作,带给创作以灵感,在校园环境的建设全过程中,充分考虑艺术教学和艺术创作的需要,将校园道路、校园建筑、校园灯光和小品景观等建设内容和建设效果进行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和谐、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01):19-22.

[2]郭森.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优化高校育人环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24(2):90-92.

[3]陈炳志,王海永,王淑梅.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思考[J].山西建筑,2010,36(19):16-17.

[4]王连之.整合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合校后武汉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探讨[J].现代园林,2008(07):65-68.

[5]吴杰孟.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园林,2018(07):101-102.

作者:米岩璐 单位:天津美术学院基建维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