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经济中农民素质发展的关键性

农村经济中农民素质发展的关键性

一、目前农民农质的现状

所谓农民素质,是指农民应具备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它包括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劳动技术技能、身体健康状况等。目前,我国农民家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丈化素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收人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质t显著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明显改观,传统落后的观念、思维方式明显转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显著增强。但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农民群体较大,与城市居民相比,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总体不商,科学文化素质仍然较低。农民科学文化家质的低下,一方面造成他们的思想落后,致使一些地区黄、赌、毒现象沉渣泛起,封建迷信活动以及邪教的猖撅,家庭势力逞精一方,邻里矛盾不断,家庭不和,给我国广大农村带来诸多不稳定的因素。另一方面,也给广大农民在接受新观念、获取信息、提高劳动技能、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带来极大的障碍,使之难以突破传统农业和小农惫识的束缚。同时,我国农民技能水平也相对较低,获取信息能力、预侧与决策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现代化生产工具操作使用能力、经营与协作能力不强。

2、受教育程度。200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79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达到54.17%。我国农民参加职业培训的比例很小,多数农民终身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全国农村职业初中仅有1423所.招收学生303万人,在校生783万人,这相对于近9亿农村人口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目前一般农村普通初中、高中不开设农业专业课程,致使每年600一800万回乡青年,不少人不会务农,也不会从事其他专业技术工种,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这部分农民的收人,有一部分甚至沦为“贫困户”。

3、心理素质。农民从众心理在我国小规模的农户经营中非常普遍,表现在行为上,一种是谨慎从众,一种是盲目从众。谨慎从众心理的农民,思想保守,缺乏对市场的自信,是谨小慎微心态的体现,是传统落后生产方式及其自身素质低下的表现。这种谨慎行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风险,但却容易丧失得利机会。盲目从众心理表现在生产上的急于求成,这部分农民对市场不了解,看到别人发家致富,急于随从,这样带有很大的风险性,容易造成市场波动。农民的从众行为使我国农产品市场缺乏个性和特色,造成了农产品的相对过剩或短缺,扭曲了农业生产结构,产生市场波动的同步展荡,增加了农业生产的风险。据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81.3%的农民群众对新技术、新产品表现出“观察别人用的结果再做决定”或“自己试一试”。这些行为都充分说明不论是谨懊从众行为,还是盲目从众行为都不能适应我国加人WTO后的新形势,以及经济全球化对农产品生产、贸易互补和发展优势农产品的要求。

4、身体素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生活水平低下,不少老、少、边地区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更谈不上科学的饮食,致使农民身体素质不容乐观。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人口病残率为5.5%,因农民健康状况导致贫困的农户占贫困户的30%一70%。许多贫困地区因环境恶劣、缺医少药等原因,使得地方病和病残人口比例都较高。同时,随着农民流动速度加快,造成大批有知识受教育高的青壮年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致使留守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主要是妇女、儿童、老年人,使仅有的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低、女性化、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5、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发达国家的农民都有较高的文化科技水平。美国的农场主大多是各州立大学农学院的学生,西殴国家的农民除有较高文化水平外,还要经过专业培训并考试及格领到“绿色证书”后,才能成为正式农民。日本农民中大学毕业生占6%,高中生占75%。而我国目前文盲、半文盲人数达2亿多,且2/3在农村。这些现象必然影响我国农产品的深加工、科技推广速度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最终造成我国农民收人低下,生活水平不高等问题。

二、充分认识提高农民索质,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针对我国农民素质的现实状况,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充分认识提高农民素质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人.促进农村稳定和两个明文建设的重要作用。

1、可以扩大生产领城和就业范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所以会受到就业范围和生产领域的限制,即便是转移出的劳动力所就业的范围和生产领域也主要是从事简单劳动和体力劳动,归根到底是农民自身家质不高造成的。一方面,有许多新的生产领域开拓不出来;另一方面.即使是开拓出新的生产领域,也不需要低素质的劳动力。因此,只有提高农民家质,才能使农业生产向深度、广度和精度进军,不断扩大生产新领域,增加就业范围,从而达到增加农民收人的目的。

2、可以节约物化劳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在现代农业中,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和科技成果将投人到农业再生产过程中,这对农业生产实施生产资料的优化组合,对农业生产全过程实施决策计划、控制等管理职能,对于节约生产物资,降低生产消耗,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只有提高农民素质,上述目标才能实现。

3、可以推动农业科技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科技是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希望所在。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只有27%一35%,而发达国家为70%一80%。因此,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有利于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之成为致富的手段和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美国一位学者曾说过,科学技术在粮食增长的方程式中,可以提供一个乘数或积数,它寄托着现代社会的希望,是人类可以战胜饥饿和贫困的“独立宣言”。而科技进步要以高素质的人为载体,只有知识形式的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所掌握,才能将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农村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

4、可以编小城乡差距、地区差别,保证城乡协调同步发展。城乡差距、地区差别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表现在人的t质方面差距更大。据2001年中国科协对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具备科学素养的农村居民仅占0.4%,仅及城市居民比例3.1%的l/7。此外,贫困地区劳动者科学文化索质低,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低下,这是造成投资效益差的一个重要因家。因此要缩小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既要注重物资资源的投入,又要注重人才资源的积累。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健所在,是保证城乡同步协调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全面提高我国农民索质的措施

1、提高思想素质、身体素质是前提。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都与劳动者的思想素质密切相关。因此,重视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思想素质对发展生产力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而抓好农民思想素质的提高,对我国农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国农民受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封闭保守、不求进取、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等思想观念十分严重。所以,我国农村经济要想快速发展,必须抓好思想素质教育。要在广大农村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牛L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用正确的舆论、科学的理论、高尚的情操来武装人们的头脑,尤其要认清我国加人wTO后对农业的冲击,切实转变农民的陈旧观念,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竞争惫识、风险意识。农民的身体素质是开展农业生产劳动的基础和保证。农村地区的生活方式和腾食结构不合理,一些地区农民富裕后,把资金过多地用于修建房屋和婚丧嫁娶上,甚至大肆开展封建迷信活动,而不注重日常生活水平的改善。许多地区农民日常生活支出相当大的一部分用在抽烟喝酒上.这既损害了身体健康,也会造成家庭矛盾。因此,必须大力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进膳食结构,促进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另外,要切实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坚持少生、优生、优育,这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才能使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2、加强科技、文化教育是基础。经济贫困和科学文化币石足互为因果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我国农村经济的落后,既是人口素质不高的原因,又是人口素质不高的表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1年的(世界科学报告)中就指出:“贫富差距就是知识的差距。”列宁也曾深刻地指出:“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不可能建成共产主义的社会的。”同样在文盲半文盲农民仍占很大比重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因此,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科学素质.对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人,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对农民的教育应考虑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特点和农业就业人群的分化趋势,应以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人群;农村党员和乡村级干部及其后备;乡镇企业厂长、经理以及其管理人员;农村科技人员和后备技术人员;农村劳动妇女;农村在校的青少年学生;农村各种植、养殖专业大户、示范户;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的人群等为基本对象,根据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培训内容和培养目标。其次,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使教育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增加农村职业学校的数童,提高办学质量,农村中小学应增加农业技术课程。要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农村幼儿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乡镇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以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现有和未来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邓小平同志曾提醒全党:“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家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能t和质量。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这个方向,积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数t和质量优势的现代化农民大军,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

3、提高农村领导干部紊质是关健。农村领导干部既是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者,又是带领亿万农民推动经济发展的领头雁。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抓好领导干部家质的提高,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干部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就会深刻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家质的提高,造成一种上行下效的局面;二是领导作用。领导在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将会切身体会到人的素质,对经济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从而重视此项工作,做好此项工作。为此,首先必须调整和配备好乡村两级领导班子,选拔大批具备“四化”条件的人包括大中专毕业生进班子,改变现有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专业结构;其次,建立全国干部教育网络,特别要发挥好党校在干部培训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对现有的在职乡村干部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再次,在职干部的培训应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特别是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和实用知识的培训。最后,用政策鼓励大中专学校采取定向招生和分配的办法在农村干部中招生,从长远上解决根本问题。只要抓好以上措施的落实.农村干部素质的提高指日可待,从而使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得到干部队伍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