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远程教育学术期刊的品牌建设

远程教育学术期刊的品牌建设

我和《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结缘十多年,在杂志上陆续发表了多篇论文,既是读者粉丝,也是联系密切的作者,还得到杂志社信任担任审稿专家。所以,我与杂志有多种关联,这里以多重角色审视,围绕“学术研究与学术传播”这个问题,就如何办刊、如何提高学术影响力,谈谈自己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1.聚焦远程和开放教育,打造特色品牌

《中国远程教育》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品牌,能够较好地将学术传播和远程教育的行业发展结合起来。国家开放大学是杂志强有力的依托,杂志目前主要聚焦远程学历继续教育方面的研究与探索。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远程教育”在内涵和外延上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重心逐渐从师生分离、教和学分离的“远程”走向人人、处处、时时的“开放”(刘莉,等,2006)。这不仅是教育媒体和教育技术上的革新,也是教育方式和运营模式上的创新。因此,从选题的角度,杂志可以在远程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开放教育、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等都是远程和开放教育范畴内的实践(陈乃林,2007;弗莱德•穆德,等,2007),远程教育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就是普通高等教育不能覆盖或是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这些都应该是杂志密切关注的领域。作为一个品牌,《中国远程教育》应考虑到和其他同类学术期刊之间的品牌差异。在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除了《中国远程教育》外,还有其他一些学术期刊,如《开放教育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等。这些刊物的质量相当不错,大都进入了CSSCI检索的范围。有的期刊专注于理论研究,有的专注于技术研发,还有的专注于国际比较研究,但也有期刊定位比较模糊,特色不明显。既然是同一类型的学术期刊,《中国远程教育》在办刊方面就必须考虑与其他刊物的差异以及自身的特色和特长,切忌和一般的教育技术学术期刊过多重叠。国际化应该是《中国远程教育》的品牌特色之一。作为“中国”字头的远程教育学术期刊,《中国远程教育》一直在宣传、介绍国外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方面做得不错。每期杂志都有国际动态的汇编,还经常性地刊载国外远程教育专家专访以及国外专家的精彩论文。建议杂志社在此基础上,将这个优点发扬光大,不仅要把国外的优秀学术成果和经验介绍进来,更重要的是要推动国内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在国外发表,提升远程教育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为国外学术界了解中国远程教育研究和发展的动态,了解中国专家的学术思想提供一手资料。例如,可以和国外出版机构合作推出英文年刊或单行本,每年有针对性地把年度比较好的论文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也可以通过和国外远程教育期刊合作,向其推荐发表国内远程教育学者的优秀论文。

2.以团队的力量保障与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

质量是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对期刊质量的判断标准是非常公平、公信的。期刊上的文章是否值得了解和品读,是否值得引用和借鉴,期刊的社会声誉如何,都由其刊载的论文的质量决定。反过来,这些刊载的论文的质量也反映出期刊的整体质量。高水平的期刊需要高质量的论文支撑,高质量的论文需要高水平的作者和扎实的研究,而且需要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的共同努力。团队的力量是学术期刊品质的有力保障。远程教育的研究已经超越了研究者单打独斗的时代,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和较长时间的投入。越来越多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互补,往往会有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者参与。此外,对于大型的工程实践类的项目,它们的研究成果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写作不仅是研究者个人的工作,也是研究小组或更大学术团队对阶段性工作的总结和提升,这就形成了“作者团队”。团队中的青年学者和资深学者处于合作关系,前者承担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后者则关注、规划、管理、总结和提升。现实中,资深学者一般工作都比较忙,社会活动多,他们撰写论文的量并不大,但影响巨大;中青年学者中常会涌现出研究成果丰富、文章质量有保证的作者。杂志应该紧密关注、联系和扶持这些中青年学者,一方面要关注他们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进展,另一方面要鼓励他们把学术成果总结和发表出来。作者和编辑团队的通力合作是保证论文质量的另一个关键点。好的论文,从写作到发表需要多个环节的不断打磨。在从同行评审到编辑、发表的整个过程中,审稿专家和编辑团队的意见是作者修改论文的重要参考。特别是在文字上,编辑团队通过三审三校,在数个环节上严格把关,和作者一起逐渐把璞玉雕琢成为美器。

3.发挥桥梁作用,开展多元合作

教育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造成一些研究务虚而不务实。远程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也处于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远程教育是一个有大量实践的领域,很多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成果,但其研究能力、研究水平有限,撰写高水平论文比较困难;另一方面,高校中的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研究人员的研究水平较高,但少有机会深度参与远程教育的实践。研究者和实践者有其各自的不同特点并且差异互补,这时候就需要由学术期刊构建起联系两者的纽带。学术期刊应该紧跟当前研究与实践的现状,准确把握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兴趣点,促成这两类人群的对接。可以通过学术论文的形式推介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也可以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写作培训班,让两类人群之间互通有无。除了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联系,学术期刊还应搭建起研究者之间的桥梁。近十年来,远程教育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越来越多的来自其他专业的学者进行跨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这些跨界研究有可能出现高价值的研究成果。学术期刊应该为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开通联系渠道。这种联系可以是学者个人之间,也可以是学术团队层面上的合作。此外,远程教育的研究成果不仅需要发表,更需要解读和反思,引起争鸣。杂志要欢迎不同观点的作者撰文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甚至是设立专门的栏目来引导和推动争鸣。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学者之间的联系。对于杂志来说,通过与学术团体和机构建立互相依托、合作共赢的关系,可以获得稳定、有质量的稿件,同时可以根据作者的特长有针对性地策划系列研究主题,不断拓展自己的关注范围。而通过组织各类学术活动则能够起到对杂志的宣传作用,更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参与者广泛的作者、读者、编者的人际网络和实践共同体社区。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扩大期刊的传播能力和学术影响力

当前,学术媒体正处于从纸媒向数字化媒体的转型时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术论文的撰写、发表和传播提供了很多便利。在线审稿系统的使用就是其中的一大进步,不仅使审稿过程更加透明、公平,也使作者、同行评审专家和杂志编辑的沟通渠道更加通畅。微信等移动媒体的使用,也有利于扩大期刊的传播能力(谢文亮,2015)。目前《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微信公众号上主要是资讯类的内容,学术内容相对较少,建议杂志增加学术性内容,将微信公众号作为学术成果推广的途径之一。纸媒体、杂志网站和论坛、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媒体融合,可以为学术媒体构建立体多样的传播平台(杨琦,等,2016)。这个综合媒体平台上传播的内容既可以是传统正式的学术论文,也可以是业界的新闻动态,还可以是来自作者、读者自媒体上的观点。采取“渠道多元化”的理念,根据渠道的不同,对同一内容进行不同方式的改编,让内容的影响力最大化(柴纯青,2017),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行业动态和活动简况。学术期刊可以作为知识服务平台,让用户以个性化的方式消费,这涉及对内容的拆分、重组和深度加工,以匹配内容消费者的精细需求。学者们同样需要以更加便利的形式获取学术内容,分享自己的学术简介和参与讨论。除此以外,还可以尝试付费内容购买等新的商业模式,满足不同学者对学术资料获取和深度利用的独特需求。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