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远程医疗会诊方案范文

远程医疗会诊方案精选(九篇)

远程医疗会诊方案

第1篇:远程医疗会诊方案范文

关键词:远程医疗;远程会诊;公共健康

中图分类号:TP39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6(C)-0072-01

引言:基于互联网为平台的卫生医疗健康管理方面开发和应用在国外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因此建立农民健康保障,构建疾病预警宏观及微观机制,严密实时监控农民的群体疾病发生,整合医疗资源,用新技术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现状,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对提升我省农村医疗整体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一、概念。远程健康保障系统是计算机网络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的产物,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视频会议系统、图像处理技术、通讯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它在医疗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病情会诊及其指导下的治疗,为病人节约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二、研究内容。1、建立城乡居民标准健康档案数据库和健康管理系统。健康档案由基本信息模块、健康档案模块、疾病信息模块组成。建立基于分布式乡村、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相关数据的存储、分类、检索的数据标准。2、个体和群体疾病监控及预警系统。建立真正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局域群体医疗卫生服务为目的,集健康档案、监控、预警、救护、远程诊疗全方位于一体的健康保障系统。3、覆盖全省的远程诊疗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在城乡社区居民标准健康档案和双向转诊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以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以电子信息传输等为技术支撑手段的,利于医院城乡社区居民方便及时、有效交流、资源共享的卫生服务模式4、通过本项目培训城乡全科医生。建立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指导和技术咨询、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城乡居民和患者健康管理和双向转诊、城乡社区居民健康信息收集等相结合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电子网络。

第2篇:远程医疗会诊方案范文

身在甘肃天水的霍先生患了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本要启程上兰州甚至北京的大医院试一试,但这让霍先生一家非常为难,一来霍先生的身体非常虚弱,难以经受得起远途奔波,二来家人需陪同前往,算下来是笔不小的开销。此时,甘肃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网络发挥了它的效用,帮霍先生省去舟车劳顿和远途花销,在家门口就让联网的著名教授会诊确诊了。

经过8年时间的发展,甘肃省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网络覆盖医院已由最初的100多家发展到1300多家,织就了全国最大的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同时,也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覆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省级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联接起网络,远在外地的专家教授也可以为地处甘肃乡镇的患者会诊治病了。

《西游记》第六十八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中写道:朱紫国国王患病,孙悟空为其诊脉,通过“悬丝诊脉”,诊断国王为“双鸟失群”之症。中国传说中的这种“悬丝诊脉”绝技一直透着一股深藏不露的神奇,让人对拥有此高超诊脉技巧的人心怀尊敬。现在,远程医疗通过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已经实现了几千公里甚至远在地球两端的人都可以进行诊断,让我国分布不均的医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我国地域广大,各省市地区发展不均衡,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各行各业特别是医疗行业,更是发展迅速而矛盾也随之而来。纷繁立起的医疗单位、制药商、医疗器械生产商等之间所形成的泡沫经济网,使医疗行业内为争取利益而将服务商品化、经济化。另外,迅速发展的医疗行业与不够健全的医疗体制之间有矛盾,国家大力扶持让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在大城市,而二、三线城市和广大县市乡村医疗资源和环境较差。

因此“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了近几年备受政府和百姓关注的民生话题。在2015年1月26日《政府工作报告》座谈会上,总理问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你们做远程医疗吗?”李彦宏介绍百度已经在开展相关业务,通过互联网让病人找到最合适的医生,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的答复让总理点头称赞。

远程医疗重构医疗资源格局

远程医疗系统是综合现代通信技术、医疗影像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提供远距离医学信息和服务,具体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所有医学活动。

远程医疗系统在业务层面实现多媒体通信系统与医院医疗信息系统的对接;在功能层面实现各联盟医院的视频、音频和数据以及医疗业务的互联互通;在应用层面实现手术室、医疗培训室、诊治室、放射室等科室的全面互通。所要实现的目标主要包括:以检查诊断为目的的远程医疗诊断系统、以咨询会诊为目的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以教学培训为目的的远程医疗教育系统和以家庭病床为目的的远程病床监护系统。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专家资源、中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的现状。我国人口的80%分布在县以下医疗卫生资源欠发达地区,而我国医疗卫生资源80%分布在大、中城市,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三级医院和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也大多分布在大城市。

即使在大城市,病人也希望能到三级医院接受专家的治疗,造成基层医院病人纷纷流入市级省级医院,加重了市级省级医院的负担,造成床位紧张,而基层床位闲置,最终导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浪费。利用远程会诊系统可以让欠发达地区的患者也能够接受大医院专家的治疗。另外,通过远程教育等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小医院医师的水平。

同时,远程医疗缓解了偏远地区患者转诊比例高、费用昂贵的问题。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边远地区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危重、疑难病人往往要被送到上级医院进行专家会诊。到外地就诊的交通费、家属陪同费、住院医疗费等给病人增加了经济上的负担。同时,路途颠簸也给病人身体造成了更多不适,许多没有条件到大医院就诊的病人则耽误了诊疗,造成了更大的痛苦。而远程会诊系统可以让病人在本地就能得到相应的治疗,大大减少了就诊费用。

因此近年来,国家对远程医疗应用非常重视,亦不断加大医疗领域的改革和投入。据《中国证券报》研究分析,远程医疗市场规模在2013年达到22.1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0.8%,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达到95.8亿元,其中2015年将是远程医疗快速突破发展年。

IDC最新的《中国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行业IT市场2015年10大预测》也显示,中国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产业在2014年出现了突破式的发展,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健康管理等新的业务模式在经历了多年的孕育之后开始初具轮廓,并且开始冲击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

IDC中国医疗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高级研究经理肖宏亮说:“预计在2015年,由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信息化技术驱动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和健康管理模式将会逐渐成熟,并逐步探索出盈利模式从而迎来更大的跨越式发展。这些新业务新模式将会是传统模式的有效补充,并将非常有效地促进中国医疗改革目标的实现。”

找到痛点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远程医疗首先是一个医疗行为,必须由医疗机构和具有医疗资质的人员提供。即远程医疗有两种模式,一种是B2B,就是机构对机构,两个不同的医疗机构的合作;一种是B2C,直接对医疗机构以外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2015年春节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成为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获得网络医院批准的医院。

获批“远程医疗”让从前只是在医疗机构内部即B2B模式的远程医疗转换为B2C模式,让医疗机构可直接面对患者。“网络医院”的最大看点在于,一直握在医院手中的处方已在通过正常途径流出。这源于2014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对处方流出“开闸”,其中规定“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向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的诊疗服务属于远程医疗服务。”

在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合作的药店中,患者可通过电脑视频和耳机与在线的医生进行对话,随时拍照上传到系统,供医生查看。同时,体温、血压、血糖等数据也可通过仪器上传,供医生断症。若开具了处方,纸质处方会从药店的打印机打印出来,上面有医生签名、患者病情等信息。通过这张处方,患者可以直接在药房买到处方药。

心医国际数字医疗系统有限公司CTO栗昕认为,国家从2009年开始就对远程医疗进行了很大的投入,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远程医疗系统建成后都处于停滞状态,没有真正地用起来。究其原因,更多是应用层面的问题,比如医保政策的配合、会诊/诊断的收费标准、会诊费用的管理等,虽然各省都出台了相关的会诊收费标准,但是大都不规范、不严谨也不统一,有的价格非常低,基本没有办法维持运营。

不久前,在“第五届中国移动医疗产业大会暨第三届智慧医疗健康中国论坛”上,心医国际数字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总裁邰从越发表主题演讲认为,远程医疗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数据信息的对称性,“专家看到的患者信息应该跟基层医院看到的是一致的,否则就可能发生误诊。”

为保证信息的对称性,他认为医疗相关信息化系统(包括远程医疗系统)应尽可能地遵从相关国内、国外的标准,例如DICOM、HL7、IHE、ICD10、ACR等。传统技术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信息对称性问题,随着影像技术、检验技术及IT技术的发展,信息和数据的标准正在被推广和普及,信息对称性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以影像产品为例,现在的设备制造商和医疗软件提供商都会遵循DICOM标准。以往电子病历信息是通过手工输入、扫描、投影等方式传送,现在由于有了通用的标准(HL7、CDA),可以把电子病历的完整真实信息传送到专家端。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的应用保证了病理图像的无损传输,还有远程心电、远程手术示教、远程超声/内窥镜示教等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虽然成熟度目前还没有影像那么高,但基本能解决信息对称性的问题。从技术层面保证了信息的对称性和准确性。”栗昕说道。

但在现实中,更多的远程会诊系统都是通过辅流技术(视频会议中实时传送课件、文档等信号,即使用辅流传输)实现远程视频会议,这在技术上就有两个问题:

首先,传输过来的信息不能保证跟在医院看到的完全一致。虽然现在视频会议可以做到高清,但并不能完全解决色温、色差问题。医学影像等资料也无法保证信息对称性,非DICOM的影像无法进行诸如窗宽、窗位调整等操作,更谈不上三维重建等高级后处理。

其次,更大的问题是,所有的证据文档都在基层医院申请端,专家端什么都没有,一旦将来产生医疗纠纷,就会是一个大问题。十几年前,大家认为远程医疗就是远程视频会议,其实远程视频会议只是远程医疗的一个辅助手段,专家诊断的依据更多是基层医院提供的各种相关检查、检验信息和病历信息。而传统通过胶片扫描仪、实物投影仪等方式传输医疗资料给专家的方式,还是解决不了信息对称性的问题。因此,规范、可管理的流程才是保障。

栗昕说:“只有信息对称性无法保证远程医疗业务的正常开展,合理、灵活的流程设计才是远程医疗业务长久发展的有力保障。”卫生部2010年针对远程会诊业务了《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和《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两个指导性文件。对远程会诊的业务流程做了纲要性规范。

除了规范流程,伴随全联接时代来临,为了方便医患互动、扩大医疗服务范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华为智真远程医疗解决方案提供了远程会诊、远程接诊、床边会诊、移动查房、户外应急会诊、手术示教、学术研讨、远程监护、远程探视等远程医疗功能,具备看得清、看得全、体验好、易使用、安全可靠和开放融合优势,并能实现国家、省、市、县、乡多级远程医疗平台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专家资源的共享,从而有效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

在河南省,华为智真远程医疗解决方案被应用于卫生部远程会诊试点工程的首个项目,构建了一套覆盖省级到县级的远程医疗平台,覆盖全省118个县,有效解决了河南省偏远地区看病难的问题。

在新疆地区,华为远程医疗解决方案也有创新性应用,对内整合本地医疗资源,对外联合北京、上海等地多家著名医院获取更多技术支持,以"外引内联"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

为进一步满足远程会诊的业务需求,华为推出了新一代移动医疗推车,让远程医疗服务实现移动化应用,使得远程医疗能够从专业会诊室走出来,直接延伸到病房患者床边或手术室,可满足远程重症监护、患者托管、教学查房等业务应用,更便捷地服务医患人员。

推车可分主流和辅流同时支持两路高清1080P60帧的医学影像呈现,临场感非常强,小到头发丝的物体细节都能捕捉得一清二楚。内置的医疗图像采集器让接口功能大幅提升,可以同时接入多路医疗视频数据。

推车展台接入演示的医疗仪器包括:心电图设备,电子听诊器,电子耳镜,电子皮肤镜,生命监护仪等器械,这些动态采集到的检查数据都能非常清晰地通过医疗推车集成的视频会议系统共享给另一端的会诊室。

医疗推车还内置了一个医疗工作站可以连接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将病人历史静态数据(电子病历,CT,影像,检查报告)也一并呈现给远端的会诊室,这样即使不在同一地方的医生也能够身临其境般地与病人交流,看到病人的病理数据,实现远程会诊的目的。

相对于仪器和系统,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健康品牌东软熙康,更致力于面对不同的医疗体系层级,将远程医疗纳入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中来。在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现实国情下,小医院需要通过远程医疗来提高诊疗能力;大医院需要通过远程医疗来更好发挥医院和专家的水平服务于广大患者;医疗卫生的主管部门则希望通过医院信息化建设用远程医疗的手段来改变诊断能力分布不均的现状。

由于远程医疗的实现需要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音、视频压缩技术、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等众多先进技术的支持,建立标准的服务模式和业务流程,进行远程医疗的质量管理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之建设完成的远程医疗中心还可能因为业务量不足而长期处于半闲置状态,远程医疗被看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鸡肋”。针对这种情况,东软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在推出数字化医疗器械、e-his、e-pacs的基础上,集中软件技术人员、通讯技术人员和影像处理技术人员开始着手构架远程医疗解决方案。

熙康立足于构建一个医院“即插即用”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以缩短医院远程医疗的建设周期、减少建设投资,降低日常的运营管理费用并保证相关技术方案不断完善和升级:E-hospital PBX能够完成所有需求。医院的e-his、e-pacs只要接入E-hospital PBX就可以升级到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远程会诊系统功能。

E-hospital PBX不仅具备普通的网络交换的功能,可以以多种方式接入,还具有数据中心、管理中心和会诊质量控制中心的功能,是一个建立在远程医疗业务流程之上的智能交换设备。

该设备集成了远程医疗中的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和相关业务流程,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医院在实施远程医疗过程中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而将对应诊专家的组织、会诊过程的控制等医院拥有专业人员和专业技术的项目交给医院自行管理,与此同时把远程医疗中和医院的日常运行关系不大的管理项目,如费用管理、会员医院管理等都纳入了E-hospitalPBX的功能范围,避免了因为开通远程医疗业务给医院带来管理上的繁冗。

E-hospital PBX一边接入大型综合医院,另一边接入小型区域性医院。大型中心医院在获得其他医院远程医疗协助的同时可为“会诊中心”受理其他小医院的会诊申请;而小型区域性医院则可通过接入E-hospital PBX获得远程大型中心医院的医疗协助。在保证功能完备前提下,尽量减少医院人力资源占用。

“互联网+”时代的远程医疗

在“互联网+”时代,一切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都可以被吸纳进来。结合IDC最新的《中国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行业IT市场2015年10大预测》中的内容,未来远程医疗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突飞猛进的发展。

首先,医疗和健康的服务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家庭保健和普通人群的健康管理等新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模式,将逐渐与医院的业务对接,医药分离、互联网医药营销、商业医疗保险进入医院,医疗支付方式的变革,生命科学的发展使得生物科技开始进入日常的医疗和健康管理,这些都使医院的管理业务面临巨大的变革压力。

而医院处于上述种种业务变革的中心枢纽,上述变革都促使医院的IT架构进行升级和再造,这不仅是在硬件基础架构方面,同时也包括软件和服务模式。

其次,健康管理新形式不断涌现

利用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进行健康管理的理念,可以说在2014年获得了广泛的传播。

可穿戴健康管理设备如雨后春笋般推出,服务交付将带动移动应用、云服务以及专业医生的参与,预计在未来的5年中将会产生约200亿元的健康管理服务市场。

同时,O2O业务预计将会在保健业务中快速展开,也使得保健业务、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几个层次开始衔接,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再次,医疗大数据试点项目增多,覆盖领域范围扩大

未来,大数据将不仅用于商业智能、临床决策支持等数据分析,大数据系统还将成为医疗和健康的管理应用系统,用于未来记录每个人健康、保健、医疗等信息。

与此同时,用于诊断和治疗等系统也是大数据系统的延伸。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和可穿戴设备健康管理的发展,数据的获取将会取得重大突破;随着医生参与大数据系统建设的深入,数据分析方法也将获得突破。

最后,人口健康管理数据和医疗数据的重要性凸显,升级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再度成为行业热点

第3篇:远程医疗会诊方案范文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人口众多,但医疗资源分布却极为不均。优秀的医疗资源都分布在发达的东部地区,边远的中西部地区的病人,由于当地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危重、疑难病人往往在当地医院得不到很好的救治,就要被送到上级医院进行专家会诊。

这样,到外地就诊的交通费、家属陪同费用、住院医疗费等都给病人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经济负担,有些病人无力承担外出就诊费用只能任病情恶化。另外,伴随着国内医疗机构集团化发展的势头,一些大规模集团化发展的医疗机构也在通过信息技术来谋求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来加深集团化内部的沟通与学术交流。

规模化发展

信息交互遇困境

坤如玛丽医院集团(以下简称“坤如玛丽医院”)是由全国卫生产业协会副会长、上海侨联委员、新加坡华侨詹玉鹏与陈建萍夫妇为代表创办的以妇科、产科、乳腺科及不孕不育为主要专科特色的医疗投资与管理为主的大型连锁医疗机构,是中国最大的妇产科医院集团之一。集团以“微创、无痛、安全、温馨”为品牌核心价值理念,组建了一支由百名世界著名妇产科、微创外科专家,以及国内权威妇产科专家组成的精英团队,为旗下医院所在地的中国女性提供国际标准化的高品质医疗服务。2009年12月,坤如玛丽医院集团上市平台整合成功,旗下青岛坤如玛丽妇产医院、青岛妇婴医院、无锡坤如玛丽医院、黑龙江坤如玛丽医院、重庆坤如玛丽医院、天津坤如玛丽医院、城阳玛丽妇儿医院等七家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医院品牌全面升级;它标志着坤如玛丽卓越的国际医疗技术和充满人性关怀的医疗服务正式进入中国。

2010年开始,集团迅速扩大网点布局,规划在5-10年建成以北京、上海、广州、重庆为中心,辐射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华中等区域,以省会等大中型城市为主的妇婴医疗网络,形成以妇科、产科、乳腺病、不孕不育等为主,以抗衰老、医学整形美容为辅,基本覆盖了女性医疗健康全部细分领域的大型专科医院集团,打造国际化妇产医院连锁品牌。

规模化发展的坤如玛丽医院集团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在患者中间树立了自身的品牌,为了更好的发展,打破多家连锁机构信息交互禁锢的困境,并想寻求与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建立长期有效的学习交流机制。经过深思熟虑,集团决定部署建立国际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和视频会议系统,与国际知名机构、专家团队合作。

直击痛点 精心部署

经过对集团内部各家品牌医院的需求调研与未来集团发展的战略打算,信息中心决定将此次项目的规划应用功能设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其中包括远程医疗咨询、远程病历访问、远程会诊和诊断、远程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并且暂定此次方案中不包括远程手术应用,并将系统运行的其中30%-40%的时间用于远程医疗会诊,60%-70%的时间用于远程会议和教育培训应用。

本次应用实施的单位包括:集团总部、青岛两家医院、济南医院、哈尔滨医院、无锡医院、重庆医院、泉州医院、天津医院、中骏总部共10个机构,未来一年内集团医院扩张需考虑递增10家左右的品牌医院,集团总部将作为管理中心。

从施工到上线投入使用用时近一个月左右时间,上线以后受到不错的反响。目前每周三下午,各医院直接都会采用此系统进行远程医疗,而且集团内部还会不定期的采用系统召开内部会议。

智慧服务 为患者分忧

通过部署视频会议系统,坤如玛丽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借助远程系统,各家品牌医院都可为患者提供多项远程医疗服务,其中包括:

临床交互式会诊:患者可以“点播”专家,利用远程会诊系统进行权威医学专家与医院专家及患者“面对面”会诊,实现疾病诊断的国际化;并可通过坤如玛丽专家预约平台提供国内外权威专家手术预约。

远程影像、病理会诊:医院出具影像诊断咨询报告、病理报告,实现疑难影像、病理的快速远程转移,并在短时间内获得权威影像专家作出的诊断咨询报告,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

病例讨论和多学科专家会诊:主要针对需要多科室专家联合会诊的危急重症及疑难病例的远程会诊。

双向转诊:由会诊专家确定是否有转诊的必要,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的基础上将患者转送更高一级或国外医院救治;双向转诊平台将实时反馈患者的救治情况,当患者经上一级医院救治稳定后,可转回当地医院,并由当地医院严格执行国际会诊专家制定的诊疗方案继续康复治疗。

远程培训:建立远程医学讲座、课件库;为各地基层医生提供手术培训、疑难病例的示范诊疗。

青岛坤如玛丽医院业务院长黄素勤表示,此次坤如玛丽医院打造的国际专家远程会诊绿色平台,打破了传统医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通过此套远程会诊系统,可与集团特聘的世界着名专家,以及集团下属各医院站点相连,实现国内外权威专家与患者、专家与当地医务人员之间的异地“面对面”会诊,为患者量身定制最切身、最科学的治疗方案,能更加准确、及时的针对重大或疑难病患者进行远程诊断与救治,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坤如玛丽医院集团专家的亲诊和诊疗服务。

记者手记

第4篇:远程医疗会诊方案范文

这款由上海申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以及生产的远程康复诊疗系统具备突出的优点,能够为广大病患提供辅助治疗,而且还可以在患者的病情突发恶化或形成突况时报警。医护人员也能够在远端监护中心对病人的健康状况及时观察,还可以提供实时有效的诊断以及建议,长期监护病人等。本文重点分析了该远程康复诊疗系统软件以及硬件的实现、层次结构、模块结构,以及硬件实现中远程康复仪的多参数监护模块、远程康复仪的特点以及外形,希望能够使得读者更好地理解以及把握这款远程康复诊疗系统的软件以及硬件实现构成。

【关键词】远程康复诊疗系统 软件 硬件 实现构成

远程康复诊疗系统具备了以下显著特点,如集家庭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特点等于一身,它能够提供极具特色的医疗产品及医疗服务。康复诊疗系统主要应用于患者的家庭康复理疗及生理参数监护,同时也为医疗机构诸如神经科室、康复科室专家及从医专业人员提供有效的网络服务以实现针对家庭患者的网络化远程康复诊疗。系统实现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软件实现构成以及硬件实现构成。

1 软件实现

1.1 软件层次结构

远程康复诊疗系统软件主要分为三个子系统:远程中心服务平台、远程中心医师端、远程中心管理平台。

1.1.1 远程中心服务平台

主要为病人提供远程康复诊疗预约、远程门诊、网络诊疗、健康教育、远程支付、远程开药等功能支持。其中远程康复诊疗预约提供历史预约记录查询、查询排班表和预约申请功能模块;远程门诊提供视频会话功能模块和生理数据采集模块的支持;网络诊疗提供录像数据上传(远期目标)和病症描述录入功能模块的支持;健康教育需要视频播放和网页浏览功能模块的支持。

1.1.2 远程中心医师端

主要为医生提供排班表、远程门诊、网络诊疗等功能支持。排班表由排班计划、停诊计划、预约审核功能模块组成;远程门诊需要视频会话、显示病人生理数据和远程设备参数设置功能的支持;网络诊疗需要为医生提供病症查阅和诊断回复的功能。

1.1.3 远程中心管理平台

主要为管理员提供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管理、角色权限管理、设备管理等功能。医疗机构管理是对医院信息和科室信息进行管理、人员管理分为医护人员管理和病人管理、权限管理可以创建角色并为角色进行功能权限设置;设备管理是提供使用中的设备在系统中进行登录和查看设备状态的功能。

1.2 软件模块结构

如图1所示,远程康复诊疗的三大子系统之间的模块结构及关系说明如下:

1.2.1 预约与排班

远程中心服务平台向病人提供预约服务信息,预约服务信息包括2部分:一是基础数据,如医院、科室、医生等信息,为患者提供分级查询预约,这部分数据是从远程中心管理平台的对应模块获取;另一部分是排班信息,是取自远程中心医师端的排班表模块生成的预约资源。另外远程康复诊疗预约模块还提供历史预约记录查询,这部分数据由排班表管理模块提供。

远程中心医师端的排班表管理模块向远程中心服务平台的远程康复诊疗预约模块提交病人的预约申请相关数据,排班表管理模块会根据预约规则进行合理性判断,并返回医护人员确认的结果:预约成功或失败。

1.2.2 远程门诊

远程中心服务平台的远程门诊模块提供视频会话建立、生理数据上传、设备信息获取功能。视频会话的建立可以由双方的任何一端发起,另一端获得申请后可以选择是否建立视频连接;生理数据上传硬件接口模块从医疗硬件设备处获得实时的生理数据,经过打包后发送到到远程中心医师端的远程门诊模块,由于数据量过大的问题,数据不会在服务器上存储;设备信息获取同样是通过硬件数据接口从医疗设备处获取设备目前的运行状态、设置参数等数据,然后转发到远程中心医师端。

远程中心医师端的远程门诊模块提供视频会话建立、生理数据显示、设备参数设置等功能。远程中心医师端的视频会话模块可以同时显示多名病人视频,并且可以与多人同时建立连接但只有设置一位病人为当前会话对象以及在多人之间进行切换。建立与远程中心服务平台同样;生理数据显示分为历史数据查询和实时数据查看。历史数据是通过第三方的数据接口,直接从数据库中获取,这部分数据是阶段性的数据;实时数据是由远程中心服务平台提供的,直接从医疗设备上获取的。设备参数的设置信息通过远程中心服务平台发送到硬件数据接口端,在硬件数据接口端需要调用硬件厂商提供的设备参数设置接口。

另外,对于本系统的数据也通过这里的第三方数据接口向外提供,比如提供病人的历史采集数据。(由于病人信息是存储在远程康复诊疗系统的后台数据中的,而采集到的数据是与硬件设备对应的,本系统的工作就是将病人与硬件设备对应,也就是将生理数据与所有者对应,否则这些数据只是与硬件设备对应的。)

1.2.3 网络诊疗

远程中心服务平台的网络诊疗询模块提供录像文件上传或文字描述文件录入功能。病人可以通过摄像头录制自身的症状描述,并保存成视频文件,上传到远程中心医师端;或者病人可以在健康咨询模块中录入症状的文字描述,并提交到远程中心医师端。

远程中心医师端的网络诊疗模块提供录像回放、症状查阅、健康建议功能。录像回访调用病人提交的症状录像进行查看;症状查阅调用病人提交的症状描述信息;健康建议由医生根据病人上传的症状诊断出结果后,在病人的健康咨询记录中录入反馈的健康建议。所有病人的健康咨询对于医生都是可见的,医生可以对任何一名病人进行健康诊断及建议,也可以对其他医生做出的建议进行补充修正。

1.2.4 健康教育

远程中心服务平台为患者提供健康知识教育模块,以网页浏览的形式展现给病人。健康知识教育的数据由远程中心管理提供,并统一管理更新。健康知识教育提供视频教育播放和文字信息查询。

1.2.5 医疗机构管理

医疗机构管理主要是提供医疗机构登录,如医院、科室基本信息的建立和管理功能,这部分数据会提供给远程中心服务平台和远程中心医师端以及远程中心管理平台上的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等模块使用。

1.2.6 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主要提供用户创建、授权等功能,系统的主要人员分为医生和病人,在这个模块里可以录入人员的基本信息以及相关使用的硬件设备编号,如医生的话会使用哪台授权的PAD,病人的话使用了哪些康复和监测设备。

1.2.7 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主要根据角色的不同,分配给角色不同的功能模块。可以预先定义多种角色,并为其分配功能。

1.2.8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主要是记录当前投入使用的设备信息,包括编号、种类、使用人等信息。这些医疗设备需要在安装投入使用前进行登记录入,以确定其运行状态。

1.2.9 健康信息管理

健康信息管理主要包括2部分:健康咨询管理和健康教育管理。健康信息管理是对用户上传的录像及文本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健康教育管理是定期更新健康知识,提供增删改查等操作。

2 硬件实现

2.1 远程康复仪

(1)特点。集表面肌电评估功能、多媒体反馈训练于一体的便携式肌电生物反馈仪,帮助神经肌肉功能重建;主被动结合,增加患者康复训练积极性;多媒体训练游戏,增加康复训练的趣味性;多种刺激模式与治疗处方,并增加自定义方案;远程康复指导与远程控制。

(2)外形则如图2所示。

2.2 多参数监护模块

(1)特点。能够针对心电、血压、血氧、脉率、体温、呼吸等开展远程实时监测。

(2)外形如图3所示。

3 基于社区的远程诊疗系统的应用以及设计研究

社区远程诊疗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医院的医疗服务,打破了医疗服务原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主要集医疗咨询、会诊、远程病理图象诊断、医疗保健、医疗数字化管理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社区远程诊疗系统采用的体系结构是B/S体系。设计系统时采用B/S体系结构,用户是通过浏览器完成一系统操作。打开社区远程诊疗系统的网页,先注册个人信息,然后再登录系统,输入个人信息登录后在网页中,首先查询远程专家的个人信息、远程服务请求、远程服务请求答复等一系列功能。社区远程诊疗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

通过先进成熟的Intelnet,完成网上远程看病服务工作。患者的的咨询、诊断和治疗等服务都可以借助远程视频技术来实现。看病者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异地挂号选择专家进行远程看病,在当地医院看病的流程,我们通过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网络上实现。化验报告和X射片通过高清扫描仪实现远程传输,供专家医生会诊;病人有疑问需要咨询医生,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头和话筒实现提问,专家医生利用该设备在线和患者进行在线答疑、交流、讲解注意事项。最后医生根据病人的综合情况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社区远程诊疗服务系统改变了传统的看病方式,使医生的看病空间得到延伸,使患者在农村社区都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级的医疗服务。社区远程诊疗服务系统的流程如图5所示。

4 系统设计

社区远程诊疗系统包括医生服务站系统、远程设备管理系统、药物发放系统等。

4.1 医生服务站系统

医生服务站是远程专家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远程诊疗系统对病人的信息进行管理,能够满足病人信息的及时处理,如收集,处理、保存、传输等。进入该系统后,显示患者详细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信息。远程专家确定诊疗对象,通过系统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同时查看电子病历、主要症状、检查和化验结果等。远程专家看完病人的基本病情之后还可以利用远程高清视频进行询问其它的症状,患者进行主诉病因。上述工作做完后,远程专家确诊,修改病人的基本信息,书写电子病历、开电子处方并提供详细的治疗方案。患者和社区医生根据远程专家提供的治疗方案和电子处方在本社区进行治疗。

4.2 远程诊疗设备

远程诊疗设备是在网络计算机平台上运行的电子设备。该设备的信息传输是通过网络实现交互传递,远程专家和病人之间实现语言沟通、文件传阅、结果查询等功能。同时,社区远程诊疗系统还能够把病人的电子病历贮存起来,作为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远程专家为病人确诊时做为参考依据。

4.3 药物发送系统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浩的方方面面,我们购物时可以通过物流业把货物送到我们手中。同样,患者利用社区远程诊疗系统看完病之后,如果远程专家开的电子处方里的药物,在当地社区和医院不能买到,患者就可以利用系统的药品配送功能,把患者需要的药物通过物流业的配送,送到患者手中。解决了患者看病后拿不到需要药品的后顾之忧。药品配送的一个前提是,患者需要在线把药品的费用结算。医院只需要把患者需要的药品进行划价之后,患者通过一卡通医保卡就可以完成在线支付。最后,医院进行药品发送。

5 数据处理

5.1 Server 服务器

Server服务器处理用户端提交的各种用户信息。包括医生服务站和远程诊疗终设备等,提交的患者注册信息、远程专家和病人的登录信息等。数据库中的信息需要变动操作时,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信号,服务器程序作出相应的回答请求。患者注册就是病人申请将个人的信息写入到数据库,成为合法用户。远程专家和患者登录是指数据库中的合法用户通过服务器验证合法后实现相关的服务,可以进行相关的授权操作。退出系统是合法用户处理完工作后,将授权的操作和服务交还给服务器。

5.2 辅助设备数据处理

多媒体通信是指在一次呼叫过程中能同时提供多种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像、图形、数据、文本等的新型通信方式。它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远程专家对患者的辅助检查信息要求精确,其中做的各种检查图像、远程视频、询诊音频信息要有诊断的参考价值。远程视频诊疗系统,远程专家和病人双方实现互动沟通,要实现网络在传输视频和音频时达到画面清晰流畅、声音和口形一致,便于远程专家对病人的病情更加了解,及时做出准确的诊断。对于那些不及时需要的信息实现单向传输。为了更加有效、合理利用网络带宽,我们在传输信息时,可采用实时传输信息和非实时传输信息结合的原则,这种传输原则能够把远程专家急需的数据信息及时送达,帮助远程专家尽可能早点做出诊疗方案,使病人得到治疗。

5.3 数据安全交换

在社区远程诊疗系统和医院内网中分别设立远程诊疗业务数据交换的服务器,在内外网的服务器成对出现,目的是建立远程诊疗业务访问的逻辑连接。服务器把业务的数据转换成可以交换的数据文件,并且指定交换的发送人与接收人为远程诊疗内外网的服务器。通过网闸没有应用协议,业务应用在内外网中间是中断的。远程诊疗业务数据交换是针对每个需要内外网大量数据交换的远程诊疗业务开发的,业务针对性强,认证、加密等方式各不相同,由于业务开发的认证、加密属于私密处理,每个应用都不相同,被攻击的可能比较小。即使有攻击,也只能针对本业务,不会扩展到远程诊疗内网的其他业务。与进行协议解析相比,网闸解析协议开通的是一类协议的所有应用,而远程诊疗业务是针对一个应用的开通。协议原理比较公开,被利用攻击的可能性较高,即使使用安全的用户身份确认技术,也不能与应用不同而改变,当应用增多时,危险增大。而远程诊疗业务服务的数据转换是远程诊疗业务本身开发的,根据远程诊疗业务本身的安全级别要求,采取各自的身份确认机制,与应用的融合性好,对业务使用者本身的权限管理也比较严格,对资源的安全管理粒度也比较细。

6 远程诊疗流程

6.1 注册登录

注册登录是病人在社区远程诊疗系统里如实填写自己的详细信息,获取到登录社区远程诊疗系统的用户信息,包括:用户ID、姓名、姓别、年龄、住址和密码等。登录是患者在社区远程诊疗系统里获得合法的用户信息后,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能够登录社区远程诊疗系统,并能享受系统分配的权限服务。患者登录系统成功后可以看到远程专家和排队挂号人数;还可以提前把自己做的各项检查指标和化验结果通过高清扫描仪上传到诊疗系统,供远程专家做参考诊断。

6.2 预约远程专家

患者在远程诊疗系统上注册成功后,可以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社区远程诊疗系统,从远程专家库里调取专家的详细情况、根据远程专家的工作时间,发出预约请求,预约信息确定提交后等待远程专家会诊。

6.3 “一卡通”交费

可利用医保卡网络发展“一卡通”,只要患者到医保中心办理一张“一卡通”在卡里面充值一定的金额。患者需要付费时,只需要拿出一卡通在读卡机上刷卡就能完成一定的交费。全国医保实现互联互通,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医院实现刷卡看病。医保中心是所有一卡通的结算结点。一卡通的推广试运行,给患者带来很大便利,看病时不需要带大额现金,对病人来说增加了安全感。

6.4 药物购买

远程专家确认之后,为患者制定了治疗方案,并开具电子处方,患者就可以根据电子处方在当地社区拿药和治疗。如果当地的社区医院没有电子处方的里的药物,那么患者可以在指定的医院里购买,医院进行药物划价后,通过一卡通交费,医院通过发达的物流配送功能将患者在医院购买的药物送到患者手中。方便病人,同时降低了病人看病的支出成本。

7 总结

随着我国在医疗科学以及设备方面的快速发展,可以借助先进适宜的医疗设备开展远程医疗监护。本文分析了上海申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开发的远程康复诊疗系统在软件、硬件方面的实现构成,它能够合理地连接起病患家庭以及医疗机构,从而实现了医疗进入家庭的模式。这种集监护、诊断、治疗、康复以及保健于一体的远程医疗模式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及关注,它的高速发展也将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鹤高,熊文灿,李祥.Web服务身份验证与数据加密传输协议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05).

[2]康晓东.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技术[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陈任,谈辉,童茵,陈立.基于Web Service的企业集团综合运营管理[J].计算机软件与应用,2013(29):203-204,287.

[4]郑浩然,魏文,闫国龙,龚文荣,姜少峰.基于XML数据的可变表格排版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软件与应用,2013 (27):187-189.

[5]李璐.浅谈XML技术在文献数字化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7(33).

[6]李进.一种基于XML的参考文献搜索引擎[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5).

[7]邵峰晶,于忠清.数据挖掘原理与算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8]Jiawei Han Micheline Kamber.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第5篇:远程医疗会诊方案范文

【关键词】网络医院 辐射型 探索

去年底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今年初广东省卫生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加快卫生强省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强基创优”行动计划,开创广东医疗卫生工作新局面。朱小丹指出,要突出补齐短板,强化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突出重点引领,以广州、深圳为重点,立足珠三角,带动粤东西北,着力构建区域医疗卫生高地。

我院作为一家高校附属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具有突出的科研、教学和医疗技术优势,在今后的医疗发展中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医院影响力和地域关联性优势并不明显,在今后分级诊疗体系中如何定位很难明确,需要提早做好规划准备。本次分析正是希望借助“互联网+”医疗建设跳出传统医疗发展模式,探索出适合医院的一种依托于实体医院的辐射型网络医院模式。

1 当前网络医院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互联网+”的提出,各地无论是医院、医药公司,还是互联网企业都在探索新型网络医院构建的模式,但目前为止,成功的案例并不多。以省内某网络医院为例,虽然其依托大型医院医疗资源,借助第三方网络移动平台,与就诊点(连锁药店、社区医院等)合作,患者在就诊点通过视频接受大医院医生问诊,医生开具处方,患者可自主选择取药点,并以此为核心,逐渐延伸检查预约、慢病随访等附属业务。这种模式借助互联网及政府资源为患者带来了一些便利,但其本质上仍是一种变相的医院扩张,仍受制于医院医疗资源紧缺以及网络直接问诊的可靠性问题。

以春雨医生为代表的一批网络问诊软件的推出,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就医模式,从第三方角度对医疗资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合,利用线上问诊、分诊,线下就诊的模式,为解决患者看病难、医疗资源闲置、优质医疗资源高效利用等提供了很好的解决路径。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中,受制约因素确实比较多,尤其是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问题比较突出。另外,这种模式的盈利模式一直是其发展瓶颈,时刻受制于资金链的制约。

2 构建依托实体医院辐射型网络医院的意义和必要性

作为一家老牌三甲医院,虽然具有较好的科研和医疗技术实力,且有比较稳定的患者基础,目前来看,整体发展比较稳定、稳步向好。但是,随着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逐步推进,以及大型医院利用医联体抢占医疗资源的威胁,作为一个不具备区域优势和影响力的普通三甲医院,将面临很严峻的患者来源问题,医院的生存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发掘内在潜能,并与协作医院开展深入合作,从而在未来医疗资源大洗牌中脱颖而出,是目前非常紧迫的问题。借着国家推进“互联网+”的契机,整合医院现有信息化资源,并借助互联网从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能护理、延续性护理等不同维度,将医院医疗资源不断向外延伸,以帮扶推动医疗联动合作,以优质服务保障病源稳定,以宣传吸引更多患者,以科研协作提升自身品质,是医院当前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3 构建依托实体医院辐射型网络医院的发展思路

在战略层面,我们提出以实体医院为依托,利用资源、技术优势,借助互联网跨越实体医院服务边界,打造无边界医疗服务,构建辐射型网络医院的整体服务理念。在应用层面,计划构建医联体,利用医联体医疗资源整合优势,与第三方软件公司合作,搭建网络医院服务平台,实现远程医疗、远程病历质控、远程教育培训、网络问诊、网络接诊、慢病随访、健康咨询、电子健康档案等服务,拓展移动医疗服务范围及功能,挖掘平台数据价值,开展数据分析及科研应用,最终探索出一套合理的辐射型网络医院模式。

3.1 完善基于远程医疗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建设

构建连接省县乡的“三位一体”医疗服务体系。利用远程医疗网络与县(区)合作,逐步完善基于远程诊疗、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检验中心、远程病例讨论、远程病历质控、远程网络门诊、远程专科/全科培训等医疗服务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建设。

3.2 完善移动医疗平台建设

建立基于移动医疗平台的统一对外服务。基于移动平台,以患者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逐步开展院内导诊、技诊预约、按金支付、清单查询、用餐预约、医患互动、健康档案、医保信息、诊疗项目等服务。

3.3 完善病区综合交互平台建设

构建病区综合交互平台。实现医患在线交流,开设医护学习园地,开展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优化护理(护工)工作管理,探索基础信息(体征等)采集分析功能。

3.4 探索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利用社区托管优势,探索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健康社区建设。发展医疗保健、疾病预防等社区服务,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借助便携式监测、紧急呼叫等健康设备,提升养老、慢病管理、疾病预防等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全国首家云医院启动运营[J].中国医院院长,2015(06).

[2]胡轶然.全国首家网络医院日开处方已达200张远程医疗“破冰”[J].吉林医学信息,2015(02).

作者简介

陈义良(1987-),男,江苏省泰州市人。硕士学位。现为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

第6篇:远程医疗会诊方案范文

一、推进制度建设,建立改善医疗服务长效机制

1、建立预约诊疗服务。推进区域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完善预约诊疗和信息共享功能,整合打通各类服务终端,加快实现号源共享,逐步增加网上预约号源比例。对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解决上级医院“挂号难”问题。

2、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以远程医疗政策试点为契机,加快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医联体牵头医院要建立远程医学中心,为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认真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最近颁布的《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广泛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等服务,不断扩大对我院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范围,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到2020年,实现远程医疗服务逐步向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

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实现网上便捷有效签约服务,在线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延伸处方等服务,转变服务模式,增进医患互动,改善签约服务群众感受。

3、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推进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与医疗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医疗服务费用调整、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等相结合,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切实保障医疗安全。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有条件的医联体内可以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二、优化服务流程,完善便民措施

1、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将缓解群众看病难作为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在统筹协调、合理计划诊疗工作的基础上,科学调配人力资源,弹性安排门诊时间,鼓励开展延时门诊、夜诊等医疗服务形式。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要积极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减少患者挂号、排队、候诊次数和时间。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的流程控制和衔接,加强门诊各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

2、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我院落实首诊负责制,与120急救中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与上级医院建立急诊急救转诊服务制度。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

3、改善入院、出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改进入、出院流程,为患者提供及时、便捷的入、出院服务。要提前做好患者出院结算准备工作,做到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即时结算。急诊入院患者实行病人由急诊科诊疗过渡入院或直接进入科室抢救与办理入院同步方式。做好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加强转科服务的精细化管理。

4、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做好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探索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四、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改善医疗服务工作责任

第7篇:远程医疗会诊方案范文

2010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桡骨远端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余人。急诊处置以“?、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桡骨远端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0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0年度诊治???人次,其中??人次,整复病例??人次,整复成功率75﹪。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中医药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桡骨远端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我院就诊的病人主要是受伤后即来我院就诊的病人,对我们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和观察,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正骨手法、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优化后的诊疗方案,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中,在2010年度,难点体现在:1、患者行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后,远端肿胀明显。2、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经手法复位后,骨位较好,但是3天后来院复查时,可见骨折移位,影响骨折复位效果。3、行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后,束带的松紧度合适,但是随着肿胀加重,束带也就显得太紧,有些病人会出现张力性水泡,严重时会出现缺血性肌挛缩。4、行小夹板、中立板固定后,患者有时会出现皮肤瘙痒,不能耐受的患者会自行去除外固定,从而引起骨折移位。5、当骨折稳定后,去除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发现患者患侧腕、肘、肩关节功能较差。针对这些难点,通过指导患者早期正确地进行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在复位的过程中,重视理筋手法的运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程度,早期进行掌指关节的主动运动也有助于骨折远端肿胀的减轻。

2011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桡骨远端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余人。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桡骨远端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1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2010年度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0年度急诊??人次,整复?、人次,一次整复成功率82.5%。较2010年度有所提高。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现骨折后期患侧肩、肘、腕关节功能活动的病例明显减少,骨折远端的肿胀程度也减轻。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桡骨远端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临床路径的建立。运用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正骨手法、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中,通过指导患者早期正确地进行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在复位的过程中,重视理筋手法的运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程度,早期进行掌指关节的主动运动也有助于骨折远端肿胀的减轻。在2010年度,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现骨折后期患侧肩、肘、腕关节功能活动的病例明显减少,骨折远端的肿胀程度也减轻。但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情况时有发生。

2012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桡骨远端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余人。急诊处置以“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桡骨远端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2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2011年度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2012年度急诊???人次,其中初诊???人次,复诊14137人次。整复??、人次,整复成功率84%。各个指标较上年均不同程度增加。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现骨折后期患侧肩、肘、腕关节功能活动的病例明显减少,骨折远端的肿胀程度也减轻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针对目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容易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情况,我们科室已设计出一种带牵引功能的改良中立板,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及方法也得到专家的认可,不久将会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三)疗效评估

桡骨远端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改良中立板的临床运用,结合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在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中,在2012年度,难点体现在:1、患者行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后,远端肿胀明显。2、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经手法复位后,骨位较好,但是3天后来院复查时,可见骨折移位,影响骨折复位效果。3、行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后,束带的松紧度合适,但是随着肿胀加重,束带也就显得太紧,有些病人会出现张力性水泡,严重时会出现缺血性肌挛缩。4、行小夹板、中立板固定后,患者有时会出现皮肤瘙痒,不能耐受的患者会自行去除外固定,从而引起骨折移位。5、当骨折稳定后,去除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发现患者患侧腕、肘、肩关节功能较差。针对这些难点,通过指导患者早期正确地进行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在复位的过程中,重视理筋手法的运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程度,早期进行掌指关节的主动运动也有助于骨折远端肿胀的减轻。在2012年度,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现骨折后期患侧肩、肘、腕关节功能活动的病例明显减少,骨折远端的肿胀程度也减轻。但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在201

2年度,针对目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容易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情况,我们科室已设计出一种带牵引功能的改良中立板,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及方法也得到专家的认可,不久将会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现在在临床工作中针对外固定后出现皮肤瘙痒及因继续肿胀出现束带过紧的难点还在解决中,通过转移注意力以缓解局部瘙痒,密切观察指端的循环、感觉,若出现指端发麻、疼痛持续加重需及时调整外固定。

2009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09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09年度急诊33926人次,其中初诊20423人次,复诊13503人次,整复病例2785人次,整复成功率75﹪。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我院就诊的病人主要是受伤后即来我院就诊的病人,也有在多家综合医院整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存在,作为省级骨伤科专科医院,对我们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和观察,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优化后的诊疗方案,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骨折的诊治中,难点体现在复位困难、固定不稳,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复查主要情况及处理:夹板松紧度、张力性水泡、移位情况、疼痛、肿胀、患肢感觉。在2009年度,我科室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这三点,通过在临床上的不断实践,严格掌握适应症,外固定不稳的现象基本解决,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嘱患者定期复查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2010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0年度,对比优势病种的诊治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0年度急诊35443人次,整复3358人次,一次整复成功率82.5%,较2009年度均有所增加。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通过严格掌握适应症,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正确、合理地运用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及临床的康复训练,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骨折的诊治中,难点体现在复位困难、固定不稳,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复查主要情况及处理:夹板松紧度、张力性水泡、移位情况、疼痛、肿胀、患肢感觉。严格掌握适应症,外固定不稳的现象基本解决,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在2010年度,全科室参与新鲜闭合性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中医临床路径研究,客观评价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本病种疗效,完善我们的诊疗常规与流程,从而改进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节约医疗时间,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2011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

“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1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2010年度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1年度急诊37395人次,其中初诊23258人次,复诊14137人次。整复4243人次,整复成功率84%。各个指标均有所提高。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参与新鲜闭合性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中医临床路径研究,客观评价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本病种疗效,完善我们的诊疗常规与流程,从而改进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节约医疗时间,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的同时,严格掌握掌握适应症、熟悉解剖、钻研骨伤科正骨12法,解决复位困难的难题。经过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在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骨折的诊治中,难点体现在复位困难、固定不稳,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复查主要情况及处理:夹板松紧度、张力性水泡、移位情况、疼痛、肿胀、患肢感觉。在2009年度,我科室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这三点,通过在临床上的不断实践,严格掌握适应症,外固定不稳的现象基本解决,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嘱患者定期复查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在2010年度,全科室参与新鲜闭合性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中医临床路径研究,客观评价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本病种疗效,完善我们的诊疗常规与流程,从而改进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节约医疗时间,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在2011年度,外固定不牢固、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已基本解决,手法复位仍是难点,这就需要我们掌握适应症、熟悉解剖、钻研骨伤科正骨12法。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解决这一难题。

2009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

“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09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09年度急诊33926人次,其中初诊20423人次,复诊13503人次,整复病例2785人次,整复成功率75﹪。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拇指外展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均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我院就诊的病人主要是受伤后即来我院就诊的病人,也有在多家综合医院整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存在,作为省级骨伤科专科医院,对我们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和观察,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优化后的诊疗方案,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针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难点主要是固定困难,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复位容易,但固定困难,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远折端内收,折端向桡、背侧成角畸形,最后致虎口变窄,拇指外展。背伸功能受阻,力量减弱。固定不稳定时,可与手法复位后采用短臂石膏管固定,第一掌骨皮牵引或者拇指远节指骨骨牵引,以防止再移位。在2009年度,针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我们选用拇指外展板固定,桡、背侧放置压垫,可以减少远折端内收后引起的虎口变窄。为减少拇指外展板对皮肤的直接压迫,内侧可垫棉垫。第一掌骨基底部背、桡侧放置压垫,若骨折移位大时,会出现压迫性溃疡。

2010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0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2009年度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0年度急诊35443人次,整复3358人次,一次整复成功率82.5%,较2009年度各指标有增加。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密切观察伤肢循环,减少并发症。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均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密切观察伤肢循环,减少并发症,通过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针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难点主要是固定困难,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复位容易,但固定困难,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远折端内收,折端向桡、背侧成角畸形,最后致虎口变窄,拇指外展。背伸功能受阻,力量减弱。固定不稳定时,可与手法复位后采用短臂石膏管固定,第一掌骨皮牵引或者拇指远节指骨骨牵引,以防止再移位。在2009年度,针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我们选用拇指外展板固定,桡、背侧放置压垫,可以减少远折端内收后引起的虎口变窄。为减少拇指外展板对皮肤的直接压迫,内侧可垫棉垫。第一掌骨基底部背、桡侧放置压垫,若骨折移位大时,会出现压迫性溃疡。在2010年度,我们选用拇指外展板固定,密切观察伤肢的肿胀、疼痛、循环及皮肤情况,减少并发症。

2011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1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上年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1年度急诊37395人次,其中初诊23258人次,复诊14137人次。整复4243人次,整复成功率84%。各个指标均有所增加。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拇指外展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均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西医对该类骨折的治疗方法多为手术治疗,该类治疗又增加了患者新的创伤,骨折愈合后需再次手术取除内固定,且多后遗有创伤性骨关节炎;治疗时间长且费用高。我们更需要探索能避免手术改善功能提高治愈率降低合并症的有效中医治疗方法。为解决这一难题,整个科室参与中医治疗新鲜闭合性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骨折的研究运用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第8篇:远程医疗会诊方案范文

【关键词】云技术;区域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TP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163-01

通过采用“云医疗”技术,搭建多元化的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区域综合业务平台,实现医疗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突破解决了区域医疗的“信息孤岛”难题,可以大幅提高区域医疗水平和效率、降低医疗开支,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扩大医疗范围,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的一项全新的医疗服务。下文将把计算机技术在区域医疗中的几项应用场景予以阐述:

一、构建医疗健康信息平台

将在一定区域内的电子病历、预约挂号、电子处方、电子医嘱以及医疗影像文档、临床检验信息文档等整合起来建立一个完整的数字化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并将健康档案通过云端存储便于今后医疗的诊断依据以及其他远程医疗、医疗教育信息的来源等。通过云医疗健康信息平台可为医疗远程诊断及会诊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

二、远程诊断及会诊系统

主要针对边远地区以及应用于区域门诊,通过远程诊断及会诊系统,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时间和金钱。通过云计算、3G通信、物联网以及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会诊。而且,云技术的数据库是强大的,通过健康信息平台,结合“云医疗”的智能化手段,预先对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分析,通过相似病历归纳统计推断,提前预判可能的病症原因,这种技术在重症病人的紧急救治方面尤为重要,可为附近医院提供前期准备的时间差,使危重病人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

三、区域医疗教育系统

以现实统计数据为依据,对患者进行远程、异地、实时、动态的电视直播会诊以及进行大型国际医学讨论专题会议转播,组织卫生宣讲、国内外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和手术观摩等多种手段,进行区域医疗教育。区域内的医务人员也可根据各自的需要和进度,进行学习和补充新医学专门知识。利用该系统进行医学教育的另一种重要途径是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即用计算机模拟人体或实验动物,为医务研究人员提供有效的实验环境和手段,使其能更方便地观察人体或实验动物,在条件参数改变下的各种状态。

四、区域用药采购控制

在区域内的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区域门诊内结合“云医疗”系统建立了信息采购平台,全区域所辖医疗卫生机构所有药品采购、流通,全都通过“云医疗”系统在网上完成,各基层医疗机构的506种国家基本药全部“零差率”销售。同时,还明确规定区域卫生服务中心不得销售国家基本药物以外的任何药品,销售价格全部由“云医疗”系统在药品采购后自动生成,电脑锁定,杜绝人为更改,保证了药品处方价格与采购价格一致。通过“云医疗”系统的互通互联技术,确保了各项制度和阳光采购机制不受人为因素干扰,药物价格下降,药品零差价使群众看病节省一大笔费用。

五、区域内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

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是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数字化图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将医学影像资料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处理的数字形式,通过计算机及网络通信设备,完成对医学影像信息及其相应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及传输等功能,使医学信息资源共享,并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进行实时远程医学影像会诊。

六、远程监护系统

主要应用于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术后康复的监护。通过云医疗监护设备,提供了全方位的生命信号检测,包括心脏、血压、呼吸等,并通过3G通信、物联网等设备将监测到的数据发送到区域云医疗远程监护中心,如出现异常数据系统将会发出警告通知给监护人。此外,还可附带安装一个GPS定位仪以及SOS紧急求救按钮,如病人出现异常,通过SOS求助按钮将信息传送回云医疗远程监护系统,云医疗远程监护系统将与云医疗远程诊断及会诊系统对接,远程为病人进行会诊治疗,如出现紧急情况,云医疗远程监护系统也能通过GPS定位仪迅速找到病人进行救治。

云医疗的基本特征是动态、弹性、灵活,传统运行架构无法支撑医疗动态化的IT业务要求。它必然要求一种新的IT运行模式,将大量的计算资源以动态、按需服务方式供应和部署。依照“医疗云”在区域内的应用模式,以省为单位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开发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和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和面向卫生行政部门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医疗服务、药物使用管理、医学教育、区域高危群监控等主要功能,从而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和居民提供一个涵盖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内容的一体化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刘晓平.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第9篇:远程医疗会诊方案范文

看病问诊无需到医院排队,健康咨询通过手机访问就能完成,甚至连血压、血糖等常规检查也能在手机上完成……网上看病的形式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些正在变为现实。

近些年来,网络除了给大家提供新闻、娱乐等素材,它的角色也在逐渐延伸――网络看病。这一新兴的应用技术备受关注,不仅仅是因为新鲜,更重要的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是它是否真的能起到“看病”的作用。众所周知,它的背后关系到最为宝贵的生命。

“看病难、看病贵”久拖不决,传统医疗体系在“互联网+”创业者眼里到处都是痛点。互联网巨头们从2014年起就发起对互联网医疗强势抢滩,谋求先机。春雨医生、好大夫、挂号网、丁香园等网站一早进入移动医疗行业抢占市场,而传统医院也在加快“触网”行动,从体制内发动对“互联网+”的“逆袭”。

网络医院试水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把医院“搬家”到网上,挂号、支付等均可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搞定;广东省中医院把中药待煎配送也搬上网,为患者节省看病时间……与这些医院利用互联网优势来优化院内流程,缓解患者“看病难”问题相比,依托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建立的全国首家网络医院――广东省网络医院,有更大的“野心”。这家采用“医生视频问诊+患者就地购药”模式的网络医院,开业以来受到的关注远超他们自己的预期。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目标是建3万~5万个远程诊疗点,而最终的目标是实现患者在家即可找医生看病。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是全国第一家获得网络医院批准的医院,于2014年10月底开业,在运行近半年的时候,该网络医院就已为11492名患者开出了8172张处方,现在每天受理患者超过1000人次。这是一个无需来医院挂号看病的互联网平台,通过安装在社区医疗中心或者连锁药店等网络就诊点的视频终端,患者可向在线医生求医问诊。之后,网络医生的处方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后,患者持处方去药店买药。目前诊疗费免费,候诊时间人均10~20分钟。

“刚开始时谁都看不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广东省二医)的员工说的是股价,这其实也代表了不少医生最初对网络医院前景的看法。2014年12月3日,广东某公司宣布参股广东省二医网络医院后,股价从13.75元飙升到52.70元。“很多同事后悔当时没买”。

彼时,这一全国首家获卫生计生部门许可的网络医院,在经过一个多月试运行后,于2014年10月25日正式上线。刚开始,接诊医生对网上看病有所顾忌,一名消化内科博士一个星期才开出两张处方。

“太草率了,会出大问题的!”面对无需当面诊断的新手法,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生说,这种网上诊疗有风险。而在该院院长看来,任何改革和创新都是有风险的。

大家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广东省二医试水网络医院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

一开始不少医院员工也不知道网络医院在做什么。一位老人在一家药店看了病后来到省二医咨询网络医院的事,导医台医务人员说没有这回事,老人以为自己被骗了,院方回访得知后才向老人解释清楚。后来该院开大会时专门向全院通报了网络医院的情况。

“网上看病会有很多信息缺失。”虽然也在做网络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网络医院负责人的态度非常谨慎,其网络医院主要是做患者管理和健康咨询,“我们根本不做这个事情(网上诊疗),医疗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网上直接给患者看病靠谱吗?王医生在省二医网络医院出任网络接诊医生,他说,“(对网络看病)不排斥,也不是很积极,当时觉得网络看病有局限性。”而对于不少西医医生而言,更是难以适应,不少医生一到互联网上就不会看病了。

后来,该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张胜明要求网络接诊医生转换思维:“假如你就是一名赤脚医生,也没有那些检测设备,这个患者现在很痛苦,假如也就是常见病,你能不能判断得准?”慢慢地,网络医生的日接诊量上升到了五六十人,多以常见病为主。

得知广东省二医要搞网络医院,该省卫计委有领导一开始也非常反对,“但现在,他们都鼓掌欢迎。”张胜明称。

互联网医疗成为投资热点

今年7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18年在健康医疗领域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社会服务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发展目标。《意见》重点提出要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同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

而近日的《2015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第二版)》指出,当前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失衡是导致医疗服务中“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关键,互联网医疗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在重构医疗新秩序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资本看准了互联网医疗这个蓝海市场万亿级的想象空间,公立医院也从中看到了机会。广东省网络医院目前正在快速布局“抢占入口”, 已经在全省21个地市布点1700个,日均门诊量超过1000人次。依照计划,明年广东省网络医院将完成3万~5万个诊疗点的建设。

为复诊患者提供线上诊疗的浙江宁波“云医院”在今年3月11日也正式运营,不过,在“云医院”上网上诊疗须是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另外须是复诊患者,且事先须与医生签订服务协议。

最近一两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纷纷重金砸向互联网医疗。另外,类似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等移动互联网医疗产品也纷纷面市,但按照相关规定,他们目前只能做网上健康咨询。

网络医院助力分级诊疗

据介绍,广东省网络医院目前采用的三方合作模式,省第二人民医院提供在线网络医生,深圳友德医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网络平台,省内数十家连锁药店提供网络就诊点。患者在建有就诊点的药店,可以通过视频向网络医生问诊,医生开出药方,患者可当场拿药。

张胜明介绍,患者的满意率接近百分之百。现在来看,“网上看病靠不靠谱”成为一个伪命题,更需要厘清的是网上诊疗适合看哪些病,如何让远程诊断更精准。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田军章在一个论坛上介绍,前往大医院看病的人数众多,但真正需要到医院来诊断的不足30%,很多医疗行为可以在社区完成。而网络医院正在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分级诊疗,轻症可以由网络医院医生远程诊断开方,患者拿处方直接在药店买药;需要做检查的患者转诊去二级医院,更严重患者的转诊到三级医院。分级诊疗可以提高医生工作效率,也能缓解大医院看病难、排队多的问题。

“我们医生至少都是有三五年临床经验,常见病怎么有搞不定的呢?”张胜明对网络医院医生工作进行了细分,医生通常只处理感冒、痛经和慢性咳嗽等50种常见病和慢性病。

如果遇到网上诊断不了的疾病,他们会建议患者去医院检查。“只要是医生明确开了药的,就是有相对把握的。”张胜明认为,网上看病风险可能会比现实中高一点,但医院会通过这些方式把风险降到最低。

另外,有医生出于规避风险考虑,会适当夸大病情,院长田军章也称:“不能因为有风险而不去尝试,改革和创新都是有风险的。关键是如何来把控风险,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远程诊疗设备将迎来春天

远程医疗要做到诊断准确,医疗级可穿戴设备至关重要。之前有媒体报道,一位扁桃体发炎的患者张开嘴巴打算让视频那头的医生看病时,医生说:“不用看了,看不见。”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诊断将摆脱这些被业内认为“玩具”级别的设备。

张胜明介绍,广东省网络医院与华南理工大学的科研团队开展合作,已经设计出几款用于远程医疗的产品。其中,远程电子听诊器已开发完成,正在寻求厂家生产,“前期会少量生产一两百个试用”。此外,还有用于远程探查口腔、鼻腔的窥镜,用于中医远程把脉的脉诊仪等仪器,还在设计开发中。张胜明透露,远程窥镜类似于“一支笔长的视频设备,前端使用医疗级的一次性卫生材料,能放入口腔让医生清楚检查咽喉、牙齿等,高清摄像头还可拍下照片,让网络医生更清晰地判断患者病情。”。

老年慢性疾病的监护与治疗占据较多的医疗资源,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所需的医疗资源可能会逐年增加;近年来“三高”人群数量增加较快,对他们的持续监测和治疗是传统医疗难以破解的难题。最新的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也指出,医疗级可穿戴设备可以介入到慢病的医疗诊断-监测-治疗干预的全过程,帮助医生和患者进行慢病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

C2C远程看病仍有多道难关

当然,网络医院要构建C2C(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的医疗模式,还需要破解几大难题。

首先,从政策方面来说,目前国家卫生政策只允许执业医师在医疗机构内行医,医生在家行医开药方,属于非法行医;其次,网络诊断开出处方,一旦发生医疗事故谁来背责?医生个人是无力承担的,未来是否可能有商业责任险来兜底?

另外一个现实的问题是,随着诊疗量的激增,网络医院也面临缺少医生的境地。“目前网络医院的患者需求量开始激增,个别远程医疗点甚至出现排队、轮号的情况。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医生数量不足。”张胜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在抽调医院内能够抽调的其他医生,进入到网络医院专家团队里。而随着医生多点执业的开展,这个平台也鼓励更多其他医院的医生能加入进来。

如何保证网络医生的积极性?为了吸引医生,网络医院开出的薪水往往比医生原科室高一到两成。张胜明提出,除了在薪酬上有基础保障外,未来不排除用股权激励的方式来激发医生的积极性。“其实跟临床医生相比,网络医生的工作也相对要轻松一些。”由于大部分需要处理的都是轻症患者,网络医生以主治医师居多,也不需要占用过多优质医疗资源。从分级诊疗的角度看,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有价值。

“目前只是互联网医院的初级阶段。”张胜明如此断言。未来的医疗,可以逐步实现轻症在网上看病,需要做检查的去基层医院,最终患者实现真正分级诊疗,到时候,三甲医院取消门诊就只是迟早的问题了。

院长田军章则相对谨慎,他认为,“网络医院”是医改背景下新的探讨和尝试,要充分利用医院成熟的机制防范风险,控制风险。互联网应用于医疗领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它只是传统医院服务方式的补充,不能代替传统医院诊疗。

2015年1月,深圳市卫计委表示,今年将研究制定“网络医院”建设方案。该委的设想除了健康管理、网上咨询、医疗机构的远程诊疗等外,还计划将医生以个人名义的网上诊疗也纳入监管范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