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文化导入的启蒙教育探究

传统文化导入的启蒙教育探究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广为人知的是唐诗宋词,鲜有人问津的却是不计其数。例如字源,以点带面,常常可达四两拨千斤的妙处。本文对《国学初阶》这本著作展开分析,解读启蒙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导入经验,供诸多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启蒙;传统文化;语境

汉字讲究“形、音、义”,形在前,义与音相关,义变化时,音也常常会随之改变。义与音的关联变化,在英语中有时也会遇到,但形这个关键要素,却是汉字作为象形字所独有的。很多儿童在学会拼音之前,往往已经认得不少汉字了,靠的就是对形的把握与记忆。在中国古代汉魏时期,基础教育大体按《小学》《孝经》《论语》进行。其中《小学》即“文字学”,此中内容分为体制、训诂、音韵,用现在我们通识的说法就是形、音、义。换句话说,识字的“形、音、义”三要素也是我们两千年来基础教育经验的总结。

一、分析

如王守仁在《训蒙教约》所说:教学方法必须要生动活泼,使儿童在课堂上逐步掌握学习的规律与方法,教师万不可操之过急。在当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我们以“形、音、义”和“字源、语境、传统文化”在知网(cnki.net)作为关键字出现的频率来查看具体变化。字形和字源。我们以“小学、语文、字形”为关键字在知网(cnki.net)进行搜索可以发现,在1977年之前并没有相关论文出现,但之后也不过在1997有2篇,2013、2015年各有1篇而已(图1,字形组)。作为对比组2(图1,字源组),我们采用“小学、语文、字源”为关键字在知网进行搜索,可以发现仅在2010年、2011年、2016年各有1例出现。读音和语境、语义。作为对比组3(图1,读音组),我们采用“小学、语文、读音”为关键字在知网进行搜索,可以看到1988年出现2篇后,1989、2003、2009、2014、2016年都只有1篇出现。作为对比组4(图1,语境组),我们采用“小学、语文、语境”为关键字在知网进行搜索,可以发现在2002年到2016年都仅有个位数论文出现,在2017年才达到两位数。作为对比组5(图1,语义组),我们采用“小学、语文、语义”为关键字在知网进行搜索,可以注意到也不过是在2005、2012、2013、2014、2015年各出现1篇罢了。作为对比组6(图1),我们采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为关键字在知网进行搜索,可以发现仅在2009年起才有论文出现,到2013年起数量增长较快,在2015年达到50篇。作为对比组7,我们仅用“小学、语文”为关键字在知网进行搜索,可以发现早在1952年就有,而2010年起至今的发表数量做比较的话,就会发现与对比组6(传统文化)的差距量级在千倍,与字形组、字源组、读音组、语境组、语义组的差距量级在万倍。作为补充,我们又以“小学、语文”分别+“唐诗”“宋词”“诗词”为关键字,作为传统文化的补充检索数据。从结果发现,以“小学、语文、唐诗”为论文对象的和以“小学、语文、宋词”为论文对象的依然是极少数的个例,但以“小学、语文、诗词”为论文对象的还是有一定数量,2016、2017年的论文量均达到了百位数。同样,以“情境”替代“语境”作为关键字,也会发现2015、2016、2017年的论文量突破了百位数,但与小学语文相关论文总数去比,还是属于少数的。通过在知网的关键字搜索对比,我们可以分析得到这样的结论:小学语文的研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有,但是涉及字形、字源、读音、语境、语义、传统文化的论文就数量稀少了,尤其是字源、传统文化方面论文是近十年才出现的,涉及字形、读音、语义的虽然出现时间早,却长期以来近乎茕茕孑立。

二、实践

我们通过《国学初阶》这个材料,尝试融合“形、音、义”与“字源、语境、传统文化”来实践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作为入眼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图示(图2),以孩子们都有所认知的门把手的样子开讲释义。图示拉近了老师与孩子们的距离,因为图示用的是儿童画,而不是一板一眼的成人画。在扩展释义讲解中,则对围绕生活“情景”的认知,做充分衍生,调动教学气氛,在“网球式”的提问与回答里,把释义刻画进孩子们的脑海。这时候,作为加大联想空间或者理解深度,引入“字源”解析,从甲骨文、篆文、金文、楷书中挖掘沉淀的“传统文化”信息。以“把”字为例,这个“提手旁”也好,这个“巴”字也好,换到英语语境下,可都是算词根词缀的档次,哪能不展开来说道说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并不是就“博大精深”这四个字翻来覆去说着玩的,而是随便拿出哪个汉字都有一番典故可深挖的。用网络俗语说就是:出场就把人镇住了,这家底这么厚实。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光这样还是不够的,因为孩子们的记忆与成人记忆是有很大差异的。按林洵怡在《4—6岁儿童记忆易受暗示性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关系研究》、侯洁琼在《不同任务类型下4—7岁儿童记忆群体参照效应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庞虹在《小学儿童记忆中组织策略发展的实验研究》、洪德厚在《3—14岁儿童记忆发展的某些特点》、何建平与罗爱在《广告播出频次对儿童的广告好感度、记忆度影响研究——以卡通广告为例》中传递这样一个意思,对于儿童,掌握一个知识点是需要反复、多次、不同形式和渠道的刺激,才能达成。所以例词训练也是不可少,同样可通过举手发言或点名发言等互动形式来把课堂串起来,形成动—静—动—静反复交替的良好氛围。范文是我们认为很重要的环节,这是实践“语境”体验的核心。不然就会像在囫囵吞枣背英语单词,字是记住了,就是不会用,或者不知道在哪儿用。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古代名家诗词作为范文,历经千百年的洗练和去芜存菁,流传至今的大多是经典中的经典。他们对字、对词的把握可以用如切、如琢、如磨来形容,把这当作孩子的起点是最好不过的。

三、结语

将传统文化引导至课堂,做好启蒙工作是我们这些人的责任。《国学初阶》是我们不断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俗话说“花有百样红,人与人不同”,我们也期盼有更多人进入把传统文化导入的启蒙教育活动中,通过提高孩子们的文化底蕴与素养,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曾理,上官建文,黄玉晓,等.国学初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林洵怡.4—6岁儿童记忆易受暗示性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侯洁琼.不同任务类型下4—7岁儿童记忆群体参照效应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4]庞虹.小学儿童记忆中组织策略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2(4).

[5]洪德厚.3—14岁儿童记忆发展的某些特点[J].心理科学通讯,1984(2).

[6]何建平,罗爱.广告播出频次对儿童的广告好感度、记忆度影响研究——以卡通广告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9).

作者:黄玉晓 曾理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