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审美培养探讨

高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审美培养探讨

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要靠语文知识、语文活动、语文教师、语文评价这四个法宝。语文知识是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语文活动是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语文学科教师是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纽带;语文评价是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保障。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呢?这是当前也是今后语文学科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谈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一、语文知识: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语文知识这一重要的载体。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要选择有利于核心素养形成的语文知识。知识一般是由符号表征、逻辑形式、意义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组成的。学习中我们只有掌握了符号、逻辑形式、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知识。基于对知识和学科知识的认识,我们认为形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知识包括听说读写的概念与命题、本质与规律、思想与方法、产生与来源、关系与结构、价值与精神等。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内容要求,语文知识的获得须立足于18个“学习任务群”,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进而为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打好地基,提供源头活水。

二、语文活动: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语文活动即以语言为内容、以听说读写为形式的言语实践活动,它是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要转变语文教学的模式。新模式应该是基于问题、基于项目的一种活动方式,应该立足“学习任务群”,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来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活动中学习阅读、学习写作、学习倾听、学习说活。通过语文活动让学生在语用实践中追求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位、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力求避免教师大量讲解分析、技能逐项训练的模式。比如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三篇古代记叙散文,过去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讲解“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艺术手法”等知识,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而新的课堂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原有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可以采用课本剧表演、辩论赛、观影等活动形式,让学生从聆听中学习聆听、从说话中学习说话、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习作中学习习作,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真实的情境和活动中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语文教师: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纽带

学科教师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纽带,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是导演,做好一堂课的设计,将教学内容问题化、活动化、生活化,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二是主持人,要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适度进行宏观调控,通过诱导、启发和点拨,唤醒受教育者的求知欲,促使其自我展示;三是观众,“要善于赏识、期待和激励学生,要懂得给学生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使其体验到被认可和被尊重,进而增强学习动力。”要从知识教学迈向素养教学,学科教师必须从知识型教师转变为素养型教师。这是因为学科知识传授要靠学科教师来完成,学科活动的实施要借学科教师来推进。作为语文教师,要想通过语文活动将语文知识内化为学生必备的学科核心素养,就需树立“教育要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专业思想,在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上不断拓展和完善,尤其是要具备全面的语文学科和跨学科领域教学的知识,要重点提升自我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实施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教学交往能力以及教学评价能力等。具体来说,教师要能在课程的理念中融入核心素养、在课程的开发中满足个性需要、在课程实施中突出自主发展;在教学中要能创设情境、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启发式学习、开展基于项目的教学;在学生评价中要能坚持多元评价方式、突出育人评价。当然,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除了具备学科专业素养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创新素养”“跨学科素养”“媒体素养”“社会参与素养”“自我管理素养”等。

四、语文评价: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保障

考试评价是教育教学的指南针,它直接决定教师学科教学的方向和内容。考什么就教什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广泛流行,要想转变这种局面,就要改变考试的评价方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学业质量”这一全新的表述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考评作了明确的界定和描述,指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总体刻画”。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的关键特征,语文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为五个级别的水平,每个水平内部又有四个具体要求。水平1和水平2是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3和水平4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5是选修课程学习的要求。其中水平2是语文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水平4是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水平5则是为对语文课程更有兴趣的学生所设的较高要求,修习情况仅供参考。可以说,语文学业质量标准既是语文学科考评的标准和依据,也是指导语文教学的标准和依据,为语文教学的转型和发展带来了一股温暖的春风。语文学业质量标准能否推广、能否落地生根,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效果。考试评价改革是形成核心素养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保障。只有建立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考试评价体系和机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才有保障。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王姣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师读本[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

作者:丁梅荣 杨生栋 单位:宁夏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