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文化从某种意义承载着一个国家千百年来的发展轨迹,彰显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柱。从弘扬传统文化到确定文化自信,国家在文化的发展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尤其是在2017年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中理清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并且将传统文化所彰显的人文精神以及道德素质进行了详细的概况。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首先,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我们国家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凝结了无数的优秀传统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代大学生,凸显了我们文化的生命力和传承性。现阶段,我们正在齐聚一心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撑。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源远流长,更是绵延不断。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当代青年奋发图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其他课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一方面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实现了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再教育。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24个字。近几年来,社会各个部门,各个团体,通过理论学习和集体研讨以及各种丰富的学习方式大力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当代作为我们的根本价值宗旨,需要每一个人去践行。中国传统文化既博大精深又源远流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它的高度凝练。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为人处事准则,从更深的层面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再次,帮助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青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苗孕穗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青年更好地成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国家的社会矛盾已经发生了改变,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他们的道德素养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未来。现阶段,我们正在朝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奋力前行,需要全国上下齐聚一心,做出不懈奋斗,大学生担负着时代的重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们价值观的不断渗透和颠覆,一些享乐主义、官僚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利己主义的思想在大学生中开始蔓延,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新工具》中指出:“现在盘踞着人类的理智并且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其中的各种假象和错误的概念,不仅困扰着人的心灵,使真理难以进入,而且即使它们得以进入,如果人们不预先警惕,尽可能小心地加以防范,这些假象和错误的概念,就会在科学的复兴中重新聚合并扰乱我们。”现在,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强起来了,但是仍然需要当代大学生擦亮眼睛,明辨是非,确立科学高效的发展指南。“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无数人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就选择了高尚。”

二、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一)以“仁”为核心的人文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但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现在我们更多的传统文化都是从儒家文化中流传下来的,在儒家文化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文化实属“仁”文化,孔子、老子是这一文化的典型代表。孔子论述道:对人要有仁爱之心,人生活在群体中,作为一个社会人,需要和别人学会交流才是真正的人,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足以可见古代思想中对民的重视,崇尚平等自由的民本思想。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爱民,亲民,用民,利民的思想对现任国家领导人治国理政有很大的启示,也凸显了我们独特的历史文化精神。

(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锐意进取精神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特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从古至今,不少文人墨客用诗词歌赋赞扬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可以说刚见有为,自强不息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代名词,《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提倡“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精神境界,孟子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文人墨客中的这种精神经过中国人民的不断学习已经深深溶于中国人民的血液之中,成为滋养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创造更多奇迹的养料。

(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面对多次内忧外患,在国人的团结努力下,一次次击败外寇,国家也不断的强大起来,这其中彰显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即爱国主义精神,在某种层面,爱国主义可以作为民族精神的内核,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国人团结奋斗,我们国家日益站了起来,强了起来,富了起来。与此同时,好多诗人学者开始歌颂爱国精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了班固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有了吉鸿昌的“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所有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情怀的真实写照。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

高等教育虽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课堂教学仍然是主渠道,所以高等院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将传统文化的教学融入的课堂之中,增强文化渗透力,另外可以将传统文化,比如《大学》《论学》等,作为必修课,让高校学生去学习,还有作为立德树人的必须课,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其中加入传统文化。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由于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通过在主干课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融入当代大学生的脑海中,做到入脑入心。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培养成才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从某种层面来说具有教育导向和潜移默化功能,可以帮助现代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陶冶高尚的情操,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校可以在教学楼、食堂、操场等标示性建筑中融入有关文化素养,使得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在中心位置树立历史人物雕塑,如陶行知等。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做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虽然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可以潜移默化,在润物细无声中陶冶情操。

(三)以大学生社团为载体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大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通过第一课堂了解知识,也要通过第二课堂,即形式丰富的社团活动增加自身的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可以说大学生社团在学生的成长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及自我提升的重要平台,通过大学生社团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增强文化渗透的不二选择,比如通过青年志愿者协会、汉服社、弟子规协会等开展有关传统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孝顺、感恩、利他、诚敬,培养家国情怀,怀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大学生通过第一课堂的学习获得知识,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增长本领。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和形式,对于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11-29.

[2]张国宏.试论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皖西学院学报,2001,17(11):63-66.

[3]戴少娟.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析[J].今日科苑,2007(22):199-200.

作者:贺帅 王玲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