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9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9篇)

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德建设路径

摘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领大学生保持政治态度,确立政治思想,提高,加强品性素质、提高理论和实际本领,能够对创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起推动作用。老师师德培养的足够正确,是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本前提。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德

大学生接纳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修养的同时有相应的层次性,大致可划为学习、交流、分析、动手四层面,不同层次各自的特点与外在要求不同。老师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根基,他的人生观与行为直接干扰众多学生的人生走向与思想观念,他们的工作效率能直接干扰学生不同层面里的接受联系程度及不同层面本身的接触稳固程度。学习层面,老师应该将已有理论文化全部授予学生;交流层面,老师面对学生疑难问题应热心指导解决;分析层面,老师应全力辅助学生研究、探讨;动手层面,老师应该尽全力辅导同学们展开各式活动,再进行正确指引与归纳。老师的工作是四个层次的链接,实际上所有学生群体全部是这几个层面的不同结合,又持续改变着,也就是说老师的工作是一类长久的、反复选的巨大项目,老师的师德能极大的干扰老师对同学们的投入是多是少。所有,想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准,一定要提高对老师的师德培养。详细可划分以下三点:

1创办师生共有人生观,推动师生关系的和谐。

在社会与经济飞速进步的同时,教师与同学们的人生观的表现都各不相同,高校在进行师德培养之时务必关注教师与同学们的政治思想培养及品德修养的培养,更正教师与同学们人生观的歪曲,带领其创建共有人生观。共有价值观的创办能促进教师与同学们在观念上有共同想法,建立公共思想,进一步推动师生关系的和谐。师生共有价值取向的创办渠道有:第一,按时策划并带领师生一齐进行理论学习,其实质要顺应时代走向,符合实际,关注实用性,样式多彩,例如汇报会、探究会、座谈会等,关键是师生应一起研究,一起发展;第二,详细的策略带领,经由策划详细精确的鼓舞与限制策略,带领、推动师德培养的标准化、体系化治理方式;第三,完全施展年轻老师的亲和力,安排年轻老师融入同学们平日的生活,提高友情,建立师生彼此的信任和契合度,进一步促进师生彼此的使命感。

2增强师德评判标准,确保师德培养的进行。

师德评判是经由外界对老师师德处境展开评判,继而去督促和鼓舞老师,以实现提高师德培养效果的方式。增强师德评判体系,第一,师德评判系统的增强。“师德评判的关键是创办一系列合理的评判系统,评判系统可以相对整体的、合理的显现师德的本质,而且实际中同样能够运行。师德评判的宗旨是要准确突出学生、老师、办学掌管人员、学生监护人、社会评价等与学校效益有关人员对老师的评估。所以,应将事前、事中及事后的评判联系到一起,将评主体与客体有序的分离开,可以自觉、公正的表现客观真实。”第二,“提高大学生评判在考察老师时的重要性,积极采纳同学们对老师的建议,在就建议展开具体的核验,是老师领略到同学们的关键性,以此让其在未来的办学中重视爱护同学们,努力关爱所有同学。”第三,还需保障老师师德评判成果,实现结果可视、奖罚公正。面对不尽责的老师给予严苛的惩罚,表现突出的老师应尽力奖赏,经由创建正反面的案例约束老师的举止,增强老师们依照师德标准做事的自发性。

3更新德育教师内心,促进当代型老师的完善。

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需要高校办学当代化,同时注重老师的当代化。想完成学校德育治理的目标,德育老师内在的再次创办极其关键。学者蔡怡觉得缘由有三点:(1)涵盖德育治理的全国办学方式有再次策画的趋势;(2)德育治理人员的固有内在特征向当代化的转变,是当代化的阻碍;(3)德育治理的当代化带领着当代化的老师们。与此期间,经由研究她还指出更新当代化德育教师内心的八个关键,也就是急迫的变动心理、淡定的理智感、自身的效应感、文化的人生观、当代的资源观、崭新的时间观、精准的体系观、通达的民主观。经由对德育老师内心的当代化更新,避免其忽视大众事务、观念守旧、害怕更新、不在乎实际的独自的自利的固有性格特点,传播其敢于革新、无私付出、看向未来、思维通达、尊敬文化、爱护同学、富有使命感的公益的当代性格特点,进一步施展德育老师在“四个层面”办学方式上的内在指导功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宽度与效力。

4小结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领大学生保持政治态度,确定政治思想,增强品行德行、提高理论和实际本领,对创办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有促进作用。教师师德培养的准确落实,是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前提。培养师生共有人生观,加强师德评判体系,更新德育教师内在是推动老师师德培养的关键做法。办学模式科学,师生关系融洽,才可以稳定的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业务的增强。

作者:崔敏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二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育大学生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状况。因此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具有坚定政治信仰的大学生才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才能更好地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够在当今激烈的国力竞争中站稳脚跟,是否能够顺利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践行是否有成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意义

其一,在当今就是要使广大的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建设中国现代化事业是我们自己的事业,只要人民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人意识,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创新,我们就能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利前行,而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这种觉悟,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如果没有强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民群众就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那么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充分发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将会是异常曲折的。其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功能方面去理解。在我国范围内去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用这些思想理论去教育人民,并且不断地提高我国群众的觉悟水平,为实现中国梦而鼓足干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就在于马列宁主义理论的功能和作用。马列主义理论在认识与改造世界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一种理论体系一旦形成,必然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认识能力、实践行为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也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其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思想良莠不齐,就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各种矛盾纷繁复杂,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冒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腐朽思想不断地侵入、腐蚀人们的价值观。这些消极的变化,如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对一些人尤其是处于学习期高的大学生来说,必然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影响着他们的物质生活层面,还会影响他们的精神生活层面。要大力弘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使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下永远弘扬。①不断加深对我国国情的认识、对新时期新道路不断发展的认识。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其二,网络的产生与发展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巨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飞速崛起,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学生是这种新媒体生活的行最先品尝者,在感受它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网络的虚拟世界,使来自社会和个体的因素的影响减弱了,网络无疑成为了大学生发泄不满,表达思想观点的重要场所;大学生通过新媒体的各种平台,他们个性得到很大张扬,但是它的无门槛性和虚幻性等,很容易使大学生不顾现实道德因素的制约,做出不负责任的各种行为;各种思想观念的并存,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责社会意识、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甚至有些大学生迷失其中无法自拔。②新媒体是个双刃剑,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为主导,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根石,不断创新新的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运用和发展这种新文化,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其三,大学生的个性虽强烈,但目标性缺乏,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代大学生大都生活于优越的环境下,虽然他们有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也有较大的学业压力。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下,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总的来说是积极健康的,同时也存在消极的、有害的方面,如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这对处于成长时期的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校园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方面,要有效性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在校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坚决守好校园舆论的阵地,决不给错误思潮和主张提供传播渠道,做到守校有责、守校尽责。

三、结语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学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肩负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祖国繁荣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要巩固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尤其需要高校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注释:

①董元、郑大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分析》,《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0年,第15期,第2页。

②史颖超:《试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Z].2008-05-04.

[2]赵启会,翟汉兰.优秀传统文化下的大学生人文道德养成[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05).

[3]牛凤霞.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8,(11).

[4]程刚.金一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途径的探索[J].高校理论战线,2009,(01).

作者:张小飞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第三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

摘要: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来源和主要媒介,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牢牢把握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并积极应对其带来的挑战,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和有机结合,探索“互联网+”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新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创新

2015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贯彻和实施,标志着现代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新常态。

一、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意义

(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不断普及和应用。互联网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来源宝库,它所涵盖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态、教育、娱乐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者可以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及时获取教育资源,了解和学习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经验,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浏览和下载相关信息,这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网络的资源共享性真正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二)有利于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网络环境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激发着教育主体逐渐产生新的教育理念。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运用新的理念和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方法,将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崭新的前景。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与发展,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空间和人员方面的限制,为受教育者打造了更轻松的学习环境,创造了更良好的学习条件。教育者可以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需求,审时度势,改变以往形式单一、内容趋同的教育模式,通过视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在线教育模式,将线下实体课堂与线上网络课堂相结合,使学生摆脱时间和地点的束缚,自主地进行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一方面,教师可以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包装”,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并插入相关的图像、音乐或视频,用生动形象的内容取代枯燥的课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和热情,并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熏陶学生,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师生之间可以“跨时空”地进行交流,教育者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了解他们当前面临的困难,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推动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融入社会

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较活跃,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使受教育者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当前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国家的政策规定、国际的发展态势等,使其知识体系不断丰富、视野不断开阔,为今后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增强大学生参与社会的责任意识,推动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二、“互联网+”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当前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紧紧抓住机遇,并积极迎接挑战。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难得的机遇

1.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以往受制于传播条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从广播、电视、报纸中获得,内容大多雷同且相对滞后,缺乏时代感召力和说服力,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而在“互联网+”的时代下,网络具备着资源量更足、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等特点,这就使原本相对狭窄的教育空间变得开放,也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内容上的支撑。

2.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网络交流平台逐渐消除了师生在身份地位上的差别,使个体拥有相对平等的表达权与选择权。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匿名性,大大缩短了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使师生间的沟通环境更加轻松,减少了心理防范,加大了师生间的互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

3.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模式的革新使受教育者逐渐从他人教育转变为自我教育。受教育者可以依据当前的学习水平、学习进度及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这极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得到相应的提升,综合素质也得到不断完善。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使受教育者由消极被动地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极大增强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4.拓宽大学生的社会视野

大学生是当前社会群体中最活跃的一部分,网络环境中信息传播速度快,言语表达开放,气氛相对轻松,这些都迎合了青年大学生的特点。网络成为大学生了解新事物、新思想、了解社会、开阔眼界的主要途径,同时对激发想象力,创造力产生一定的作用。大学生的关注视角逐渐转移到社会热点问题方面,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1.网络充斥着大量虚假、不良信息

网络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大学生来说,它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便捷的工具,同时我们也要深刻意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信息粗制滥造、不良信息污染、信息渗透等问题十分突出。通过调查不难发现:讯息、时间、空间的无屏障流通,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互联网,我们既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纳者,每个人都在传播环节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网络信息的交互性、即时性、隐秘性让各种信息参差不齐、难辨真伪,甚至虚假、色情、暴力等信息层出不穷,纷繁复杂、优劣兼有的网络信息资源,影响了社会的道德认知和思想观念。我们可以一针见血的指出:趋利避害,提高网络环境,是对改善大学生思想教育环境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2.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与方法在互联网时代被无限地拓展,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发起了冲击。跨地区、跨年龄、跨领域、不同教育水平、不同经历的人在网络中可以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复杂的环境给网络环境的整治带来了困难。诚然,开放性、及时性促进了不同信息文化的的传播与融合。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主义的信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很少,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内容,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网络技术和信息量上的优势,他们把互联网作为反动信息的工具,对不良信息进行大肆传播。例如反和平、邪教、“台独”、恐怖主义等言论,这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极易被这些错误信息利用和影响,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在“互联网+”的时代,个体的知识和信息拥有量已不再与资历、学历、年龄成正比,而是与谁更早地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有关。即时的、开放的网络资源,改变了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知识垄断的情况,同时权威和地位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和冲击。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具有平等的地位,在传播环节扮演各自的角色,二者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不同的经历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接收的信息存在着差异,导致思想和行为间存在矛盾。如何与时俱进地在网络虚拟条件下维持原有的“权威性”,持续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现阶段面临的一项挑战。

4.大学生乐于虚拟沟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网络的虚拟性让大学生游离于现实与虚拟之间,特别是出现一些“低头族”,双重人格在他们身上体现更加明显。匿名性使大学生逐渐摆脱现实社会的道德约束,为他们道德失格提供了机会,尤其会给自制力较弱的的大学生造成行为上的“任性”。长期下去,人际交往能力出现障碍、交流沟通能力不足、心理疾病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之产生。网络虚拟环境使道德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都变得十分淡薄,逐渐形成隐患。

三、基于“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一)加强绿色校园网络的监管和治理

一方面,高校要加大对校园网络的监管,通过建立网络信息监控机制,及时对流入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从源头消除有害信息的传播,保障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高校要对校园网络硬件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制定规范、具体的网络管理条例,利用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海报等形式对校园网络文化内容进行宣传,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提高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觉性、规范性。

(二)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实现“双阵”互动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推进,网络作为一种新的载体,也开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阵地。在这一背景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平台、高校主题网站平台就变得尤为重要。在互联网上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双阵地”的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得到提高。

(三)教育者增强创新意识

在“互联网+”的视野下,教育模式得到转变的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顺应时展的潮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知识外,还要熟悉相应的网络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落后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互联网+”形势下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四)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针对高校大学生来说,媒介素养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强大的知识储备功能进行自我教育;利用互联网多种互动及媒体形式,增强自身的各项能力和素质;利用互联网娱乐及休闲空间,发展自身的兴趣和爱好等。提高其媒介素养,实质就是提高其利用互联网发展自身的能力。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措施,保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教育者要注重对大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培养学生逐渐养成利用现代媒介的思维,充分发挥现代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最后,大学生要加强媒介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树立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意识,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在“互联网+”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紧紧把握时展的脉搏,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采取有效对策来引导学生,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不断提高和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实现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钱国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5,11:51-55.

[2]闫书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J].中华少年,2016(4):296-297.

[3]探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途径[N].新华日报,2015,4(17).

[4]聂慧芝.“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探索[J].高教学刊,2016(10):213-214.

[5]任小龙,沈强.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7):106-109.

[6]药飞飞,阮怀堂.“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商,2016(12):40.

[7]刘丽.“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J].亚太教育,2016(9):243-243.

作者:杨海梅 单位: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第四篇: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伴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当代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关系到国家的昌盛繁荣。20世纪末在美国掀起的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给我国的大学生教育带来很多的启发,针对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展开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探究

一、积极心理学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特点

(一)让学生接受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发掘和培养大学生的优秀才能和优秀品质。要想使积极心理学的这一作用得到发挥,必须帮助大学生感受这种积极的主观体验,这种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快乐、爱与被爱等,主观幸福感和快乐在这几点之中显得尤为重要。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于生活中事件所做出的幸福指数。许多研究表明,这种幸福指数主要受人格因素的影响,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学生拥有完整的人格,对国家、社会、亲人拥有正确的心理态度。积极心理学将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当作他情感的核心,也是人生活的最终目的。积极心理学也将快乐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当作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快乐的人和不快乐的人在认知和策略上是有很大不同的,而且这种不同是无意识形成的。每个人的快乐指标往往与国家的经济发达水平密切相关,这更加能够体现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作用。积极的情绪体验往往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

(二)培养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

人格特质是一个人在充分进步发展时所表现出的境界,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心理学讲究帮助大学生把这种优秀品质转化为一种常规的生活方式,拥有积极人格品质的人往往能够激发出更大的潜能,克服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达到常人无法达到的高度,这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拥有积极人格品质的人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优点,并做出积极的改正,不断地完善自身,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他们还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辨别是非、弃恶扬善时能够具有常人所不具有的优势。将这些优秀品质运用到日常的人际交往时,往往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他们后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积极的人格品质能够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组织系统

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生活,从而享受到更多的幸福体验,在积极心理学上我们把能为人们带来幸福体验的社会环境的总和称之为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社会大支持系统,由我们所了解的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等组成,这些东西都不受我们主观因素的影响,对我们的生活和行为做出一系列规范,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可以说,这些东西对我们的一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个是社会小支持系统,由我们的学校、家庭、工作单位等组成,这些小环境时刻影响着我们,当中有着对我们非常重要的人,可以对我们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学生所处的环境是一种非常积极、健康的环境,那么他们更容易塑造乐观、向上的精神。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时,往往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组织系统,从而为他们接受政治思想教育做好铺垫。

(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往往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现代的积极心理学也开始研究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价值追求对人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正确的价值追求会使人不断地追求幸福,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积极的心态,更加用心地对待生活,在社会上产生一种良性循环,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正确价值取向的引领下,人们会努力扮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完成自己的使命,使全社会的人都能够处于一种满足的生命状态,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带动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二、积极心理学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方法

(一)积极促进合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制定

为了使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学校需要给予一定的制度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这三种教育会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努力地为之奋斗,使他们养成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对自己的国家充满感情,将来用自己的力量来回报祖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具有自己的节操,在社会生活中遵循一定的原则,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这些事情的完成都需要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积极心理学的重要作用在这个时候得以完全体现,教师在进行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要加强对这一点的认识,积极地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学校也需要制定合理的制度,通过制定一定的制度来促进积极心理学的开展,不断地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内容,来给予积极心理学更多的发挥空间。

(二)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技巧和方法

教育的开展讲究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合理的教育技巧和方法,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比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而言,融入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变得丰富多彩,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自我,采取较为平和的方法,对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教育本来就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如果因为所采取的方式不当,而对学生造成消极的影响,那就得不偿失了。以前的教育方法主要以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批评教育为主,而忽视对学生精神状态的关注,对学生独立、自主等创造性性格的形成造成了不利影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积极心理学教育方法的应用,采取公平对话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内心,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

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确认对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影响。教师身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开展者,更需要加强对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在积极心理学开展的情况下,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学生不只是教学活动的客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主体与客体之间可以相互进行转换。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地对待生活,开展学习。学生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自身的品质影响教师,和教师平等对话,倾心交流。

(四)努力实现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结合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将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整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增强它们的实用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心理学的目的是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都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指数,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介于积极心理学是从西方传入的这一前提,教师要加强对西方先进思想的学习以及应用,兼容并蓄,带有批判地吸收西方成果。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他们共同点的把握,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总结经验,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总之,积极心理学对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教师要加强对积极心理学的重视,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实现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促进大学生自身良好品质的形成,让他们拥有正确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参考文献:

[1]高魁,刘康.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93-96.

[2]蓝邱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初探:基于借鉴积极心理学[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8(2):148-151.

[3]周文芳.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8):198-199.

作者:张艳君 单位: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

第五篇: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主要围绕当前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为解决当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化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

当前,高校大学生多是“90后”,他们多会运用互联网。在日常学生生活中,大学生依赖虚拟的网络。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东西,让大学生可以去认识世界。“90后”在人际交往上多是采用网络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比较缺乏沟通,只依靠网络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在价值观上与教师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教师在课堂中很难给学生提供方向。网络上的信息量很大,学生多是为了娱乐,但是信息中存在一定的思想倾向性,导致学生在阅读信息的过程中不能够正确分辨信息的真伪。互联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存在多元化、个性化以及不确定性。学校一般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思想政治上能够跟上党和国家的要求,但是时代网络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互联网削弱了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

互联网的出现给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影响,削弱了传统思想对大学生的教育。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找到多样的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信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信服力与影响会被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向学生宣传当下我国的思想政治。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思想政治方面主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马克思主义和思想基本理论,在大学生日常学习中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比如“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通过这样的渠道,让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文化。互联网影响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互联网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种方式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给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课程设置带来了调整。所以,当前高校要积极应对网络的冲击,优化教学方法,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二、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教学与学生管理

高校教学可以把团活、党课以互联网教学平台的方式,让教师可以在线为学生解答问题。也可以开设网络课程,利用QQ群、微信群等,开设有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代史”的课程,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上课,自己选取时间完成教师在线上布置的作业,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对作业进行讲评。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完成教学课程。

(二)实现资源共享,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通过传统课程与网络课程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有效利用教师整合的资源,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相应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灌输德育知识,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紧密相连,实现高校的教学目的。除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学校还可以利用社团活动,让师生之间建立联系,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三)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高校可以加强对网络平台的建设,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在一些板块上加入互动的模式,给参与者一些奖励,比如积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创新平台,提供新颖的板块,吸引学生,加强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网络针对通俗易懂的教学内容进行理论教学,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多枯燥乏味,通过网络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比如通过微课可以缩短教学时间,通过精简的课程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四)实现线上线下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依靠互联网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线下的教师教学工作,给网络提供坚实的基础。所以,要明确思想政治课程,对其进行变革,让教师可以研究课程,认真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合作。随着时代的变化,应建立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造“互联网+”教育的模式。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思想政治教学进行改革,顺应时代的变革,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综上所述,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结合互联网,利用互联网的功能吸引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戈丽萍.全面认知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当代教育科学,2014(23):后插8.

[2]娄晓敏.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与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6(6):136-139.

作者:王凌宇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第六篇:大学生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摘要:对于现在的高校来说,大学生干部是大学生最具有代表的一个群体。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接班人,要承担将来社会发展的重任,因此大学生干部就成为了高校大学生的领头人。对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怎么样才能够改进高校大学生干部的道德以及思想政治水平是目前来说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篇文章对大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以下几方面的思考,并且找出解决问题的响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高校的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间的支柱,他们将要承担着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联系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干部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作为从事思想教育的工作者来说,应该深入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干部的工作特点,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脚踏实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就可以整体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

一、为什么要对大学生干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不仅仅是体现在一个人的自身素质水平上,同时也体现了当代社会发展的方向,而且在社会未来的发展中他们必将承担主要的责任。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是一项建设未来中国的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从大学生干部的角度思考

在高校对大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大学生干部而言,可以促进自身素质水平的提升,而且可以帮助大学生干部不断地培养人生观念,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可以帮助他们顺利的走入工作岗位并且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可以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思想的升华教育,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可以收益,实现当打大学生的真正价值。

2、从学校的角度思考

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文化建设有很重要的影响。随着近几年的发展来看,高校经常出现一些恶性的伤害事件,这就让学校的管理者意识到必须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加强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一些有意义符合学生发展的高校活动,让学生之产生深厚的友情,这样才能避免高校恶性事件的发生,对高校开展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3、从社会的角度思考

对当代大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学校通过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素质水平较高的有用之才,为以后中国的发展和建设的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影响大学生干部走向社会如何进为人处世,最终可以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目前我国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时出现的问题

总体来说,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干部的思想素质觉悟都很高,有着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认真学习的态度,此外在工作中也表现出了很强的管理能力。但是,仍然有很多的大学生干部存在着思想问题,尽管这种现象只在少数人身上出现,但是这对大学生干部思想道德工作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并且会成为高校工作中的绊脚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大学生干部为同学教师服务的目的不纯

我国社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社会风气复杂多样,人们的意识也都不相同,尤其是刚刚对社会有所了解的大学生。这种复杂的风衣也影响了大学校园,很多大学生干部的工作是比较功利化的,他们会把干部的权利和政策看的非常重要,也只是为了得到某方面的利益才会去当大学生干部。比如说,有些人为了入党或者是奖学金,完全不会为同学服务,这种功力的思想在大学校园是普遍存在的。

2、学习成绩欠佳,思想素养不到位

作为学生干部来说,应该是学生群体中各项成绩优异的学生去担任,但是在高校所反映出来的是很多的学生干部成绩并不优秀。有些人认为学生干部只要做好工作就可以了,学习成绩并不重要,所以在对学生干部选举时,往往会把成绩忽略了,这就到这学生干部之间的水平各异。在担任了学生干部后,很多干部并没有处理好学习和工作,所以在担任干部期间学习成绩下滑,耽误了学业。

3、学生干部的承受能力差,存在很多的心理问题

现在很多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为受到父母的期望以及学生的忠重视,自身的压力就比较大,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承受着很大的学习负担,对于大学生干部来说,不但要承受来自生活学习的压力,还要承受学生工作的压力。学生工作设计很多的人和事,要与人沟通,还要和社会接触,学生干部在承受学习的压力外还要承受着步入社会的压力,所以就出现很多干部能力不均匀的问题。

三、大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思想观念工作要到位

要想做好大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学生这三个方面去考虑。学校领导要把大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去开展,要把大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整个高校的工作中去,学校的领导必须要认识清楚大学生干部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的领导只要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就可以很好的发挥大学生在高校的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在前面我们说到大学生服务意识不到位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大学生干部信念方面的问题要增多,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有更为先进的为同学服务的理念,加强大学生干部的素质教育,帮助他们弥补学习上的不足,这样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能够优秀的完成,帮助老师进行正常的班级服务。

3、管理方面要具有时效性

为了让高校大学生干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很多额管理工作一定要与时效性,最为重要的是辅导员老师的工作,学校只有把各方面的工作落实到位以后,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大学生干部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工作。

结束语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在很多方面,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学校的领导必须要重视,积极探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宗兴.构建和谐社会与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薛凤英.对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

[4]吕建明.论高校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10):3~5.

作者:刘红伟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

第七篇:大学生代际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摘要:代际特征,即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不同代或同代人不同年龄段群体表现出来的在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化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观念表现为明显的代际特征,这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规范化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必须结合代际特征的特点进行转变,以满足思政教学的发展需求。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代际特征及对思政教学的影响研究,希望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代际特征;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未来时代的主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发展迅速,形成了特点鲜明的代际特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结合大学生的代际特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改革,不仅能够满足大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更能充分探索高校思政教学的发展方向。

1大学生的代际特征

大学生的代际特征与个体成长过程具有不可分割的重要联系,但同时也受特殊社会性事件的影响。

1.1“60后”大学生

“60后”大学生,即1960年到1969年出生,并进入大学深造的我国人民。他们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是社会指导价值观的忠实拥护者。他门热爱生活,习惯站在宏观历史角度计划自己的发展趋势,多为理想主义者,将集体主义作为核心价值观念。

1.2“70后”大学生

“70后”大学生,即1970年到1979年出生,并进入大学校园的我国人民。他们受政治因素影响,心态由积极乐观转变为小计冷漠。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巨变,他们将关注的重点从集体转移到个人生活上,将抽象化的理论进行具体世俗化,重视奉献之后的回报。他们形成了更加相对多元化的评价价值观念,比“60后”大学生更注重自我发展。

1.3“80后”大学生

“80后”大学生走入校园,正值千禧之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转折与全新开始。他们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人,因此在成长中备受关注,经历改革的洗礼,“80后”形成了独特的精神特点和气质,即“80后”的代际特征。他们拥有优越的成长环境,却在成长中承担了更多负面评价。据相关调查显示,“80后”既没有“60后”的理想主义,也没有“70后”的世俗化,取而代之的,是“80后”自身的客观务实、能够理解和包容不同意见。他们将“60后”和“70后”的价值观念进行整合并得到了发展,因此表现出他们成长过程中独特的矛盾冲突。

1.4“90后”大学生

“90后”大学生经历了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洗礼,08年北京奥运会、“5•12”大地震、我国经济总量的提升等,“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体现出更加开放的特点,注重合作。据相关研究表明,当前“90后”的价值观念中仍存在“80后”价值观念的一些特点,并没有形成全新的价值观念,但“90后”更加注重社会价值,注重精神发展。

2代际特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影响

从大学生的成长不难发现,几代特征体现于大学生成长和个体发展的各个阶段,受社会性事件、个体成长的综合影响[1]。而也正是社会的进步对代际特征产生了这样的影响,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机遇。思想政治教学是高校主要教学活动之一,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肩负着引导思想政治观念的重要责任与使命,能够引导学生的具体行为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功能。在大学校园中,不同年代的大学生之间会形成自我对比或参照,将生活与成长经历进行比较,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学中,应注重大学生代际特征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调整,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优势与相对局限性,扬长避短,引导学生据横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善于寻找大学生成长中的种种优势并善于利用,以便协调思政教学,使其符合时代特点。

3代际特征影响下大学生思政教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形成专门的学科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高校也将思想政治教学上升到科学层面,使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也在逐步形成更加规范化和体制化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下直接性显性教学的方式,注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引导思想政治教学向各学科进行渗透,促进其多样化发展。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教育理论和政治教育内容的溶蚀,更加注重道德、品德、思维模式等心理素质的引导和构建,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在思想教育中,突破了传统教育手段的局限性,融合了科学的管理模式、管理服务,在经济法律的干预和引导下,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发展[3]。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注重说教,难以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站稳脚跟。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应关注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应注重多元化发展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尽可能多的进行沟通,更应注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

4结束语

结合历史的轨迹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的相关研究可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不断创新发展,正是满足大学生代际特征而进行改革的过程,也是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实践的反思过程。对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庞大的信息量冲击之下,如何建立健全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引领思想政治素养发展和提高,是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重点研究的课题。学生代际特征的研究,能真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提供重要的参考,为思政教学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佘双好.大学生代际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发展趋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4,09(03):8-15.

[2]徐红霞.大学生代际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发展趋向[J].现代职业教育,2015,10(02):90-92.

[3]侯大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12.

作者:瑞祥 单位:南昌工学院

第八篇:大学生代际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摘要】代际特征指的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人们的行为和观念的普遍差异性,这种群体表现出来的差异就称为代际特征。这也就是每一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会不同,就导致了代沟的出现。大学生作为社会重要的群体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处事习惯也在发展变化,这就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要与时俱进。本文就大学生代际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代际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课程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变迁,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要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必须重视大学生的代际特征,不断对思想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大学生们的需要。本文结合大学生的代际特征,就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代际特征

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表现在物质经济上,更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上,这就形成了代际特征。大学生代际特征是指各个时期的大学生在行为方式和观点上的群体性特征。“60后”大学生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大都充满着激情和斗志,热爱生活,志向远大,属于理想主义者。“70后”大学生处于时期,受的影响,情绪比较的消极悲观,相对于60后大学生他们更多的是寻求自身的发展。“80后”大学生的大学时代正处于改革开放持续发展的时期。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因此,这一时期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就是务实精神,能够积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积极的进行生活。“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想上更加的开放,更加注重个性解放和发展,相比于80后大学生在人生价值上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妥善处理各个时代的不协调性,丰富课程内容

过去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更加注重对大学生一些理论思想的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断得到解放,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丰富课程的内容,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关注大学生的时代特点

每个时期,大学生们的行为方式和处事习惯不同,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关注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得大学生能够顺应时展的潮流,成长为当代需要的人才。

(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的个体思想和群体的行为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在进行改变,这就给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的引导因素,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一些大的事件以及国家政策,还有助于大学生建立完善健全的人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从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向全面发展

旧时的思想教育重点在于发展的宏观理论教育,随着社会的变迁,大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也逐渐的显现出来,每个人有不同的兴趣不同的爱好以及不同的观点,因此在进行宏观理论教育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重视大学生人格道德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二)政治教育手段多样化倾向

从大学生的发展轨迹来看,大学生越来越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个性化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打破过去传统教育方法的局限性,在教育方法上采用多样性的教育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置课堂内容时,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三)从理论教学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过去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因此,当时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不够熟悉,不了解国家的一些方针政策,所以,需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当前社会,改革开放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学生们也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社会的动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更加注重实践课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

四、总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大学生代际特征,不断丰富和发展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红霞.大学生代际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发展趋向[J].现代职业教育,2015,(10):90-92.

[2]彭铧.大学生代际特征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发展趋向[J].文学教育(中),2015,(6):72-73.

[3]刘爱玲,平章起.全球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及对策[J].学海,2013,(6):216-219.

作者:邱晶岩 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第九篇: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摘要:分析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方法,并从建立完善的大学文化设施、注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整理文化典籍、开设传统文化公共课程、定期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班级研讨会等方面研究融合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当代大学生认真学习与传承。现阶段,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比较推崇,有的甚至淡忘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等优良传统在少数大学生心中有所淡化,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研究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问题。

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方法

(1)宣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中国传统文化亦是如此,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应多向大学生宣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只看到少数不好的方面,更要看到多数好的方面,要促使大学生学习与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2)有针对性地将传统文化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意识和想法。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高校教师应正确看待每个大学生,尊重每个大学生,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文化需求,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让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3)加强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随着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当代高校大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更为广阔,学习的东西也更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教师应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育,注重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力、认同感和参与性,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通过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途径

近年来,各大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学习越来越重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教师要通过有效的途径,使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建立完善的大学文化设施。一般而言,传播传统文化需要良好的载体。高校的硬件设施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高校要充分重视校史馆、图书馆等一系列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同时,高校还应该采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传统文化网站、开发建设移动互联网思政教育APP。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大学文化设施,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2)注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高校教师应注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需要通过其他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高校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利用周末等假期带领大学生参观红色旅游景点,有效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3)组织大学生整理文化典籍。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遗留下来的文化典籍众多。文化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及见证,因此,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高校教师通过组织大学生整理文化典籍,可以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从而启迪思想,感化心灵,自觉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4)开设传统文化公共课程。高校课堂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在高校开设传统文化公共课程,有利于大学生重视传统文化,便于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高校教师可以在传统文化公共课程教学中讲解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人文故事,引起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中国传统文化,自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5)定期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班级研讨会。班级研讨会能够使大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因此,高校要定期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班级研讨会,促使更多的大学生自觉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高校教师可以先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及社会现实,精心设计班级研讨会的主题,然后告诉大学生班级研讨会的方式、方法,让大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自主学习传统文化,深入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注重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融合的方法是:宣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有针对性地将传统文化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融合的途径是:建立完善的大学文化设施、注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大学生整理文化典籍、开设传统文化公共课程、定期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班级研讨会。这样,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优良品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秦清芝,魏范青.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J].林区教学,2005(06).

[2]陈保健.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在当下的重要性[J].中国成人教育,2015(09).

作者:杨兆宇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