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素质教育的机电一体化教学创新

素质教育的机电一体化教学创新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实践教学课时安排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第一,“适时”原则:课时数量应占整个教学计划总课时40%及以上,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第二,“保量”原则:根据各个教学单元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及时补充教学实践环节,强调知识与动手能力的结合,增强实践教学的时效性,提高教学效果。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热情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选定实验题目,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实验要求和内容进行操作,且实验内容侧重于对理论与定律的验证,代表性不强,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不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由此可见,传统的实验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必须精简实验内容,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主线的培养机制,为学生多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出符合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根据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调整实验课时和课程内容,即实验课时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40%以上,充分体现职业技能教育的特色,实现课堂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化。如,将传统的汽车减速器模型的拆装实验改为实际减速器拆装与轴系测绘操作实验,使学生了解汽车减速器的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感性认识。实验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亲自动手的空间,为素质教育提供一个操作平台,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体会到实践教学的直观性、实践性和客观性。实践教学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独立发挥思维潜能的环境,是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最好方式。

改革实践教学结构,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职业技术学校,加强实践性教学,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培养出能够快速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应用型人才是职业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为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构建了系列实验室。基础类实验室。主要开设验证性实验,针对学生工程实验环节薄弱、对机械感性认识不足的情况,着力建设了机械模型观摩性实验室。分析与综合类实验室。主要开设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机构运动参数测试和机械结构等综合性实验,增添了三大传动实验室、PLC控制实验室,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机电一体化实践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中职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既是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的要求,又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学生知识转化最有效的途径,是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参与,都能从中获益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校可以降低实践教学环境和设施投入的成本,改善实践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改善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学生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企业则可以有目的地培养、选择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减少人才再培养成本,进而找到了选拔人才的捷径。职业教育就是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的教育事业,说到底就是就业教育,这就要求职校毕业生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即采用工学紧密结合、校企紧密结合方式,突出技能培养,达到“招生即招工”、“零距离就业”的目的。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中对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使学生的“工”与“学”交替进行,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步发展。

(一)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借助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由学校派专业学术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企业派技术专家成立顾问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人才培养方案会,共同研讨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特点和校企合作实际,方案加大了实践环节的课程量,使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大于1∶1,采用教学循环互动,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二)确立校企合作培养方式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办学过程中,始终应把改进目标定位于市场需求,始终坚持办学的开放性。长期保持和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工学结合,采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将企业的生产线引进校内实训基地,由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环节的讲授;二是把学校的实验设备放置于企业,将部分教学环节直接设置在企业,让学生直接在企业进行实际生产工作,企业对学生按员工要求进行管理并支付薪金。两种方式结合进行,学生的“工”与“学”便可在学校与企业之间交替进行。目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与郑州日产、海马等企业建立了订单式顶岗培养合作关系,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创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三)合作培养的教学和管理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过程中,学校应积极为企业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及时了解企业在生产设备、产品研发和生产一线的人力需求等情况。针对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使自己的学生能够适应并融入企业,为企业创造价值。为此,学院应成立以校内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企业相关负责人参与的教育教学管理委员会,负责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学校的教学按照校企双方共同确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同时根据企业与市场的需求灵活调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专业理论课主要由学校派专业教师任课,实践课主要由企业派经验丰富的工人师傅任课,校企共同开展教学、管理学生。同时,学生也应该定期向学校反馈在企业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

(四)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学院应组建学生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亲自抓顶岗实习工作的落实;组建学院顶岗实习指导小组,由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外聘企业实践指导教师组成,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专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组建顶岗实习监督及考评小组,适时到企业了解和考察学生的实习情况,收集学生实习情况和企业对学生实习的意见反馈,与外聘企业实践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实习过程及实习成果进行综合考评并给出成绩。

实践课程改革的效果

工学结合在职业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通过校内实践和校企合作两种教学方式的交叉运行,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了两重保障,既保障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又保障了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效果。学生从最开始对专业理论运用的无从下手到对专业理论技术的灵活应用,实现了质的飞跃。学生通过实习,开阔了自己的视野,通过与企业员工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工作的认识,自我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均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真实工程环境的实践和校外企业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加深了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通过与企业结合,专业教师陪同学生一起到企业实习,在指导学生实习的同时也接受企业的专业培训和指导,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对专业核心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作者:张义俊 吴慧敏 姬素云 孔 丹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