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政教育启示

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政教育启示

[摘要]文章以文化自觉为研究视角,探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设路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上具有文化契合性,均是争取文化认同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政教育具有推动作用,需把握其在文化的选择、建构、践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健康发展,从而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自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思政教育

一、文化自觉的应有之义: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

“文化自觉”这个概念是费孝通先生在1997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每个生活在一定文化圈子里的人都要明白自己文化的历史与发展趋向,懂得进行文化反思,文化反省,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有充分的认识。纵观中国近代历史,闭关自守的大门被西方炮弹打开之后,许多仁人志士开始对中国文化进行反思和反省,如梁启超在西方科学教育的导入上体现的文化自觉,鲁迅先生在忧国忧民情怀上的文化自觉等等,都是中华文化自觉的体现。自“四个自信”提出以来,“文化自信”成为大众关注的一个热词,它的提出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根基和理想,它是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肯定,是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之上,没有深刻的文化自觉,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当前,多元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大学生对新生事物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思维容易摆动,思想容易受到诱惑,还不具备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体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进而树立文化自信,在高校的文化传播和德才教育上显得非常重要。

二、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依靠高职学校作为载体,以高职学生为对象,通过文化活动的形式进行的文化传播,其办学理念和学生特点使其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与普通高校不同的特征。较其文化建设的形式看,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关注度不足。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总理提出了要对高职院校进行扩招,涉及1418所高职院校,旨在为社会输出更多高技能人才,满足经济发展需求,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高职扩招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机遇,但是如果高职院校在办学规模上迅速扩张,一味追求生源,仅仅将院校建设重点放在硬件设施上,而忽视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无法给予文化建设必要的支持和指导,这显然不利于高职院校的综合健康发展。因而高职院校在看到扩招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需平衡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二者的关系。其次,形式化严重。高职院校的教育虽然属于大学框架下的高等教育,但是其与普通高校的教育存在实质性的差异。它既担负着高等文化教育的责任,又要培养技术性人才。在二者的平衡上,高职院校呈现出重技能本位教育,轻文化素养培养的情形,将主要精力花在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训练上,且对学生也灌输相应的思维,重“能工巧匠”,轻“工匠精神”。即便高职存在一些针对性的文化素养培养活动,但也缺乏系统性,缺乏有效的指导,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流于形式,无法达到活动的初衷。第三,局限性较大。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即便有文化建设的内容,但是文化建设主要集中在文体活动方面,各类体育竞技、文化娱乐活动并不少见,举办活动的旨意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学生的归属感,脱离了职教办学的理念,从功能效用看仅仅发挥其文体活动的效果。活动内容和形式很少能与学校的教学目标、职教办学理念相结合,活动形式无法通过产教与文化的结合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意识,文化建设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三、文化自觉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存在的社会文化,其要点在于构建新的思维和视角,盘活校园的文化元素,构建校园文化“软实力”,最终创造文化校园。实现这一结果最重要的就是校园文化要不断地进行自觉,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一)强化自觉意识,用正确的眼光看待高职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属于专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从学生群体特点看,其存在独特的特点,比如知识水平不扎实,自卑感强,自我评价较低。近年来高校扩招,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仅仅需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无须参加高考就可以被高职学校录取,入学门槛越来越低,促使这一群体更加降低对自我的评价。从教职工群体的特点看,外界对高职院校的教职工存在一定歧视,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职工群体的积极性。因而无论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或是老师,均需客观定位自身的学习和教育地位,正确看待外界的评价,调整自身的心理评价,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的作用,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自觉意识,用正确的眼光积极的态度调整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着力加强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

(二)强化产教结合,建设办学理念下的高职校园文化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办学宗旨是有差异的,前者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后者是培养学术性人才。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需坚持产教融合,坚持创新与实践,在本院校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学生与专业、实践和就业对接,关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差异,通过系统化的文化渲染,实现校企文化共融共同,发挥文化自觉意识下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文化作用。

(三)强化有效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朝健康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是校园之魂,有了文化灵魂高职院校各项工作才能有效开展。传承性是校园文化的特性之一,文化的传承是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文化是与基因相似的遗传因子,不同的是基因是物质性和信息性的复制,而文化是纯信息性的复制。正是因为校园文化存在复制性的遗传因子,我们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上更要强化引导,让遗传因子不变异,让遗传因子健康传递文化基因信息,让学生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使校园文化传承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的发展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灵魂和使命,对学生的教育需全程贯穿思政教育。近年来,各大高校在育人教育方面破了传统的范式,从单线程的理论灌输转向全方位的体系培养。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下成长的,潜移默化受到所处环境文化的熏陶和渲染,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逐渐凸显。从高校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的功能上看,二者具有契合性,均是争取文化认同的过程,外化为行动,内化为追求,最终形成自身正确的价值观体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政教育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其利用文化资源,利用文化感染性、持久性的特性争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所倡导和传达的目标形成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一过程中,文化的选择、建构和践行,需把握以下3点。

(一)文化的选择:整合传统文化教育,理性对待海外文化,认识地方特色文化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从本质上看均具有文化的同源性,在文化选择上需谨慎对待三种文化。首先,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整合。从国家教育部门对教科书的修订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在教材内容上的占比大幅提升,突出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出现的以“传统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各种活动越来越多,礼仪教育在各大企事业单位也开始流行,这让我们看到国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思想的沉淀,是国家精神和智慧的凝聚,是文化基因的延续。大学生必须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延续文化基因,正确认识自己,把握当下,面向未来,做有骨气和底气的中国人。其次,理性对待海外文化。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不同民族文化与传统的交流和碰撞已经成为历史的趋势。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出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我们应该正视海外文化优秀的方面,取其精华,但是也应予以甄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第三,需正确认识地方文化。地方文化是特定区域形成的文化结合本地特色文化开发本土文化建设,开发本土教材教学课程,让接地气的地方文化走进校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对本土地方文化有正确的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更接地气,更富吸引力。

(二)文化的建构: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推动思政教育发展传统的思政教育是一种计划性的培养活动,将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受教育者进行灌输,使其具有一定的认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系,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时代的思政教育理念更注重文化建构,在校园文化建构的过程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推动思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让学生建构起一个解析系统,去拆解、分析事情背后的缘由。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重理论输送,重政治素养塑造,轻人文关怀,轻人文素养培养的情形,造成教化同文化脱节,不利于价值观体系的构建。缺乏人文素养培养的思政教育,学生成为知识的接受工具,思政教育无法扎根在文化之中真正有效育人。大学校园在线上思政教育上,需占领校园文化建设的网络阵地,如论坛、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引导积极向上且符合学生口味的网络氛围,把握校园文化在虚拟空间上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在线下氛围营造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校园活动体现“思政元素”,挖掘“育人因子”,最终形成体现中国特色、地方特色、校园特色的文化氛围。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需在坚守文化自觉的前提下,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关注文化素养因素,激发大学生情感共鸣,形成文化认同,在认同的基础上构建核心价值观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文化的践行:践行文化自信,激发创新思维助力个体发展中国是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自身发展的不足,如自主创新能力上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沸沸扬扬的中美贸易战尚未结束,在这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从华为“备胎转正”到“不怕打贸易战”让我们国人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底气,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发展的今非昔比和技术创新的未雨绸缪。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第一动力。“人们的创造力,往往是受思想文化观念支持的,人们的很多行为和创造力,事实上更多是受信仰、道德、价值观等文化层面的因素所约束和影响的。”发展无法独飞,需靠文化来辅助。作为新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需正视祖国所处的历史方位,铭记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通过践行文化自信,获取创新的灵感,利用创新思维发展自我、创造社会价值,推动国家进步与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张楚廷.大学的文化自觉初论[J]现代大学教育,2010(3):19-23.

[2]潘懋元.潘懋元文集(卷5•序文)[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8.

[4]张勇,胡福明.文化自信是制度自信和国家竞争实力的基础[J]红旗文稿,2017(4):4-7.

作者:张秋彦 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