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化认同下城市精神对文化产业的作用

文化认同下城市精神对文化产业的作用

如果不解决认同的问题,文化之路就不可能走得太远。而民族文化背后的精神力量是文化得以继承发展的支撑动力,这种精神是得到各族同胞广泛认同的。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须重视精神的作用,探求资源背后的文化精神,即那些经过历史或实践检验的最能代表一个城市的、得到城市历代人民广泛认同的精神,只有强有力的城市精神认同,才能打造出最能彰显城市文化的品牌,让文化产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进步。从认同性上讲,建立在深层次认同之上的文化认同具有广泛的影响,能有力地推动现实世界向未来的发展。城市精神与文化产业之间是彼此依存的关系,文化产业的发展能使城市精神更为形象具体地呈现出来,城市精神也以其凝聚性的精神力量成为产业发展的指路灯。从各国文化产业的具体实践中可以看出,凡是城市精神表现十分突出的城市,一般来说文化产业也较为发达,因此,加强文化认同感、塑造城市精神的作用不容小觑。

一、文化的认同

文化的功能就包括认同功能,文化是社会式民族分野的标志。认同会产生连接和契合,将单个发展推向整体发展。而之所以能产生认同,就在于认同扎根在人的心理和文化状态中。这里所强调的在文化状态中的认同,是基于文化认同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巨大影响力,不再局限于词的表面意思。举例而言,对一位艺术家的认同,如果只是个体认同,那么会局限于对这位艺术家本人的欣赏、对他的作品的认可,但上升到文化认同,就会对他所代表的某个流派或是某种主义表示认同,一个时期内又必然会有政治、经济、艺术等层次的架构,据此,参与到文化形成里的部分都将被作为认同的对象。因此,基于文化的深层次认同可以使包含文化的一切事物的发展都迈向一个更广阔的未来,这种文化的认同是有逻辑可循的共识、是已得到广泛凝结的精神力量的产物。例如在谈到欧洲的文化共性与欧洲一体化之间的关系时,有的研究者就认为欧洲一体化的跨越式发展植根于共有的文化精神追求,成员国各个领域内所达成的共识都来源于最根本的文化认同,包括共同的宗教信仰、思想价值观念、相似或相近的文化传统。同理,只有基于深层次文化认同下的城市精神才能真正发挥强有力的指导效应,发展才会更为清晰高质。

二、城市精神与文化产业

城市精神不是某个人提出来的,更不是某个特定活动的统一口号,而是得到一代代民众普遍认可并传承下去的东西。这种认可来源于历代对所处城市的文化认同,他们忠于这种文化,并在共同体的文化认同下不断将实践作用于城市发展,最终形成了深入城市骨髓里的精神内核。因此,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特质和属性的集聚体,任何城市的发展都要遵循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精神价值导向。文化产业不仅具有经济属性还具有文化属性,发展方向要与内在本质相契合。一般来说,文化认同感强、城市精神突出的城市,都有利于塑造鲜明的文化产业。

慕尼黑啤酒节是世界最著名的啤酒节,源于德国啤酒的文化及其发展。啤酒文化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作为世界上啤酒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德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酿造工艺,早在公元前325年就有日耳曼人饮用啤酒的记载,公元4世纪以后,日耳曼人利用黑麦和大麦酿造出了最初的德国啤酒,到了查理大帝时期,各地出现了由领主和僧侣建造的啤酒工厂。19世纪以后,逐渐确定了它在世界啤酒酿造领域不可动摇的地位。在一代代的熏陶下,啤酒文化逐渐渗入到日常生活中,在德国甚至有这样的谚语,大意是:“不会喝啤酒的人什么也都不会喝。”啤酒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强,啤酒成为这个国家的精神象征品,形成了一种崇尚啤酒的精神。这种文化传统和文化认同也吸引着世界众多认同啤酒文化的人,因为啤酒而衍生出来的经济效益成为德国经济中重要的一环,世界上最著名的民间狂欢节——慕尼黑啤酒节,每年都会吸引超过700万名的观光客。德国在用啤酒精神做大啤酒经济的同时,也利用各种盛大的节庆将德国文化整合在其中,包括完整保留了的巴伐利亚的民间风采和习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这种发展根源于文化,一是德国对悠久的啤酒文化的继承发扬,二是由于德国人民、民族乃至整个国家对啤酒文化的深层次认同,啤酒上升到国家形象的精神层面,自然就使得与啤酒相关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了正确的输送轨道和发展平台,在啤酒文化下,德国和德国文化给世界各地的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久负盛名,其音乐文化理念也得到很好地继承并有深刻的文化认同,音乐和当地的城市生活融合成不可分割的一体。那里的房檐、门牌路标和交通工具都仿佛挂满了音符,即使不懂当地语言,也如置身在音乐的世界,围绕城市精神发展的诸如萨尔茨堡音乐表演让音乐魅力传达向了更远的世界;再如,苏格兰的爱丁堡被称为“世界文学城市”,围绕着灿烂的文学遗产和艺术资本,整个城市沿着文学路线,举办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国际图书节、爵士乐节和多元文化节等活动。这些城市都将文化产业发展与精神气质挂钩,在利用产业赚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文化遗产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的地位和认同感显著提高。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持续推进,各个城市都积极响应,整合城市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如围绕盛唐文化发展大唐芙蓉园的古城西安,围绕现代都市文化发展休闲文化产业的上海。再如三亚,城市标语是“美丽三亚,浪漫天涯”,城市精神的凝练建立在对海南文化的深刻认同上。作为“东方夏威夷”,三亚紧紧围绕山、海、河为特点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以美丽经济为特色的文化产业,成为闻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近年来,三亚城市建设不断融入文化元素,沿着美丽的思路走,举办与美有关的各类大赛。它们都把城市精神落到了实处,把文化和经济协同发展并与城市紧密结合在一起。

因此,城市精神必须是一种深层次的对城市文化的挖掘和认同,不是简单的设想未来走向,否则,发展就会是雷同化的。但可以明显地发现,很多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并没有从自身的文化特质着手,如南京的“开放文明、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杭州的“精致和谐,大气开放”,都拥有丰厚的城市文化,但却并没有提出有广泛文化认同的城市精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雷同口号让人们无法将城市与某个特征彼此对应,这就极其容易导致虽然有文化,却在后续的产业发展中出现模糊不清甚至偏离轨道的现象,就比如提到大连,足球发展得很好,拥有好几支实力强劲的中超和中甲球队,相当于这个城市的名片,然而大连提出的城市精神是“浪漫之都,时尚之城”,偏离原有特色,却在时尚的发展上也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所以,城市精神不能是空洞的口号,依靠城市精神为领导的文化产业发展也不能是简单地浅层次纸上谈兵,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要认识到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只有文化认同,才能凝聚共识,才能协同一心,才能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

作者:王齐玥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