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化产业发展创新思维

文化产业发展创新思维

文化是一种特殊资源,是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国家的“软实力”。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总称。文化产业兼具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以及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力量,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点。文化产业对于区域经济来说,是形成特色区域经济的精神内容,是提升地区经济活力,保持生命力的推手。当前,在国家制定《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升级为文化战略,并积极推进区域文化产业的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截至目前,内蒙古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在全国排名靠前,但是与之相应的文化产业发展却相对滞后。内蒙古的经济增速曾连续7年居全国之首,但其中文化产业只占GDP的1.05%,远远低于全国2.8%的平均水平,形成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文化底蕴挖掘得不够深入、认识滞后、发展观念落后、文化消费市场不活跃、文化产业投入不足、文化体制改革明显滞后、文化人才比较匮乏等因素是严重制约内蒙古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想实现由经济发展驱动文化转型、经济优势转变为文化优势,势必需要转变思路、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机制与瓶颈,创新文化产业的路径与模式。

一、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处理好两大关系

文化产业本身是一个内容产业,创新是源头,人才是关键。发展区域文化产业必须贯彻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培育市场主体,研究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链的关系。

(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李长春同志曾明确指出,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文化事业是以公益性、服务性为主,文化事业的积极发展离不开效率提高与职能转变。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以文化事业为基础,并为文化事业的长期建设提供经济动力。它们共同服务于保持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的前进方向。内蒙古地区经济要想保持发展的持续力,需要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同并进。一方面要分清文化事业的公益性,另一方面要认清文化产业的利益驱动机制。将公益性发展与利益性驱动协同并进,将二者相互促进与融合不仅能有效增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持续力更是考验地方政府行政智慧与效能重要指标。内蒙古的文化发展需要制定文化发展规划,一方面在文化事业发展的规划中注重民众的主观诉求,另一方面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中注重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利益点,将二者在利益驱动的机制中实现共同发展的愿望,实现有效对接与共同发展,这样才可能使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具有共同前景与良好的发展基础。例如,内蒙古自2006年始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初见端倪,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挂牌成立、自治区图书发行业进行改革、内蒙古电影集团与出版集团成立,这在提振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方面给予了前期基础,后期的工作规划要体现与文化事业的对接,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撑与原动力。

(二)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链的关系

文化产业的发展涉及的领域广泛,从成产环节到消费环节其链条中能够驱动的相关产业众多。因此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是提振地方经济的有效方式。通过产品的制造与加工、流通与消费,以文化发展促进生产进步与经贸繁荣是发展中的亮点。例如,文化产业可以与旅游业相结合,以旅游展现文化、以文化包装旅游,展现旅游发展的文化之路与文化发展向旅游业渗透的新文化发展之路。此外,文化产业发展还可以与会展业、新闻出版业、影视剧、数字媒体等产业相促进,成为内蒙古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内蒙古的文化产业走上一条创新之路。

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找到制约的瓶颈

(一)文化体制瓶颈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尤为重要和紧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化体制的制约性显现。传统文化体制是以事业性为主体的,在这种机制下,文化资源被国有文化单位所掌握,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只能有所取舍,体现不了文化发展的全面性与民众对文化发展的诉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对文化发展的层次提高,而传统机制又不能在文化发展上提供新路径,因此产生了民众文化饥渴与国家文化创新力弱的局面,当然,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来讲,如何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强后劲、实现跨越是当务之急。地区经济的发展依赖国家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大环境,结合地区文化特色,深入开展有特点、有实践性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并逐步推进。地区文化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创新,在增强地区文化发展创新力的同时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以此提升地区文化特色与影响力,打造地区文化品牌增强区域文化竞争力,在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发展的同时体现文化的协同发展。

(二)管理体制瓶颈

真正实行政企分开、管办分离,不断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地方政府要创新发展思维,以市场为先导、积极培育充满市场活力的微观主体。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市场主体,传统管理体制下管办一家、政府与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职责不分,不能激发主体的活力,因此说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的市场。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发展一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主体方面完成培育,也才能促使其向市场转型,形成以服务为导向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整合有效资源进行重组,发挥其优势为文化的繁荣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市场主体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转变管理观念,放开管理路径,重塑管理思路是目前地方政府在管理上的着眼点,积极调整结构,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区域文化产业保持强大的后劲,逐步实现突破性发展。否则,没有真正意义的市场主体,发展文化产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探索健康发展的路径

(一)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需要建立健全相应政策支撑系统,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引导和扶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做出了《关于印发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纲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的决定》《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若干政策规定》《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连同《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若干优惠政策》《内蒙古文化产业2009-2013发展规划》等,这一系列政策和重要文件,为引导和扶持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政策体系要体现宏观的方向的把握和微观专业的指引,既要注重总体又注意细节。

(二)要建立起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

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过的程中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管理注重宏观指导向服务思维转变的路径。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发展工作机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加强宏观政策指导、打造地域文化产业特色、扶持骨干企业的发展、培育创新的市场氛围、吸引非公资本参与文化产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要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产业实现健康发展的硬件。以自治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财政实力的迅速增强为基础,建设一批有代表性的、规模大的、功能全的、有标志性文化设施的文化产业是具有实质意义的。例如通过会展中心、文化城、产业园区等工程的建立,打造一批内蒙古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

(四)要开拓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将现代高端的制造业与现代化文化相结合,形成现代生产与时尚消费的新主流。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抓住了现代文化产业的核心和实质,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上拓宽了视野、调整了方向、掌握了重点,为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地方政府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必须要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其发展的新主流,以创意促进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在科学发展、可持续进步的思想指导下,自觉地对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做更加整体性的考虑,探索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新型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

(五)要加强地方金融体制改革

将地方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和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杠杆,推动文化资本投资浪潮的形成。推动自治区文化产业格局成型,推动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观念更新与积极探索。可依托部分具有相关服务经验的金融机构,组建若干文化产业金融创新平台,对文化产业金融产品开展集成创新。

四、结论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区域文化是一个地区高尚的品格,内蒙古的“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整合内蒙古的文化资源,精心打造我区优势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团,不仅是建设文化大区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草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

作者:卢艳芹 周艳丽 单位: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