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化艺术类声像档案保护及利用

文化艺术类声像档案保护及利用

文化艺术类声像档案是指文化艺术单位和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艺术演出、艺术教育、艺术研究、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交流、公共文化等项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照片、黑胶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艺术的形象性特点决定了声像档案

在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艺术是通过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表现人类情感,从而反映丰富多姿的社会生活。艺术表现的手段通常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等。这些艺术的表现形式都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并通过声音和画面表现出来。记录这些内容是利用声像设备进行记录,声像记录最真实、最准确、最形象,而文字的记录就无法与之媲美。这样就凸显了声像档案在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而对艺术类声像档案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艺术类声像档案中老照片的保护及利用

艺术类老照片具有非常珍贵的保存和利用价值,但照片的保存年限短、保管条件要求严格:“无论软片和硬片一般水份保持在10%至20%,水份过高,易引起银盐颗粒移动、模糊;水份少,乳剂收缩,易引起胶片变形,加上空气的酸碱性气体也会影响精胶的水解。因些,最好保管温度在10至20摄氏度,相对湿度20%至50%。”[1]照片实体保护要求装入专用的照片档案盒,竖着排列,不易平放堆压。如有霉点出现,可采用干法处理(绒布、软刷子);另一种去湿法,即用能迅速溶解易蒸发的溶剂进行清理。采用以上的方法只能延缓照片的保管时间,并不是永久保存的有效方法,最好的保留方法就是对照片进行扫描,这样,既能够永久保存又便于开发和利用。珍贵老照片的艺术价值和历史记录价值非常高,照片在我国的应用已有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早期的艺术活动形象性的记录,都是通过照片保留下来的,这些珍贵的艺术资料,为艺术史的研究、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等项工作提供了形象生动的第一手资料。近年来,随着“文化记忆”工程的开展,对老照片的开发利用工作全国各地都在进行,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多年来非常注重老照片的收集工作,经过多年收集整理,积累了一批非常珍贵的舞台艺术老照片,几年前,他们精心挑选出了百余张有梅兰芳、周信芳、盖笑天、袁雷芬等著名艺术大师的馆藏老照片,举办了舞台艺术名家老照片展览,展览得到了广大文艺爱好者的普遍欢迎,生动鲜活的舞台造型照和剧目照,展现了我国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及无穷魅力,从而促进了传统戏曲艺术的发扬和光大。《梅兰芳的舞台艺术》老照片集,收录了268幅照片,全面记录和反映了梅兰芳50年的艺术生涯及日常生活,这部照片集为研究梅派京剧表演艺术、研究梅兰芳的艺术人生提供了形象的第一手原始资料。老照片档案的利用价值广泛,所以要加强收集及征集工作,老照片有许多是散失在民间百姓手中,有的因年代久远画面模糊不清而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所以在加强收集工作的同时,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老照片进行科学的修复,让老照片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艺术类声像档案中录音、录像带的保护与利用

录音、录像带是艺术档案的重要载体形式,它反映了舞台的声、光、表、说、念、器乐、表演等综合内容。磁性胶带不好保管,受潮,磁带就会弯曲和膨胀,太干燥也会使之弯脆而容易断裂和夹带,另外磁带最容易消磁,所有这些原因,都给档案保管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为了延长磁带的保管寿命,要严格按照磁带的保管要求妥善保管,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4至24摄氏度,档案室内要有防光、防尘的设施,为了保护磁带的磁性,不受外来磁场的干扰,要远离磁场,有条件的单位要把录音带和录像带放入防磁柜中保管。带子应竖放,保持带基的平衡性,每年最好倒带一次,防止粘结。为了长久保存,将录音带和录像带尽早地转成光盘进行数字化处理,为艺术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做好准备。在各艺术研究机构和表演团体中,录音带和录像带的保留数量比较多,20世纪80年代初,文化部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启动了文化抢救性工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集成、志书”的编写工作。这需要进行大量的田野采访以获取第一手资料,采访是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获取信息,当时是交给各省的艺术研究机构去完成这项艺术科研课题。此项工程,历经十多年的时间,期间积累了大量的艺术档案信息资料,其中录音、录像资料数量最多。从事这项工作的科研人员深知这些资料的珍贵,因为当年采访过的许多老艺人、艺术家都已过世,他们口传身教流传下来的技艺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不完整地保留下这些音像资料,有些技艺将面临失传的危险。各省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有的省份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文化艺术档案馆,进行了系统的编目和归档。但由于录音、录像带保留的时间过长,有的已经不能利用,留下了一些遗憾。对于能够利用的都进行了数字化处理。这批艺术资料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在艺术史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地方戏传承保护等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文化部门也十分重视对音像档案的保护利用工作,《中国文化报》以“让乌兰牧骑历史音像档案发声显影”为题,报道了乌兰牧骑保护抢救并利用艺术音像档案的事迹:“内蒙古艺术研究院(内蒙古艺术档案馆)与上海电影技术厂合作,对珠江电影制片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拍摄的时长48分钟的彩色纪录片《乌兰牧骑》以逐帧扫描的方式进行修复,素材量达2000gb,最大限度还原了乌兰牧骑的风彩。”[2]文物档案的建立也需要收集音像类的档案,用照相机、摄像机摄录文物的全貌及细部,更能全方面地展现文物不同时期的面貌及损毁情况,为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历史考证等项工作提供声像档案资料。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奠定了文物信息数字化的基础,如:敦煌莫高窟由于每年的游人逐渐增多,给文物保护带来一定的压力,过多游客进入洞窟会造成壁画的氧化,从而缩短壁画保留时间。为了保护中华文明的瑰宝,敦煌人采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数字扫描方法获得壁画的数字画像,辅以各种文字说明和相关的文化档案,现已完成180余个洞窟壁画的数字化采集,120余个洞窟的全景漫游。通过网络全世界都能看到莫高窟。

四、艺术类声像档案数据库建设与文旅云平台的有机结合

文化部提出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战略目标,使更多的艺术类声像档案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的处理,让大众享受公共文化的权力,同时通过信息化让百姓走进网络平台,共享文化艺术的魅力。建立艺术档案数据库,是保护利用声像类艺术档案的的科学有效的方法,输入数据库的声像档案在数据库里储存,防止实体声像档案因保存时间长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信息丢失,数据库的建立也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文化旅游的相互融合促进了文旅事业和产业的良性发展,旅游业注入文化的内涵开拓了旅游产业的新视野,应运而生的“文旅云”平台的设立则和艺术档案数据的应用是分不开的。文旅云采用“互联网+文化+旅游”的模式,平台内容包括文化产品、文化项目、文化咨询、旅游资源、旅游景点等。艺术类的声像档案在云平台的建立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本地的文化产品单元中需要有相应的剧目和节目的声像档案资料提供、在旅游景点单元中需配备有文化内涵的内容,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些纪录片和资料片正与旅游相契合,游人因景点有故事有文化内容而喜欢,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艺术类声像档案在文化云时代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艺术类声像档案作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的保护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做好艺术类声像档案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保护技术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为新时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办公厅编《文化艺术档案管理读本》.文化艺术出版社:226.

[2]阿勒得尔图.让乌兰牧骑历史音像档案“发声显影”.中国文化报.2019-9-5.

作者:马红 单位: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