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在S大学对336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同时网络思政教育获得感受生活满意度和基本心理需求的正向影响(P<0.05)。满足大学生合理的基本心理需求,引导他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是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获得感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基本心理需求

1前言

获得感是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关键指标[1]。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研究,体现和顺应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展趋势;获得感概念的提出,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视角。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内涵、构成及特征进行阐述,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提供思路借鉴。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指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在接受网络思政教育这种虚拟实践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对自身需求满足、个体能动性、社会环境及自身获益的认知评价以及产生的正向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心理体验,其内涵应包括获得体验、获得环境、获得内容、获得途径、获得分享、个人成长获得感和行为获得感[2]。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接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是否被满足,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有着密切的关联[3]。而大学生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大学生在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后是否有所得。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满意度越高,他们对学校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感知效果与内心期望越高,其获得感就越高。因此,本研究将基本心理需求、生活满意度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预测变量,并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与基本心理需求、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2研究过程

2.1测量工具

2.1.1生活满意度量表。采用王宇中等人编制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CSLSS)》。该量表共有6个项目,前5个项目测试客观满意度,第6个项目测试主观满意度,按所处状态和水平,从最好到最差分为7个等级[4],问卷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α系数为0.922。2.1.2基本心理需求量表。在Deci和Ryan看来,个体身上普遍存在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分别是胜任需求、自主需求和归属需求[5]。使用由刘俊升等人翻译和修订的《基本心理需求问卷(中文版)》,该问卷共19个项目,分为胜任需求、自主需求和归属需求3个分量表,项目采用1(完全不符合)~7(非常符合)级计分[6]。问卷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α系数为0.927。2.1.3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问卷。参照董洪杰等人编制的《中国人获得感量表》[7],设计自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问卷》。全量表共34个条目,采用李克特7点计分法,包括获得体验、获得环境、获得内容、获得途径、获得分享、个人成长获得感和行为获得感7个维度。本次研究问卷总α系数为0.973,7个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846、0.854、0.826、0.794、0.853、0.919、0.749。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采用χ²/df、CFI、TLI、RMSEA、NFI、IFI六项指标考察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得出χ²/df值为1.675、CFI值为0.967、TLI值为0.963、RMSEA值为0.045、NFI值为0.922、IFI值为0.967。研究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标达到了通常的推荐标准,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度较好,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问卷可作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调查工具。采用Harman单因子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用EFA(未旋转)得到单因子解释的变量为40.5%,未超过50%,说明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偏差不严重[8]。

2.2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在S大学抽取大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36份,问卷有效率96%。其中,男生152人(占比45.24%),女生184人(占比54.76%)。

2.3研究结果

2.3.1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现状。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各维度得分在5.3~5.5之间(满分为7分),整体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最高分为获得途径。结果见表1。2.3.2相关分析。对各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由表2可知,各变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3.3回归分析。为进一步验证生活满意度、心理需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关系,以及各变量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预测作用的大小,本研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表3中可知,客观满意度、归属需求、胜任需求和自主需求均显著正向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P<0.05)。

3研究结果

研究表明,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获得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高校对学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主观体验是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究其原因,个体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感越高,其整体获得感越高,将基本心理需求中的归属需求、胜任需求和自主需求引入回归模型,对网络思政获得感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更多来源于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个体精神层面需求的满足,这种成长性的需求得到满足更能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本研究基于微观个体层面,根据自我决定理论,揭示了可以通过影响基本心理需求中的归属需求、胜任需求和自主需求,进而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这与自我决定理论的预期相符,即基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个体的自然成长[3]。而对生活满意度和网络思政获得感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客观满意度对网络思政获得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一般来说,生活满意度会影响到个体对生活目标的追求和满足以及相应的情绪体验[9]。对生活满意度进行判断时,即时的情感状态是人们判断的重要依据,即在积极情绪状态下表现出更高的生活满意度水平[10]。

4结语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在今后有待进一步完善。本研究采用的是横截面性质的调研数据,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柔性浸润来提升的,往往需要教育主体和客体持续地投入,今后须通过纵向数据进行追踪研究以进一步探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个人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更为全面的研究框架,系统探讨不同因素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影响机理和效果。

作者:方盈 林兵峰 陈珂铭 肖英杰 单位:汕头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