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语言变迁和现代文学转型的关系

语言变迁和现代文学转型的关系

【提要】文学语言在一次一次的变迁过程中,每次转变都能折射出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本质。文学形式从五四时代就在思想与文学上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文学体系构建了以语言革命为武器或载体的文化体系。尤其是白话文系统影响了中国文学未来发展走向,这种影响不但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时,更多的是追求对普通语言的疏离。本文说明了语言变迁在现代文学转型中的重要性,阐述了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势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语言变迁现代文学转型的关系浅析

一、语言变迁在现代文学转型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历史发展中文学语言的变化与文化发展史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从我国整个文学发展历程分析来看都有着其各自的显著特点。“”和白话文运动大大体现出文学语言的丰富和多样性。现代白话文语言体现的是语言的鲜明性、直接性和讽刺性,这个时期对文学界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推动了艺术思想的深刻变化。地方性语言受各地不同的地形、习俗、文化、习惯等客观因素影响,不同地区作家写出的文学作品影响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表现形式。虽然一些地区所具备的地域性文化依赖于地方语言进行生动的描写,只有应用这些语言才能深化作品的文学思想。中国各文学流派的主要领军人物对民主和人文主义追求更为强烈和高涨,他们利用白话文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促使语言变革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开端。启蒙思潮从各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学题材形式的创新发展和设计。

2.推动了文学内容的多样性

从我国整个文学发展历程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内容中所反映社会的现实情况也各不相同。文学语言大大体现出文学语言的丰富和多样性。现代白话文语言对文学界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直接推动了不同地区作家写出的文学作品带有鲜明的地方性特点。这种语言是文学作品各个人物、细节以及情节全面展示的重要基础。虽然在一些地区所具备的地域性文化深化了作品的文学思想。这些先进的革命群体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开端,语言的变革更加突出作家的特色和主人公个性。

3.文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习都是需要兴趣。在对外汉教学过程中融合中国文化教学,会增强学习者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他们会用一种探索、发现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这既可以帮助外国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避免文化隔阂造成的误解,又能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掌握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并时常为自己的独到见解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势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1.促进了我国现代文学作品更加突出人文思想

现代文学的起始点是五四青年爱国运动。在“”过程中各文学流派的主要领军人物陈独秀、都到过国外留学,在国家生死危难时期,他们使用白话文为主要写作语言,从而开始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开端。语言的变革强调宣泄人的情感以及个性发散,同时从各个方面更加突出人文主义。这个时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向着唯物主义形式发展

从我国整个文学发展历程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内容中所反映社会的现实情况也各不相同,但是不同文学时期的语言都有着不同表达形式和表达技巧。现代白话文语言表达形式和过去旧时期文言文表达形式相比较,五四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是语言的讽刺性,例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文中语言特点集中表现出文学语言发展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很多具有先进思想的文艺工作者都把大量的先进民主思想进入到国内革命领域,从而推动了文学论坛的变革和艺术思想的深刻变化。

3.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写作形式多样化发展

新的文学语言带来了文学表现方式与表现内容的深刻变化。中国20世纪的文学变革在历史文化变革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一些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们把语言的变革作为中国摆脱旧文化、旧思想的先导。所有的这些变化反过来制约乃至决定着我们的思想与文化的发展方向。可见现代文学形式发展受到语言变革影响十分深刻。中国现代文学的写作手法在不断加工的道路上逐渐形成了语言形式发生的改变,于是文学表现手法越来越多样化,后来小说逐渐成为文学领域主要的写作形式。此外一些散文、剧本、论述文使得现代文学体系不断充实和饱满。可见,语言的变革推动了文学转型的进程。综上所述,文学在历史发展中,从某种角度讲与文化发展史的语言变迁有十分重要的关联。只是将语言现象和中国文学语言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加深刻的角度去分析语言变迁和文学发展之间的某种关系。

参考文献

周贵军2015《浅谈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第19期。

丛花2013《浅析莫言文学语言与我国当代小说的文学流变》,《前沿》第24期。

朱晓进、何平2012《论文学语言的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作者:陈杰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