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语言经济学理论范文

语言经济学理论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语言经济学理论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语言经济学理论

本科计量经济学论文

1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存在对计量经济学的不合理认识

在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经济学教师不能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的理解产生偏差。很多高校本科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主要介绍理论方法,除了一些课后习题和文中例题外,几乎没有关于结合理论进行应用的专门章节,即使有也特别老旧。有很多经典著名的国外教材也是如此设计。然而国内的很多高校教师仍然是不加修改的照搬国外的经典教材。此外,这些教材中很多例子适用于欧美的经济情况,很多教师上课的时候不能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改和补充。而且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孤立的课程,看不到它与经济学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就更加难以理解它在整个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甚至会觉得它是一门应用数学类课程,这种想法无形中会影响到学生,致使部分学生反感这门课程。由于计量经济学的学习需要数学、统计学、线性代数等数学基础知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数学推理,使得学生将计量经济学当作一门数学课进行学习,因此达不到这门课程应有的效果和目的,无法使学生认识到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过多的强调理论公式的推导,使得计量经济学很难被经济学类的学生接受,陷入理论推导的怪圈,降低了经济现象方面想象能力和求知欲望。另一方面,计量经济学的理论部分的理解又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需要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学生属于经济学类专业,此专业中的绝大多数的学生是文科生。而对于文科生而言,数学基础会稍微差一些,对数学敏感性较差,逻辑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能力也较低。因此,当接触到计量经济学这门学科时,若得不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不难很难理解到理论计量的精髓而且也很难将计量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实证研究。大部分学生就会认为计量经济学就是统计学或者数学,对其自身经济学科而言是不需要的。这种负面思想也会影响到下届学生。

1.2教学安排不合理

一般情况下,计量经济学每学期54学时,因为课时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着重理论课程方法的介绍,而并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当前,我校计量经济学在授课过程中以基础课程为主,而对于处理实际经济问题涉及较少。原因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是介绍理论及其推导;第二,如果讲授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则需要如下过程:首先建立或选择需要的模型;然后收集相应的数据;其次对模型进行检验并进行异方差、多重共线性和自相关等计量经济学检验,然后使用学到的计量经济学理论估计模型中的待估参数;估计参数后,利用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例如,经济现象的分析,政策建议,经济预测等。而计量经济学设定的课程学时较少,课时有限,故不能完成此种程度的教学任务。Eviews等相关计量经济学软件是在实际应用分析常用的统计软件,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有限,学生上机进行实际软件操作的机会少,训练不足,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后出现不会应用的问题。实验环节在高校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部分,经济管理类的实验环节比理工类要薄弱很多。另外,为了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近年各高校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断地提高和改善。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应用。由于多媒体的广泛应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副,这虽然加快了教学进度,但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思考负担和思维强度,使得学生对必要的需要数理推导的理论部分无法理解深刻。

1.3教材内容分布不合理

现阶段计量经济学教材的内容主要侧重于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理论知识的介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研究介绍的较少。学生在刚接触计量经济学时,就会看到大量的公式和数学符号,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在学完计量经济学后,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大量的计量经济学教材的符号并没有统一,同一术语不同的教材用不同的符号,使学生眼花缭乱,不知从何入手。

点击查看全文

西方经济学教学与研究

1正确运用西方经济学

因为西方经济学属于从国外进入的一门学科,对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认识态度也经历了不同的时期。从最早认为西方经济学仅仅是国外的经济理论并对其全盘否定和盲目排斥,到后来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理论可以照学照搬并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在我国的教学和传播的道路上也是历经艰辛。为了能让西方经济学发挥其重要作用并为我国的未来经济发展建设提供理论和指导,我们就要正确认识和运用这门学科知识。从西方经济学本身的发展来说,它的形成与特定的历史阶段密切相关,并为这个历史阶段提供了重要的服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来说,西方经济学能够反映出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在一定意义上是多年来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并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用于今后的经济指导。我们要客观地、完整地对西方经济学理论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为研究前提,对当时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做出科学的评价和判断,这也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克服研究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2改进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必要性

在以前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教师仅仅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了调整和更新,这些做法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却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应用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首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认识,趣味性的知识和教学内容比探究理论知识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也对学生课外的资料查阅等没有进行要求;教学过程中各知识点的联系较少,理论联系实践,师生互动,课堂内外教学、学校与社会互动等无法实现,无法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并形成推动教学活动良性循环的强大合力。其次,课程教学因其特点局限了人才培养途径,再加上教学手段的单一,就更无法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缺乏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使得多数学生无法掌握和吃透理论知识,缺乏创新思维和实践动力。在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中,应增加多样式的教学训练,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象表达理论知识的重点内容,发挥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最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本质上仍属于纯理论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的推广与完善工作还在不断地改进中。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就要通过相关案例对其进行现身说法,必须要打破封闭的单向传递式教学模式,重视教学案例与理论知识的配置和互补,才能有效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改进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建议

3.1贴近生活的案例教学

为构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将生活中的现实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因为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理论的概括,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会经常出现理解上的困惑,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国家所处环境不同造成的。教师可搜集一些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辅助性的指导,通过相关案例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经济现象。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点击查看全文

经济学修辞学研究浅析

摘要:经济学修辞学作为经济学方法论,其形成发展受到修辞学与后现代主义双重影响,并逐渐形成了经济学修辞学的文学特质、劝说特征、隐喻修辞三大基本特征,这三大基本特征是其区别于其他经济学方法论的本质特征。同时,经济学修辞学有效提升了经济学的解释性,重构了经济学认知模式,使经济学表达流畅自然,因此,分析与研究经济学修辞学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学修辞学;文学特质;劝说;隐喻

一、经济学修辞学沿革

众所周知,经济学本身是一个学科大类,经济学修辞学作为方法论是经济学研究的范畴,若将其简单拆分为经济学和修辞学,修辞学却属于文学范畴,于是经济学修辞学融合了经济学和文学两个学科的性质便一目了然。因此,研究经济学修辞学必须从修辞学开始。同时,从方法论角度来讲,经济学修辞学涵盖于后现代主义方法论,是后现代主义方法论的发展,与后现代主义存在必然联系,因此需要展开对后现代主义研究,以便于更好理清经济学修辞学发展来龙去脉。

(一)修辞学对经济学修辞学影响

修辞学形成发展源远流长,中国先秦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庄子多用寓言、故事表达方式以达到说教目的。但修辞学最早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体系则形成于西方,最早提出修辞学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修辞学“在某一特定场合下寻求一切可利用的劝说手段的功能”[1]81,好文章需要包含人格诉求、理性诉求、情感诉求三个基本要素,这时修辞学更大程度上是修辞术,一门说话、表达艺术。经过柏拉图、赫斯拉、奥古斯丁逐步缓慢发展,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修辞学发展重获新生,并分化成为辞格和说服技巧,同时丰富了知识和语言表达技巧之间联系。作为18世纪经济学界代表人物的亚当•斯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修辞学,他在《道德情操论》《国富论》等著作中运用修辞学全面反映了修辞观。亚当•斯密道德哲学思想、经济学思想通过修辞学更加清晰地反映表达出来,为后人全面理解把握其思想做了充分铺垫,同时修辞学与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逐渐建立起密切联系。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修辞学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其范围、作用、功效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陈望道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中认为,“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理查斯对修辞学认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修辞学应该是对误解及其纠正的研究;二是修辞学应该是对词语的作用方式进行的持之以恒的、系统的、详细的研究[2]。提到修辞学,伯克被认为是代表性人物,他将传统意义上修辞学定义范围大大扩展,认为修辞的目的不只是说服别人,更多的是把孤立隔绝的个体连接起来以此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理解。尼科尔斯更是认为修辞学是关于用言语形式表达判断和选择、知识与感情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认知学等学科兴起更是为修辞学发展提供了新理论、新动力、新营养元素。修辞学不仅是跨学科研究成果的产物,打破了各个学科相对独立状态,还为促进跨学科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催化剂。由此可以看出,修辞学对科学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修辞学使得科学哲学更加具有逻辑性、表达更加形象生动,更容易受众理解与沟通。修辞学的发展为科学哲学的修辞学的转向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修辞学转向的推动中产生了后现代科学实在论;对具体领域里的经济学方法研究有了促进,为经济学修辞学的产生开启了大门[3]。修辞学为经济修辞学产生提供了基础,经济学修辞将修辞学所具有修辞、说服等方法加以吸收借鉴,促进了经济学修辞学发展。

(二)后现代主义对经济学修辞学影响

点击查看全文

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教改

【摘要】本文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为例,研究探讨“西方经济学”这一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问题。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三方面分析独立学院的教学现状,并得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教改

一、引言

西方经济学是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是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基础课程。西方经济学依研究对象,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工商学院开设这一课程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例如:“边际效用递减理论”、“谷贱伤农”、“通货膨胀”、“充分就业”等经济学理论都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学好西方经济学这门学科对于市场上的经济现象、国家的宏观调整政策都会有深刻的理解。国内一些学者有关西方经济学的教研教改也做了很多的研究。卫华(2010)认为在教学改革中,关键要处理好夯实基础与提高学生能力的关系,基础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等。申益美(2011)认为《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要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指导,在教材编写、教法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徐瑛楠(2012)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三方面分析独立学院的教学现状,并得出相应的改革对策。汤向俊(2013)针对课程街接、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指出应从分层次教学、强化案例教学、改进考核方式等方面,增加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西方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一)教学内容庞杂、理论性强。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是一整套庞杂的理论体系,涉及到整个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个领域。其次,西方经济学是由众多经济学派的经济理论构成的,理论观点各不相同,庞杂的理论体系,给学生增加了很多学习困难。(二)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抽象的数学工具。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设立抽象的模型,建立假设前提,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剔除,然后运用数学符号去代替现实经济主体复杂的行为活动进行分析。例如用微积分求极值,极限的知识,而函数和图形在西方经济学中应用更加普遍高职学生一般数学基础都比较差,再加上是低年级学生,造成学习时很难理解的现状。此外,很多经济学名词和公式是其英文的缩写,这就给很多英语基础差的学生造成了困难。(三)理论来源于实践,与经济实际密切联系。西方经济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其立足的根本是欧美国家经济发展现状。而我国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研究时间较短,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是直接翻译国外教材而来。一方面,翻译过来的语言晦涩难懂;另一方面由于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环境不同,造成了理解上的偏颇,例如对“理性人”假设的理解。因此,要学好西方经济学,就要利用西方经济学理论与我国经济实际密切结合。

三、我院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主要问题分析

点击查看全文

我国外语教学的实效性探讨

摘要:我国外语教学长期受语言观念、外语政策影响忽略了语言的经济价值,外语人才培养脱离了市场需求。本文从经济学中准公共产品、人力资本学说及边际效益角度分析了语言经济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认为外语教学应看重费用与效益、价值与效用的关系,选择使用应用型外语以体现语言的经济价值,并提出外语教学的帕累托改进。

关键词:教学现状;语言经济学;应用型外语;帕累托改进

一、现状与综述

语言是具有价值、效用、费用和效益的资源,外语教学应紧紧契合市场需求。各高校外语教学现状表明,语言作为稀缺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外语需求现状与学生外语实战能力相距甚远。国外学者JacobMarshak(1965)揭示了语言经济学的属性,认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语言。Grin(1996)给出了语言经济学的定义,把语言作为一种变量引入到经济活动中,采取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语言与经济。国内学者许其潮(1999)将语言经济学理论引入中国,并论述了理论基础以及语言经济学与人力资本学说及教育经济学的关系。黄少安(2001)等为语言经济学建立了一个初步框架,对语言经济学本质、语言与经济的关系进行了透彻分析。汪丁丁(2001)、袁俏玲(2006)等均论述了语言经济学理论。但从经济学视角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实效性探讨的相关文献甚少。

二、语言经济学对外语教学启示

(一)外语教学:从公共产品到准公共产品的转型

学生进入高校学习,语言和其他技巧将是个人和社会通过投资能够获利的经济资源,技巧的习得具有非排他性。学生面临毕业后寻找工作,语言直接与市场对接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如语言学习可为个人留学国外做准备。此时大学阶段外语教育应是一种更多偏向私人产品的准公共产品。目前高校教学运转忽视了获利者必然的个人投资倾向。高校的外语教学应考虑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外语教学的成本可适当由政府和收益的个人共同分担,依据收益大小确定承担比例。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