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园文化建设体育元素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体育元素的意义

摘要:作为哲学研究范畴的存在意义,解决的是实践哲学问题,体育作为人类感知和接触世界存在的媒介,以“我在故我思”的哲学视角解码校园文化与体育的关系,尝试解构体育元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差异性、生成性、理解性以及发展性。通过人类身体的记忆性和体育的具身性对校园文化中的体育元素进行重构。将体育文化积极自为的一面充分呈现,并与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和外延拓展进行交叉互融,从而树立体育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校园文化;体育元素;意义;解构;重构

存在意义一直是哲学研究的终极追问,阿基米德曾说过:哲学的诞生源于人类对于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好奇心,却百思不得其解,从而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为了摆脱愚昧人类进行了哲学思考。这种哲学思考就是一种人类的思维活动,通过思维去实现对好奇事物或现象的思考,这里主要强调人类思维在哲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回到当下,思考体育与校园文化的关系,本文更多的关注体育元素作为育人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1校园文化与体育的关系

客观上看,校园文化包含着人化前的器物存在和人本后的精神存续,是一种特定区域内综合环境的集中呈现。它本身存在的前提,就包含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并由此两种软硬环境共同缔造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体育之于校园文化是种属关系的下位体现,这里的体育特指学校体育,校园文化是其上位概念,它对学校体育具有统领和函射作用。论及体育离不开本质存在的探寻,有体质论、达标论、多目的论等众说纷纭,难以异议而同。笔者认为体育的本质是通过身体的运动形式或者是自我改造,对人体自身进行生化和情感的双重升华,使锻炼者通过身体媒介感悟内外环境的变化,从而起到教化人的作用。这与校园文化设计的初衷有共通之处,校园文化是通过有限的诸要素形成的呈现无限合力可能所进行的综合育人,以浸润、熏陶、潜移默化为主。当然,也包含不仅限于体育,可以是学科教育、艺术教育、器物教育等。学校体育的源本之根是以校园文化为稽首,校园文化的内涵也随着体育的不断发生发展变化而丰富多元。由此可见,体育存在对于延续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生命在于运动”也揭示了人类进行身体的自我革命,以追求机能的不断重塑和再生,渐次增强,从而维持、促进生命的健康状态,并以身体为载体与复杂环境进行交互寻求生命、生存、生活的平衡支点。因此,体育对于人的发展而言是一种可靠、忠诚的存在。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出发,科学的认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能够更好的帮助学校开展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道德健康等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平衡体育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

2体育文化元素的解构

2.1校园文化的差异性凝聚体育元素。曾在多个重要场合指出,体育代表着青春、健康、活力,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加快推进由体育强国向体育大国转变,不断深化体育改革,更新体育理念[1]。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理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存在反作用于人的思想趋向,是价值存在与存在价值的内外互润,涵养的思维模式。体育作为身体客观存在的思维工具,在追求主体价值的同时也在创造所在组织的价值认同,以个性鲜明的方式融入同质文化,在相互碰撞适应融合的过程中寻找自身价值与存在意义。体育的差异化发展与多元化融合之于校园文化综合性亦是如此,因此,校园文化在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吸收了诸多有利因素服务于自身形成规律,并将其合理化。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形成的元素之一,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必修课程。从哲学的角度审视学校体育,是一种校园文化的生成现象。而从教育的视角审查发现,学校体育不仅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要经历,更是身体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与满足自身需求而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训练,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2.2体育帮助我们理解校园文化。体育给校园文化启蒙带来很多有价值的赋能,从社会学角度解读体育文化,其存在的多元价值彰显了人类世界价值追求的多元化倾向。体育已经从简单的肌肉活动和运动轨迹变化,融入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与发展的需要,将他与校园文化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了一种与身体密切相关的校园文化现象。校园文化研究范围涉猎之广,不在此赘述,简言之,学校内的体育文化是整体校园文化的从属概念,可分为“表面”和“深层”两个层面。表面是指有形实在物,即物质层;深层是指涵盖器物与人在内的存在意义,即精神层。从表面来看,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可以系统的深入了解校园文化的内容与内涵,体验其他校园文化元素与体育结合产生的整体育人效果,提高体育自身品格,维护体育与其他文化元素的平衡。从深层来看,通过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有益于校园文化臻于完善。帮助理解体育对于校园文化发展的合理诉求,从而掌握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了解体育对于校园文化发展延续的意义。2.3体育促进校园文化的全面发展。在人类文明诞生伊始,伴随人类“认识自己”的脚步一起前行的是教育和体育,前者从思维再造出发以期解决意识层问题,后者是从人类体感系统引申出的生命体悟,两者都承载着生命的原始冲动与欲望。而“育”作为两者词源学上交汇点,也必然有着内在的共同译介,无形中掌舵文化的发展趋向。体育自身的文化归属与教育文化的包容性,孕育出校园体育文化的独特性,并在普遍性之中保持独立个性的存在与发展。校园文化自身发展的脉络里自然流淌着体育的血液,流经之处印刻着“育人”的痕迹,于无形中滋养着校园文化机体的健康运行。学生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促使校园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得到了丰富与延展。例如:比赛中突破生理极限的战胜自我、运用全局战略的克敌制胜、服从裁判指挥的规则意识都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对人类自身素养提出的具体要求。体育作为一门课程,一种身体文化,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可以有效培养人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避免人类将有限的精力和能量消耗在不良嗜好和无意义的行为上,更加紧密的建立人类自身发展与客观世界的正向联系,为更高的精神追求提供可靠的身体素质保障。2.4体育促进校园文化的自在生成。着眼于当下围绕校园文化建设所开展的工作,大多将精力放在校园硬件建设上,注重校园有形存在的开发和外在形式的塑造,而忽略了无形观念对校园文化的塑造。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校园体育文化通过长期的时间积淀与经验积累。除了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和规则意识的培养之外,实际上还积累了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比如:长跑中克服生理极点后的愉悦身心,短跑中突破速度瓶颈的兴奋,团体项目中失利后的心理调整等。通过体育文化的深层涵养提升学生的精神内驱力。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体育锻炼所获得的最大收益是一种挑战身体极限和精神压力的人生态度。体育哲学讲求人身体的“自在”,柏拉图作为将灵魂、精神作为非物质的哲学家,他认为灵魂是人类身体活动的主宰[2]。弦外之音是人类可以先学习体育精神,摆正体育态度,在进行体育锻炼。就校园文化建设而言,应该重视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自在生成”的作用,在校园文化中更多吸收体育精神的精进成分,以达到对校园文化“自在生成”的目标。

3体育文化元素的重构

归属于身体文化存在的体育,它既保留原始的生理特质,又与外界环境发生交互,形成一种自我发展需求与自我调试满足的社会文化需要。它既是一种人体自我改造的方式方法,同时又承载着人类文化基因传承、发展、创新的历史使命。因此体育以其独特的文化形态跻身于文化系统中,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3.1体育文化的起源镌刻着身体记忆。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体育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3]。纵观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身体记忆成为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在体育的传播过程中,对学生身体变化所产生的每个细小变化都会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巨大创新契机和变革空间。甚至会逐渐形成一种独居特色的新型校园文化。当然,文化的过程既是人化的过程,人的物质载体是以思想意识为外衣,并对人体的物质存在产生反作用,并用体育去唤醒长期封存在人体内的动作记忆,以身体为主体,多种活动形式为平台,镌刻体育发展的身体记忆。现代社会中,由于竞争压力挤压现实生活,人类体育思想阙如导致对身体发展的漠视,逐渐蔓延到体育运动成为人类生存发展可有可无的对象,人类身体以退行的方式不断蚕食生命。当人类身体认识到体育文化的深厚底蕴时,就预示着体育重新被人类所接受,而体育文化的思潮也将成为校园文化思想发展的开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身体运动记忆,成为人类发展中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3.2体育的具身性主体认知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统一。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在人的认知活动中,主体的认知过程包括大脑对相关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以及主体通过身体积极的与所处外界环境进行相关耦合的动力学过程[4]。体育文化形成过程不同于传统校园文化构建理论中的信息整合与符号展示,而是将自身的精神、内涵、延展等不同的特性品质通过具身性行动与外界环境接触交互。促进身体本体感受、刺激、反应相互关联,主体参与认知的关键是自在身体与自为环境之间的动态调整,耦合以及有机统一。在现代学校体育活动中,认知过程已从大脑-身体的认知发展成为大脑-身体-环境的认知,其特征表现出身体在运动中积极能动的参与环境改造与适应过程。这正如一束五彩斑斓的校园文化之光聚焦到体育文化之中,参与主体不断的对体育所处的文化圈际进行适应与调节,排除他者差异性,维系自我同一性。体育通过具身性活动与外界环境交互融合,重新解读与建构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因此,在现代校园文化建构中,体育作为主体参与、感知、感受、感悟校园文化内涵的利益中心,其具身认知的先天优势势必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趋于统一。

4结语

体育文化的形成与人类的生存、生活、发展密不可分,共同衍化。在漫长的历史变革与现实选择中,两者各取其长,弃之以短,形成彼此文化的叠层结构。由于“文化以人类为主体来反思性思考文化发展出来的累积性结构,而文化因素是这类反思性行为在语言与客观性物质操作下的表情达意[5]。”体育文化产生的实质可解读为人类身体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时不断反思累计的最终产物。而校园文化实质上是人类在特定环境内自我进行改造的过程,包含其中的体育文化最为鲜明的特征就是身体记忆。将体育文化置于校园文化中重新审视、反省、认识并重构体育文化元素存在意义,可更好的发掘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Z].2019.

[2]朱继虎.身体哲学视野下大学体育训练的价值探析[J].文化学刊,2018,(11):147-149.

[3]贾爱萍,夏祥伟.试论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2):4.

[4]周惠新.身体哲学视域下现代体育教学的具身认知[J].中国教育学刊,2018,(8):41-43.

[5]马祥海,宋玉红,程卫波.身体之维历史嬗变[J].体育学刊,2008,(8):16-18.

作者:杨英 田杰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城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