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提升审计项目统筹协调管理探思

提升审计项目统筹协调管理探思

一、强化统筹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一)深化统筹管理意识。树立统筹融合理念,增强统筹管理自觉性,科学筹划组织国家审计工作。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对审计项目组织方式进行总体部署和精准把控,树牢统筹管理理念,全程贯穿统筹管理要求,制定基础目标和长远目标,针对审计模式、管理手段、沟通衔接机制、审计标准等关键环节和层面提出具体措施。加强跨层级、跨地域统一组织项目的统筹谋划,既要统筹考虑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上级审计机关重点任务,也要兼顾下级审计机关推进审计全覆盖、开展“同级审”工作的需要。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结合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审计常见问题线索,制定规范性审计指南手册,统一审计评价标准,统一审计计划,统一审计方案,统一审计实施,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统筹管理水平。近年来,疫情防控大考下,国家审计工作面临着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考验。审计项目间隔不断缩短,时有出现审计项目相互叠加情况,造成现有项目扫尾匆忙,后期工作安排被打乱,下一项目审前准备不充分。审计机关要发挥导向作用,着力增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实效性,优化审计项目计划制订程序,探索构建涵盖短期、中期、长期在内的多层次审计项目计划体系,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的开展审计工作。对重点审计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从统筹管理角度研究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标、实施路径、组织方式、成果导向等,增强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合理设置审计项目间隔期,预留合理时间便于审计项目前后衔接,并充分考虑审计机构可调配人力资源数量,避免出现下一项目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等问题。

(三)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审计实践中,一些规模较大的被审计单位,存在管理层级多、管理链条长、管理风险下沉的情况,审计需要触及到基层单位、跨区单位,仅靠地方审计机关一己之力难以完全扫除监督盲区。为此,应当整合各地审计资源,一是树立“一盘棋”思维,打破“信息封锁”,打好各地区审计机关“配合战”,充分调动内部审计力量,利用社会审计力量,降低国家审计风险,为统筹管理、协同实施打下坚实基础,提供足够可能。二是树立“一条心”意识,统筹各地审计力量,审计机关可从制度层面对审计人力资源的流动进行规范,如面对设备、工程、科研等专业领域深的项目,可统筹抽调各审计机关精兵强将,做到审计组人员能力结构与审计项目需求一致,提高审计资源配置效率。

二、强化统筹融合,提升监督效能

(一)推进业务融合。打破业务壁垒,实现审计项目深度融合。在审计项目管理中,运用融合思维,将多个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捆绑融合,由一个审计组同时对多个项目进行审计。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审计对象库、项目库,区别政府部门、学校、医药、金融机构等被审计对象,区分经济责任审计、投资审计、扶贫审计、资源资产审计,通过完善的项目计划论证机制,加强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的统筹与衔接。对学校、医药,可融合开展政策跟踪审计和预算执行审计等;对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可融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政策跟踪审计或专项审计等;对政府部门,可同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扶贫审计,融合政策跟踪审计等。对同一部门或同一地域项目,安排同一个审计组实施审计,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二)注重专业融合。国家审计项目涉及的领导干部层级高、经济领域广、经济事项全,要想把审计事项查实查细、查深查透,必须从顶层统筹做好跨领域、多专业融合,并且做到真结合、深融合,既要优势互补,也要强强联合,对口聚集人才、组织专项培训、统筹开展项目,通过不同专业领域“承包制”,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充分发挥各专业背景优势特长,更好适应“大兵团作战”审计模式。同时,可结合各审计机构以往审计实践,根据专业特长、工作经验等进行细化分组,实现一线力量精准配置。对于稀缺性专业性人才,可充分借助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资源,提升专业水平。从专业源头严格把控好审计质量关、守好审计质量“生命线”。

(三)加强信息融合。依靠科技强审,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是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把构建信息化审计工作模式作为抓好统筹管理、提高审计监督效率的根本出路,强化大数据审计促进信息化与业务融合,以信息化技术支撑审计组织方式,进一步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实现精心谋划、精准实施、高效管理,切实提升审计质效。如审计机关可统筹组建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建立领导干部数据共享平台,切实掌握数据挖掘技术、联网审计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信息化审计技术运用能力,打通信息化审计“最后一公里”。搭建审计整改信息平台,向被审计对象开放整改信息录入权限,可根据需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多维度查询筛选,综合分析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总体情况。

三、强化统筹协调,贯通协作机制

(一)提升上下联动效率。实现审计机关与审计机构的上下联动、协同作战,优化业务流程,创建统一、标准化组织模式。靠上靠前抓质量检查复核,一是充分借助网上审理。以OA系统“网上审理平台”为依托,审计组定期将阶段性审计成果电子资料上传至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审理人员定期查阅审计组上传的资料,出具阶段性审理意见。二是区别常规审理与重点审理。可实行审计报告、问题线索分类复核审理,对于审计报告等共性强的审计信息由牵头组织的业务部门负责复核审理,再报综合部门复核审理;对于审计移送等个性化强的审计信息直接由实施审计业务的业务部门负责复核审理,报综合部门备案,各级机关应明确复核审理时限。上述分工,有利于综合部门从宏观层面统筹审计报告和重大体制机制制度问题的查处,也有利于充分利用业务部门审理资源,提高个性化审计信息复核审理效率。

(二)搭建横向协作机制。审计实践中发现,各地审计机关缺乏协调配合,甚至是同一领域、同一类型、同一单位的项目都是各自为战,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审计机关应聚焦审计监督工作的重点环节,进一步强化与各地审计机关的整体联动协作。针对同一项目做到统一部署、集体会商、情况互通,建立共商共谋机制,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建立整体联动机制,实行“审前充分协商、审中协作配合、审后成果共享”,切实发挥协作配合质效。建立互通互享机制,完善工作联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等举措,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针对涉及跨区域查证、谈话询问等问题,统一协调异地审计机关予以协助,做好查证衔接工作,减少人员跨区域流动,打破区域壁垒,降低疫情防控给审计带来的影响。

(三)构建外部联动机制。以往审计实践发现,审计人员在提请政府、金融、企业等单位协助查询时,时有出现协助对象半推半就或以权限不够为由拒绝配合现象,让审计人员在查深查透相关问题时陷入困境。审计机关要加强与地方税务、财政、公安等地方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完善多部门配合协作配套政策法规,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明确各单位配合责任,提升国家审计在全社会各层面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各单位资源,增强协助查询时效。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审计与纪检监察、巡视、司法等其他监督部门的贯通协调,形成衔接顺畅、配合有效的监督联动大格局。

作者:李冯坤 卜晓志 梁晨 单位:中央军委审计署合肥审计中心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