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作能力下城轨机电课程体系建设浅析

工作能力下城轨机电课程体系建设浅析

[摘要]目前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仍然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按照学科逻辑设置,没有将“工作”作为整体看待,无法实现认识的“关联性”和“全面性”,很难培养人的全面的工作能力,无法满足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大多数教学设计反映了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行为主义思想(学习理论知识—重复性练习—掌握能力—学会工作),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处于灌输知识的状态,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企业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大打折扣。从现有职业教育实际教学中存在问题及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探讨基于工作能力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课程开发。

[关键词]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工作能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校企合作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双高”)建设项目明确指出要“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这对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近来,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提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启动“1+X制度”试点,X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党的五中全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改革发展任务,即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说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我们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解决不可预知问题的能力、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技术技能人才。而世界技能大赛也考察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如何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呢?既然是教学,自然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H.Dreyfus(当代工业心理学家)发现所有人的能力发展,都是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的逻辑发展。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Dale)1946年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出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对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进行的整体化的感悟和反思,必须进行整体化的课程设计,让学生不但学习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能够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职业认知,并最终形成对工作和技术的“设计(Gestal-tung)能力”。而德国的职业教育,主要是合作教育(双元制)模式,近期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提出了职业学校课程采用的“学习领域”结构,即将课程切分为一个个面向职业的任务和流程,并彼此关联的主题单元。从中我们不难得出专业知识板块间的关联性很重要,学生对课程体系的整体把控、板块间的逻辑关系理解为他们工作后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英国的职业教育采用市场化的技能培训,由雇主、大学和专业机构共同设计职业标准和综合学位课程,由雇主设计的学徒标准描述了学徒完全胜任这种职业所需的核心技能、知识和行为。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把工作的要素联系起来,并作为一个整体全面看待。因此,城轨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能力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值得探索、实施。结合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及课程体系建设情况,以及实际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我们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贴近教育教学实践,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课程开发着手,优化课程体系,创新育人模式,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理实结合,内容紧扣工作能力需求,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课程建设,进行教学形式创新,使得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更加适合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的发展需要、对口企业需要。做到育训结合,并实质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所有人的职业能力发展都经历了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过程。比如教师这个职业,从新教师到骨干教师再到专家、教授,不同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是不一样的。新教师阶段,需要学会如何上好课,提升个人教学能力;骨干教师阶段,需要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如果是职业院校教师,还需要提高对社会的专业服务水平。也只有掌握了每个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才能更好地工作、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更好地贴合教育行业的发展。又比如电工,其成长经历了从初级到中级到高级再到技师等阶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对于后续的课程,是很难在学校开展的,没有相关设备及工作条件,因此需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来进一步实现。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对校企合作的不断探索及相关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得基于工作能力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课程开发、实施成为可能。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基于以上思路探究基于工作能力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课程开发。

一、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发展前景分析

首先,基于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深入对口典型企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国有铁路、地方铁路等交通运输等)和岗位(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低压配电及照明系统、给排水及水消防系统、站台门系统、电梯系统、环控系统、气体灭火系统、FAS/BAS等系统的运行管理、维修保养工作),了解及调研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各岗位的技能要求,对专业职业进行分析。其次,关注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从“政府工作报告”及“十四五规划”中展望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用数据进行行业分析,从相关研究院的人才需求趋势、就业大数据报告中看专业发展前景。再对调研的资料和数据梳理,通过理论研讨和论证分析,最终确定本专业人才需求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二、组建实践专家组

邀请校企合作企业机电相关专业专家或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技术工人(如班组长、车间主任、优秀毕业校友等),组建实践专家组。他们的学历背景最好与被分析的职业相符,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每个企业选3~5位专家即可。

三、举行实践专家研讨会

选择合适的时间,以研讨会的形式,邀请实践专家组专家参加研讨会并列举他们从“初学者”到“技术能手”再到“专家”的重要阶段及每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确定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专家组成员需要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描述,并明确工作对象、使用的工具材料、工作方法以及工作要求等,反映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对专家组成长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梳理,提取出适合本专业人才发展的课程。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即为每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具体又包括多个小任务或项目,如图2所示。

四、基于工作能力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和专业团队成员一道,通过汇总实践专家组自身发展过程不同阶段涉及的工作任务及相关内容,梳理并探讨出基于工作能力发展的城轨机电专业课程框架,进而构建适合城轨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的基于工作能力发展过程的课程体系。

五、核心课程的开发

对于专业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比如城轨站台门的检修,主要是通过监控系统对相关参数或状态监测、报警等装置提示进行检修及故障排查,故障排除后需要对已完成工作进行记录。该工作任务的实施,涉及城轨站台门结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工业控制网络与组态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电机拖动实训等前期内容,这些前期内容即为课程涉及的具体小任务或项目。因此,不同工作任务所包含的小任务或项目存在重复的可能。此外站台门的检修,其故障原因也不唯一,或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故障,其答案不确定、不唯一。需要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观察现象,逐一检查,最后完成检修任务,并实现课程考核。不同的工作任务(课程)涉及不同的内容板块,需要专业团队教师分工合作,每位教师教学内容是为工作任务服务的,即够用即可,采用活页式教材开展教学,进而完成整门课程的教学。其中有的课程在学校开设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对口企业的支持。目前,职业院校与对口企业的合作还存在一些困难,究其原因,还在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就企业而言,其参与合作的动力、积极性不足,参与度不够;就学生而言,虽然有定期的实习机会,但大多数学生去实习的岗位缺乏技术含量,被安排在了简单工作岗位上,甚至有的实习岗位与专业相关度太小,与校企合作的出发点背道而驰。对于职业院校而言,首先,需要企业提供合适的实习、实训、就业机会;其次,需要企业真正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行业技术前沿指导;最后,需要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的机会,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除此以外,从法律层面上看,还存在学生实习安全保障不够,已有的政策也未能兼顾企业利益、学校利益等问题。在党的报告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领域一直强调的发展方针,也体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校企合作的不断探索,职业教育法的研讨、校企合作相关制度的完善,很多优惠政策的出台,将使基于工作能力发展的部分专业课程开设更加合理,也将进一步使专业建设、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与产业发展、转型相匹配。对于部分工作任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借助企业现有设备、场地开展教学;也可进一步落实现代学徒制,企业选聘优秀导师(工匠),以师带徒形式开展教学,无形中也将影响学生,在特定时间内带领学生到企业,学生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使得学校与企业走得更近,使得企业全过程参与教学目的、课程开发、人才培养等过程,培养的学生也更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在后续课程建设、实施中,也可以参照校企互聘师资管理,引进企业优秀工人或专家以企业导师身份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更好地实现基于工作能力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当今产业结构不断变化,职业岗位变动增加,知识技术周期缩短,如何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可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职教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Dale)曾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出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对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进行整体化的感悟和反思,必须进行整体化课程设计,让学生不但学习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能够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职业认知,并最终形成对工作和技术的“设计(Gestal-tung)能力”。我相信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途径有很多,但我们更多的应该从课程体系、课程开发着手,使得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更贴近企业实际需求,遵循职业发展逻辑,我们的教育更贴近职业教育的目标。基于工作能力发展的课程体系开发与校企双主体育人、现代学徒制等职教探究热点不谋而合。有理由相信,利用基于工作能力发展开发的城轨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培养的学生更适应于知识更新周期不断变短的时代,学生的创新性、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

作者:张莉 廖化容 杨靓雨 张芳莉 刘阳 单位: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