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学教育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学教育路径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次为我们树立了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但在其融入小学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基于小学生价值观存在的不良倾向、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可以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宣传、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予以应对。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小学教育;家庭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12组共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高度涵盖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精华以及新中国建设以来形成的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精神的核心价值观。这些内容不仅体现整个国家的目标和追求,更是对于整个社会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和奋斗方向,就个人而言,核心价值观也成为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指引及标准,成为公民个人的行为规范。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外界的宣传和教育对其影响很大,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他们刻苦奋斗、诚信友善的品质,将来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而贡献力量。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现状及成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来,在全党全社会也形成了一大波学习热潮,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宣传牌也较为常见。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对小学生的询问和谈话中,笔者了解到,大部分小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完全说出24字具体内容的也不在少数,基本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学生几乎很好。同时,小学生对个人层面的了解要远大于对于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了解,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另一方面也和小学生本身的受教育水平和教育内容相关。伴随着社会现实结构的变迁以及科技发展程度的不同,小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也在变化。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缺陷,将价值观融入教育中去,尝试使学生更加理解其真正内涵。但是由于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小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仅限于个人层面,对于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内容大部分是难以理解的,需要学校和家长以更加具体和现实的事例加以解释。第二,对于学校而言,当前的小学教育应以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正确价值观为目标,对于学科知识及学习方法的教育都应结合核心价值观进行。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在小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小学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帮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生心里扎根。但由于教育体制以及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进度十分缓慢,现实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当前阶段仍有不少学校忽略小学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价值观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或者其他硬性要求,也存在一些教师对于学校的价值观教育要求不能严格遵循,存在认识偏差,在实际教学中忽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关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目前大多数学校和教师仍然较为传统,将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作为课程内容和知识生硬地植入教学内容中去,未能丰富教学方式及拓展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小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教授出来。教学实践中类似的问题的还有许多,比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力方面,目前仍然存在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问题,对于具体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作用方面仍处于未知,这类问题本文不再赘述,仅以前文所述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以期找出解决对策,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具体路径。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以上现状的可能原因包括小学生价值观存在不良倾向、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家庭因素等综合作用导致的,需要严肃对待。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对策思考

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因素除了前述的小学生自身、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以外还有很多,比如学校机制不健全、个别教师认识不全面等,以下笔者希望能够通过分析成因,进而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

2.1加强校园文化宣传

校园生活占据了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学校的氛围对于培育小学生团结、友善等美德,树立诚实信用的价值观具有重大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宣传,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小学生的言行,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阵地的宣传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宣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紧紧围绕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设计宣传具体内容与形式。比如可以按月进行主题活动设计,分别举办书画月、读书月等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诸要素融入进去,使学生在文化活动中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可以设计更多更加灵活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自身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一方面可以加强宣传效果,使学生们更加清楚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另一方面也使小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2.2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

课堂教学仍然是小学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也是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形成最初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主阵地。课堂是教育教学的重要阵地,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以及课后作业写作等都是培育人品行的重要过程[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要素融入到小学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增强小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体要素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将价值观的培养融入到课堂上,增加小学生的重视程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还需要强化学生的思想品质与意志能力。而核心价值观中诸如诚信、友善等个人层面的价值观为小学生树立了明确的行为规范,课堂中对于这些道德品质的强调是树立小学生正确价值观所必需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吸收和理解教学内容,通过非应试性的方式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将核心价值观中诸如平等、公正、法治等抽象的具体内涵以鲜活生动的例子展示出来,在具体的案例中传播核心价值观。

2.3强化教师引导带头作用

除了父母以外,对小学生言行影响最大的就是学校里的老师。在小学生眼中,老师是他们学习的对象,在言行举止等许多细节上都会存在模仿的心理。因此,小学教育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带头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在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小学教师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核心价值观具体内涵作为行为规范。教师不仅仅作为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更应该具有“传道”的使命感,自觉成为学生价值观塑造过程中引路者。价值观教育应当从小抓起,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一旦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走偏,影响的将是其一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的引导带头作用,对于小学教育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有着重大意义。

2.4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教育活动

传统的应试性的小学教育方式已经不再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很难承担起德育的使命。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避免古板固化的宣传模式,应当增强趣味性和实践性,加深小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活动内容应当与小学生的具体生活相贴近,切忌宏观空洞、虚幻不实的价值观宣传,应当将其内涵予以细化,融入到具体活动中。同时教育活动的内容应当强化其可行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不同活动的主题,普及和落实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价值判断能力,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2.5加强家长与学校的互动

作为从事小学班主任教学多年的教师,笔者认为,小学教育应当尤为注重学校同家长之间的互动联系。因为小学生价值观尚未形成,难以准确分辨善恶,其生活轨迹也较为简单,除了校园生活就是家庭生活。加强家长同学校的联系沟通,可以准确全面了解到小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心理变化。在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中,可以将家长作为学校的帮手,使其参与到校园文化宣传实践活动中来。由学校和家长共同进行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家长和老师的许多言行将影响其一生。而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加深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将会促进社会学习和树立核心价值观的热潮。孩子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家长应与学校一同携手,从小处做起,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树立标杆,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何兴权.如何在小学教育中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吉林教育,2015(7):146.

[2]赵申,王永录.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64.

作者:王家芳 单位:安徽省姚李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