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提质增效下的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提质增效下的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摘要:县级财政对于财政工作来说是处于其末端的一个部分,作为构成我国财政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县级财政的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县级财政需要不断地提升支出效益才能保障公共服务质量有所增加。其中预算绩效管理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模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对于高质量的财政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县级财政;完善预算绩效管理;高质量

引言

近年来,国务院颁布了大量的政策与决定,这些政策对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规范,所以说绩效管理工作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要逐渐涵盖不同级别的预算单位以及不同类别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中的重点工作也由开始的单一项目支出扩展到单位整体支出和项目的制定、管理等更深层次。项目资金精准使用管理,可以进一步优化资金结构,缓解县级财政收支差异带来的矛盾,推进高质量高效益的财政建设。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内涵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一些国外的经验进行了借鉴,同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将本国的实际财政项目支出作为基础,将一些绩效理念逐渐融入预算编制管理工作过程当中,同时预算管理也可以与其结合,这种模式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是一种适应现阶段预算管理体制的一种新型模式。绩效可以视为成绩、效果,最早源于企业,用项目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呈现。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指的就是借助绩效的形式来开展相关的预算管理,同时对于县级的财政预算来说其主要包含了业务上的资金以及项目专款等,预算对于囊括了这全部的资金内容。绩效管理能够有效对于预算编制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分配,并且其核心内容就是主体支出进行强化,这样能够将支出结果当作是导向内容,同时一些项目的支出的效率以及相关责任的划分工作也需要及时地进行明确,不同的部门与单位能够有效对服务质量进行提升,从而节约成本并且优化资源配置工作,确保相关的效益能够实现最大化实现。

二、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对财政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和前期绩效评估的作用认识不足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一直以来,包括扶贫资金在内的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强调的都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和资金使用完成后的绩效自评,而对项目的绩效目标管理和立项时的事前绩效评估重视不够,未以效益目标为导向,简单地靠自评走过场,因而无法保证后期的项目质量和经济、社会等效益,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资金的低效支出及浪费。

(二)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量化、细化有待提高各项指标的精准设计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针对具体项目和部门已经建立起来一套财政预算指标体系,但是这种一般性指标对于全部的行政事业单位未必各个适用,不能体现各项目和部门之间的特点差异。指标中通常对资金使用合规性的指标重点强调,而关注资金投入产出效益的指标体现不足,对资金运用的价值展示不充分。建立符合县级财政实际情况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前遇到的主要困难。

(三)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完善与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需要及时地进行完善,因此对于制度上的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及时地进行明确,并且结合一些实际性的问题进行修正,这样可以为接下来的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考核机制以及相关的评价指标方面是相对比较片面的,这样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缺乏权威性;另外,绩效管理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完整的一套工作程序,但由于制度不健全,各部门之间掌握的信息数据不能有效连接共享,影响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整个管理制度中,问责、考核以及整改监督机制等,都会影响绩效管理工作的执行质量,而县级财政在这些方面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致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并未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四)县级预算管理操作不够规范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于实际工作的开展来说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同时在建立基本的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由于不同的原因一些县市级的预算管理在规范性程度上也产生了一些不足之处,对于绩效管理工作来说在具体的实施环节很难提出更新的要求。例如在一些单位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需要借助项目的名义来对一些预算资金进行申请,但是用途主要就是对经费的支出及时地进行明确;也有些单位是由于个别的财政资产的责任区分不够明确,因此在具体的考核工作中无法做出评价,类似于这些不规范的一些行为给预算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县级财政对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改进思路

(一)思想理念重塑今年形势严峻,使全球贸易摩擦加速升级,对县级财政收入也产生了巨大冲击,县级财政的收支风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长期存在。这更加凸显了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势在必行,“花钱必问效,问效必监督”,绩效观念须重塑,进一步扭转意识上的偏差。县级财政在出现财力不足的时候需要将评价结果为导向,并且将评价结果当作是推动工作的开展的动力,在项目前期的开展以及资金的投入方面需要能够有效地进行规范。并且对于一些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能够从上到下的开展相关的驱动模式。近年来,《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颁发已经对相关工作作出了规范。县级财政可以根据财政部的相关内容,联系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机构和制度。从领导干部到基层人员,通过培训和实际操作等方式,提升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同时可以让预算管理部门牵头,其他业务科室积极配合,畅通信息渠道,具体的职能单位参与编制绩效信息,使预算绩效更科学合理,更具说服力。要将绩效的意识和观念,转化为外在行动,并真正养成绩效自觉。

(二)优化预算绩效指标体系指标设置应紧紧围绕主责主业,下设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而且强调了一级指标中的核心指标,实用性强,指标内容更具体,易于项目单位采集测量,尽管如此,具体到各个行业、领域依然会有差异。举例说明,原则上,产出和效益指标的权重不得少于60%,教育系统的困难寄宿生项目与普通高中助学金项目在填报二级数量指标时,因为基数和测算方法不同,两个可能都不达标,这样对后期的绩效评价可能会产生偏差,因而对于具体的项目如果能进一步细化,这样在衡量绩效结果时数据应该更为准确。另外有些项目最终的实现效果,是文字描述合适,还是数据分析合理,数据的来源依据,是否与最初项目设置的想法一致,这些都需要认真推敲,科学创立。

(三)完善绩效管理制度绩效管理需要制定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需要借助相应的辅助措施保证绩效管理的开展和实施。要以县级财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为基础,围绕年初预算整体目标,合理统筹各单位的业务活动及项目支出,总结历年来的情况,充分进行数据分析,结合绩效评价反映的结果,科学的编制预算。以往绩效管理都是财政部门主导,让各级预算单位填什么就填什么,实际上各级预算单位是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对项目的执行情况更有发言权,因而各部门之间应该协同配合,厘清主体责任,协同发挥作用,由财政部门提供制度保证,预算单位根据前期目标实施操作,审计部门对绩效信息进行客观准确的审核,各部门之间的信息链接共享,使资源效益最大化。同时,增强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对预算单位的绩效目标加强管理和监督,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操作,全面提升绩效评价质量。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对于绩效考核准则及管理制度有疏漏的地方,各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进措施,结合具体的岗位职权和工作内容,合理制定考核标准和管理办法,奖惩分明提高执行力。

(四)预算管理应与预算绩效管理协同改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理念上是对传统的预算管理工作理念的一种突破,同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也在逐渐的变革之中,过去预算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是对绩效管理工作需要的一种满足。所以说,随着对绩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分类、审批、资金等安排方面的需要将各个环节保持一致,并且有效的提升相关的一致性,进而有效地促进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五)充分利用绩效评价和反馈结果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是各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活动的目的,因此,各级单位应建立完备的内控制度,树立效益决定支出的预算收支理念,对预算超支及年初无预算安排的项目,要加强管控;并且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的参考指导数据,做好各部门的预算安排支出增减工作,发挥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在财政资金安排中的指导作用。可以借鉴国外或者国内一些早开展绩效评价地区的先进经验,将评价结果与年初资金安排、整合和项目资金用途调整衔接挂钩,资金使用绩效好的,大力扶持,资金使用效益差的,减少或取消项目资金安排,提高各预算单位对支出效益重视,不能只把钱合理的花出去,而忽视产出和长远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绩效管理工作的完善对财政健康发展极为重要,各预算单位要从重塑观念意识、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完善绩效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出发,充分利用绩效评价反馈结果,优化考核流程,促进财政建设的高效、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慧玲.关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思考[J].财经界,2020(08):111–112.

[2]崔冰.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2020(07):63–64.

作者:吕晶 单位:绛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