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影响探析

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影响探析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诊的60例抑郁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30例抑郁症患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将其划入对照组;剩余30例抑郁症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将其划入观察组。观察两组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评分及自杀、自残率。NGASR、SAS、SDS及生活质量评分数据采用t检验,自杀、自残率数据采用x2检验。结果出院时观察组NGAS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管理期间自杀、自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实施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自杀、自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还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焦虑和抑郁情况,稳定情绪。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抑郁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患有抑郁症的患者需要接受长达数年的治疗,在国外抑郁症患者可以长期住院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不得不放弃工作,成为社会福利系统的资助对象[1]。而我国很多患者由于社会及家庭的一些压力,因此会隐瞒病情,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最终酿成悲剧。抑郁症患者情绪会越来越不稳定,更危险的是一旦存在低落情绪,他们将很难摆脱这种状态,随之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而其很难通过自我调节得到改善,只能寻找药物或者心理治疗[2]。本次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诊的60例抑郁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30例抑郁症患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将其划入对照组;剩余30例抑郁症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将其划入观察组。对照组(n=30)男性和女性构成比为16∶14;年龄为18~65岁,平均46.82±3.51岁;7例小学学历,12例中学学历,11例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观察组(n=30)男性和女性构成比为15∶15;年龄为18~66岁,平均46.94±3.65岁;8例小学学历,12例中学学历,10例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良好。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神经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3];②所有患者学历均为小学及以上,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③本次研究已经征得抑郁症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自愿积极配合本次护理工作内容的顺利开展,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本次研究内容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排除标准:①排除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②排除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抗抑郁药物应用治疗以及抑郁症常规护理等。对抑郁症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给予患者和家属陪护管理、药物管理、安全检查管理等相关宣教,同时应尽可能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使其能够每日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调整合理的作息习惯,积极参加医院安排的社交活动,使其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做好日常饮食、生活等护理干预[4]。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心理护理。(1)护士长带领全科护理人员共同研究,通过探讨科室可能引发自杀等不良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护理人员对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残和自杀行为的风险认识不足,尤其是工龄较短的护士,责任心不强;②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残和自杀行为评估不到位、对高风险患者处置不到位;③护理人员对家属和患者的安全宣教内容不够;④抑郁症患者自我管理不够;⑤家属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意识薄弱,未能积极参加相关安全管理培训[5];⑥护理人员对高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残和自杀行为未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三级管理不到位。对以上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策略。(2)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在24h内完成对患者的自杀风险因素的评估,根据三级评估标准,准确筛查高风险患者,同时将高风险患者标记在白板上,让所有患者提高警惕;护理人员应建立高风险抑郁症交接本,其中包括患者的详细信息、防范措施、执行情况以及接班后安全管理的重点以及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引起重视的关注内容;对特殊情况、特殊病情的抑郁症患者应及时做好后续的评估工作[6]。(3)护理人员可以利用现在的网络资源,建立微信群、QQ群,在群内定时上传讲解内容、视频、彩色图片等,尽量为其提供形式多样,且容易理解的健康宣教知识[7]。同时可以评估患者和家属的学习水平,针对性给予个性化的安全教育模式。同时在宣教中应该注重激发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负性情绪的方法,可以定期组织患者进行讨论,并鼓励患者分享自我管理的经验、感悟等;同时责任护士应准确告知家属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到安全监护的工作中[7]。(4)护士长应加大对高危患者的巡房次数,检查对高危患者的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应充分掌握高危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情况;增加夜班调看监控的频率,了解本科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态度、表现等[8];定期督促护理人员对危险物品进行检查,如发现及时进行回收并集中管理;护士长应充分发挥三级质控管理作用,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与护理人员沟通,通过在早会中与所有护理人员共同讨论,达到提升全体护理人员工作安全意识的目的;对已经发生的自残和自杀事件,应及时上报,并在全科室进行分析、讨论,并做到持续性改进[9]。(5)根据不同级别,可以将心理护理分为3个等级,三级患者的心理最为稳定,一级患者的心理问题最严重。①三级护理措施,该级别的患者心理较为稳定,护理人员应做好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同时其护理方案应以共性护理为主,采用尊重、鼓励以及劝说性语句,可以将疾病相关信息制作成手册,并为患者发放,简单介绍日常注意事项以及饮食方案,提高患者的临床依从性,在不断沟通的方式下,不仅能减轻患者在院期间对医院环境陌生感,还能降低对工作人员的不满[10]。②二级心理护理,该阶段的患者其心理稍微存在波动,除了做好三级心理护理干预外,护理人员应对影响患者心理的因素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通过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彻底分析后,找到最佳的疏导形式,值得注意是,对于该级别的患者,沟通时间应大于30min,确保和患者面对面交流。随后还应强化治疗性沟通,在不断转变患者心理的过程中,利用放松疗法,提升患者的舒适程度,对负性情绪进行多次指引,在沟通过程中要尊重患者,保证患者的知情权,逐渐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1]。③一级心理护理,该阶段的患者其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甚至会存在自杀倾向,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大和患者的沟通力度,并且要不断对其负性情绪进行疏导,在沟通的初期阶段,护理人员应注重倾听,让患者可以将负性情绪充分释放,随后在沟通的过程中,抓住患者的重点,并利用积极的语句关心患者,让患者尽量看到好的一面,运用一切资源予以患者帮助,同时还应反复评价心理护理效果,对于不正确方式及时改进,必要情况下,可安排心理专家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12]。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urses'globalassessmentofsuiciderisk,NGASR)评分,该量表由15个条目组成,答案有两项,即“是”和“否”,量表中根据患者的不同风险程度加分,最高分为3分,最低分为1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自身风险系数越高,低自杀风险分值≤5分,中自杀风险分值为6~8分;高自杀风险分值为9~11分;极高自杀风险分值为≥12分。②比较两组抑郁症患者在管理期间(住院首日、出院时)自杀、自残不良事件发生情况。③焦虑和抑郁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估,上述两个量表中的小项目共20条,实施百分制评分,焦虑、抑郁程度和分值呈正比关系[13]。④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分问卷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分析[1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抑郁症患者在管理期间NGASR评分

住院首日,两组NGASR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出院时,观察组NGAS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2.2比较两组抑郁症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评价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自杀、自残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仅1例自残(3.33%)显著低于对照组1例自杀、3例自残(13.33%),x2=7.654,P=0.041<0.05。

3讨论

抑郁症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导致抑郁症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的临床特征为持久而显著的心境低落[15],并且患者每一次心境低落和其处境并不相称,有时患者会在高兴的过程中突然出现心境低落,而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自杀的念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大部分患者在发作后都会有残留症状[16],逐渐转变为慢性疾病。在临床中,抑郁症的神经症状不太难鉴别,患者为抑郁的情绪所苦恼,总是感觉到悲伤和沮丧,并且对日常活动娱乐等均不感到有兴趣,甚至遇到了亲朋好友也不想打招呼,就只想活在自己的世界,各方面的创造力都会有所减退,社交、工作和学习等方面均会出现障碍,这类患者常会出现自我怜悯的心情,并且情绪波动很大,容易被激怒[17]。而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为在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疗,首先要准确诊断患者的抑郁症情况,利用全面的心理检查[18],量子共振检测以及生物反馈检验等,并通过心理专家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患者现如今的身心状态,并对其抑郁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估。而确定好之后就可以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由于抑郁症患者的神经功能紊乱以及激素平衡失调是长期存在的[19],所以必须要借助药物进行调整。随后在药物调整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心理专家会分析患者潜在的问题,并对其抑郁和困扰进行剖析,从更深的层面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重新审视自己,正视自己的存在,并且重新树立起价值观[20]。由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不稳定,因此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关键在于稳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而心理护理干预是根据患者的情况[21],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患者可以逐渐打开内心,改善不良情绪,并降低不良情绪对自己思维的影响,让乐观、积极的思维处于主导地位,久而久之,患者就会有一个稳定的状态,减少疾病所带来的影响,进而稳定情绪[22]。心理护理干预注重患者的内心,并通过交流,了解患者此时此刻所面临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措施[23],让患者在住院期间始终保持身心舒畅,不仅能提升其预见性,亦能降低自杀风险。因抑郁症常常出现悲观、失望以及消极的行为和心理维持对情绪的管理非常重要[24],本次研究通过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个体化疏导,并积极鼓励患者将不良情绪进行表达,疏导情绪,为此有效地改变了患者的消极行为,且改正了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而对生活有一定的向往,在努力配合临床工作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改善了自身生活质量。通过本次研究结果也不难看出,出院时观察组NGAS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分值也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数据也较高(P<0.05),而在管理期间自杀、自残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实施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自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还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焦虑和抑郁情况,稳定情绪。

作者:姚美玲 王玉芹 于冠礼 单位:山东省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