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有机农业施肥问题分析

有机农业施肥问题分析

1有机农业生产对肥料的要求

施肥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获得较高产量的有效途径,高产、优质农产品的生产离不开科学施肥。一般来讲,施肥包括使用化肥和有机肥两种。有机农业禁止施用人工生产的化学肥料,因此主要依靠有机肥来进行培肥土壤,提供作物生长的养分。从有机农业的起源看,有机农业施肥首先培育的是土壤,后经微生物的作用,使有机物质(有机肥料)转化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养分,因此,培肥土壤、激活土壤生命显得尤为重要[1]。由于有机农业生产对肥料的特殊要求,使得施用的肥料需满足如下几点[2-3]:一是提倡使用经过1个月以上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以粪便为肥料源的(包括人粪尿和畜禽粪便)必须要经过高温堆肥处理,杀灭寄生虫和各种传染病菌等,实现无害化;二是允许使用不影响作物生长环境、营养和抵抗力的自然形态(未经化学处理)的矿物肥料;三是严禁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污水、污泥和未经堆制的腐败性废弃物,严禁使用硝酸盐、磷酸盐、氯化物等营养物质以及可导致土壤重金属积累的矿渣和磷矿石等。有机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施用符合要求的有机肥料,才能生产出真正的有机农产品。

2我国有机农业施肥技术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施用肥料,是保障有机农产品真实性和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因我国有机农业标准化程度还比较低,管理系统尚未健全,劳动者知识水平较低,有机农业生产研究和宣传较少等,致使我国有机农业施肥体系中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别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施用化学肥料。部分农民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在有机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人为施加化学肥料,但不施用化学农药,认为施用化肥而不施用化学农药的农产品也是有机农产品,混淆真假。在生产中,化学农药可以通过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检测,而对化学肥料的使用没有相关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因此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来讲存在着监督盲区。

第二,复种指数高,种植模式单一,土壤肥力下降。国内外规模化科学有机农业生产,一般是从农业生态系统内部收集有机肥料,如从有机畜牧养殖场中收集符合要求的粪便或发酵后的沼渣来培肥土壤;或是通过土地休闲、轮作、种植绿肥等适当的土壤耕作和农艺活动来维持土壤肥力,减少对外在环境的依赖[4]。我国目前的有机生产主要集中在水稻、蔬菜和茶叶等几大类别作物,轮作、间作等农艺方法应用较少,种植模式较单一,再加上市售商品有机肥的价格偏高,农民不愿意多施用,造成有机农业生产的土壤肥力供应不足。此外,我国地少人多,农田复种指数较高,在有机农业生产的田块进行土地休闲或者种植绿肥的情况几乎不存在,这样经过若干年的生产,造成土壤肥力明显下降,可持续生产能力降低,影响有机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经济效益下降,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

第三,对有机肥生产原料的质量未予考虑,原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在畜禽饲料中,由于大量添加铜、铁、锌、锰、钴、硒和碘等微量元素,使得许多未被畜禽吸收的微量元素积累在畜禽粪便中。而且,由于生物富集作用,禽畜粪便中的重金属含量又比饲料要高数倍。这样的有机肥进入农田,会造成有机农田污染。此外,在养殖业中,一些抗生素、抗氧化剂、激素类药物以及抗菌剂作为饲料添加剂或兽药用于饲喂畜禽,其中有些激素类物质将严重危害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这类畜禽粪便在有机田块中大量施用会造成污染,环境问题突出,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

第四,有机肥生产未按标准经过充分腐熟和高温堆沤。有些生产者将无污染的绿肥、植物残体、林业副产品和人粪尿和畜禽粪等没有按照标准进行充分发酵、高温堆肥和无害化处理,只作简单堆放便作为有机肥施用到了有机农田。因肥料未经过充分腐熟、高温堆放和无害化处理,造成有机农田遭受污染,后期虫害加重等问题。

第五,部分有机农田土壤养分丰缺不一,养分不均衡。我国幅员辽阔,区域性特点明显,气候和生产条件多样。健康、可持续生产的有机农田不仅须保证有毒有害物质、有机农药残留、病原菌等不超标,还应该满足N、P和K等大量营养元素含量及B、Mo、Zn、Cu等微量元素充足均衡,最大限度地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初期,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多集中在偏远且经济相对落后、农用化学品使用量较低和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5]。部分有机农田由于多年应用的耕作制度、种植模式不科学,尤其是施肥方式或方法不合理,造成土壤中某种养分亏缺或富集,养分不均衡,对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关于有机农田养分背景调查的研究和结果还比较少,缺乏对种植不同作物的有机农田养分丰缺情况进行描述和评价的基础数据,对有机农田土壤肥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无法全面评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有机农田的生产能力和有机农产品的品质。

3建议与对策

3.1因地制宜,筛选特色品种,掌握作物需肥规律

有机农业是小范围、稀缺性农产品的生产体系,不同区域发展模式和农作物种植品种也大不相同。因此,应根据品种特性、地域特性发挥地方有机农业生产的独特优势,因地制宜,合理选择作物品种。根据不同的作物,做好其生长特性、营养特性及科学施肥规律的研究工作。这是构建有机农业生产施肥科学技术体系的首要环节。作物类型选择不合适、作物需肥规律不清楚,将直接影响施肥计划的制定,影响有机农业生产。

3.2建立科学的有机农田施肥技术体系

一方面,需普查有机农田土壤养分状况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合种植农作物的养分需求特点形成推荐有机肥施肥技术。改进农业生产者的施肥习惯,依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肥特征适量施用有机肥料,既要保障养分供应充足,避免盲目增施农家肥料,又要促进有机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收,保障生产环境健康、清洁。政府和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土壤养分调查的重要性,给予政策和相应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复种指数高,对土壤肥力消耗大,应引导农民适时增加有机肥供给,或种植绿肥,做好秸秆还田等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应考虑休耕免种,休养土壤,培肥地力。此外,要科学引导农民采用轮作、间作等农艺措施,提倡种植豆科固氮植物,依靠合理轮作和农牧结合维持土壤氮素平衡,从有机畜牧养殖中收集有机肥来培肥土壤,保障有机农田土壤的健康和可持续生产。

3.3进一步建立监督机制,做好溯源管理,科学引导有机农业生产

(1)建立商品有机肥生产的监督机制,做好溯源管理。主要依靠政府职能,建立相应的监督监察机制,确保施入田地的肥料符合有机农业生产的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把好准入关。尤其要确保商品有机肥中重金属类、激素类和抗生素类物质不能超标,做好有机肥料的溯源管理,保障原材料的可靠性,做到商品有机肥管理有得抓,抓得住,抓得准。

(2)正确引导与扶持,规范有机农业生产流程。政府在制定有机农业的标准上,要与国际接轨,构建并细化我国有机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包括基地标准、生产标准、产品标准等。建立有机农产品生产过程台账,尤其是对投入品的监管台账,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管与控制,严厉惩处人为施用化肥和农药等违规行为。加大对有机肥生产和有机农业生产的补贴,消除生产者对有机肥价格高、有机产品产量低的担忧。科学引导消费市场,努力实现有机农产品优质优价。

(3)普及农家有机肥堆肥和无害化处理知识,引导农民科学生产有机肥。做好有机肥堆肥和无害化处理知识的普及工作,普及有机农业生产的标准,普及有机农业现场堆肥技术,引导农民学会挑选有机肥源材料,使农民认识并不是所有的禽畜粪便、污水、底泥等都能用来生产有机肥,尤其是化工厂和污水净化场的污水污泥、不规范养殖场的禽畜粪便等。提倡建立有机种植业-有机畜牧业—沼气生产—沼渣、沼液施肥的循环生产方式,促进有机农业清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