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化艺术创作地域性内涵解析

文化艺术创作地域性内涵解析

本文作者:解诚诚 单位:秦皇岛市文化艺术研究所

近年来,秦皇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艺术创作工作,以地域性特色为抓手,不断激发全市文化艺术创作人员的创作热情,打造出了诸如《海誓•南戴河》、《家住长城头》、《天下风云出我辈之旌旗裂》等不同门类的精品,其中有的作品在市内外甚至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或者荣膺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这些令人欣喜的成就使秦皇岛市的文化艺术创作走在了全省各兄弟市的前列,为提升秦皇岛市城市文化内涵增添了绚烂色彩,更为文化强市打下了良好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毋庸置疑,秦皇岛市“文化艺术创作地域性”这张牌打得比较成功,符合科学发展观,也符合艺术创作整体规律,是睿智之举。笔者作为长期工作在艺术创作一线之一员,在对此盛赞有加的同时,特意对“文化艺术创作地域性”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调研,提出下面两点新解,以求教于方家。

新解之一:秦皇岛市地域性文化须“杀出重围”

不可否认,全国唯一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城市秦皇岛市物华天宝、山灵水秀,长期的历史文化积累造就了独特的城市文化(在此笔者不做过多阐述),这确实值得引以为豪。但是,我们在为此深感愉悦的同时,应该看到这样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不论从地理位置角度还是文化角度来讲,秦皇岛市其实处在了一个“文化包围圈”之中,对此,我们稍加分析即可得出如上结论———尽管这个结论可能不属于“主流”,也有可能不尽如人意。北京市、天津市、唐山市、承德市、东三省这些秦皇岛市周边的城市或者省份各自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传承。北京市是全国文化中心,“国粹”京剧响誉世界,同时“京味文化”独树一帜。天津市是我国著名曲艺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厚重程度仅次于北京。唐山市有皮影、评剧、乐亭大鼓“京东文艺三枝花”(唐山市乐亭县2010年被国家授予“中国曲艺之乡”,全县能够登台表演乐亭大鼓的艺人数以百计)。承德市有得天独厚的“皇家文化”。东三省有名噪全国的二人转。以上随意列举的这些重点或者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堪称华光闪烁,使相应的城市特色鲜明(仅在文化层面上)。和上述这些城市或省份比起来,秦皇岛市很明显陷入在“包围”当中,最起码城市文化特色不十分明显。尽管秦皇岛市有“山海文化”、“长城文化”,有“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有“昌黎三歌”(地秧歌、吹歌、民歌)等可圈可点的艺术形式,但从在全国整体影响力上来说还是很难和北京、天津、东三省的文化传承相提并论,甚至和唐山市都难以比肩。因此,我们在树立自身文化信心的同时,也应该正视自身的不足,不能沾沾自喜于“山海文化”、“长城文化”,更不能陶醉于此间而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否则,对于自身地域性艺术创作的发展极为不利,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短视之举。只有像良医诊病那样摸准症结所在,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实现秦皇岛市文化艺术创作地域性的高标准性(思想艺术方面)、密集性(数量及题材方面)、优质性(水平质量方面),从而进一步提升秦皇岛市城市文化内涵,“杀出重围”,冲向全国,形成更加厚重、深邃的“秦皇岛地域文化”。

新解之二“:本土化”名家也是文化地域性的重要体现

某种程度上,文化艺术创作题材“本土化”就是文化地域性的一个直接或者重要的标签,也就是说,创作者只有创作属于自己所在区域的题材才算是地域性文化艺术创作。本文开篇列举的三部颇具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就全部取材于秦皇岛市的历史、人物、景观,是典型的地域性艺术创作。这当然无可厚非,也应该提倡。但笔者窃以为,如果仅仅局限于题材,是对地域性文化艺术创作内涵的曲解,最起码不是完整和真正的解读。近年来,秦皇岛市一些作者几乎同时瞄准了“本土化”题材,创作了一批作品。尽管作者的出发点和积极性都很好,作品的艺术性也不可抹杀,但是题材重复、深度不够甚至急功近利等弊端却是事实。从这个层面来说,地域性文化艺术创作反倒成了整体推进文化艺术创作的羁绊,值得深思。笔者认为,文化艺术创作的地域性不应该囿于“本土化”题材这一根常青藤上,理应和“本土化”名家并重。

众所皆知,名人效应也是地域性的一个特征之一,换言之,名人是其所在地方的特殊名片。因此,培养秦皇岛市本土名文化艺术创作人员(艺术家)应该尽快纳入到重要日程上来。尽管近年来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在艺术创作名家(文化名家)的培养方面下过功夫,但客观来讲还是缺少“大手笔”,无论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创作环境都没有给文化艺术创作人员以相应的提高,名艺术家培养上自然也就难以尽如人意了。秦皇岛市应该建立健全名艺术家培养机制,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多鼓励艺术创作人员把创作的触角伸到“本土化”题材之外,创作同样能反映时代风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同时多渠道帮助他们在外地发表、演出、出版,扩大作品和作者的社会知名度,努力推荐他们参与全国性大奖评比活动。要下大力气培养属于秦皇岛市的“本土化”名作家、名画家、名声乐家、名舞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