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针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主动获取知识,拓展自主创新能力;创设民主氛围,发展自主创新个性;突破传统思维,提升自主创新的原动力;开展交锋式的讨论,发挥自主创新心智;调动情绪,形成并具备自主创新品格。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多方引导;高中语文教学

开展自主创新教育是时展的需要。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的竞争,国民自主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自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过程哲学的创始人阿弗烈•诺夫•怀特海说过:“教育就是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因其含有许多科学的因素,就决定着语文教学是多层次的、内外兼修的、立体交叉的主体艺术,是表与里、外因与内核互化的艺术。而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语文学科较其他学科更有特殊的优势,因为创新能力尤其是作为创新能力核心的创造思维能力,正是通过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语言和文学意义的吸收与外转、作品艺术形象的共鸣与再生等引发并表现出来的。那么立足语文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自主创新能力呢?

1多方引导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教育植根于知识教育。人若缺乏知识一定显得平庸,决定人的平庸程度的是通过何种途径、运用何种方式获得何种知识。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从掌握知识的方式来看,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不在于字、词、句的理解,而在于部分思维障碍,教师只需要择重进行点拨即可。如在教授《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只须把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定向、自习、评析、总结)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方式告诉学生,对次要内容则一概略过。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在备课时,教师要选准要点,引发学生兴趣。选准要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教师首先要考虑所选的知识点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高层次知识的获取,获取的知识不同,愉悦感就不同,下一次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获取。为此,教师要注重知识的开放性,注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获取诉求,特别是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要让他们有所收获。在教授姜夔的《扬州慢》时,就应引导学生了解月亮是中国古典诗词描绘最多的物象,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高悬在天空的月亮,千百年来见证了人间无数的沧海桑田、悲欢离合,它已经是人类永恒的朋友、情感抒发的对象,人们悲月、颂月、怀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月文化。扬州享有“中国月亮城”的美誉。徐凝《忆扬州》有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诗中说,扬州占了天下三分之二的月色,可见扬州月色之美。这样的解读就可以营造教学场景,述其句、说其神,因势利导,带领学生沐浴在诗人所描绘的扬州月色中,品味传统文化的精髓,兴趣盎然地开展教学。[1]在课堂开始时注入如此丰富的知识,彰显了知识的开放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2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个性

首先,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主“教”,学生主“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应被打破,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立体地、多方位地审视文章,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各自的独特见解,完成从“学答”到“求问”的过程转变。这就要求教者把课堂这个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充分展示,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奠定学生的精神根底。如在拓展阅读巴金的《灯》时,就应当充分诱发学生的自主效能意识,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促成崭新的主题意识建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如下的疑问:(1)文中围绕“灯”选择了哪些材料,写了哪几件事?(2)先写联想的“灯”,可以吗?(3)写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有哪些?为何还要写两个传说和友人遇救的故事呢?(4)对“微笑的山那面”,应如何理解?(5)第1、2段可以省略,你认为呢?(6)如果去掉“为情人的火炬”一节,应不应该加写“枣园的灯”?通过精心选择和拓展课外阅读内容,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引导学生感悟课外阅读内容蕴含的精神内核,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引领学生进入一个新的精神境界,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突破传统思维惯性,尊重和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的原动力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种创新的欲望;没有这种欲望,创新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际中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思考、愉快地成长。在实际的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去积极发现文章的深层含义,以想象取代本象,以文情点燃激情,理智地思考,补充课文情节上的留白、意念上的简略,改组文章的内容,扩展文章的情节,提炼和升华文章的主题,得出新的见解。如在阅读《鸿门宴》和《垓下之围》二文时,突出了对文章的审美性、阐述性和历史性阅读,将文言字词的掌握融于语境之中,将文言语句的理解置于文学作品意义的鉴赏和分析之中,在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利用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引发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构新的认知体系,在自主阅读活动中获得对文章的深层次体会,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语文学科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正确学习观的树立。铺天盖地的难题只会固化学生的思维,一张张试卷只能盲目地消耗学生的时间,要着意于让学生自己发掘知识、发现问题,避免过分自信、混淆概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从教与学两方面规范从教者,鼓励学生质疑、多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将一个个疑问提出来并逐个解决。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是低层次的,甚至是错误的、可笑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个性得到尊重和鼓励。只有摒弃思维惯性,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人格。[2]教师也可以引导、启发学生应用逆向思维,即从问题的反方向进行深入的探索,准确揭示问题的内涵,同时强调逆向思维要合乎情理,要求异求新,但不能脱离实际。如教学《祝福》一文时,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提出了如下既新颖又具有独创性的疑问:作者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能不能改为《抗诉》?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做工,所受的剥削苛重,为什么她对这种生活反而感到满足?祥林嫂的婆婆逼她改嫁,而四婶感到很惊奇,为什么两人想法不一样?这些和小说的主题有关吗?这些疑问都是很有见地的,又能从不同角度揭示文章的深刻主题,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体悟到特定社会的“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学会比较和鉴别,善于从矛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和比较,使学生辨识正误,培养他们的多维思维能力,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得到正解、学到真知,做到兼容并蓄、自主创新。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更、价值取向的偏差,主题会出现稍许的淡化或偏移。在教学此类文章时,就要引导学生从内容到形式,发现并分析该篇文章存在的问题,进行抽象的理论思考,不可以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要使他们尽可能充分地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

近年来,笔者一直坚持美文推荐、诗词鉴赏、时文阅读、热点讨论以及开展语文知识竞赛等活动。此外,还要开展更多的课外阅读和学生的自主阅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长学生的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教会他们边读边思、择精摘抄、诵读背忆、精读精练、快读猎取,做到开卷一定有益。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教师予以查阅,给出鼓励性的评判,适时地开展交流。作文教学不能使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套”学生,使学生成为“装在写作套子里的人”。这种东施效颦的教法只会使学生文思短路、陈词滥调、无病呻吟。作文教学只有“有法无定法”,综合运用观察、供料、借鉴、引路等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作文天地里自由驰骋,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个性。作文自主创新教学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平时贯穿“时文阅读”,让学生贴近实际生活,更多地呼吸现实的新鲜空气,在积累材料方面做足功课。提前明确写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适当增加交流次数,提高评析质量。第二,在作文指导中,应把作文与社会、人生联系起来,学生心中、眼前要展现出崭新的社会动态,触摸时代的脉搏,情蓄于胸、感溢于思,做到主客观统一,连贯、升华耳朵所听、双目所见、心中所感的表象,进而进行创造性的意向构思,树立起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观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启发学生学会多维思考,指导他们在作文构思时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寻找到既合理又不同于平常的坐标点,挖掘材料,不落窠臼,表达出独特的见解。第三,启发学生学会并敢于联想。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自卑,能摧毁一个人,使其自甘落后;而自信则使人奋发,力求自我完善,以弥补自己的弱点。”谭献在《〈复堂词录〉序》中说“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必不然”。联想的关键是要掌握连接此物与彼物的纽带,写作时要“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要“神思方运,万涂竞萌”(刘勰《文心雕龙》),把有自主创新因素的作文印发下去,让习作者谈构思过程,分析独特之处,提倡学习和借鉴。只要有情感因素的注入,就会转化成富有逻辑魅力的语言,也就有生气淋漓的文章出现,给读者审美愉悦的快感,发展读者自主创新的写作能力。

4开展交锋式的讨论,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教师的教学应直接切入问题的核心与实质,引导学生变通地多向思考,形成较为明显的对应意见分歧,开展热烈的交锋式讨论,褒贬抑扬,臧否优劣。在实际讨论中学生往往只顾自己发言,或因准备不足,言不成句,其他学生只顾做自己的事,不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缺少置疑、质疑和总结的过程。此时,教师就不能只处于观察和指导的地位,而要进行强有力的点拨、归纳、引导,使学生对朦胧模糊的、散乱的、不突出主题的意见逐步明晰起来,使不同意见的差异和对立更为清楚,使讨论的主题更为突出。[3]如在阅读《项链》一文时,不妨引入对路瓦栽夫人这一人物的两点分析进行交锋式的讨论。(1)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在情节发展中有没有变化?一种是基本变了,一种是基本没变,一种是既变又没变,抑或作者只是客观地向读者叙述一个客观的故事,并不是要表现她的性格是变还是不变。(2)路瓦栽夫人生活在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家庭里,她是虚荣的,也是诚实、善良、吃苦耐劳的,起初虚荣的一面占了主导,后来善的、坚强的一面占了上风。不应该苛求一位小人物,任何人对自己富有价值、为社会所承认的一面总是有幻想,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美好的日子。不能将这一点单纯理解为追求享受。路瓦栽夫人丢了项链后,苦苦奋斗了十年还清债务,从这个方面看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女性,应值得人们学习。这些问题一提出,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明白了:爱美固然很好,但不要脱离实际地盲目追求;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来实现愿望,才是最美好的、令人尊重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她追求虚荣所付出的代价。最后,教室里一片肃然,自主创新意识也是从这种独立思考后产生的交锋式讨论中萌发的。

5充分调动学生情绪,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品格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注重培养其自主创新品格。培养自主创新品格比训练创新技能更为重要。高中阶段科目繁多、课程紧张,如何能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获取尽量多的知识,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新颖的教学艺术。课堂上应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从主张智力的片面发展转变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机械背诵、反复模仿和大量的习题操练转变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及时吸收、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参与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自我探索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把创新巧妙地、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为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这方面,教师要做好组织者,要采用新颖的课型,使学生参与面最广,让学生思维面最深,让学生的才情得到最大化发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能力,养成创新品格。(1)当好引导者。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特点,设计好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要让学生有目的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语言要丰富多彩,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句式,恰如其分地表达文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应用创新思维。(2)扮好参与者。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将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师生共同讨论,共同分享成果,在平等良好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3)成为作者和读者。生活是一本多彩多味的书,每个人都是这本书的唯一作者和读者。语文教学一定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让语文课堂成为展示学生生活的舞台,让生活实践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创新的源泉。多提供走出课堂的机会,使他们有时间去参与社会实践,接触生活,品尝生活的甘苦,开阔视野,丰富精神世界。如进行实地考察、参加公益活动、撰写考察报告、了解社会动态等。这些活动成为激励学生创新的有效阵地,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持。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会感悟人生、明察世事,培养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涵养情操,于愉悦中开阔视野,让自己成为生活这本书的作者和读者,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6结语

要逐步降低教学的生硬性和规整性,提升教学的自选性和多向性,构建以学生自主创新活动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创新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并非不可企及。它是在已知的基础上求未知,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创新,在变革的过程中求突破。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心志去点燃学生自主创新的火焰,定能让学生展开创新的翅膀并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方恩集.对当前语文教改若干问题的看法[A]//全国中教优秀教学论文集[C].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7-8.

[2]陈忠华.让学生爱读语文[A]//全国中教优秀教学论文集[C].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47-48.

[3]董苗生.试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合理结构[A]//全国中教优秀教学论文集[C].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40-44.

作者:毛团结 单位:泗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