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但是,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这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并有创造性地进行思考,真正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设计恰当的提问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关键。学生首先要学会思考,其次才能够进行创造性的深入思考。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在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文本实际主观臆想,而是要立足文本,立足语言文字,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创造性的解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向学生提问,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鸿门宴》,很多教师将这一课作为简单的文言文来讲,主要关注文中的字词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的语言知识,对人文性关注较少,这就不能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甚至会使学生失去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的内涵,有创造性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觉得《鸿门宴》这篇课文中最不合理的地方在哪里?说明原因。”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质疑文本,不同的学生会做出不同的思考,说明原因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

二、运用有效教学方法

虽然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习惯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还没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这就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能迅速根据材料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因此,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是“先教后学”,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先学,然后教师再教。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设计有效的导学案,让学生先自己进行学习,然后再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培养学生自己思考并进行创造性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具体要求,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导学案的设计要以学生为本,注重知识的落实,要用任务来引领导学案的设计,通过为学生设计任务,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达到导学案设计的目的。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积极进行思考。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网络上有很多的教学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资源都是优质的,这就需要学生有选择地吸收,并且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化为己用。如鲁迅的小说《祝福》被拍成电影后改名为《祥林嫂》,这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看一下这部电影,然后问学生:“为什么电影命名为‘祥林嫂’,小说命名为‘祝福’,哪一个更好一些?‘祝福’这一小说标题的确定有什么样的深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标题的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培养学生思考质疑的习惯,让学生能够了解小说标题确定的影响因素,更加深刻地理解《祝福》这篇文章。

三、有效开展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而且与音乐、绘画以及表演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如在学习话剧《雷雨》的过程中,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进行表演实践。学生在刚开始排练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如道具的制作和选取、服装如何解决等问题。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一筹莫展,不知道如何是好,演员之间也不能够很好地合作。但是,经过几次排练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自己备齐了道具,而且彼此之间能够有效地合作。在合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提升整体的创新能力。再如,在学习演讲稿这种文体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举办演讲比赛。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通过演讲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会作者演讲时的那种情感。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会自己去领悟,教师不必过多地讲解,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良好的基础。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本。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并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生活和社会中的问题,成为一个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周娟 单位: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