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重要性探析

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重要性探析

摘要:学前教育是启蒙幼儿思想,引导幼儿言语和行为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本文也将以学前教育为切入点,立足于游戏的设计,分析学前教育游戏应用的重要性以及现状分析,并探讨学前教育游戏选择的原则,希望能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发展幼儿的智力体力和思维能力,构建更加生动的现代化课堂,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教学;应用策略

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着自己的主观意识,对一些新奇事物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会更加强烈。对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入趣味性的元素,帮助幼儿集中精神和注意力,顺应幼儿的生长天性和认知规律,为他们设计出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里,教师应当注重游戏的教育意义,不能只是盲目的凸显出课堂的趣味性,而是要做出合理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出幼儿的创造力和思维力。

一、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游戏是学前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其自身的发展功能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肯定。虽然幼儿参加游戏是抱着玩耍和娱乐的目的,但对于教育者来讲,游戏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他们可以设定游戏规则,掌握好游戏的纪律,控制游戏进程,并辅之以奖惩机制,来规范幼儿的言行,让幼儿的身心发展符合素质化教育的基本规律。同时,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也会获得更多的生活常识,会在更加生动且活泼的氛围下,感受到知识的熏陶和滋养,迸发出更多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积极性。以上这些也足以说明,学前教育游戏的开展,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幼儿来讲,都是双赢的局面。其次,游戏的开展与课堂教育的发展方向存在异曲同工之妙。相较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来讲,学前教育具有更加明显的特殊性,针对的是幼儿所处的年龄层次,这也就意味着,学前教育必然要涉及到多种类型的游戏元素,这不仅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也能够让幼儿获得更多的情感经验和直观体验,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如果教师设计的课堂氛围死板沉闷,必然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如果教师只是为了游戏而设计游戏,那么必然就无法发挥出教育的功能。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游戏和教育具有相辅相成的特点,两者的目标相同,且方向一致,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互相配合。最后,在游戏时,幼儿们非常放松,因此更容易表现出他们的放松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现并尽快消除幼儿的问题。幼儿游戏的发展有助于扩大幼儿的社交圈,并增加相互交流的机会。幼儿可以经历更复杂和多样的关系,从而可以鼓励和提高他们的技能和沟通与合作的意愿。在此期间,鉴于幼儿心理学的初步发展,教师还应注意提高幼儿对他人关怀的意识,帮助幼儿体验分享的乐趣,并提高幼儿的竞争意识和为集体荣誉准备的意识。让幼儿直接或间接地体验游戏中所教的协作、感恩、分享、尊重和其他精神,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心理暗示,并引导他们养成更健康的心态。

二、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现状分析

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学前教师进行学前教育和培训的一种方法,是教授和指导幼儿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幼儿教师的不平等,传统游戏教学的应用以及缺乏师生互动的良好基础等,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出现了幼儿教师与儿童的互动分歧和困难,引起了许多问题。具体的现状和当前的挑战是:

(一)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水平不平等

由于学前教师资源的当前分布,一些学前教育工作者在职业道德、教学水平、个人教育耐心和内心问题方面存在重大问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教育水平也不尽相同。学龄前教师是幼儿的重要教育者,不仅是知识的指导者,还是日常行为规范的指导者。在幼儿教育中,老师的行为和习惯经常不自觉地影响幼儿。一些教师的行为观念存在偏差,缺乏教师的道德操守,常常导致学龄前教育工作者以领导方式指导孩子,教育批评的方法和幼儿犯错的方法也不适当,一些学前教育者甚至惩罚、殴打和虐待幼儿。这是由于在招聘学龄前教师过程中缺乏对教师资格和个人职业道德的了解。

(二)传统的游戏教学与开发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导致游戏教学过程中不协调、不合理、不科学的混乱。在对21世纪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学前教育者应从改变自己的游戏教学观念开始。学前教育教师不仅应扮演教师的角色,而且还应扮演朋友和家人的角色,主动缩小与幼儿的距离,以便他们在教育和教学中发挥相当好的作用。在传统的游戏教学教育中,由于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学已成为教师培训的重点。

(三)缺乏良好的比赛训练场

由于学龄前老师偏离了教学方式,他们不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和心理状态,因此他们缺乏沟通交流的基础。幼儿通常不成熟,在许多方面还很幼稚,无法更准确地理解老师的含义,而且他们在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而且,如果幼教老师盲目地发挥自己强大的互动优势,那只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学龄前老师应该在对每个幼儿的心理状态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和有目的地进行教学。一些学龄前儿童很内向,无法表达自己,教师就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从基础教育和训练两个层面为这些幼儿提供心理辅导,以激发他们在游戏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促进游戏教学的良好发展。

三、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原则

(一)以学前幼儿需求为导向

学前教育游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游戏规则,其次是游戏环境,最后是游戏材料,这三方面内容的设定都需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相适应,也要符合学前教育的基本需求。所以,教师应当以学前幼儿的心理期待为导向,认真考虑游戏的形式和内容。具体来讲,游戏规则的复杂程度应当符合幼儿的理解能力。小班儿童的年龄是3岁到4岁,他们的理解能力是较为有限的,如果教师设计的规则过于复杂,不仅会阻碍游戏的顺利开展,而且也会打击儿童的积极性。中班儿童的年龄是4岁到5岁,他们的智力水平发展处于中等阶段,所以教师也应当合理控制游戏规则的复杂程度,已知中最为恰当。而学前幼儿的年龄是5岁到6岁,他们的智力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如果教师设计的规则过于简单,会剥夺幼儿的乐趣,无法让幼儿感受到挑战。另外,游戏环境空间的大小也需要与幼儿的体力相适应,要充分照顾到幼儿的活动能力,并且要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同时,游戏材料的投放要满足幼儿思维延伸的需要,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在游戏的时候进行探索和尝试。教师需要根据大小班幼儿的区别,控制好活动的时间和评测,要适当延长大班幼儿的单位游戏时长,降低游戏的频率,小班单位则反其道而行之。

(二)坚持与学前教育的深度结合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的区别都是尤为明显的,两者泾渭分明,而且设计的目的也有差异。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旧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寻求改革和创新,仍旧把游戏当做学前教育的辅助手段,更多的是把游戏看作满足自身教学需要的工具,忽略了儿童的发展需求和情感体验。这也就导致创造性的游戏只能娱乐儿童的精神,规则性游戏只能发挥出教学的辅助作用,这就与游戏创设的原本目的产生了明显的冲突。对此,教师应当改变自己的理念和思维,打破思维定势,要注重儿童智力,能力,思维,体能等多种素质的发展,要把游戏的设计与学前教育的主体内容有效联合到一起,推动两者的相辅相成,在融合中谋求创新,在创新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生活化的原则

幼儿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经验是较为有限的,教师要想引导幼儿掌握更多的生活常识,就需要在游戏设计的时候坚持生活化的原则。从幼儿的现实需要出发,引入非游戏的元素,设计出更加趣味的游戏内容。在这里,教师既可以单独取材于生活,也可以从生活中筛选材料,也可以实现多个方面的生活化设计。之所以要执行这一操作,主要是因为生活化游戏能够让幼儿理解稍微复杂的游戏规则,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生活化元素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更多的熟悉感和亲近感,他们会快速融入到游戏氛围中去,不需要教师进行过多的指导。另外,生活化元素的结合能够让幼儿更好的认识周围的世界,简化游戏设立的环境,培养幼儿的社会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及时纠正幼儿不良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模式,懂得讲礼貌,讲文明。再者,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学前教育的游戏进行划分。首先,教师可以从游戏的目的出发,设计出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等,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其次,教师可以从儿童的年龄出发,设计模仿类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等等。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游戏教学是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提高游戏设计的有效性,关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幼儿的游戏时间,并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以满足幼儿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作者:许丽熔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第三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