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既是由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决定的,也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一、深挖语文教学素材渗透心理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料,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挖掘教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剖析文章主题,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教材是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备课时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心理因素,找准每篇文章的渗透点,对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利用作家感人事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德国著名的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初中语文教材涉及的作者大都具有异于常人的感人事迹,他们的经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心理教育素材。教师可以以他们的事迹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3.分析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引导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既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也有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既有社会底层的人,也有杰出的人;既有优秀高尚极具“真、善、美”特质的人物,也有阴险狡诈、贪婪自私、愚蠢无能的反面人物。语文教学中,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对初中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有较强的引导和正面教育作用。教师要深入挖掘人物身上的品质,结合学生的生活特点加以发挥,使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认识与追求,将语文课堂打造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二、利用教学阶段的特殊性渗透心理教育

1.开学第一课。刚开学,学生经过漫长而轻松的假期,如果缺少缓解与过渡,心理上难以迅速接受紧张的课堂学习,开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一学期中的重要意义。语文老师在开学的第一课不必忙着上新课,做好学生的心理思想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此时抓住时机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教师可以给学生提要求,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假期的见闻与体会,谈谈假期与父母的相处,说说自己的游历。教师可以抓住契机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满怀希望,做好一学期长期坚持的准备,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新学期的奋斗目标,营造浓厚的开学气氛,为新学期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以此激励学生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挑战自己,战胜自己,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新学期的学习。2.课前三分钟演讲。语文教师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演讲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涉及生命教育、人格教育、情绪情感、人际关系、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等。教师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国防教育,增进爱国情感,引发学生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现场解决。通过学生演讲互相探讨进行思想碰撞,最终给学生指点迷津。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渗透心理教育

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方式更加活泼,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活动过程是学生个体释放的过程,也是学生完全释放心理压力的最佳场所。语文教师可以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师可利用各类语文活动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借此机会表扬鼓励学生,使学生获得人格的尊重。语文活动的形式除了讲故事,做演讲,办手抄报外,还可以组织辩论赛,写调查报告,文艺演出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把语文实践课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敞开胸怀,放开自我,与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进行调节。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挖掘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探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措施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作者:靳洁蓉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城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