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研究

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研究

摘要:文章从吉林省科技报告制度政策与组织管理体系、报告质量管理、服务平台和竞争力评价系统的实践应用出发,总结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深入剖析未来开展科技报告工作的合理化建议,最终提出延伸地市(州)科技报告工作、扩大科技报告服务范围、开展知识管理和智慧推送功能、利用科技报告资源推进产业竞争情报研究。

关键词:科技报告;知识管理;质量管理;竞争力评价

0引言

2012年以来,国家相继制订了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科技报告管理暂行办法》等科技报告支持政策[1-3],2013年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开通运行[4]。国家出台和颁布了科技报告的相关标准有《科技报告管理条例》(民口)、2014年《科技报告编写规则》(GB/T7713.3—2014)、《科技报告编号规则》(GB/T15416—2014)等标准规范。在国家科技报告制度政策出台的影响下,关于地方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因此设立了科技报告技术服务平台,本文是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全国各省基本启动了科技报告工作,出台了相关的地方科技报告管理办法,建立了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吉林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外科技报告的资源服务、科技报告竞争力评价系统构建等,本文拟对吉林省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情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初步论述。

1政策与组织管理

自2014年启动科技报告制度建设,落实了科技部关于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工作方案的通知(吉科发计〔2014〕131号),统一部署和安排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承担科技报告管理服务,协助科技厅拟订了一系列科技报告相关方案和管理办法。科技厅、项目管理机构、项目(或课题)承担单位和科技报告管理服务机构及职责如图1所示,四类管理机构之间的职责分工、权责关系明确合理地划分,分类分级分层次进行管理,其中项目承担单位的数量最多,涵盖了省内各大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等,此外,项目合作单位数量也较大。科技报告产生于项目立项、执行、结题的全过程,涉及人员众多,包括科研管理人、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管理人、项目负责人和研究人、科技报告管理服务人以及用户。据统计,2015—2019年科技厅立项的自然基金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就多达2800人。科技报告用户面向政府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社会组织、公共文化团体等。截至2019年12月,吉林省科技报告共享服务系统的注册用户达300余人,注册用户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企业等。

2质量管理

科技报告质量控制[5-7],一是确保科技报告的撰写内容符合《吉林省科技计划科技报告撰写要求》和《吉林省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编册》,确保科技报告内容的科学性、专业性、详细性和可读性;二是确保科技报告的格式符合《吉林省科技报告模板样例》;三是保证每种类型科技报告的内容符合该类型科技报告的结构和格式要求;四是保证科技报告的种类数据和试验过程等的完整性、规范性、标准化、准确性,建立健全科技报告的质量管理体制和机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嵌入科技报告管理工作,在申报立项阶段,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研究内容的复杂程度确定本项目所呈交的报告类型、时间、数量,并将其写入项目合同或任务书。在项目执行阶段,项目团队要根据项目合同和任务书,按时按质撰写不同类型的科技报告并及时呈交。在项目结题阶段,科技报告纳入结题验收材料之一,对未按规定呈交科技报告,或呈交科技报告质量不合格的项目,应按不通过项目结题申请或返修科技报告。科技报告既要大力实现开放共享,又要进行严密的科技报告的知识产权保护[8-9]。科技报告保密管理措施,一是制定了《科技报告文件安全管理制度》,规范部门及其员工涉密行为准则,做好保密科技报告纸质和电子资源;二是在科技报告管理服务工作环节中,做到痕迹化处理,详细的科技报告审批制度,利于科技报告文件的查证和追踪。截至2020年3月,科技报告共享系统的国家项目登记了414份科技报告,省属项目登记了1100份科技报告,文摘浏览次数达8000余次,检索次数达3000余次。登记的科技报告类型主要集中在最终报告,很少一部分专题报告、进展报告和组织管理报告,呈交的科技报告篇幅主要集中在40~80页之间,部分超过100页以上,报告大部分存在格式的欠缺,小部分存在结构的不合理现象,呈交的报告基本符合科技报告的撰写主旨和要求。

3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报告服务平台主要收集吉林省省级财政资金资助项目产出的科技报告,同时实现吉林省科技报告服务平台与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的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将吉林省科技报告纳入国家科技报告系统,并且吉林省科技报告共享服务系统实名用户认证与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统一对接,即实名认证的用户可以登录吉林省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也可以登录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避免二次用户注册,减少了用户的注册程序,用户注册一次就可以共享国家和地方的科技报告资源。为了便于科技项目管理部门的科研管理,吉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计划发展项目申报、立项、执行和验收全过程管理。根据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通过吉林省科技报告管理系统与项目管理系统整合,将科技报告呈交和审核系统嵌入项目管理系统,建立一个科技报告子功能模块,需要提交科技报告的项目人员直接在项目管理系统中进行科技报告呈交,科技管理机构审核人员在后台进行报告审核,将科技报告审核通过作为项目验收必备条件之一。科技报告作为一种科技创新的战略资源,应嵌入文献平台,丰富和完善文献平台的区域特色创新资源。同时,吉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购置了国外的尚唯科技报告资源服务系统,涉及美国航空航天局、美国国防部、美国能源部等5万余研究机构、6万余关键词信息,报告全文总量近290万份,填补了外文科技报告的空白。有利于推动吉林省科技资源的积累、保存和共享,提高了吉林省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产出效益。为扩大科技报告服务工作,广泛开展地市州科技报告试点建设工作,与吉林市科学技术信息所合作,沿用省级科技报告服务模式,根据市情自主设计,建立了单独的地方科技报告服务系统。

4竞争力评价系统

为了便于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及时有效地了解项目的执行情况、完成进度、科研成果等,吉林省建立了科技报告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科技报告创新性评价指标中的科技报告资金数量、科技报告培养人才数量、数量、获得专利数量,设置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价公式:资金(映射到对应的分数段)×0.15+人才数×0.25+专利数×0.3+论文数×0.3=最后得分,系统实现了单篇科技报告竞争力评价计算和多篇科技报告竞争力对比评价,以及报告的检索、统计和排序功能。

5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1发展现状

(1)2015年吉林省科技厅在科技计划发展项目中的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大科技攻关两大项目类别中开展了科技报告试点工作。据统计,2015—2019年两大类别的科研项目立项数就达2771个,涉及社会发展、工业、农业、医药健康等技术领域。在每年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中,试点项目类别的申报要求中增加了提交科技报告。(2)在项目验收环节,验收材料增加一项“科技报告及收录证书”,并鼓励承担项目的科研人员呈交进展报告和专题报告,同时在项目验收时,如果科技报告审核通过,才能申请项目验收,未审核通过,进行延期验收或不予验收。(3)科技报告管理服务中心对每年立项的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大科技攻关(招标)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人员、项目负责人和科技报告撰写等相关人员进行科技报告制度、撰写、呈交和审核系统等集中培训,截至2019年12月开展了5期培训会共15场,培训相关人员4700余人,发放培训教材6000余册。通过开展科技报告培训工作,不断为吉林省营造优良的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环境,更重要的是使科研人员了解了科技报告制度,掌握了撰写技巧,提升了科研绩效。(4)科技报告管理服务中心对审核通过的科技报告进行批量报送吉林省科技报告共享服务系统,截至2019年10月底,共享服务系统上线科技报告千余篇。(5)科技报告管理服务中心进行科技报告馆藏服务,对审核过程进行痕迹化管理,主要记录一篇科技报告的基本信息、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电话沟通情况、报告返修情况、承诺书提交、收藏编号、报告呈交次数及日期、科技报告撰写内容和格式评价等审批信息,打印和收藏权限公开的科技报告审批单、原始文档、最终文档、最终PDF、收录证书,进行存档。(6)开展嵌入式信息服务,将科技报告作为一类科技资源,嵌入“吉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和吉林省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中,纳入统一检索模块,对社会公众开展科技报告共建共享信息服务和知识管理。

5.2存在问题

(1)吉林省具有科技报告指导人员资格的人员共8人,主要承担吉林省的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平台系统搭建、宣传推广、日常的科技报告审改工作,存在任务艰巨和人员短缺的现状。(2)省内的科技报告宣传推广模式单一,主要采取按年度省厅级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及科技报告撰写人的集中式培训模式。(3)急需有效的科技报告资源的知识管理服务,在科技报告制度完善和平台完备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科技报告资源上-下、广-深交流,加强知识管理,优化科技报告的撰写,提供辅助科研人员的科技报告撰写智能化系统建设,从而提高科技报告质量。(4)科技报告技术平台只有资源的仓储库,初级地按学科、省份、年份、关键词快速检索,数据的展示界面缺乏后信息服务时代智慧化检索、可视化展示、数据挖掘功能,不利于社会公众和科研人员对本身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利用。(5)在用户推广层面,只是单一地区分了用户的群体,划分好用户群体的关注资源类型,缺乏高效的智能化推送、场景式应用服务模式,让不同用户群体,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体验不同的科技报告资源服务。(6)有待进一步推进科技报告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服务地方科技发展,让国家战略资源能够发挥能效,揭示基础科学和重大科技攻关的研究前沿、发展趋势。

6结语与对策建议

自2014年吉林省开展科技报告制度建设以来,省科技厅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标准,对科技报告的登记实施了组织管理,并构建了服务平台和评价系统,现已形成具有1500篇(份)科技报告规模的科技报告资源服务体系,每月接待读者300人次查阅。为进一步增强吉林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针对吉林省科技报告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全面开展地市州的科技报告试点工作,撰写科技报告试点工作方案,组织相关机构和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研讨和推行试点工作。培训第一批科技报告指导人员,组织与开展吉林省科技报告指导人员培训班,邀请奋斗在科研一线的承担单位的项目成员,进行集中培训和实践,扩大省内的科技报告指导人员队伍,从而减小科技报告管理服务部门的负荷,增加科技报告指导人员的辐射面,提高了科技报告的撰写质量。(2)科技报告服务的横向和纵向有待加强:一是要下基层深入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组织专场培训,真正把科技报告管理服务送到用户的手中;二是特事特办,有特殊需求的项目承担单位,可以走进一线送科技报告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需求和难题,让项目承担单位真正了解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同时掌握科技报告的撰写,最终快速有效地解决项目验收中的科技报告环节。(3)挖掘科技报告资源,使隐性知识显性化,使科技报告更具知识性和创造更多价值。科技报告资源建设与机构智库建设、科技报告与虚拟组织,基于虚拟组织的未来科技报告进行管理。(4)在科研管理中,从定义来看科技报告的范畴要大于项目的技术报告,能否用科技报告代替项目验收的技术报告,能够提高科研人员绩效,减少结项环节,并且节省时间。(5)在平台技术层出,开发和实现更具有应用性、场景式、个性化、智能推送性的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6)国家科技报告资源在医药和卫生领域43554份、生物科学领域24625份、数理科学和化学领域23408份等,地方科技报告资源汇同国家科技报告资源,开展产业竞争情报分析,为地方科技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前沿预测、技术研判。

作者:陈晓玲 毛刚 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