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政治教学策略(10篇)

高中政治教学策略(10篇)

第一篇:高中政治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摘要:阐述自主学习策略的概念,从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设置学习目标和交流讨论、知识练习与应用等环节探讨了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并结合教学经验对自主学习策略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自主学习策略;高中政治;效果评价

高中政治教学目标涵盖三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因此,高中政治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教学,而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哲学思辨能力,能够明辨是非,并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太多独立思考的时间,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缺乏主见和创造力,很多文科生缺乏逻辑思辨能力,这就需要引入新的教学策略。

一、自主学习策略概述

以自主学习策略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模式,即兴趣主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与同学合作探讨,出现分歧后对问题进一步探究,找到正确答案。这个学习过程不再是给学生灌输统一思想,而是鼓励新思想,并让学生用逻辑思辨捍卫自己的想法,避免学生的想法千篇一律。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有独创思想、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讨论的过程更是政治辩论的缩影,能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及政治素养。传统的学习方法为死记硬背,以记忆知识点、应付考试为主,但考试结果并不理想。因为很多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够,哲学思辨题得分低是普遍现象。加之不懂马列主义的内涵,爱国精神的形成更无从谈起。自主学习模式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指定学习目标,通过课外延伸、多媒体引导等办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引入国际热点话题,让学生探讨研究,以写小论文、社会调查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政治热情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二、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常用的学习激励办法有两种:一是导入趣味话题。可以在新课开始时引入一个趣味话题,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我国的民族和宗教问题”这一章节中引入西藏问题,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思考。二是营造学习环境。网络时代学生普遍喜欢看电影、听音乐。因此,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习惯,根据课程内容播放一些视频、音乐等,用影音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设置学习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清晰的目标,这个目标需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探索解决的方法。比如,在“文化的作用”这一讲时,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文化是如何影响社会的;当今社会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分别对生活有哪些影响;文化为什么会对社会产生影响等。

(三)合作讨论环节

学生自学过程比较主观,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一定正确,需要合作讨论。让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抒发不同的观点,通过观点的碰撞,让学生明白自己理解上的不足,这是一个拿客观答案消除主观偏见的过程。这个环节一定要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大胆地发言。为了照顾到所有学生,这个环节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之后各小组反馈有争议的问题,由教师讲解,并进一步讨论。

(四)知识练习与应用

课堂上给学生留一部分时间用于做习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巩固学生的记忆,强化其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习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逐步展开,先设置判断题,让学生准确把握知识概念并锻炼思辨能力,之后给出一些综合性习题,让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点并灵活运用,最后留一些课外实践作业,如社会小调查、小论文等。

三、自主学习结果及评价

自主学习教学已在两届学生中进行了实践。选取学生素养相当的两届接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做对比,以考试成绩为参考得到以下结果(传统教学方法不要求社会实践,只能以考试成绩为考评方案):有68%的学生在哲学思辨类问题的回答上有了很大提高,成绩的优秀率有了很大提升,但也有部分学生的成绩比传统教学方案的得分更低。经调查发现,成绩不佳的学生大多不喜欢参加讨论,在社交上比较被动、弱势。同时,成绩特别低的学生其他科目的成绩也较低,这些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自主学习时间玩手机、看课外书,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自主学习由于缺乏限制,让一些厌学的学生成绩更低。

总之,自主学习策略能提高大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尤其是在哲学思辨类题目的回答上,学生会有更好的表现。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自主学习策略。因此,在自主学习策略的执行中应对此类学生进行特殊照顾,多提问,多激励引导,让其产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左安笑.高中思想政治“自主—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D].苏州:苏州大学,2010.

[2]左文霞.高中政治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策略探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

[3]潘赟.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作者:乐章高 单位:福建省仙游金石中学

第二篇: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分析

摘要: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政治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优化教学环节,合理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关键词:高中政治;新课改;突破

在高中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广大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偏颇。如何克服这些偏颇是一个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打破“严师出高徒”教学模式,向良好的师生关系转变

在传统观念下,教师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严师,所谓“严师出高徒”,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只要求学生尊重老师,所谓师道尊严,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割裂了师生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学生只有被动的服从,缺乏必要的沟通。而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有些逆反心理强的学生甚至暗中和老师对抗,严重影响教学工作。新课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即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实施者、探索者。教学是一种过程,是一种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机会,而不仅仅是教师教给学生东西。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都是教学的结果。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树立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这就要求我们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双向互动的师生关系。这是发挥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自觉、主动地活动,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另一方面,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使教师的教在对学生的学的诱发、组织、辅导、调节、反馈等方面而发挥作用,而不只见传授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这样,使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使那些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乐学。便接受为探究,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相统一。还要注重知识的升华和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有所得。

2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青少年的学习目的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一旦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因此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3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既包含着一定的理论观点和理论知识,又与我国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有密切联系的一门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该学科的这个特点决定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与方法,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线,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这一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生动活泼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书本理论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并转化为自觉行动,达到知识、能力、觉悟和行为的统一。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如果只顾观点、原理的教学,而忽视了联系生动活泼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就会使政治课失去生机和活力,成为一潭死水。不管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改革,要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4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是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需要创新、发展与超越。如:教学理念创新方面,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生本”理念、民主教育理念、回归生活理念、教育生态理念、教与学并重理念等;教学手段方面,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教学评价方面,突出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强调学生自我评价、多给予肯定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用开放的多元的教学评价方式、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等;在课堂教学方面,把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更加重视生成性教学;在教师成长方面,重视教学反思等。所有这些,都是教学创新,对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也存在一个错误的倾向:有的教师为了突出教改,把传统的一些有效做法看成是教改的绊脚石,全盘否定。

参考文献

[1]宋胜仙.浅谈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面对困惑及解决对策[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8):161-162

[2]陈晓华.如何排除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不利因素[J].大观周刊,2013(11):329

[3]刘振银.用“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建构高中政治高效课堂[J].成才之路,2014(5):39

作者:崔卫 单位:陕西省商洛市中学

第三篇: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应用

摘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时事政治教育,可以帮助高中生提高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减少因高中政治教材的滞后性带来的种种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合理安排应用时事政治的时机,灵活应用时事政治。

关键词:时事政治;高中政治;应用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逐渐要求教师通过高中政治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但是,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教育中,往往只强调理论教学,教学中缺乏实用性与趣味性,不仅不能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实现教学的时效性也有消极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不断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质量,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时事政治。

一、及时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教学主体,这对顺利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并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该环境中进行平等、公平的对话[1]。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能用合理的方式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现实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应用时事政治,结合合作式、探讨式等多种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转变其教学理念,合理应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积极引用时事政治,并构建起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二、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与时事政治主题相关的专题讲座,或者在班级内部开展时事政治辩论会。由于当前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大多数的高中生都有自己的电脑与手机,因此,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与途径也较多[2]。学生在面对每天接收到的社会新闻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时,会对一些社会现象以及时事政治产生较大的困惑,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就容易导致高中生产生挫败感,或者对社会产生不正确的认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认知系统,这一阶段是其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针对该情况,教师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针对某一重大时事政治事件进行剖析与讲解,也可以在讲解后组织学生对其观点进行交流讨论。例如,2012年爆发的“钓鱼岛日本国有化”事件,当时在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掀起了不同的抵抗运动,在一些地区还爆发了恶性的抵制事件,如规模较大的违法示威活动、打砸活动。针对这一事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交流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该事件,同时也能扩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合理安排应用时事政治的时机

教师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运用时事政治,还要注意应用的时机,但到底该在何时应用时事政治比较合适,还尚未有明确的答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3]。但是,就一般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通常会在课堂开始后约5~10分钟的时间,或者在课堂结束前5分钟开展。课堂刚开始,学生往往还沉浸于上一节课的教学中,在此时运用时事政治,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上节课中转移出来。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最近国内外发生了什么大事吗?”然后,尽量将时事政治事件的内容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带着疑问与好奇开始学习相关的政治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结束前,通过应用时事政治可以起到较好的归纳与总结的作用,使学生不仅可以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还能将其与时事结合起来。教师在课程结束前,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的热潮这一时事政治,并结合在近两年举行的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了解到世界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通过灵活应用时事政治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减少传统的政治教材中案例、内容的滞后性等问题,对促进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积极的作用。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就要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对时事政治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索与研究,加强对学生的时事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兆芳.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5(6):49.

[2]徐小松.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63.

[3]孙寿玉.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10-111.

作者:惠小辉 单位:临沂高新实验中学

第四篇: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大纲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渗透德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其在本质上就是一门德育课程。基于此,本文将从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的地位入手,对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需注意的几点事项,希望能够为广大政治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政治;德育渗透;课外实践

引言

政治课是系统地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课程,因此,德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1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的地位

高中政治不仅担负着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基本思想的教育工作,还担负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因此,德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是需要在整个政治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的,只有真正落实德育,才能实现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

2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有很多,笔者进行了不断尝试,总结出了以下几点行之有效的方法:

2.1制定计划渗透德育:在每学期的政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事先制定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德育渗透计划,以落实德育为根本目的,以教学为手段,实现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比如,以人教版高一政治课程教材为例,必修一包括四个单元,分别是《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个单元的教学都是围绕经济生活来开展的,对此,笔者仔细研究了每一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德育渗透点,并围绕这几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德育渗透计划;在此后的具体教学中,每讲到一个德育渗透知识点,都注重以多种形式来向学生渗透德育,切实强化了德育效果。

2.2联系教材渗透德育:政治教材中处处都可以进行德育渗透,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来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中华文化,热爱我们的民族与国家。而在讲第四单元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当前社会上的主要文化生活,此期间,学生举出了很多例子,比如“广场舞”“互联网”“旅游”等,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抓住其中一个点来渗透德育。比如就旅游的文化现象展开探讨:“现在人们经济条件好了,都喜欢出去旅游,那么旅游的过程中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呢?你都听到过、见到过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呢?我们在旅游时应该如何保持文明的行为举止呢?”这些问题都可以促使学生内省,起到德育效果。其实,即便是有些看似与德育关联不大的内容,也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设计而实现德育渗透,如何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多探索,多挖掘,多尝试。

2.3进行课外实践渗透德育:德育并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应该付诸实践的,只有实践中的德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的一种学习活动,它基于学科的知识背景,却又超越了学科知识体系的羁绊;它基于教师的引导,却又超越了教师的思维禁锢,能使学生获得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为此,教师应该适时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于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比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人群消费现象中分析当前我国居民消费趋向、消费心理及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从自己、同学以及亲朋好友的消费情况入手,并通过多种途径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得出结论,最后通过交流拓宽认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真正地观察现象,找出问题,找到原因,着手解决。虽然整个实践活动的过程没有提到德育,却处处都是德育的成效。

3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注意事项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3.1德育渗透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中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而且正处于青春期,存在叛逆心理。因此,高中政治教学的德育渗透一定要抓住“渗透”二字,不要强制灌输德育思想,或者以教条主义的德育内容进行教学,因为那样会激起高中生的叛逆心理,反而会事倍功半,适得其反。

3.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人的灵魂教育,而非理性认识和知识的堆积。”情感是德育渗透的特殊载体,是感化心灵的特殊力量,没有情感的参与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育。同理,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晓之以理的同时,动之以情,便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

3.3联合班主任与其他学科教师:笔者是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同时也是一名班主任。在具体的德育渗透实践中,由于笔者的双重身份,更容易落实到位。而一般的高中政治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德育实效性,就需要联合班主任,细化德育实施细节,形成一个统一的德育体系,藉此真正促使学生在一个德育氛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结语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中学生虽然有了最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但是由于社会阅历不足,往往会缺乏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鉴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政治教师应该担负起德育的重任,从点点滴滴入手,引导学生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然,政治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而德育并非仅仅是政治教师的责任,学校、社会、家庭都应该承担起学生的德育重任,只有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德育体系,才能真正使学生接受最佳效果的德育,切实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英.在中学政治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成才[J].成才之路,2013(14)

[2]沙君.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其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3]蒲晖明.浅谈政治课教学与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作者:赵丽萍 单位: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马永顺中学

第五篇: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研究

摘要:在新课改的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深入探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课堂改革的方式,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中要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并主动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使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互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并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就进行激励,使他们树立学习政治的信心。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观念;积极探究;评价

高中政治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死记硬背来掌握这些知识点,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率不同。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方式进行了创新,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探究,通过理解这些知识点来进行记忆,有效提高了他们的政治综合能力。

一、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在传统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遵守师道尊严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在压抑的状态下进行被动学习,对政治知识不感兴趣。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究、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实现高效率的高中政治教学。

(一)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新课改的进行中,教师在改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提高他们的政治综合能力。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对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充满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和教师进行互动,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政治思维的发展,使他们在探究政治知识时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获得者。

(二)精心备课,为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打好基础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还要精心备课。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环节,明确指定出哪些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需要学生了解。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除了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探究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逐步深入地进行知识探究。一堂成功的政治课,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和设计,同时还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历史综合水平,使课堂教学设计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课堂随机生成来灵活地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使政治教学高效进行。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进行综合性评价

随着随着教育的发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注重他们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采用多方面、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使评价更客观、全面。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始终遵循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能够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点,并继续坚持下去,分析自己的不足并改正。通过综合评价,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并让他们树立起学好政治的信心。

(四)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学的不断优化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的教学预设还需要不断进行改进。通过分析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要进行课后反思和总结,促进教学的不断优化。通过反思和总结,教师才能从每次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并能够找到改进教学的依据,使以后的课堂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改变教学模式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把政治课堂还给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使他们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对政治知识进行自主探究,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起到了学习主人翁的作用,在课堂学习中,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使他们能够高效地学习和探究教材中的重难点。在学生遇到理解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引导,让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理解,最终掌握政治知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在和谐、积极的氛围中顺利进行。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的政治综合素质不断获得提高。

三、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高中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教学的内容、重点和教学方式,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环节做出适当的调整,使教学更贴近生活。例如,在高一的经济生活课程的讲解中,可以结合学生在消费时常见的现象对当代的经济形势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课堂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在高二“文化生活”的讲授过程中,可以在教学周期的前半段将大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收集、整理资料,对自己所熟悉的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文化进行展示,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同时也能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小组的合作,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合作意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实现高效的教学。

总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为顺利进行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提高他们在政治课堂上的参与热情,使政治教学顺利进行,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作者:张丹 单位:河北省定州中学

第六篇: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应用

摘要:高中政治课程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是学生每天打开电视和报纸,都会看到的事情。近年来,高中政治新课改逐步推行,在政治课程中加入时事政治内容成为了发展的新趋势,它能够将理论知识更好的结合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但是,时事政治的教学内容不固定,会随着时间的更改发生变化,内容多样繁杂,不好把握,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觉悟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现如今,高中政治教师已经逐步认识到了时事政治在政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却较差,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教学存在滞后性。针对这样的现象,高中政治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时效性,紧跟社会热点,将时事政治加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正确认知。

关键词: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应用办法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思想已经开始盛行,高中政治是与时事联系最为紧密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主要方法。据调查发现,目前的高职政治课堂多注重理论教学,将学生的成绩看作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缺乏多样性,教学枯燥乏味,与学生的学习特点也不相符。将时事政治引入高中政治课堂,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它有助于学生延伸大脑的知识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并在生活中树立良好的政治思想。当然,由于时事政治进入课堂的时间还较短,使得教师应用的不好,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达标。本文就结合我国高中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简单阐述一下时事政治加入其中的积极意义,并做好应用研究,发挥时事政治的优势,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提高。

一、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时事政治是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教学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政治素养,在高中政治中加入时事政治,对教学也有非常重要的作业。第一,扩充政治的知识面。政治课程是高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实际能力、感悟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近年来,高考内容变得愈加多样化,与社会生活联系的也更加紧密。在教学中加入时事政治,能够扩充知识面,对教材内容加以补充,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在课堂中加入时代气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第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之一,对学生全面素质和人生观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时事政治的增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解读社会的热点现象,开阔自己的眼界。另外,时事政治与时代结合的更为紧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顺利解决,使他们思维能力得到扩展。第三,有助于转变教师角色。高中教师过去的教学思想相对传统,将自己置于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已经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时事政治教学的引入,有助于转变教师的传统观点,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并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更好的完善自我。

二、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时事政治教学是政治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引入与时代相契合的知识点,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并促进他们积极进取。然而,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政治内容多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制约,再加上教师教学观念的束缚,都阻碍了时事政治教学积极性的发挥。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生活做好时事政治教学,突出教学的优势。

(一)端正教师观念,加强对时事政治的重视

伴随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政治在教学目标上也有了新的创新,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相结合,是教学的关键。因此,政治教师要端正自身的行为,转变固有的老旧思想,明确时事政治的积极性,将其与政治理论更好的联系起来。另外,教师还要发挥自己的榜样力量,通过自我完善为学生树立典范,将时事政治的热点内容更好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通过多种方式做好时事政治的应用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应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通过多种方法丰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要经常举办时事政治专题讲座,增加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并在讲座结束之后,进行集体交流,通过沟通完善自己的能力。例如针对钓鱼岛日本国有化事件,可以通过讲座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事件的发展脉络,进而通过学习引起巨大的热情,锻炼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经常开展演讲比赛,让学生讲解与社会有关的事件热点,在讲述中提高自我。

(三)结合科学技术,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素质教育的改革体现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在素质教育的提倡下,教学多媒体步入我国高中政治教学课堂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教师在安排时事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科学使用现代化设备,通过高科技手段播放一些与时事政治有关的视频、图片等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技术完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高中政治教材“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时候,政治老师可以通过课堂结束前十几分钟对学生讲述海外对我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的看法,进而引出课堂教学内容。

总而言之,时事政治是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扩展学生的眼界,开阔学生的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过去的政治教学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忽视了时事政治的积极作用,课堂教学过于刻板,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要转变固有的教学思想,丰富课堂时事政治的教学方法,使用现代化设备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内心明确时事政治的作业,更好的完善自我。

作者:张玉红 单位:南阳市唐河县第四高级中学

第七篇: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任何教育的根本目的都在于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政治教学也不例外。本文试从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与政治教学的密切关系的分析入手,结合笔者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能力

长久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远未引起教育者足够的重视。然而,中学政治课在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上,对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复杂多变的政治现象以及其他社会现象的能力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学生创造欲望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有益的探讨,提出几种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一、通过情境创设,开导学生思维

在学生打开思维之前,通常需要对一个事物提出质疑,因为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首先,我们可以充分地借助各种教学教具,如多媒体技术等。我们可以运用微课等教学方式,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和设备,为学生提供直观和丰富多彩的视觉冲击,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课堂兴趣的作用,诱发学生对高中政治课堂的激情。比如,我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讲解“商品的基本属性”这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就出示自来水、矿泉水以及河水三种水,并向学生提问:这三种东西同样的都是水,但是为什么有两种需要用金钱购买,而另外一种则不用呢?而其中有两种水需要用钱购买的,却有便宜和昂贵的区别呢?通过这种举例的方式,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很容易明白商品的属性,同时激发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其次,老师还可以在教学语言上下工夫,将课堂语言变换成简单易懂的语言,并充分地利用俗语、成语、各种诗词等。这样的教学语言生动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参加到对课堂知识的思考中来。比如,我在讲解哲学部分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就充分地利用了成语。我首先叫学生解释一下“量体裁衣”这一个成语的意思,并要求学生分享自己关于这个成语的想法,再讲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哲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我通过提问和解答的方式,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参与学习,积极地寻找答案。

二、注重学生多种思维方式的培养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从一个问题开始,顺藤摸瓜,积极地思考下一个问题该如何解决,从而解决更多的问题。在解决学习上的诸多问题时,培养学生的深入思维,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改善,提高学习效率。在多个政治知识点之间,为学生建立必然的联系,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层层深入地探讨学习中的问题。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指学生通过一个知识点,在思考该问题的时候将思考问题的方式发散开来,并将与问题有关的各种信息都朝着各种方向进行思考,得到合乎常理的答案。

三、提高学生的作比较和抽象化的能力

1.训练作比较、找联系的能力

一系列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获得,都离不开作比较、找联系的思维过程。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不仅能准确记住这些知识点,而且能多方位理解知识。让学生在比较中区分事物,在联系中认识规律,既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又能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2.训练抽象化、形象化(具体化)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本质,又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在提出或讲解自然、社会知识时,一方面应着重训练学生能从生动丰富的具体事物中概括出某一抽象概念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形成依据概念的生动表象以具体事例来阐述该抽象概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秦晓蓉.探究性学习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3):64.

[2]方邦余.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探索[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3):43-44.

[3]张耀南.“四环节”方法在政治教学中的尝试[J].西江教育论丛,2005,(1):40-41.

作者:王渝川 单位:重庆市两江中学

第八篇: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与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改的深入更是让这一目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除了会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与道德水平造成一定影响外,还会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就如何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一话题提出了自己的三点见解。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思维能力

我国的教育目标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于高中政治教学而言,也是如此,社会对广大高中教师政治教学活动的开展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当前的教学工作重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何更好地利用高中政治教学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了一个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应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人格教育,要让学生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人格上,都能够得到二次塑造,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现实教育和生存教育,以从精神层面上使学生思维现状得到改变。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政治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做好这一工作,政治教师除了要刻苦努力地钻研相关的政治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适当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去探索隐藏在这些理论知识背后的人文精神,发现这些精神的闪光点,使学生通过政治学习找到哲学、智慧甚至是人格的魅力所在。比如,在对“马列主义哲学思想”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站在马克思和列宁的角度去体会马列主义的时代精神、历史意义及其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整个高中的政治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最佳契合点,正是因为有这一契机,学生才更容易发挥自己已经开始逐渐成熟的思维优势去思考,去形成自己的关于这一话题的独到见解,才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可能。

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除了是为了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为了尽可能地满足当代人的学习需求,即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求知欲既是学生对知识的一种主动探索精神,又是学生自主观察与自主思考的一种能力,与此同时,求知欲还是学生发现理论的一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求知欲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对高中政治教师而言,其课堂教学的重点就不在于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是要对其进行求知欲激发。比如,创设一个具备较强知识探索性的教学氛围,或者是提出一些能够驱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问题等,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政治课堂教学中去。对一个优秀的高中政治教师而言,灵活课堂教学的能力时必不可少的,要能够根据高中政治教材中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但却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深入地探讨学习相关的政治理论。比如,在对相关的政治理论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用传统教学方法对与该理论相关的概念、来源、存在意义及应用方法等进行教学,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或者“政治生活小课堂”等形式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能所学的政治理论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解决自己所遇到的日常问题,以从自己的视角出发,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不断加强自身运用政治理论的能力。

三、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个性化见解

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内容感受其成长环境的影响,不同的成长环境会造就出教育内容接受程度不同的学生,在面对不同问题的时候,不同的学生也就会产生不同的见解,自然也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然而,由于高中政治理论性强的特点,教师们总是习惯性地为这些理论设置一个参考答案,用来判断学生观点的正误,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因为这些学生的答案就是其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外在表现,如果单纯地用“对”或者“错”来对其加以判断,很容易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再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学生就会习惯性地朝某一方面去想,长久以来,就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在对“内因和外因”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例子来引入,在开始新课之前,教师便故意说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一点错误也没有。此时,肯定会有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异议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受这些同学影响,其他同学也会认真思考这一问题,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内外因的知识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如此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升。企业衡量人才的标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生了变化,思维的创新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那么相应地,学校的人才培养策略也应当随之而作出调整。所以,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综合利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悦.探究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5,14:61.

[2]朱成永.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237-238.

作者:秦艳平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第九篇:高中政治案例教学法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政治的学科教学地位有所提高。做好思想政治教学,对于学生政治观念的建立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积极了解国家的政治形势,学会观察社会时局。通过政治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有利于教学意义的扩大。但是,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加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会给予高中政治教学新的活力。

关键词:高中政治;案例;应用;作用

在教育事业快速进步的今天,高中政治教学模式也在不断优化。高中政治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在政治视角去认知社会。当代高中政治教师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接受更多创新型的政治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可以在丰富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同时,给学生创设一个趣味性的政治课堂,有利于推动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提升。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作用

(一)有利于教学生动性提高

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高中政治教学,有利于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政治知识,并能快速掌握政治知识。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以讲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只停留在认知层次。认知层次的认知是单一且孤立的,是一种抽象认知。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高中政治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更能让课本政治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政治教学生动性的提高。

(二)有利于学生解决、分析问题能力

养成案例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引入,必然是为了激发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案例教学法,给学生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直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主地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得到自己的结果。在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快速运转,思维能力得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可以得到提高。

(三)有利于政治学习积极性提高

高中政治教学的内容较为深刻,理论教学会让学生觉得政治学习没有意思,过于枯燥。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真实、生动的案例,会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学生政治学习兴趣的提高,在积极状态下接受新的政治学习内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展示,从而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方法

案例教学法应用的重点在于,教师将案例引入中,运用案例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用案例来加大师生之间的互动力度,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应用案例教学法,拓宽学生眼界

政治学科,是一个没有边境的学科,政治学习,对于学生眼界的扩宽有着直接作用。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政治教学,教师需要将政治课本中的内容与国内外的时政要闻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通过政治学习去看世界。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课本内容传递给学生,更要将社会时事作为检测手段,以考试的方式考察学生的政治能力,激发学生个性化的政治见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中国人骄傲的事件作为案例引入课堂,会让学生找到民族自豪感,逐渐认可政治学习。比如,在讲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时候,教师可以找一个切入点,像见面交际礼仪、节日礼仪、职场文化等,给学生展示范围内多样化的文化形式。在案例的呈现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起尊重文化、接受多样化文化的理念,促进政治教学情感目标的实现,扩展学生的眼界。在案例中,教师要特色突出中国文化,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在习得政治知识的同时,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应用案例教学法,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对于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进行思考,通过思维的活跃促进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教师不一定是案例的引入者,多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案例,可以加大课堂的不确定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哲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万物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观点,并让学生围绕这一观点去思考案例。一些学生提出“蝴蝶效应”,一些学生提出“人类生产与环境变化”,学生提出的案例往往更加新颖且具有时代性。学生自己提出的案例,必然是他们感兴趣的案例,利用这些案例进行政治知识的开发与分析,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活跃,更能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

(三)应用案例教学法,规范学生价值观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规范个人价值观。例如,在讲解《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时候,针对“选举权”这一问题,教师要通过人大代表选举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选举权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珍惜自己的选举权,明确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越深入,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就越明显。真实案例在教学活动中的融入,可以提高政治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政治知识。案例教学,让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得以结合,让学生的思维在政治课堂中运动起来。正确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会让学生的政治思维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海云.浅析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

[2]王卫英.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3(18).

[3]王迎春,相伟.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资源的多元化采集[J].教学与管理,2009(1).

[4]林念.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5(14).

[5]侯庆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

作者:王清华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第七中学

第十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人文精神培养思考

摘要:要贯彻执行新时代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方针,就要求教师在继续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素养。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涉及许许多多的人文精神教育内容,为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人文精神

一、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政治教学强调的就是要营造一种全体参与的氛围,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以协作的方式,感知教材内容,产生共鸣,进而形成理性的认知。学生的自我意识能觉醒,他们的身心潜能就能被激发,在交流碰撞中就能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学生想要如何学习,老师就如何引导;学生问什么,教师就采取适当机智回答,形成最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当始终问自己:这样做,是否有助于学生独立地进行学习活动?是否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认知?是否有益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呢?在学生的课堂适应性状态中总结经验,投石问路,提供优质服务,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了知识、提高了技能、拓展了视野、认识了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教师的启发,加上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在积极的、兴奋的、轻松的学习气氛中,将基本的知识理解掌握,思维能力也得到充分的锻炼。新知识的发现、新思维的产生、新情绪的影响,多种元素在学生心中积累、吸引进而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思路。

二、深度挖掘教材当中的人文精神

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树立是通过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构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追寻自由、平等、和平、解放,引领人们幸福生活的主要的理论依据。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结合对社会实例的实证分析,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这样才有助于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抵御不良的社会风气,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三、创设情境,在课堂上渗透人文精神

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打破传统模式限制,给学生尽情发挥的空间,使他们的积极性得以提升,让思想政治课堂变得更加活跃。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知识面宽广、知识又较为枯燥,学生没有那么高的主动性。一方面老师可以利用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来。利用多媒体使当前教学应用到的声音、图像融为一体,提高课堂感染力,让学生在观看影像资料或者是图片资料时能够有更真实的心理与情感体验。还可以选择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枯燥乏味的知识演变成小品、相声、话剧等让学生一起表演出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更紧密地接触社会,了解生活的焦点、普通人的生活和社会问题,锻炼自身的勇气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在这一活动过程中的人文精神。

四、重视社会的责任,激发家国情怀

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材料时应与国家、社会、人文知识密切相连。人文科学的核心是关爱。关爱又是什么?就是在国家大事层面,在社会方面,要有那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胸襟,有那种无论身处高位或放逐边远也都没有失去的忧国忧民的情愫。涉及政治常识中的祖国统一、“一国两制”这些问题时,学生时常会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失去台湾?我常反思,假使我们能够让学生具体地明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东南几省的天然屏障,并且是我国南北海运的咽喉之地,进而引起学生对海洋产权的保护意识,那么,我们将不用过多地陈述,而学生也将能充分理解国家统一的价值及意义。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政治永恒的魅力,同时也是政治教师的永久使命。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是建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它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对国际形势的认识的主要途径。为了加强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我们应该加强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质,深挖教材,积极营造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史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1.

[2]尤勇.体育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价值工程,2011,(2):218.

作者:莫胜军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