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常规工作管理范文

常规工作管理全文(5篇)

常规工作管理

第1篇:常规工作管理范文

【关键词】设计管理;管理提升

0前言

目前,设计管理相关职责有:(1)负责设计管理相关工作流程的建立与调整;(2)负责与设计院及各设计方的设计接口协调;(3)负责设计三级进度计划的跟踪监督;(4)负责组织对相关设计文件的审查;(5)负责设计变更归口管理;(6)负责设计技术服务相关的归口管理;(7)负责工程总包合同中设计相关条款的谈判;(8)负责直管项目的设计管理工作。管理提升,通过提升设计进度控制管理、设计审查、设计接口管理及工作流程等方式对设计管理工作进行改进。通过本管理提升,希望常规岛设计管理工作能够保证延续性并具有前瞻性,在特殊时期能够做好常规岛开工前后设计工作,能够在这段时间预想并解决开工后的可能产生的问题。如果能够在此段时间解决掉开工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就可以在开工后节省一定的施工时间或提高施工质量。减少施工时间或提高施工质量对项目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常规岛管理提升方法

1.1常规岛设计进度管理

由于常规岛设计管理需要对设计三级进度计划的执行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并监督设计院对设计三级进度计划执行与控制情况,因此需要根据进度计划对设计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将出图计划中各图册依照系统进行划分,同时我们对所有图册所属子项及层高进行标注,对图册分别以系统、子项、层高进行分类,方便了以层高或子项进行管理时使用。当对图纸进行整体考虑时,以层高进行管理就会更加方便且更加全面。由于目前很多项目处于一个特殊时期,FCD时间出现多次变化,导致出图计划也发生了很多变动,造成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容易被掩盖或者无法暴露出来。为此,需要根据已出计划及实际情况编制出一份以FCD为标准的出图计划,出图时间均以FCD+/-来进行表示,方便灵活的对图册计划进行管理、协调,必要时提出纠正措施。

1.2常规岛系统审查

为保证项目常规岛系统设计的质量,需对对常规岛已出的文件进行详细的审查。通过审查可以保证参考电站或其他电站已经发生且被解决的问题,在自己项目上不会重蹈覆辙。在经过这一系列的审查之后,也使相关系统负责人对各自负责的系统有了更深入、更详细的了解,增强了系统审查人的业务水平。通过一系列的常规岛系统审查,可以将已出的图纸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小化,避免后续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差,并使图纸更优化,对项目后续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好处。

1.3常规岛设备提资梳理

通过梳理图纸及出图计划对具体需要提资的设备进行整理,将需要提资的设备全部整理出来,以便进行跟踪。相关负责人通过相应的方式了解图纸设计所需设备提资的具体内容、延期提资原因、现场施工开始时间、图纸要求FU时间、设备招标情况、设备目前状态等相关信息,并整理汇总成表格,方便进行管理。在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后,会得出了一些较重要的信息,有了这些内容,会使工作重心更加明确。应用上面的分析成果,对延迟提资的文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将所需设备资料的作用、应用范围、是否必要等内容进行了解,并与设计院进行沟通,再次对所需资料进行细化,把一些并不影响图纸设计的资料进行筛除,使工作重心更加突出。对已经出现且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分解、整理,按照具体问题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以便在具备解决问题的条件后,能够有计划、有效率、准确的解决问题。

2常规岛管理提升优点

通过本管理提升,保证施工顺利,尽早完成电站建设,对社会也可以增加社会增盈率、劳动就业率、总利税额、节能效益等内容。同时尽早完成电站建设,也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3常规岛管理提升的挑战常规岛管理提升也存在一定问题,那就是只适用于部分特殊阶段,无法进行全阶段模式化推广,如果需要全阶段推广,要对部分内容进行一定的适应性修改,并且本管理提升要求人员对相关工作及系统的熟悉程度要求较高,对人员要求较高。因此本管理提升需要吸收更多先进的管理方式,以便更加系统的进行管理。

4总结

第2篇:常规工作管理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现状;思考

一、当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效课堂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和“少教多学”等新兴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在备课环节上,导学案已经普遍替代教案,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新型模式;在上课环节上,“注入式”和“满堂灌”式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逐步退出了课堂教学,代之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和“成果展示”;在作业布置与批改环节上,大多数教师开始注重作业设计,不再照抄照搬课本习题,突出拓展性和延伸性作业的巩固提高功能。其中特别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1.在课前教学设计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强调“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从传统的写“教案”转向设计“导学案”;备课的重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向指导学生如何学。但是我们调研发现,高效课堂建设在备课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备课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在备课环节上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部分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消极抵触改革,依然沿袭传统的备课方式,仅仅把自己多年沿用的教案,改头换面,美其名曰导学案;二是部分青年教师,虽然改革热情很高,但缺乏深入钻研精神,体现在备课上,许多教师不是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要点、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2.在课堂教学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强调“多学少教”,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注入式”和“满堂灌”转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体验学习”;教师上课的重点从传统的“精讲多练”转向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点拨学生学会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我们调研发现,高效课堂建设在上课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上课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在上课环节上出现如下问题:一是传统的“以教师中心”做派阴魂不散。许多教师为了圆满完成自己预定的教学内容,把教学掌控在自己的预设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到自己设计好的套路中来,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就像一个设计好的话剧脚本,上课时只要教师把它演出来就行了;二是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试图体现“多学少教”的高效课堂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又缺乏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导致为课堂提问而提问,为课堂讨论而讨论,为学生探究而探究,只追求“表面热闹”,不注重课堂实效,进而使“多学少教”的理念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简单模仿。

3.在课后教学反思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特别强调“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学会教学反思,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并将其视为快速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我们调研发现,在高效课堂建设在课后反思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教学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课后反思意识不强,多数教师把课后反思看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

二、进一步加快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对策的思考

上述的种种问题表明,在高效课堂建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全面系统地总结近年来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经验,将高效课堂建设业已成熟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教学管理常规条例,为高效课堂建设可持续发展构建长效机制,成为目前刻不容缓的重大现实课题。

1.切实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学校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重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摆在学校高效课堂建设的突出位置,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顶层设计,从课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课后教学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以及学业成绩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切入,全面系统地设计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力求做到计划详实,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切实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

2.进一步强化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专题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此,学校应当组织骨干力量,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考试评价等日常教学常规改革的有效策略,切实增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规范性、专业性和科学性。

第3篇:常规工作管理范文

[关键词]分级管理模式;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护理管理

护士分级管理实际上是依据科室各类医护人员自身专业能力、自身素养实施的不同层次及其不同级别的规范化管理[1-2]。该院文报道了分级管理模式与常规管理应用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该院院就职的60名护理人员中的临床管理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该院院就职的60名护理人员进行分组研究,分级组入组30人,女性与男性之比是29:1,最大年龄37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8.55±2.22)岁;常规组入组30名,女性与男性之比是28:2,最大年龄36岁,最小年21岁,平均年龄(27.55±2.01)岁。验证比对分级组与常规组护理人员涉及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取同期收治的6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组,其中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2.60±2.00)岁,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另外30例患者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3.00±2.20)岁,给予分级管理模式。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正常,且无急危重症情况,均为住院患者,知情配合该次研究,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管理模式,依据医院科室工作量及其人力资源状态,依据岗位要求让所有护士都参与轮班,分为夜班、白班及其早晚班,同时依据医务人员岗位职责将自身护理工作顺利完成。分级组予以分级管理模式。设置管理的层级,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遵守,依据医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学历水平、工作经验及其个人能力实施综合考核,结合考核结果进行分层级上岗,初级责任护理人员、高级责任护理人员、护理人组长及其护士长为基本管理模式,同时构建合理的层级护士工作程序、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流程。分级管理模式的具体层级分工:①初级责任护理人员承担护理患者自入院到出院期间的的工作,主要涵盖清洁患者病床、饮食护理、个人卫生干预及其体位护理干预。②高级责任护理人员因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拥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及其较高资历,可以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同时了解科室整体管理情况。③护理组长一般选择为高级责任护士,主要承担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并且制定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计划,建立科学的护理工作质量体系。④护士长属于团队核心,同时也属于科室正常进行运行的关键,护士长应该给出本月或者本星期科室整体目标,对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将各层级人员职能进行全面落实及其督促,展现良好的头作用,确保有效运行护理工作。排班模式。依据科室人员实际情况,医院通过弹性排班法进行处理,强化高峰时间、夜班阶段的护理力量,确保连续进行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关注且计算常规组和分级组护理人员护理差错发生率、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患者对服务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计算研究分级组与常规组护理人员护理差错发生率

分级组护理人员护理差错发生率6.67%对比常规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计算研究分级组与常规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

管理前分级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对比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分级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对比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分级组与常规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对比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计算研究分级组与常规组护理人员对应患者对服务满意度

分级组护理人员患者对服务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常规组数据(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以往传统护理管理方法不能依据科室人员情况、专业能力、资质进行严格分工处理[3-4],导致护理人员只是进行常规处理机器完成医嘱,只是简单且机械地完成日常任务,缺少护理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各科室不能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机器目前不少医院采取中班与夜班的单班制度模式,促使护理人员具有较大工作压力,不能确保临床服务质量。现阶段,基层医院应该对护理人力资源情况进行高度重视,注重医务人员素质机器核心能力的发展,提升医务人员自身竞争力,全面实施分层次管理魔化生,合理调整护士职称结构,全面符合临床实际要求[5-6]。层级护理管理实际上是以人为本的一种先进管理方法,基于分层级护理管引导下根据医务人员岗位职责,对其进行明确分工,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展现各层次医务人员价值和优势。同时层级管理模式能够对岗位进行科学的设置,合理的日常工作分工,能够全面匹配岗位需求及其护理人员技能水平,促使护理人员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全面认可,让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7-8]。该文数据结果计算显示,管理后分级组与常规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对比管理前有明显改善,分级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患者对服务满意度与常规组比较改善更加明显(P<0.05)。刘德琴等[9]研究显示,对样本开展3层框架配置,即为护士、责任护士及其护士长,确保能够和医生对患者进行同步分管,相比较于护士分层分组管理前,实施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后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及其护理服务质量(P<0.05)。证实,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应用之后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显著减少发生护理纠纷及其护理缺陷的概率,提升护理质量。综上所述,将分级管理模式应用在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和常规管理模式对比的临床作用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池金凤,文姝,阿依努尔,等.分级管理模式在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2019,30(3):218-220.

[2]温作珍,温佩弟,毛小燕,等.基于工作量化配置口腔颌面外科护理人力资源的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3):179-180.

[3]米巍,杨静.能级对应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的绩效考核方案探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5):62-63.

[4]黄巧如.护士分层管理于产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16):126-128.

[5]颜晶晶,颜静静.分级分区合作管理模式对急诊群体患者急救成功率及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8,27(5):384-386.

[6]卢洁霞.护士分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8(9):81-81.

[7]周艳,邱祥,汪玲玲.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输液安全护理中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4):100-101.

[8]张华,张娜,蒙莉萍,等.改良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及人力资源配置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10):69-73.

第4篇:常规工作管理范文

【关键词】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管理

手术室是实施手术,抢救治疗患者的重要科室,由于科室的特殊性,收治患者疾病种类多样性等因素,手术室护理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较大,容易影响护理管理效果,造成各种不良事件发生,降低手术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手术室收治的100例患者,探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2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手术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分组,单数50例分入常规组,双数50例分入控制组,常规组有30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6.65±5.20)岁,骨科手术、心脏手术、肿瘤手术、其他手术分别为20例、9例、10例、11例;控制组中有29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6.62±5.18)岁,骨科手术、心脏手术、肿瘤手术、其他手术分别为19例、10例、9例、1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有较强均衡性(P>0.05)。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常规手术室管理模式,如术前访视,器械准备,体位护理等。给予控制组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包括:①成立质量控制小组。选取工作经验丰富,护理素质较高的护理人员组建质量控制小组,包括消毒隔离组,护理文书组,五常法组,教学组,管理质量检查组等,将护士长、组长、质控员紧密结合,形成管理体系,对护理管理质量进行持续控制改进。。②明确各小组职责。明确各小组质量控制相关内容,如消毒隔离组成员应贯彻无菌操作标准,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摆放,处理一次性消耗品,加强手术室卫生督察,督促无菌操作;护理文书组员检查护理文书书写是否规范,确定其真实有效性,核对护理文书内容;教学组组员安排制定各类学习计划,护理技能培训计划等,并落实执行,监督检查,确保教学计划顺利进行,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五常法组成员负责手术室环境管理,划分区域,检查物品摆放和标签标记等;检查组主要负责规章制度,管理条例,应急预案,工作流程等制定与完善,并严格按照制定标准,检查工作执行情况,检查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①护理质量评分。采取护理质量调查量表评估,包括护理文书,消毒隔离,管理质量检查,五常法等,总分100分。②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器械损坏、物品不全、药物外漏、漏签医嘱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录入数据。以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干预后,控制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92.55±3.62)分,高于常规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由于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手术种类众多,护理工作量大,对护理人员护理素质具有更高要求。手术室护理工作风险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差错,发生不良事件,极易危险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需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保障手术顺利、安全进行。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其指导下建立责任分组制度,将护理管理工作细化,建立多个护理管理小组,确保各小组成员按照四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建立管理规范,将责任落实到小组,个人,逐级监督排查,进行规范的手术室操作,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文书规范性,防治医疗器械、物品缺失,加强手术室环境管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防止不良事件发生[2]。本次研究中,干预后,控制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92.55±3.62)分,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这与孙明俐[3]研究相符,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有利于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综上所述,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降低风险,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具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利忍,刘永波,王文静.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06):733-734.

[2]陈琪红,陈菊萍.质量控制小组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1):104-105.

第5篇:常规工作管理范文

【关键词】脑胶质瘤;风险管理;护理;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6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2]:确诊为脑胶质瘤;未合并其他疾病;自愿接受风险管理护理。排除标准:存在其他并发症,不愿接受风险管理护理。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48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风险管理护理。常规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2~73岁,平均(448±96)岁;疾病类型包括20例星形细胞瘤、14例少突胶质细胞瘤、9例少突星形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2例混合胶质瘤;研究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52±98)岁;疾病类型包括22例星形细胞瘤、14例少突胶质细胞瘤、7例少突星形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1例混合胶质瘤。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胶质瘤类型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河南省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干预方法

采用文献[2-3]中描述的方法对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心理疏导、并发症护理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风险管理护理。①健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设置护士长、护理小组长为主的所有护理人员共同参与的一级质量控制小组,明确每位护士的职责和义务,做到责任到人,不留死角,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4]。护士长每天巡视病房,督查责任护士工作与制度落实情况,检查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文书书写情况。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报告主管医生。针对重大事故,第一时间上报科主任及护理部。②科学评估病情: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变化,对其病情进行科学的评估。针对留置管道的患者,做好管道识别标志;针对神志模糊的患者,为其佩戴腕带。通过风险管理,防止管道脱落、弯曲或阻塞、姓名查对不严格等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5]。③强化护患交流与风险告知:把科室内相关的规章制度、脑胶质瘤术后护理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事件等印制成册,并在入院之后发放患者及其家属,叮嘱其认真阅读,责任护士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脑胶质瘤术后护理事项,作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④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并强化其风险意识:通过集中培训和分层级培训的方式来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与护理技能。开展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学习,全体护理人员参加,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了解护理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⑤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预见性:对所有入院的脑胶质瘤手术患者进行全面护理风险评估,责任护士定期进行风险再评估,对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方案,并做好交接班。⑥加强护理文书的管理:要求每一次的治疗和护理都形成文书记录以供查询,一级质控小组每周检查1次全病区护理文书,每周末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

1.3观察指标

①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含非计划性拔管、意外坠床、皮肤压疮、擅自外出、家属投诉等。②护理满意率: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巡视时间、风险护理及应急处理等进行问卷调查,评价结果包括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研究组与常规组间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意外坠床、皮肤压疮、擅自外出、家属投诉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护理满意率

研究组患者出院时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胶质瘤是脑神经系统中较为常见的原发性肿瘤,5年病死率与肺癌和胰腺癌相似,生存率较低,可使患者沟通交流、肢体活动等功能出现严重障碍,出现癫痫、高热、颅内出血等症状,因此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5]。风险管理指的是对医院或科室中所存在的风险或隐藏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概率,最大限度地控制因医疗风险而造成的患者病情加重和经济损失[6]。众所周知,神经外科患者的病情危重且复杂,手术治疗是脑胶质瘤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护理工作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临床工作中,加强脑胶质瘤术后护理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风险管理护理的方法对脑胶质瘤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预防,同时提高临床护士的风险防控意识,提高护士的识别能力。研究发现,在开展风险管理护理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患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多,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也较高,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因此,在脑胶质瘤术后采取风险管理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也增强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成就感。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护理可有效减少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唐运香,胡君娥,汪靖,等.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皮肤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5):38-3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