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单位审计范文

单位审计全文(5篇)

单位审计

第1篇:单位审计范文

首先,被审计部门是审计人员利益影响者之一。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单位的一名成员,他们薪金、晋升及审计外的其他工作都受到被审计部门影响,其中以人事、财务、后勤部门影响最为明显。例如,大部分国有企业晋升往往要过“民主测评”这一关,部门互评也占绩效考核的一定权重,在这样的体制机制下,被审单位能够直接对审计人员的经济利益和职业晋升产生影响,审计人员难免在工作中有所保留。第二,被审计单位是内部审计的信息提供者。审计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信息的加工过程,凭证、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是审计工作的基础。遗憾的是,内审工作基本都会碰到被审计部门不配合提供资料的情况,而既没有国家审计背后的国家强制力,也不能像社会审计直接签署“无法发表意见”,面对这种情况表现十分被动。第三,被审计部门是审计产品的使用者之一。虽然内部审计满足的是企业领导者的管理需求,但审计建议都是针对具体业务,最终都是由被审计部门执行贯彻,其执行力度也影响着审计产品的效果。如果被审计部门不认真执行,并将责任归咎到审计建议并不具备有效性,也将损失管理层对审计部门的信任。综上所述,被审单位是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如何处理好与被审单位的关系,即能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又能营造良好和谐的审计环境,成为每个内审部门的必修课。传统的审计部门容易与被审单位形成一种对抗关系。被审部门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审计,认为审计就是来查问题、挑毛病的,而又忌惮审计部门与管理层的密切关系,基本都是揣着“不想配合,不愿得罪”的心理,阳奉阴违,审计工作的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诚然,如果被审单位存在中饱私囊或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审计部门是要绝对的站在其对立面的。但现代公司治理环境日趋完善,这样的现象已经十分少了,审计部门的目标不断向组织增加价值转变,从这一点上来说,审计部门与被审部门的出发点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与被审计人建立一种更加和谐的关系,使被审计人成为审计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达到“共赢”的新局面。

二、改善审计双方关系的三个对策

1.建立平等合作的审计姿态

上文提到,被审计单位总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审计,虽然并不公正,但也反映出个别审计人在态度与工作方式方法上存在的弊病。总认为管理层的指令是“尚方宝剑”,被审单位理应接受自己的指示。事实上,审计双方在职位上都是平等的,审计人员应该放弃命令、要求的态度,以平等、合作的姿态与被审计人员积极沟通,放下架子,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在知识技能方面,审计人员也不见得持才傲物的资本。财务人员天天记账,内审人员的财务水平比人家水平高么?业务部门人员天天跑业务,会比人家管理水平高么,也不一定。谦虚诚恳的态度,不仅有利消除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隔阂,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被审计单位提供真实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让审计人员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2.树立服务式的审计理念

审计部门工作理念要从“检查”向“服务”转变。检查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目的是评价工作的成果;而服务意味着审计者要运用自己的经验知识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问题,目的是提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只会检查问题挑毛病的审计人员注定是不受欢迎的,当被审计人感到审计人是来提供帮助、解决问题时,才会愿意最大程度上的配合支持,恐惧、怀疑等阻碍审计工作开展的心理因素也就不复存在。

3.敢于为被审计单位说话

第2篇:单位审计范文

首先,法律制度不完善,审计不规范。近些年来,我国审计单位处于一种各自为战状态,各地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积极性较强,出台、颁布了诸多规范性文件。但目前,尚未有一套统一、完整的操作规范,各区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较大差距。但具体实践中,无实际操作指南,评价指标无具体依据与统一标准,审计结果无法真实反映干部差异性,审计缺乏客观性、公正性。针对各级别领导,不能明确审计范围与审计内容,政绩评价标准也不同,随意性骄较强,审计单位和审计组之间,存在较大分歧。其次,审计目标模糊,盲目性较大。对于审计工作,由于视野较为狭隘,常规财政收支、经济审计责任的合法性、真实性存在较大差别。审计与社会形势发展、宏观经济需求等不相符。对于审计项目安排,不能根据区域经济实际,落实中央经济发展目标,无法实现重点突出与区别对待。在具体审计时,审计目标模糊,存在较大盲目性。第三,审计人员的结构化不科学、不合理,导致其综合素质整体不高。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管理、科技知识,作为复合型人才,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创新性的审计思维。然而我国目前审计结构组成现状,审计人员的结构组成普遍水平不高,结构化不科学,“诱惑”抵抗力较差,无辨别是非、风险的审计能力,某些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较差,无法拒绝各种“糖衣炮弹”,审计人员的各类违法乱纪行为逐渐增多,原因在于审计人员的结构化不科学、不合理,导致其综合素质整体不高,无法与新经济条件需求相适应。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干部个人为审计对象,当查出问题之后,需追究责任时,说情者、感情投资者较多,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较为薄弱,面对着严峻考验。

二.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优化措施

首先,强化、重视审计部门的自身,健全相关的审计监控制度。针对审计关系而言,审计人同委托人之间是一种委托与的关系,由于风险严重不对称,使得人敢于违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所以,审计业法律界定、同行监督,实现审计机关的交叉审计,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建立防止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的“串谋”机制,使相关审计事件报道、社会舆论增加,完善相关的社会舆论机制,强化审计部门公信力,使审计机关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要求强化、重视审计部门的自身,健全相关的审计监控制度。其次,强化审计机构建设,提升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树立审计新形象。根据我国的审计法,健全事业单位的审计机构,以业务能力、知识结构、职业素质配置审计人员,必须慎重选择审计人员,在保证审计能基础上,要重视法律意识。同时,审计人员选拔,必须改变传统单一性选拔方式,采用复合型转换方式,特别重视审计人员非判断正误的辨别能力。强化审计人员培训,在学习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廉洁建设,着力建立良好机制、创造良好环境、锻炼优秀人才的审计环境。第三,强化审计法律建设。

第3篇:单位审计范文

随着地勘单位经营管理技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一些财务核算和管理软件开发商也积极对软件进行升级换代,由过去单纯的财务核算转向更偏重于业务、核算及经营管理,这给地勘单位经营管理带来了方便的同时,复杂的数据库文件也给内部审计带来了很多困难。

2完善会计电算化下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1)加强学习,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审计业务素质。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不懂得计算机知识的审计人员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就不能识别和审查其内部控制;不懂得使用计算机,就无法对计算机内存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具备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且熟悉有关政策,法令法规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及舞弊要有清楚的认识。所以审计人员必须经常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式下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2)要熟悉相关财务软件操作流程,分析和研究本单位财务软件数据存取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应对该库文件有关数据的提取和使用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软件数据在内部审计中的作用。为此,各地勘单位自身要加强对内审工作人员学习的督促和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大对会计电算化有关软件和日常应用软件的了解程度,并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招聘计算机专业人员或抽调本单位从事财务工作且对计算机有较深了解的人员来充实内部审计队伍。作为内部审计人员,除了熟练掌握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规程和方法,筹划和实施内部审计工作外,对有关审计软件或电子表格等应用软件的操作和使用也应有相当程度的掌握,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掌握更多的知识。用财务人员来充实内部审计队伍,一方面可充分利用财务人员长期从事财务工作的经验,又利用对被审计对象各种业务的了解和判断,从而增加审计的准确性,规避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可降低内审人员培训成本,缩短培训周期,解决内审人员普遍不足的现状。

4)及时总结经验,从财务数据中获取更多的线索。除了传统的审账、查证、分析、结论外,内部审计的结论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内审人员的职业判断。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从电子介质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取信息,并从这些信息中发现异常情况,进而再进一步追踪线索,查证相关经济活动,已经成为内部审计人员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数据,善于使用用于内部审计的审计模块,计算和对比分析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并从中发现异常和问题,从而选择正确的方向、顺利完成审计目标。

5)引进计算机审计软件。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资料的归集和反映与手工处理系统时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传统的内部安全控制方式有所减弱,这就要求引进电脑辅助软件的应用,完善地勘单位内部控制职能。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是为地勘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提供财务信息,而计算机审计软件系统主要是辅助审计人员完成内部审计工作。二者的服务对象不同,但二者既可以调阅、查询某些相同的数据资料,即共用一个数据库。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强弱、数据库的标准化与开放性、是否保留处理过程和审计痕迹以及预留审计测试通道等对审计电脑辅助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影响很大。同样,计算机审计系统软件水平越高,越能及早发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4篇:单位审计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几点思考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自身发展行为进行自我监督和规范,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尤其在全新历史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内部审计的服务能力进行不断提升,以此确保推动组织的有效运行,维护社会经济稳定。本文希望以下所提出的论述观点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进而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1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存在问题

1.1单位不够重视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管理人员不够重视审计工作问题比较突出,这样将制约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具体我们从以下几点展开深入分析:首先,管理人员往往忽视审计工作对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这样就会致使整个内部审计工作处于一个不规范的状态,同时,内部审计编制也不到位,再加上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并没有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这样就会致使审计工作进度停滞不前,难以为决策人员决策工作带来便利。其次,在实际审计管理过程中,领导人员也没有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再加上思想认知存在着偏差,无形之中致使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不能够按部就班的顺利进行[1]。

1.2单位审计人员缺失

由于审计工作工作量比较大,所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泛,这势必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其中,以此来获得绝佳的管理效果。然而,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审计管理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审计人员缺失将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现有的工作人员也未能受到过专业的技能培训,他们对内部审计认识并不全面,再加上缺少理论基础知识,直接阻碍内部审计工作的进度。同时,部分人员专业技能相对来讲也比较低下,单位管理者也没有积极对内部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使得整个审计工作效率难以得到提高[2]。此外,部分管理人员不具备任职资格,也会影响最终的审计效果,甚至会因内审业务覆盖面较低,而制约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

1.3单位审计地位不高

审计地位不高,也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如今,党政机关的廉政建设的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地的巡察、检查也不断增加,越来越多行政事业单位开始认识到审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来加强管理,但是实际上,仍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管理人员将工作重心放在其他方面,未重视审计工作,致使整个审计工作地位比较低下。再加上,与审计相关的主题会议召开的比较少,使得整个审计管理工作处于一个不规范的状态,并不能够将审计工作应有的价值发挥出来。其次,鉴于审计工作地位不高,也会致使审计结果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拉低整个管理工作效率,也会致使单位审计项目难以顺利展开,甚至会对其他经济活动造成影响,久而久之,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流于形式,内部控制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削弱了行政事业单位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能力。

1.4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预算的执行偏差、精准度、廉政问题等进行审核,包括全过程、动态化的管理财政资金。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审计管理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将直接影响行业发展。包括单位职责划分不够清楚,致使各级人员职责履行不够充分,这样也会致使整个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同时,由于人员履职范围不够清晰,也导致内部审计的作用缺乏明显的效果,这不利于促进廉政建设,也不利于对依法行政进行推进。

2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几点思考

2.1提高对审计的重视

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能力,我们还应当提高内部人员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因为倘若不够重视审计工作,将难以获得理想化的管理效果。首先,领导人员应发挥自身职能作用,要了解审计工作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对审计有一个充分全面的了解,才能够将审计工作落实和贯彻下去,这也有助于满足新时期下所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而紧跟时展的步伐,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廉政建设的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此同时,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各级人员管理,这有助于满足新时期下所提出的具体要求,真正意义上的推动审计管理顺利有序展开。其次,行政事业单位也要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编制的独立性,将其应有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更要积极配合相关审计人员展开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让整个审计工作得以朝着理想化方向有序展开。本身审计工作综合性就比较强势,必须要各级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够顺利的完成,可以说,这不仅能够提高单位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

2.2引进专业审计人员

在提高内部人员对审计工作重视的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引进专业的审计人员来展开审计工作,因为倘若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较低,将难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水平,也会阻碍单位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削弱单位服务社会的能力。所以,为了在新时期下健康发展必须要注重对内部人员的技能培养,这有着现实的意义。因为专业人员作为审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参与人员,其综合业务水平的高与低,将直接影响最终审计功能的质量,所以,引进专业人员非常关键性。首先,应对现有人员展开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也要确保培训内容的多样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深入展开审计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人员培训或者是绩效考核机制,这有助于调动各级人员工作积极性,让其以一个良好的状态参与到审计管理工作中。其次,还需要构建良好的办公环境,也要搭建相应的技术平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审计管理,更要积极引进专业审计人员,这样才能够将审计的作用发挥出来,最后,为事业单位其他经济活动的顺利展开奠定夯实基础,全面提高其综合管理能力及公共服务能力。

2.3扩大审计监督范围

以往审计工作效率之所以不高,一部分原因是审计地位被忽视所致,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扩大审计监督范围,弥补传统审计管理工作上的不足。首先,应加大指导力度且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引导各级人员严格执行制度内容来行事,这样才能够提高审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同时,也要将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进一步为单位发展提供科学数据支持。而领导人员也要树立正确的审计理念,对于存在的问题要采取对策去处理,这样才能够将审计工作全面地落实和贯彻下去,确保各项经济活动能够健康稳固发展。其次,单位还应对所设立的制度内容进行审查,对于审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要第一时间去处理,更要将审计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上,这样才能够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让审计朝着规范化方向顺利的展开,这样一来,通过双管齐下获得绝佳的管理效果。现如今,审计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去处理,这样才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并朝着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健康发展。

2.4科学划分岗位职责

行政事业单位随着管理、服务职能的细化,内部组成结构也在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仍旧存在着很多问题,致使内部管理受到影响,特别是在进行审计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多,所以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应科学划分岗位职责,要让每一个工作人员了解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够避免审计工作流于形式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将审计工作落实和贯彻下去。而领导人员也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要努力做好自身的分内事,积极参与到审计管理工作中,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进而调动各级人员工作积极。其次,也要不断创新指导监督形式,对于违法乱纪人员应给予严厉的惩处,让其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妥之处,并自觉按照规章制度来做好本职工作,为审计管理带来数据上的支持,且将审计工作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发挥出来。目前,由于单位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大,审计工作量也在逐渐的增多,这样就会致使很多问题的出现,所以,针对管理问题,相关领导人员也要完善相应的内部审计法律体系,并将体系贯穿于各项经济活动中,进一步保障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和质量。必要的前提下,也可以建立一套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从而对各级人员进行明确的岗位划分,只有各司其职,才能实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审计管理中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成了制约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想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能力,我们必须要提高内部人员对审计的重视,且引进专业审计人员且扩大审计监督范围,也要科学划分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只有从这几方面做起,才能够将审计工作的价值发挥出来,从而为单位其他经济活动的顺利展开创下良好的条件,并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且更好。

参考文献

[1]胡菊.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服务能力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21):166+169.

[2]邵泽香,颜佩芳.对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7,(34):205.

第5篇:单位审计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问题;解决方法

我国在2014年颁布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对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该项规范的实行时间比较短,事业单位又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因而内部控制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经济资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一、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相互关系

首先,内部审计是推动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主要手段。通过内部审计,单位能发现内部控制上的缺陷,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准确地说,内部审计也属于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在内部审计的评价、监督下,内部控制质量会不断提高,单位的运营效果也会不断增强。其次,两者都是单位提升经营成果的内在要求。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涉及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员工权利与责任的合理匹配、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等。只有各部门员工尽职尽责地开展工作,才能保证单位的正常经营发展。而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就是达到上述目标不可或缺的方法,因而也是单位增加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问题剖析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由于事业单位往往受到其他单位的管理监督,因而很多领导人员认为没必要加强内部控制。在这种思想认识的指导下,很多领导人员主观上对强化内部控制有抵触情绪。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我国推行内部控制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使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但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来看,其内部控制体系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单位内部的职责分工还不是很明确,部分单位的职责分工不太合理。最严重的是,少数单位仍未建立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员工在开展工作时就没有标准的操作规范。在内部控制流程不统一的情况下,监督、审核工作也就很难顺利实施。

(三)预算和资产管理水平不高

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事业单位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这使得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在当前的预算管理中,由于事业单位经常出现追加项目的情况,因而预算管理人员需要经常调整预算。但部分事业单位图省事,不将单位的预算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之中。此外,很多预算管理人员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的观念,不能切实地落实监控、考核单位各项活动的计划。不仅如此,一些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也比较低下。

第一,部分单位缺少资产管理制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责任人专门负责这项事务,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意识比较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第二,资金管理存在一人多岗的情况。这种不良现象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单位的票据管理水平很差,而且非常容易引发账实不符的问题。

(四)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

就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现实情况看来,其独立性较差。这是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是由过去的行政部门转换而来的,内部审计在开展工作时,往往会受到行政部门的干预,这就使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另外,这也与我国内部审计发展时间较短有关。由于缺乏内部审计的实践经验,内部审计人员不能高效地完成检查、评价活动,从而影响了其独立性的发挥。

(五)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我国事业单位带有很大的公益性质,其内部资金都来自财政部门的拨款。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收益,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也就应运而生了。通过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使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得以大大改善。但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还很不完善,造成单位不能有效了解不同时期的财务收支状况,也很难严格审查、监督各种经济活动。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增强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必须改善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领导人员应注重学习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材料,深化对该项制度的理解,转变思想观念。其次,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其宣传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实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内部控制的重大意义等。员工只有明白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含义及其重要作用,才会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

(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程序既承接着内部控制环境,又连接着会计系统。事业单位在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时,必须认真分析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时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应认真分析内部控制程序的实施效果。

(1)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这不仅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改善内部控制效果的主要方法。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落实,就是建立在各部门、人员明确的职责分工的基础之上的。单位可以分解既定目标,并合理分配给不同部门,从而初步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2)推进信息化建设。单位内部各种经济信息的汇总、归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了保证所得到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内部控制强度,就必须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将单位内部各部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部门、各级员工既能有效配合又能相互制约。在此基础上,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就得到了较好的完善。

(三)提高预算和资产管理水平

针对预算管理水平较差的问题,单位可以考虑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该项制度不仅能监控考核各种财务资源的运行状况,还能对各种非财务资源进行监督考核。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辅助下,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能得到很好的加强。首先,单位应扩大预算范围。因为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追加项目的问题,由此而导致单位预算经常出现变动。针对这种情况,单位应将各种资金收支纳入预算管理之中。在预算管理的协调下,单位的资金收入与支出就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其次,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由于全面预算管理牵涉的范围较广,所以单位应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来编制预算。一般而言,领导人员对单位的发展目标、整体情况比较熟悉,而各级员工对单位的具体情况比较熟悉。采用上述的编制方法,一方面能吸收领导成员的优点,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各级员工的优势,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最后,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单位应将资产核算任务明确到具体员工,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对于在岗员工,单位应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员工能尽职尽责地开展工作,以保护单位的各项资产。

(四)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对于单位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内部审计部门设置在单位内部,但该部门是检查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从内部审计的主要特点来看,内部审计也应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确保所得到的结果客观、公正。为了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能很好地体现,单位可以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不仅如此,单位还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审计人员的工作程序,同时防止由于领导人员干预而削弱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问题。所以,从单位的长远利益出发,领导人员应积极推动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使内部审计充分发挥作用,以提高单位内部控制质量。

(五)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在单位设置了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之后,还应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为了较为顺利地实现该目标,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第一,确立内部审计专人负责制。内部审计部门的其他员工应定期的将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如实的汇报给负责人,负责人再根据所得到的材料,分析单位内部控制状况,并撰写出一份较为翔实的报告,递交给单位领导参考。这不仅能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效率,还能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

第二,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良好的制度是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面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依照制度做出相应处理,从而保证内部审计监督的实施效果。所以,单位应对内部审计监督的操作规范、操作流程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第三,抓住内部审计重点。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各种问题,会给单位造成大小不一的影响。在内部审计人员有限和提高内部审计效率的前提下,单位应将风险大、资产规模大及预算管理不完善的部门作为重点审查、监督对象。

四、结语

总之,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对于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两者之间关系紧密。因此,针对内部控制上的缺陷,单位不仅要从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着手解决,还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使单位内部审计功能得到完善的同时,又能促进单位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希望本文的分析及相关论述,可供参考与借鉴,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内部审计,2015,(1):63-65.

[2]张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审计监督探析[J].新会计,2015,(1):60-61.

[3]董雪琴.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思路[J].时代金融(下旬刊),2014,(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