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处罚条例范文

处罚条例全文(5篇)

处罚条例

第1篇:处罚条例范文

雇主责任险一直以来都是保险制度中最为基本的业务,而随着相关工伤保险的出台,并进行了一次修改之后,对雇主责任险造成不小的冲击,这样难免有不少人为雇主责任险的发展产生担忧。但在工伤保险第二次整改之后,雇主责任险又出现了新的转机,综合各商业保险市场发展来看,市场中有小规模的快速发展趋势。雇主责任险只有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才能保证其健康有效的发展。

一、雇主责任险受工伤保险的影响

经过仔细的分析讨论,再结合市场的多方面的因素,新出台的《工伤保险条例》主要在两个方面影响着雇主责任险。

(一)有利的影响

1.人民保险意识得到提高随着《工伤保险条例》的出台,在政府的相关实行措施下得到了有效的宣传、推广,在这种趋势下,相关的社会组织以及企业法人等各界社会群体都具备了良好的法律、责任意识,从而使得工伤保险全面普及。人们这种意识的提高不仅体现在雇主责任险方面,而且在民众的各类保险以及多种风投保险方面也有所增强,政府大力实行的措施可以说是在很大程度上为保险公司的保险工作做出宣传。

2.商业责任险保障需求得到提高国家保险法对于因工而亡的赔偿补助金从2011年有所提高,提高到上一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这种工伤保险待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责任保险市场,从而增加了对保障额度的需求。在最近几年中保险限额需求的不断提升,相关执法管理部门也随之提高了保险最低保障额度的标准,《工伤保险条例》的出台以及大力实施使得保险保障额度也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中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没有投保工伤保险,在事故发生时工伤保险责任必须由用人单位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标准给予相应的赔偿。这种条例的明确规定,使得多数存在人员流动性较大或由于保险压力过大而没有投保的用人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赔偿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对商业责任险的保障产生需求。

(二)不利的影响

1.雇主责任险的保险范围有所减小由于新的工伤保险法的出台,使得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也有所增加,法规中的参保单位由原先的存在雇员的个体户和各行业公司企业逐步扩展到企事业单位、各种事务所、民营公司、社会组织等团体;再加上各个省份大力响应这一政策,积极颁布落实条例,使得民众对于雇主责任险的需求明显下降;最后由于工伤保险条例在社会保险法的基础上行使权力,这样更加得到法律的保障,而且社会保险法也加大了工伤保险的强制力度,在处罚条例方面使得处罚条例更加规范,这一力度的加大,使得那些想要逃脱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受到更为严重的处罚,而用人单位就会通过减少雇主责任保险方面的财务支出来节省企业的成本。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工伤条例的强制约束下,对于工伤保险的参保力度有很大的提升,这势必会导致雇主责任保险的保险范围有所缩减。

2.雇主责任险的保障需求不再必要工伤保险条例在项目支出费用方面有所增加,以前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工伤医疗赔偿金、就医医疗费、伙食补助以及医院看病的医药费等一系列费用,现在全部由工伤基金会提供,这一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单位纳税人的经济负担,这样也使得纳税人对于雇主责任险的保障不再需要。除此之外,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伤待遇方面也有所提高,对于伤残的赔偿补助根据伤残等级来给予不同程度的补助,这种待遇的提高,是得人们不再需要雇主责任险。

二、保险市场中雇主责任险的保障需求

(一)硬性需求

国家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中明确规定事故发生时,需要有人单位来担负起赔偿损失的责任。在事故赔偿过程中,工伤保险赔偿与用人单位赔偿出现差额的部分,要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支付差额部分。事故发生时,虽然工伤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减少用人单位的经济支出,但也不是全部的承担赔偿费用,还需要用人单位支付一定费用,对于赔偿中出现的差额的地方,用人单位需要全权支付。对于那些有个性化的需求的用户,需要特殊对待。大部分股份企业、国家企业以及外商企业都有较强的保险意识,需要从以下三点来完善雇主责任险。首先,对于工伤保险条例中用人单位的保险责任需要改变;其次,工伤保险条例中明确细化了各个方面的责任,但风险描述的范围却不是很完善,存在遗漏;最后,工伤保险条例中没有明确指出合同责任,但多数企业与雇员之间约定着更为明细的保险条例。这样一来就需要针对不同客户制定适合他们的方案。

(二)柔性需求

工伤保险条例的出台,在各地的执行情况不尽相同。可以根据各地部门对于条例执行的不同情况,找出保险执行力度不强或由于多数单位压力大而放松执法保险的地区,当地执法部门可以深入了解,注重工伤保险的执行。再者,可以根据企业间各类需求的不同,以工伤保险为核心设计独特的商业方案,以此来满足大多数企业的需要。

结论:

第2篇:处罚条例范文

(1)会计机制本身与执行过程存在问题。首先,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轨阶段,受传统会计惯例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规范体系对营业风险、经营过程中紧急情况应对缺乏经验技巧,要想在大鱼吃小鱼的游戏规则中生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建立银行会计风险体系。其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仍不尽如人意,内部控制制度设立存在漏洞,制度制约不够、执行不力,内部控制制度成了面子工程形同虚设。再次,银行工作人员对于会计制度规范认识不足,缺乏执行驱动,部分柜员不能做到按章办事,银行内部监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督审核流于形式。

(2)银行财会人员构成未能适应经营管理需要。首先,从减少人力成本的角度出发,大多数银行尽量缩减成员,过度的避免人员冗杂的结果是人手不足。同时,柜台人员掉岗频繁,新成员入职业务流程不熟练,给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其次,新进职员年轻化也是目前许多银行面临的问题,实战经验不足,处理棘手问题能力偏低,业务流程处理不熟练。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通过自身的学习,员工们需要经常给自己充电,参加专业知识、压力和风险培训。但由于工作生活事务繁忙,很少有人给予培训学习这项重要环节以足够重视。

(3)违章处罚力度不够,制度约束乏力。明确的会计制度,清晰的违章处罚条例,杜绝不了违规案件的发生。仔细琢磨,根源在于制度缺乏威慑力。银行内部监督审计部门的职责是发现企业隐藏的漏洞和问题,若监管部门没能很好履行职责,也能逃脱责任追究。从处罚力度和层次来看,避重就轻,这种不健全的容易被钻空子的处罚机制,使得处罚的警戒功能威力大减,进而使得制度的约束乏力。内外部双重因素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产生,处于市场经济改革初期,银行体系标准仍不够健全,进入门槛较低;完全公平竞争、安定有序的市场环境仍有待建立完善,这些共同导致各地金融机构先天不足加大了银行会计风险。内部原因主要是:银行内部控制薄弱,商业银行内部会计的制衡与控制工作没有做到位。

二、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

(1)加强会计准则制定的前瞻性和全局性。有关法规不够健全,管理制度滞后,金融监管不严,直接制约着会计职能的发挥,因此应建立健全会计规章制度,使其跟上甚至超越金融产品的更新步伐,未雨绸缪,加强预测性和前瞻性。另外为了提高会计准则在金融领域实施的科学性可行性,加强与银行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也很重要。

(2)加快商业银行电子数据库建设。商业银行业务流程中,银行的潜在风险随着人力参与环节的增多而增大。人员的主观性强,能力有限等因素制约着风险水平。因此,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减少人为主观参与环节能够降低银行会计风险。首先,人才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资本,人才能给企业增加价值。应该聘用精电脑、懂技术、会创新的专业人才。其次,着力建设风险信息数据库。按程序标准将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录入数据库系统,评价分析,全方位、多角度对各类风险评估情况进行处理。电子信息数据库与风险防范综和系统的完美结合,可以大大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给商业银行留出更多时间开发产品完善服务。

第3篇:处罚条例范文

(一)管理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尽管当前会计财务准则有所更新,但是很多企业的会计和财务工作者却对这些新的规则难以适应,从而使得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财会人员无法或者是很难依照相应的准则进行工作,就当前我国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来说,对于那些违背相应会计准则的行为没有较为明晰的条例对其进行处罚,从而会使得当前的会计和财务工作者很难做到真正重视《会计法》,因此只有让企业会计财务工作者意识到自己工作上的失误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才会更好地工作,才能有效保障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正常运行。

(二)职业道德观念不到位,综合素质不高

最近几年,我国企业中会计财务工作中造假的事情经常发生,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企业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不高,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下,很多企业的财会人员无法或者是很难遵守相应的会计准则与制度,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有些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贪污、徇私舞弊,对公款加以挪用甚至是造假账,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其职业观念有必要加以提升。

(三)缺少对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有效监督机制

对于企业的会计与财务工作者来说,其每天所面对的都是权利以及金钱,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使得该职业具有特殊性,但是我国相应的会计法律法规还没有得到相应的完善,存在一定的缺陷,对工作人员的监督力度不够,比如说会计法律法规中关于违规的工作人员行为的处罚力度远远不够,也没有相应明确的处罚条例,所以说,才会使得有些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者有造假的机会与可能性。当前企业中有些法律法规的部门和机构还没有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这样就会使得财务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只会成为一纸空文,根本不会起到监督的效力,因此也就很难保障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提高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首先要求企业要不断提升会计队伍的专业素质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会计制度也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因此,企业只有不断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会计队伍专业素质,才能确保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水平。其中,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的定期培训或者是定期到先进企业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专业素质,同时,在提升员工业务能力、专业素质的同时,企业有关部门还应该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平。再次,作为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自身应该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使自己更加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其次,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工作方式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实现数字化、信息化

如企业要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资金支持,通过会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会计财务管理的工作水平,还可以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精准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三)完善会计法规,提升管理职能的有效性

当前我国企业中关于会计财务工作方面经常会有一些徇私舞弊的行为出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企业在会计财务方面还缺少一定的法律法规对工作加以保障,要想使得企业会计财务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运行,就应当对企业会计管理的法律环境进行完善,要逐步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对其进行完善,继而才能够使得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过程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首先,应当依据当地或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要将责任落实到位,当违规违纪行为出现的时候要进行严厉惩处,其次,还应当进一步提升相应监督机构的执法意识,引导监督执法工作者逐步树立和培养起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避免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徇私舞弊的以及造假的状况,进一步强化监督意识,确保在工作的过程中真正做到秉公执法。

三、结束语

第4篇:处罚条例范文

[关键词]道德;学术诚信教育;创新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交往的重要保障。大学生是国家栋梁、民族希望,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术诚信是大学教育、个人成才的基础性工作。

一、学术诚信失范现象表现及危害

学术诚信失范是指在学术活动中,违背学术规范的要求,违背实事求是原则,虚假做学问、做研究。指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的逃避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当前,对于大学生学术诚信现象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多数学生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学习宗旨,全心全意、一心一意搞学术、搞研究,有着高尚的道德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规范,排除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忍受寂寞,踏实努力,求真务实,致力于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取得一定的学术科研成果。但是,部分学生诚信缺失、诚信意识淡薄,出现学术诚信失范现象,完全从功利主义角度出发,没有“为学术而学术”的精神,使学术形象、声誉严重受损。针对学术研究者的表现,比较激烈的说法是———“‘身’者不少、‘心’者不多”。不管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诚信尤为重要。当今世界所有恶劣的品质中,不诚信是最危险的。学术诚信道德失范不仅污浊了学术空气,而且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的长久发展。其危害性表现为:第一,阻碍了学术的创新发展。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它的独创性,在于一种新思想的产生,模仿他人、抄袭他人,缺乏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想,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影响学术的繁荣发展,违背了人文学科的规律和原则。第二,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大学生抄袭他人成果,骗取奖学金、助学金缘由之一为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物质利益,忽视集体利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金钱、利益固然重要,但金钱无法弥补道德缺陷,诚信却能够提升人生品位。对个人利益、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易导致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的诞生。第三,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缺失。社会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学术界的失范行为发生会加剧社会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自身学术道德建设,提高道德素养,增强自律意识

一个缺乏诚信意识、道德素质不高、学术态度不端的人,一个缺乏自重、自省的人,是学术界不能容纳的,也不可能创造出高水平、大价值的学术科研成果。大学生要主动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继承、吸收前辈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坚决反对人云亦云,盲目复制、粘贴的不道德行为;认识到学术不应该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和手段,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对于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的假学术行为加以坚决抵制和反对。真正的学术研究应该是学者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探索,是实现自身价值和学术价值的追求,应自觉遵守和维护学术规范。做学问是成功做人和做事的前提和基础,学问上求真务实、诚信创新,做事才能成功,做人才能“完整”。

(二)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首先,要端正学风,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诚信作为我泱泱大国传统道德内容之一,对其深入研究,有利于提高个人学术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中国的发展壮大,有赖于长期坚持诚信的基本准则。学术界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十年磨一剑”的学术气节,离不开良好的学术环境。良好的学术环境、一流学术人才的培养、个人道德素质的养成,与周边环境有着莫大的关联。学校应积极创建良好的学术环境,各老师起带头示范作用,遵守学术规范,带领学生进行多学派、多学科的思想交流,聆听专家、大家的学术讲座,思想大爆发,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研究风格,在所有的学术创作中,诚信做人、做事、做学问,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榜样。高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吃、穿、住、行都在校园里,校园文化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宣传诚信的重要性,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学术诚信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净化学术风气,使校园每个角落都充满学术氛围,使诚信思想深入学生骨髓。大学生在校学习,必然深受学校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之德影响,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在良好学术环境的感染下,学习诚信之德,理解诚信的重要性,把诚信之德内化为心理认同,外化为个人道德实践活动,用自己的行动感染身边的人,把诚信之德经久不衰地传递下去,并且把诚信之德继而扩展到其他道德领域,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诚信品质。其次,加大对学术不诚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众所周知,美国学术科研取得重大成果,诺贝尔奖获得人数远远超过中国,究其原因在于对大学生违反学术诚信的行为制订了相关严厉的惩戒措施。在美国高校的学术诚信规范中,学术诚信受到高度重视,如若学生出现不诚信行为,学生的成绩,甚至学籍都将受到影响。美国贝勒大学规定,如果学术诚信委员会确定一个学生违反了荣誉制度,就可以按程序给予留校察看、停学、开除学籍等惩罚。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学生学术诚信条例》中规定,首次违反条例的学生,最轻的处罚是作业成绩不及格;多次违反条例的学生,最轻的处罚为课程不及格;对于更严重的违规行为,处罚可以为休学,甚至开除。美国高校对不诚信学术行为的惩罚,细化到每一细微违纪行为,执行效率大大提高了。开学之初,美国各高校会引导学生认识并熟悉各处罚条例,每个学生在了解之后,行为上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诚信行为发生的概率就降低了,学术空气就被净化了。在我们国家,部分学校对学生学术不诚信行为没有明确的惩罚机制,一些学生就投机取巧,钻制度的漏洞。

(三)树立创新意识,坚持诚信创新协调发展

“学者当自树旗帜”乃郑板桥先生的名言,也是学术研究之本质。学术研究的目的可以多种多样,但根本目的是创新。如所讲,“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学术界繁荣发展的关键,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主题。没有创新,容易造成封闭。学术创新停留于前辈的意识形态里,把前辈思想进行加工制造、胡乱添改就想变成自己的东西,那是荒谬至极的。同志就说过:“我们的态度是批判地接受我们自己的历史遗产和外国的思想。我们既反对盲目接受任何思想也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学术界也遵循这个规律,我们必须诚实搞学术,在原创性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接受多元文化碰撞,坚持诚信创新协调发展。大学生在进行学术创造时,只有不断总结现有的资料、数据和研究成果;不断学习,深化理论功底;不断训练,摸索学术方法;不断实践,“人是实践的动物,实践的精髓在于创新”,在实践中创新问题的解决方法,才能将个人创新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提出新思想、新见解。对于学术成果来说,只要没有创新,就不符合学术规范。当然,我们这里的创新,不是指脱离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的荒谬研究方法,而是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前人对此问题的研究程度、代表性成果,以诚信为指导,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融百家之思想进行创新,这才是学术研究者该有的品质。诚信道德作为传统道德之一,作为社会活动和经济交往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学术诚信是学术界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大学生学术研究者最重要的品德。学术诚信一直被人们推崇和信仰,传承多年并一直在思想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被当作经世致用的道德规范来执行,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意义,作为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需执着坚守“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学术信念,把学问做大、做真,自觉践行诚信机制,传播真、善、美的理念,为学术界的繁荣昌盛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昌盛作出新的贡献,交出人民满意的历史答卷。

参考文献:

[1]田丽.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J].江苏高教,2008(4):120.

第5篇:处罚条例范文

1.人事档案内容和质量有待提升。人事档案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真实性、完整性和独创性上,因而内容详实、准确、完整是人事档案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保证医院工作人员能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但是在我国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人事档案内容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其一,由于人事档案数量较多,需要处理的文字材料较多,因而出现各种错记、漏记和前后矛盾地方,如人事档案中的“三龄两历”记录,部分单位存在农历、阳历混记的现象,也存在入党时间、工作时间和出生日期差异较大的问题。2.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严重不足。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在逐步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从多个层面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人事档案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也是必然趋势,但是在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仍旧有很大提升空间。某些医院对人事档案管理并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只配备了最基本的信息化设备,而缺乏一套长效的信息化管理措施和制度保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操作技术有限,导致现代化管理设备只在最基本的档案录入、保存中发挥作用,难以实现医院内部信息共享,大大降低了现代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二、强化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策略

1.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要想提升现代人事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首先要健全管理制度,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应用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而形成一套长效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让人事档案从读取、录入、存档、修改到销毁都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如,制定《人事档案管理室工作规范》、《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行为规范》、《人事档案借阅条例》等。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之后进而要加强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明确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部门和人员的权责,要求医院内部从上到下要严格按照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程序进行,如借阅行为要严格按照借阅条例进行,需要本部门领导签字,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审批,执行严格的借阅手续和归还手续,并对员工的借阅行为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对擅自修改和增删等行为提出相应的处罚条例。2.加强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人才是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受重视,部分管理层认为人事档案管理人人可做,没有专业和技术门槛,导致人事档案管理的队伍建设长期处于被忽略地位,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持续进步,医院在发展中必然要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人事档案管理环境,因此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是必然趋势。一方面,医院可以招聘专业的人事专员、档案管理专员,以最新的理念、策略、措施和手段对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情况进行创新和改革,建立现代化的人事档案管理程序、流程,设计最新的人事档案管理计划、规章制度等。另一方面,医院可以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学习和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岗位素养、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并最终培养出一批责任心强、职业素养高、职业道德水平高的工作人员负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3.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最基本要求是在医院中实现以计算机、互联网等为主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事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如,档案信息录入、存储,借助现代化设备将档案信息、数据录入计算机并存储其中,在医院需要时直接检索、调阅出来即可,改变传统的纸质文档保存形式,以文档、图片和视频等形式进行保存,提高人事档案的内容丰富度和完整性。另外,为推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基于医院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或信息平台实现一定权限内的人事档案资源共享,为本部门内部提供权限内的档案调阅、查询权利,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总之,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会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细化,因而针对当前形式,医院应当就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从制度建设、制度落实、人才建设和信息化管理等角度出发加强对现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以维护员工个人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