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金属冶炼技术范文

金属冶炼技术全文(5篇)

金属冶炼技术

第1篇:金属冶炼技术范文

关键词:炼铁冶金;环保;节能;应用

金属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类应用资源。从金属资源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其在生产作业产生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及能耗问题,因此在炼铁冶金生产中,关于环保与节能技术的应用,引起了广泛性的关注。笔者基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对金属资源的需求背景,简要剖析炼铁冶金环保与节能技术,以期能为相关炼铁冶金企业的节能环保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1炼铁冶金行业发展中的环保与节能技术应用现状

从当前炼铁冶金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关于行业发展中环保与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宏观分析整体的发展现状较为良好,为企业的稳定发展以及金属资源的有效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具体的生产细节方面分析,由于生产设备原因、管理原因以及能耗原因,当前炼铁冶金行业在发展中,关于节能环保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存在如环境污染、能耗高以及监管难度大的问题,因此,未来在炼铁冶金行业的发展中,关于环保与节能技术的应用,企业还应从加强上述存在问题的改善和优化方面进行发展。

2炼铁冶金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炼铁冶金行业在发展中,从其生产作业工序、应用设备、应用能耗方面进行分析,炼铁冶金行业在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高能耗。笔者针对上述炼铁冶金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简要的研究。

2.1大气污染

炼铁冶金行业在发展中,由于其在生产作业中消耗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因此在实际生产作业中,大气污染则为主要存在的问题。大气污染现象的出现,对于区域气候环境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还造成了一定的酸雨现象以及土地板结化现象,对于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不利于区域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同时大气污染现象的出现,也造成了治理难度大、治理周期长以及安全危害大的现象。

2.2水源及粉尘污染

炼铁冶金作业在实施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及粉尘,废水及粉尘在排放传播的过程中,对于区域气候环境以及厂区职工、区域居住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废水的排放也造成了一定的水源污染现象,对于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应用以及水域生态平衡的保障,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企业在发展中由于粉尘的出现,导致职工出现了较多的职业病现象,如尘肺、呼吸道疾病,对于企业的稳定经营发展以及职工健康保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粉尘的传播属性,其在持续传播的过程中,也造成了区域气候环境质量的下降,对于区域宜居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3土壤污染

炼铁冶金生产作业中产生了大量的矿渣废渣,该类物质的长期堆积造成了一定的土壤污染现象。废渣的堆积,对于企业的土地资源合理应用以及土地成本的合理分担,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企业的稳定经营。在气候化境的变化下,固体废渣的堆积,在产生土壤污染的同时,经过长期堆积产生的渗滤液,对于地下水以及区域空气质量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该类问题的处理周期长,处理难度大,因此在实际发展中的处理成本也较高,对于企业的收益保障以及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控制,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4高能耗

炼铁冶金行业在发展中,从其生产作业工序以及生产作业环境需求进行分析,高能耗为企业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其中高能耗问题主要表现为炼铁冶金生产中对于电能、煤炭资源的需求量较大,且为持续性的资源需求。高能耗现象的出现,对于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以及企业的实际收益控制,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此外,高能耗现象的出现,也造成炼铁冶金企业在发展中,受限于电价、煤炭价格的市场波动,从长远的发展角度分析,该类现象的出现,造成行业创新能力弱,市场环境复杂,竞争压力大。

3关于炼铁冶金环保与节能技术应用的策略分析

3.1加强环保节能设备的研发试验

为合理发挥环保与节能技术的应用效果,同时保障炼铁冶金的生产作业效率。炼铁冶金企业在实际发展中,可通过加强环保节能设备的研发方面,进行炼铁冶金环保与技能技术的应用。其中关于环保节能设备的研发试验,为提升企业的研发积极性,同时增强研发人员的研发动力,国家层面可设立科技奖励基金,并制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科研人员个人奖励的措施,鼓励企业开展相关研发工作。同时,针对研发试验结果进行试点试验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评估,最终达到完善炼铁冶金环保节能设备的研发程序,提升研发质量,增强环保和节能技术应用效果的目的。

3.2加强生产工艺技术的优化

炼铁冶金的生产作业中高能耗、高污染现象的出现,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序方面。因此从可行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加强生产工艺技术的优化,为炼铁冶金环保与节能技术应用的主要策略。具体作业中研究人员可通过从焦化、烧结两个环节进行工艺技术的优化研究。具体实验研究中可通过应用煤粉技术、高富氧技术以及对照传统生产技术的方式,进行新型生产技术的应用数据分析,最终达到提升炼铁冶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合理控制生产成本,以及提升企业实际收益的目的。

3.3落实资源回收技术

从产生能耗及污染的途径进行分析,落实资源回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炼铁冶金环保与节能技术实施中的主要举措。其中关于资源回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主要内容为粉尘资源的回收应用,烟道气中的脱硝处理、脱硫处理,以及硝、硫资源的回收系统建立应用。其中粉尘资源的回收,生产企业可在生产厂区内建设大型的通风系统,并在通风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安装过滤装置以及存储装置,以此进行生产厂区内的粉尘资源回收。回收作业中根据传感系统,定期进行粉尘回收装置中粉尘资源的回收,之后基于粉尘的主要成分,可应用湿法分离技术,进行粉尘资源的分离及应用。另外,关于烟道气中的脱销处理以及脱硫处理应用,生产企业可基于烟道系统,安装烟道气的资源回收系统,通过湿法分离或干法分离的方式,进行烟道气中的硫组分以及硝组分分离回收。之后结合回收资源量,进行统一的处理及应用,以此降低资源损失,同时达到拓展企业收益渠道,降低炼铁冶金生产成本的目的。

3.4规范炼铁冶金生产作业工序

无规矩不成方圆,炼铁冶金生产作业中,涉及较多的生产机组装置,其中从各机组的运行衔接方面进行分析,机组间的功耗损失过大,造成的冶炼系统能耗过高,生产成本过高的现象较为多见。该类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炼铁冶金生产效率,对于企业的经营收益以及企业的对外竞争力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规范其操作流程,对于炼铁冶金环保与节能技术的实施以及环保节能效果的发挥意义重大。具体实施中关于规范操作流程措施的实施,生产企业主可从多个方面进行控制:(1)提升生产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实施定期的技能测评以及相关绩效考核作业,以此确保生产作业人员生产技能的合格性,同时降低因人员专业技能不合格,造成的违规操作,引起的机组能耗过高,产生的一系列不良现象。(2)减少高炉防风作业,以此降低系统热损耗。(3)建立循环水冷却系统,以此降低水源的消耗量。最终达到规范作业流程,降低系统能耗,以及提升生产作业效率的目的。

3.5落实系统热能回收应用

炼铁冶金生产中产生了大量的热能资源,其中较多的热能资源,因系统机组中不具备相关回收系统,造成了大量的热损失以及能耗损失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能源应用效率,此外也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以及成本增加现象。因此在炼铁冶金作业中,为合理发挥环保与节能技术的应用效果,落实系统热能的回收应用,则为冶炼系统环保节能技术实施中的主要改造措施及优化策略。具体实施中可通过建立热源回收系统,通过回收烟道气热源、蒸汽热源、系统余热,进行发电、降温以及厂区供热作业,同时结合回收热源气,进行系统点火空气的供应。以此达到提升资源应用效率,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以及增强企业实际收益的目的。A企业热能回收系统改造前后的成本支出对比如表1所示。

4结束语

文章从当前炼铁冶金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企业生产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从可行性的角度、成本控制角度、安全角度的方面分析了该行业发展中的环保与节能技术的应用问题。得出结论:炼铁冶金企业在实际发展中,可向着规范炼铁冶金生产操控程序、实施系统热能回收、应用资源回收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技术,以及实施节能环保设备研发试验的方向进行发展,进而实现炼铁冶金环保与节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鑫.炼铁冶金环保与节能技术探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26):7.

[2]庞师艳.炼铁冶金环保与节能技术探析[J].中国金属通报,2019(2):21+23.

[3]张怀春.炼铁冶金环保与节能技术研究[J].电子测试,2017(16):114-115.

第2篇:金属冶炼技术范文

关键词:炼铁冶金;环保与节能技术

在炼铁冶金行业发展中有效应用环保与节能技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就需要相关企业在顺应新时展趋势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与改进炼铁冶金技术与节能环保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调整焦比与燃料比,同时建立完善的余热回收机制,使得各生产工序中的能耗得以有效控制,切实提高炼铁冶金行业的节能环保水平。

1炼铁冶金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大气污染

炼铁冶金行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极容易在生产期间消耗大量煤炭资源,使得大气污染程度日益加剧,严重危害区域内气候环境的质量,长此以往还可能引起酸雨或土地板结化等现象,从而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以及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区域生态环境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遭到严重的破坏。最重要的是,大气污染问题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环境治理难度,并伴随着治理周期长、安全危害大等多种隐患[1]。

1.2水源及粉尘污染

在炼铁冶金作业实际开展过程中,将会伴随着大量废水与粉尘污染,并且其在排放与传播过程中很可能对区域气候环境、厂区工作人员及周边居住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与此同时,肆意排放废水还可能引起严重的水源污染现象,无法保证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甚至严重破坏水域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在企业发展中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粉尘现象,就会加大员工患上尘肺、呼吸道疾病等职业病的机率,对职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还无法有效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最后,受粉尘传播属性的影响,其在长期传播过程中很可能使得区域气候环境出现质量下降的情况,甚至影响区域居住环境的适宜性。

1.3土壤污染

在炼铁冶金生产作业实践过程中,大量矿渣废渣的排放会造成严重的土地污染现象,而废渣的长期堆积又会使得企业浪费大量土地资源,甚至额外增加不必要的土地成本,并对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与此同时,若气候环境发生变化,那么固体废渣不但会加重土地污染程度,还会因长期堆积的废渣而产生渗滤液,从而对地下水与区域空气质量造成污染。最重要的是,这种土壤污染现象还具有处理周期长、处理难度大的弊端,因此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将会花费较高的经济成本,无法切实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并加大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控制的难度。

1.4高能耗

在炼铁冶金行业发展过程中,通常需要深入分析生产作业工序与生产作业环境需求,同时重点关注企业发展中产生的高能耗问题,如炼铁冶金生产中需要耗费大量电能、煤炭资源,并且这种持续性资源还有着较高的需求;最重要的是,高能耗现象还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成本控制与实际效益控制成果,致使炼铁冶金企业受到电价、煤炭价格等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并对整个行业创新能力的提高造成一定的阻碍,使得企业在未来发展趋势中不得不面临复杂的市场环境与激烈的竞争压力[2]。

2炼铁冶金环保与节能技术的应用策略

2.1积极研发全新的节能工艺技术

在炼铁作业中高能耗主要集中在焦化、烧结两个环节,因此研发节能环保技术时应将重心放在这两个环节中,其中焦化工序可以从焦炉大型化技术着手进行改造,如炉型结构、四大车连锁技术、计算机控制炉温技术等节能环保技术。与此同时,在炼铁作业中还可以引入装煤除尘环保技术,并在该项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完善烟尘控制与废水零排放机制,使得焦化工序中的能耗得以有效控制,同时在炼铁冶金作业中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除此之外,如图1所示,在烧结工序中可以尝试运用“厚料层—燃料分加—小球烧结”工艺,同时不断调整料层厚度、混合料粒级、煤粉外加比例,真正将固体燃料消耗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3]。若想保证炼铁作业的高炉高效化生产,就必须以高炉大型化发展为首要目标,基于现有高炉做好扩容改造工作,同时不断扩大我国高炉的平均容积,确保高炉利用系数达到应有的标准后,还可以采取高富氧率等措施构建大型制氧装置,依托于多氧管路并联机制创造良好的节能环保条件。

2.2不断优化高炉焦比与燃料比

在高炉炼铁工艺中主要以燃料消耗为能源损耗的重心,因此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入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不断调整高炉焦比与燃料比,最大限度地降低炼铁工艺中产生的燃料损耗与风耗,进而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利用高炉炼铁工艺调整焦比与燃料比,同时还可以运用燃料分加、厚料层等操作方法,或者利用大型化烧结机尝试改造系统中涉及到的技术,进而有效提高炼铁作业的资源利用率。在此过程中不断优化与改造过筛技术,还能为焦炭与烧结矿的过筛效果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充分利用过筛减少粉尘颗粒的生成量,真正意义上达到增强高炉冶炼效果的目的,切实提高煤气的质量。除此之外,在高炉焦比与燃料比调控过程中,还可以改善风温,为大喷煤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先决条件,切实提高鼓风机高炉热量的循环利用率[4]。

2.3有效控制动力资源损耗

在炼铁作业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动力源损耗,同样能将炼铁能源消耗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在原有基础上优化与改造高炉鼓风机,还能整体提高鼓风机与高炉系统的适应性。与此同时,对鼓风机做好排风处理,同样有助于降低鼓风机本身的损耗。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降低冷却水消耗,基于制冷站安置冷却水,即可有效提高冷却水的循环利用率,促使冷却水在封闭状态下保持较高的运行效率,真正将废水排放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根本上避免大量废水与废气的排放污染周边生态环境,早日实现冷却废水零排放的目标。

2.4保证炼铁冶金生产作业工序的规范性

由于炼铁冶金生产作业中包含着大量繁琐的生产机组装置,站在机组运行衔接的角度分析,各机组之间普遍伴随着较大的功耗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冶金系统的能源损耗,长此以往还可能使得企业面临着较高的生产成本负担。这种情况不仅会降低炼铁冶金生产作业的效率,还可能导致企业无法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甚至加大企业对外竞争的压力。基于此,在炼铁冶金生产作业实际开展过程中,必须保证生产作业工序及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切实提高炼铁冶金环保与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水平。与此同时,炼铁冶金生产企业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规范生产作业流程:一,定期组织现有生产作业人员参与技能培训活动,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技能测评与绩效考核工作,确保每位生产作业人员掌握的专业技能都能达到基本的合格率,从而有效避免相关工作人员因专业技能不合格而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甚至引发机组能耗过高等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二,尽可能降低高炉防风作业的操作频率,使得系统内部的热损耗得以有效控制。三,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以构建专门的循环水冷却系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保证生产作业流程的规范性的同时降低能源损耗,最大限度地提高炼铁冶金生产作业的实施效率。

2.5提高系统热能的回收利用率

如表1所示,由于炼铁冶金生产作业会消耗大量热能资源,特别是系统机组中并不包含相应的回收系统,使得热损失与能耗损失的比重急剧增加,由此导致系统出现能源利用率低下的情况,额外增加不必要的能源损耗的同时,还会加大企业生产成本。基于此,在炼铁冶金作业实际开展过程中,若想保证炼铁冶金环保与节能技术的应用效果,就必须提高系统热能的回收利用率,以此为冶炼系统中环保节能技术的有效应用提供科学可行的优化策略,通过构建热源回收系统来达到回收烟道气热源、蒸汽热源、系统余热的目的[5]。

3结语

第3篇:金属冶炼技术范文

关键词:大型冶金企业;铁路运输;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

目前,通过铁路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的一些大型冶金企业,在铁路运输方面主要包括的内容是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以及物资的运输等,在铁路运输方面的速度和效率对整体公司的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而物联网是通过对产品或者货物进行识别来进行物品和互联网的信息交换从而实现管理的目的,因此在大型冶金企业铁路运输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1铁路移动终端的设计

在铁路运输系统设计和建立的过程中主要需要实现的功能包括确定铁路车辆运输的具体位置以及整体运输线路的应用和实际使用状态,最终在在铁路车辆的显示终端上进行具体显示。对于铁路车辆在运输过程的位置、运行时间以及运行状态等等不同的问题都需要有一个实时的了解以方便工作人员在铁路中心就可以对列车进行安全调控。在整体列车运行的期间,要设立红外线信号从而保证可以对其进行动态的跟踪和显示。并且在列车运行的过程中,如果行驶速度超过限定的速度范围,可以对其进行语音提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对列车进行安全距离的限定。为了实现在整体铁路运输系统当中的设计功能,需要在列车上对信息终端的控制进行管理,并且需要实现信号和列车之间的通话。根据物联网在铁路运输应用过程中的实际研究,需要对其相关具体理论以及物流的结构层次进行具体分析和讨论。根据所运输物体的全面感知层以及对信息进行相关采集等综合管理的方式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以及保证各个层面之间的关系的协调性。列车系统的移动终端是整体铁路信号在应用过程中的重要枢纽,它主要包括地面的中央处理系统以及列车移动信息终端的两个部分。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动态采集的方式来对信息进行处理和收集,通过运算来达到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跟踪,监控以及危险方面的预警,并在列车上设置信息终端来保证乘务员和物联网之间信息的交换和管理控制。地面的信息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实时设备以及电源切换和天线等不同的设施。这是地面信息管理系统与列车之间所建立的核心网络。列车中所负载的移动信息终端主要包括主机、电子阅览器、信息数据接收台等不同的采集显示器,这就是物联网技术应用所必须配备的设备。其次,在功能实现方面需要和地面的应答设备进行结合,通过对无线电射频技术应用来确定列车的位置。当列车在行驶过程中通过所运行轨道中心某应答设备时,数据信息收集管理器会发出相应的信息,根据这个信息可以得到在相同以及不同的地端位置和信号及所对应的相关关系。这样就可以对列车在车站以及运行轨道中的准确位置进行确定。通过无线电传播方式对地面中央处理系统所发出的信息进行采集,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可以通过动态图像对列车的位置进行显示。并且列车所负载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对列车所行进方向的信息进行获取,并对其进行动态的显示和相关的服务提醒,来保证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速度控制和其他方面的报警显示。地面重要信息处理系统的应用与铁路在运输管理当中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主要通过不同的网络接口来对相关的铁路运输系统进行实时查询。这样就可以通过在获得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运算和处理,从而来查找在整体数据库中与所运行列车号相对应的关系。随后再通过无线电发送到相对应的列车上,通过移动终端在列车的显示屏上进行显示,并有语音相关提示运行列车需要完成的任务。

2结束语

铁路运输物联网技术目前已经在大型冶金企业的应用当中获得了广泛的成功应用,实现了在不同车站之间的信号传导在并列车上的显示,保证了路运输方面的安全,并且对于整体作业的失误率进行了有效的降低。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冶金企业在铁路运输方面的效率获得了很大提高,并且在减少列车的维修费用机油消耗以及行驶时间方面都得到了有效地保证,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苏南.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钢铁企业智能化生产管理[J].物联网技术,2014,(23).

第4篇:金属冶炼技术范文

在“十一五”的前4年,尽管随着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降至1/4,但工业直接或间接创造的增加值仍然巨大,工业的发展速度影响着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工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1740.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282.2亿元,增加值率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2009年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0.87%,比2005年提高39.8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531.2亿元,比2005年提高117.65亿元,比2005年增长28.5%。表2为北京工业相关经济指标。针对北京工业增长的现状,学者连玉明和武建忠[1]指出了北京市工业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现状分析

据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分析报告[2],北京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也是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的主要执行部门。也就是在北京统计年鉴缺失对工业整体科技水平统计的情况下,北京大中型企业可以反映北京工业科技技术进步水平。

科技投入总量及增长情况。如表3所示,2006-2008年北京科技活动经费总量相对稳定,保持较高水平;2007年有所下降,但是从2006年的1147736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1470411万元,增幅为28.11%,说明其总的趋势呈现平稳增长。但是,从其相对指标来看,北京市科技活动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小,其科技投入的强度还应加大。科技人员的人均科技活动经费保持在20万元以上,较为稳定。R&D活动费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活动,R&D投入有利于北京创造与创新能力的增强,是科技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4看,北京R&D经费的支出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由2006年的588451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709677万元。从数据上看,“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即2006年)北京加大了R&D经费的投入,之后北京市R&D经费支出一直保持高水平,占地区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3%左右。对比2%是“创新驱动”标志的国际惯例,可以说北京R&D投入的强度还是很大,反映了北京科技水平应该算比较高的。R&D人员的人均经费保持在20万元左右,较为稳定。

科技投入的来源。虽然科技经费投入包括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财政科技投入,R&D经费投入,大中型企业等的投入,但它们的来源大体上主要有政府、企业、金融机构贷款等几种情况,其中科技活动经费投入的来源渠道是比较全面的,以它为主要对象进行分析。从表5可以看出“十一五”前4年,企业的科技投入占主导地位,保持在90%以上,可以说北京技术开发经费筹集来源的主要渠道为企业自筹方式,企业的科技投入主体地位得到巩固。从来自政府的资金来看,政府的资金保持在3%左右,亦趋于稳定,政府的资金所占经费筹集总额的比例高于全国2%的比例。这说明,北京政府较为重视科技发展,重视科技投入的力度,表现了对工业发展的支持[3]。从来自金融机构的投入来看,目前北京市的金融机构投入主要表现为科技贷款,“十一五”前四年中,银行贷款占科技经费筹集总额的比重是很低的,2007年、2008年两年都没有超过1%,2006年也仅为5.72%。要注意的是,金融资金在科技创新中,主要完成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任务,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应该对其有足够重视,加大投入力度[4]。

科技创新成果。从技术创新成果来看,北京大中型工业企业2008年完成科技项目3333项,新产品开发项目2332项,R&D发展项目2462项,专利申请4622项,见表6。整体水平逐年增长,反映多数大中型工业企业都重视并着力进行技术开发项目的研发,肯定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科技劳动力。截止到2008年,北京大中型工业企业年末从业人数达699676人,其中科技活动人员达55976人,在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达到39962人,见表7。从劳动力投入来看,北京大中型工业企业劳动力投入总量在2009年有微幅下降。但是从业人员素质稳步提升,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比重及科学家、工程师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可以说北京工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正在改善,企业注重技术效率的劳动投入。

北京工业技术进步存在的问题分析。2009年,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的学者们曾对北京工业技术进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5]。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相关性分析

测量模型的建立。测量地区或产业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选择测量函数,二是基础数据的选择和处理。生产函数法将经济增长(产出)表达为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的函数,常用的是Cobb-Douglas生产函数法,中外学者常基于该生产函数法的改进来测量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余宏和钱士茹[6](1997)根据弹性系数的特性分别定义弹性系数α和β为资本投入量K和劳动投入量L的函数,改进了传统的C-D生产函数中关于α+β=1的假设,使建立的模型能够较真实的反映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选择了此改进的生产函数。基础数据源于1997年至2010年的《北京统计年鉴》,其中产出采用增加值指标。劳动投入采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标。资本投入采用了资本存量指标,资本存量的计算采用了永续盘存法,基年的资本存量采用推算的方法来估算,利用王玲[7](2003年)在《中国工业行业资本存量的测度》一文中,对1998-2002年中国工业行业资本存量的测算结果,并假设北京工业企业的资本存量K占全国工业行业资本存量K的比例,与其GDP占全国GDP的比例相等,推算出1998年北京工业企业资本存量,再推导出1996年北京工业企业的资本存量。当年投资额采用两年间固定资产原值的差即本年新增固定资产的值,折旧经比较采用了宋海岩[1,8]在官方公布的名义折旧率3.6%的基础上加上经济增长率(北京市当年的GDP增长率)作为实际折旧率,并利用价格缩减指数,对所有的数据统一换算成以1996年不变价格为基准。本文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据此建立的测算北京工业经济增长的C-D生产函数模型如下:Y=11.826K1.155L-3.724e0.122te0.00018K+0.029L(1)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公式(1)可推导出产出和各要素投入的增长率,及各要素的贡献率的公式。计算结果如下:在增长率方面,1996-2009年期间,北京工业产出年均增长率在30.37%,同期资本投入增长率为8.28%;由于职工平均人数总体的下降趋势,劳动力投入增长率为-2.47%。从工业经济增长的因素来看,北京工业自1996年以来,年技术进步增长率为15.34%,技术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0.51%,资本投入的贡献率为27.26%,由于其总体的负增长,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率为-8.13%,测算结果如表8所示。图1反映了1996-2009年北京工业各要素的贡献位次,及“九五”、“十五”、“十一五”前4年北京工业各要素的贡献位次,反映了近14年来北京市工业技术进步情况,对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图2展现了北京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趋势,可以看出趋势图近似于以2002年为对称轴图形。从图2中可以看出2000-2004年间,北京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有很大波动,在2001年达到顶峰,贡献率达到570.32%,在2003年又骤降到谷底,贡献率为负,跌至-630%。2000-2004年北京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不稳定,经历了大起大落,呈近似为正弦曲线波动。剔除波动过大、起伏不稳的2000-2004年,单单看1997-1999年、2005-2009年的发展,不难发现这些年份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变化不大,相对较为稳定,一直保持在30%-40%的技术进步贡献率水平,期间有微幅下降,而后又恢复至30%-40%的水平。也就是说,若没有政策导向的指引、缺少刺激经济发展的契机,北京工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一般仅在30%-40%之间,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50%-70%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55%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目标也存在着差距。据此可以得出:若除去2000-2004年技术进步波动起伏不稳的年份,1996-2009年北京工业企业总体的技术进步水平趋于稳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波动在30%-40%之间。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相关性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量化了北京工业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而且能够揭示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图3显示了北京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由公式(1)推导计算出的技术进步增长率自1996-2009年的变化趋势,显然步调一致的变化趋势又一次很好地证明了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具有强相关性。就北京工业的实际情况而言,经济增长促进了技术进步。北京工业经济近14年的高速发展,制度上的创新是主要动因,其次是非国有经济的迅速成长带动了整个工业经济的增长,另外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引入了大量外资。制度上的创新、民营经济的发展,以及外资的流入不仅带来了北京工业的经济增长,同时也为技术进步带来了提高的契机。伴随外资流入的新技术,管理理念的更新、更加灵活的市场机制,使得北京工业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也为技术进步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这从第2节中北京工业的科技经费和R&D经费投入总量、年增长率,和各自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处于上升中可得到证实。所以,在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技术进步率也大大提高,如在2005年高速经济增长使技术进步率达到20%以上,而技术进步率在此之前始终低于20%以下。另外,经济增长也制约了技术进步的进一步提高。目前,很多专家学者指出北京工业经济增长存在的一大问题是经济总量增长趋缓。受此影响,高端产业首当其冲。

目前高端产业发展尤为缓慢,其主要表现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逐年下降。就2009年的数据来看,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6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现代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57亿元,增长4.4%,分别慢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8.3个和1.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分别占全市比重为21.2%和38%,分别比2008年下降2.6个和0.6个百分点[9]。这些数据反映了北京工业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到了工业高端产业和技术进步,反之亦然。从投入角度来看,经济增长源于资本的投入、劳动的投入和技术进步。对北京工业而言,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贡献率未达到产业发展目标。北京工业的技术确实在不断提高,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得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虽已降至1/4,但是工业直接或间接创造的增加值仍然巨大,技术进步在这中间必定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中关村科技园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推动了工业技术的发展,高新材料的研制、日益完善的汽车工业等都使人们意识到技术进步的存在,感到技术进步强烈的外显性。

然而,技术进步的外显性并没有带来内生的经济增长,这说明北京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存在问题,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据此推测,导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的因素可能是由于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缺少纽带,使得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脱节;或是技术进步脱离市场,不能带动经济增长。如果能找到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对接点,则北京工业以后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会有显著的提升。熊彼特提出的技术创新或许能够提供这样的对接点,只有当技术进入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并能创造出价值时才能成为技术创新。所以,技术进步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促进经济增长。

第5篇:金属冶炼技术范文

关键词:区块链;金融业;影响

区块链技术将去信任化和去中心化作为基础,集体维护的一种数据库技术。任何参与到该技术的具体应用中的人都能够通过一个公开数据库进行数据的传输等相关操作,信用达成不需要第三方参与。所以也将其称作分布式账簿。区块链受到了金融领域的广泛关注,对其进行研究也是金融科技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对区块链技术给金融行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区块链技术概述

(一)内涵

区块链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方式,其技术应用原理为实现数据的分散性储存,达到对点传输的目的,并对数据进行加密计算,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共识机制,共识机制主要指在其操作系统中,可以有效联系系统内部的各个节点及各部分的内容,并得到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对其本质展开分析,区块链技术属于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通过对相关密码进行利用的数据块,并且各个数据块中都存在相应的交易信息,可以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并形成专门的区块数据。

(二)特点

结合区块链的定义,其主要特点包括:第一,去中心化,区块链中的各个节点形成一个网络,对数据信息进行验证、记账、维护及传输均属于分布式系统结构模式。该结构模式也能够保证区块链中不需要其他方中介的参与,双方在节点上达成一致便可进行直接交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助于减少成本。第二,时效性。区块链技术中的全部资料信息上都标明了具体时间,对数据形成以及变更的时间进行了详细记录,因此全球化的网络账本也能够做到有序可循,有追溯能够验证。第三,分布式账薄。在对信息进行记录时,区块链技术主要使用分类账和代码结合的模式,因此在实际交易的过程中仅依靠密码学便可以完成自由匹配,实现交易的自动化,并且这一方法有助于促进区块链技术功能范围的不断扩展。第四,开放共识。区块链网络系统中的各个节点均可以完整地对数据实施拷贝,并且其中的共识机制和竞争计算具有互相部分和自动化通讯的功能,因此能够实现分布式账薄的结构,各个节点互相独立,如果其中一个节点失效,并不会影响到其他节点和区块链整体,因此数据信息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五,公开透明性。区块链技术的算法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只有私有加密的关键信息没有对外公开,因为分布式账薄的处理模式,数据信息需要大量备份,因此导致其必然会公开透明。第六,防止恶意篡改。因为区块链中的全部信息资料上都具备相应的信息标记,时间记录并不能被逆转,因此如果对数据信息进行篡改极易被发现,篡改的信息也不会被其他节点接收。

二、区块链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

(一)区块链对货币和央行的影响

“比特币”等数字货币问世至今,虽然各国央行尚未对其货币属性进行承认和明确,但是这类数字货币的出现也为传统货币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造成了直观的影响。现如今,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发展迅速,各国也加强了对这类技术的重视,并且很多国家政府都在尝试建立一套将区块链技术作为基础的数字货币体系。数字货币的应用不但能够减少发币成本,同时有助于央行提高对货币流通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未来极有可能成为货币使用的趋势。

(二)区块链技术对征信管理产生的影响

现代金融发展历程中,征信从始至终都是一个重难点问题。现如今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这些产品也都是建立在征信的前提和基础上的。现如今我国征信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是信息缺乏一定的完整性,征信数据造假等不良情况仍然屡见不鲜,因此对征信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将区块链技术作为重要基础,有助于促进征信管理系统的去中心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合理应用区块链技术,能够保证数据的及时、实时记录,并且具有非常高的信息透明度,并且再加上其分散储存的特点,更是能够确保信息的无法篡改,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基于这一情况,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对征信信息成本的控制水平,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时效性及可靠性,收获的效益要远远大于传统征信系统。因此,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优化征信系统方式,促进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区块链技术对证券业产生的影响

证券交易是一种十分典型的以去中心化组织为基础的金融模式。目前的证券发行是一般公司的证券发行,必须先找到一家证券公司,公司与证券发行中介机构(即这家证券公司)签订委托募集合同,完成繁琐的申请流程后,才能寻求投资者认购。证券行业应用区块链技术,第一,可以使证券交易的流程更简洁,确保信息数据的公开性和透明性;第二,能够依靠自身分散性储存的特点有效抵御不良网络风险,降低暗箱操作、内幕交易的可能性,有利于证券发行者和监管部门维护市场公正,还能够对客户征信与反欺诈,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成本大大降低;第三,区块链技术极大地减少了交易延迟和交易中的技术风险,提高了证券交易的效率和可控性,信息的传递也更加流畅;第四,区块链技术合理应用于证券行业有助于提高证券交易所的综合服务水平,效果理想。

(四)区块链对银行业产生的影响

首先,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银行业有助于进一步减少银行经营成本。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完整、庞大的数据库,该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虽然中心化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解决不对称信息问题,关键时刻提供必要的支持,但是随着系统规模的逐渐扩大,也对银行展开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通过对区块链技术的合理使用,有助于“去中心化”的实现,通过分散记账模式以及集体维护模式,一定程度上减少银行数据维护的成本;其次,有助于提高银行的业务办理效率。对银行方面来说需要承担清算、转账等诸多业务,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仅占用了银行的大部分人力资源,同时费用成本也十分高昂。对区块链技术进行合理应用,能够简化重点流程,交易的双方可以通过直接点对点的方法进行快捷交易和结算,并且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操作简便,同时有助于节省成本。区块链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结清算的效率,同时还有助于提高资金整体的利用率。

三、完善区块链发展环境的措施

通过对区块链技术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提高金融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绩效,基于这一背景,完善区块链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应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合理修改,将区块链金融技术纳入到法律法规中,为监管提供法律保障;其次,应根据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使用的具体情况,探索专项法规,使其能够有效保障区块链技术,对其起到规范、保护、引导和支持的作用。同时,还需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国际区块链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中,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话语权,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也是提高国内金融监管水平的重要措施。所以应加强对区块链金融技术标准及规范的研究,参与到体系建设工作中去,明确我国区块链金融标准技术体系。因为技术建设存在不足,因此需要推进研究项目的研发,并且还需要根据区块链技术特点,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为区块链技术推动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作出努力;最后,应加强风险风范。应该广泛开展不同区块链场景模拟安全试验,通过不断地实验和研究积累经验,提高区块链技术对多种金融场景的安全应用水平。还需要加强对区块链技术应用风险问题的研究,积极寻找先进监管技术方式,提高监管水平,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抵制和打击洗钱、诈骗、非法融资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结语